•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博物館成人觀眾的學習

一、成人的定義

對於成人(adult)一詞的定義,一般常從生物、心理、社會和法律的觀點來加 以界定。美國成人教育國家顧問委員會(National Advisory Council on Adult Education, 簡稱 NACAE)對於成人的定義為「在青春期之後,不再參與全時正規 的學校教育,且能負起成人生活的角色或已達法律或社會所認定的年齡,具有成 人權利、義務與責任的人」(引自黃富順,1989:250)。

Havighurest 提出的任務發展論(development task)將成年期區分為晚青少年 期、早成年期、中年轉換期、中年期、晚成年的轉換期、晚成年期等六個階段,

涵蓋年齡自 16 歲以上的個體(引自黃富順,1989:250-251)(見表 2-5)。

表2-5 Havighurest成年期各時期的任務發展 成年期各時期 年齡 發展任務

晚青少年期 16-23 完成情緒上的獨立;結婚及過家庭生活;選擇 與準備工作;發展道德體系。

早成年期 23-35 決定伴侶;建立家庭;適應家庭生活;開始就 業;擔負公民責任。

中年轉換期 35-45 適應時間觀點的轉變;修改工作計畫;重新調 整家人關係。

中年期 45-57 維持原有工作或發展新的工作;重建家人關 係;盡到公民責任;適應生理上的變化。

晚成年的轉換期 57-65 準備退休

晚成年期 65以上 適應退休;適應健康和體力的衰退;加強與同 年齡團體的聯繫;建立滿意的生活安排;適應 配偶的死亡;維持統整。

資料來源:黃富順(1989:250-251);蔡喜信(2002:51)

二、博物館成人觀眾的特性

成人教育學者 Knowles(1989)指出成人學習者具有以下特性:

(一)成人學習者知道為什麼學。

(二)成人學習者具有自我導向學習的自我概念,能對自己負責,了解自己的需 求,能自訂學習計劃。

(三)成人學習者具有豐富的經驗,是學習的重要資源。

(四)成人學習者的學習準備度與其發展任務有關,從事學習是為了滿足社會角 色發展任務的需求,乃在於適應環境的變遷。

(五)成人學習者的學習取向是以「生活為中心」、「任務為中心 」、「問題為 中心」。

(六)成人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來自內、外在誘因,尤以內在動機為強。

若進一步從博物館的角度觀之,成人觀眾具備以下學習特性(Csikszentmihalyi

& Hermanson, 1995; Matthew, 1996; Jensen, 1999; Gibbs, Sani & Thompson, 2007):

(一)成人觀眾相較於兒童觀眾,已經建立個人對於周遭世界的感知能力。因此 當博物館提供的訊息和成人的先備經驗、信念及價值觀不相符時,人們可 能會選擇拒絕或遠離這些訊息。

(二)成人觀眾的博物館學習是高度個人化的活動,因為參觀博物館是成人觀眾 生活的一環,成人觀眾是否具備能力或學習動機,是因人而異的;相對來 說,學生觀眾則可在學校教師的引導或要求下,增強學習動機,使之積極 投入博物館參觀。

(三)成人觀眾幾乎是出於自願而選擇參觀博物館;反觀大多數的學生觀眾則是 在學校的事先安排下有計畫、有目標地進行學習。

(四)成人觀眾帶著各自不同的興趣來參訪博物館。

(五)成人觀眾對於自己的學習步調(the pace of learning)、學習結構、學習風格及 學習內容,希望握有掌控權。

(六)成人觀眾的「內在動機」在博物館學習中扮演格外重要的角色。

Csikszentmihalyi 指出人們受到外在獎賞(extrinsic reward)與內在獎賞

(intrinsic reward)兩者的驅使而採取行動。當預期的獎賞來自於外在的活動 時,其動機屬於外在動機;當行為之表現是基於自身的緣故,則動機是屬 於內在的。博物館是自由選擇的學習,因此不像學校可透過外在誘因來增 強學習。

(七)博物館成人觀眾也是「關聯性導向」的個體,成人在博物館的學習與興趣、

生活、工作或其他責任息息相關;當博物館所提供的新學習是與成人的既 有知識和經驗相互關聯,且能與成人的發展任務或角色相結合時,學習將 會更為有效而成功。

根據上述成人學習者的特點,可知博物館成人觀眾具有較豐富的生活經驗與 知識,可將所學與過去的經驗相印證與連結,而產生更高的領悟。成人觀眾也是 獨立的學習者,擁有自己的學習步調、學習興趣及學習動機,會主動尋找和選擇 與個人興趣相關學習課程,或學習可以理解及解決眼前問題的技能。成人觀眾的 學習能力固然相對穩定,但仍有成長與發展的空間,且與其不同生命階段的社會 角色的轉變有密切關係。以上博物館成人觀眾的特點,可做為探討成人觀眾學習 時的基礎,規劃設計適合成人觀眾的相關展示及教育設施之參考。

三、博物館成人觀眾的類型

如前所述,博物館「成人觀眾」一詞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是一個複雜而多 元的觀眾集合體。過去博物館觀眾研究常以人口變項(demographic variables)如性 別、教育程度、收入、職業、種族、年齡等來區分博物館觀眾分類,然而這類以 人口變項為分類依據的研究結果,在解釋性與應用性上有所欠缺(王啟祥,2009)。 Hood(1983)便認為觀眾研究的層面應從人口變項轉向至心理變項(psychographic variables),例如觀眾的價值觀、態度、覺知、興趣、期望等,心理變項較諸人口 變項更能解釋博物館觀眾之間的差異。

為了釐清博物館觀眾的面貌,過去許多學者分別從觀眾的參觀行為特徵(Wolf

& Tymitz, 1978; Falk, 1982; Bicknell & Mann, 1993)、參觀組成份子(陳慧娟,1998;

謝佩雯,2004)、參與程度或參觀頻率(Miles, 1986;Hoods, 1989;蔡喜信,2002)、 參觀動機(王啟祥,2008;Falk, 2006)等分類依據,或是以綜合分類的方式(黃 明月,2002),將博物館觀眾劃分為不同類型(如表2-6)。

其中,黃明月(2002)則針對國內美術館的研究中,綜合受訪者的知識背景、

參觀頻率、參觀目的,將觀眾區分為三類:

1、專家型觀眾:其知識背景較高,參觀頻率較高,參觀目的較為明確;

2、一般型觀眾:其知識背景不太足,參觀頻率普通,參觀目的較不明確;

3、路過型觀眾:屬於偶然機會下順道經過參觀美術館的觀眾,其知識背景較少、

參觀頻率較低、參觀目的亦不明確。

Falk(2009)回顧並整理1980年代以降西方博物館觀眾研究,發現由身分認 同所引發之參觀動機(identity-related motivation)扮演了決定性因素,並依據身 分角色所引發之參觀動機,將博物館觀眾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1、探索者(Explorers):對於博物館的內容充滿好奇心,期待在博物館參觀經驗中 發現探索,滿足個人的好奇心,提昇自己對於某個領域的認知及理解,並產生 新的學習體驗及樂趣。

2、促進者(Facilitators):扮演協助參觀團體中其他成員的角色,例如家庭團體中 的家長即扮演促進者的角色,且常是以孩童的需求為中心,親子間互動呈現「教 師—初學者」(mentor-novice)合作學習的關係。

3、專家/業餘愛好者(Professional/Hobbyists):對於博物館展示具有高度的興趣,

在參觀前所具備的先備知識及經驗,亦較其他類型觀眾來得豐富。

4、經驗尋求者(Experience Seekers):將博物館視為重要的觀光景點,基於「到此 一遊」的心態造訪博物館,典型的經驗尋求者即為觀光客。

5、靈性朝聖者或充電者(Spiritual Pilgrims or Recharger):對靈性朝聖者或充電者 而言,博物館經驗是一種沉思的、朝聖的、心靈修復的經驗。此類型觀眾將博 物館視為一處遠避世俗塵囂的心靈避難所,或是期待博物館參觀與自己的宗教 信仰相互呼應並獲得肯定。

表 2-6 博物館觀眾的分類

研究者/年代 分類依據 類型名稱 Wolf & Tymitz

(1978b: 10-11)

參觀行為特徵 過客型(the commuter):將展示廳當作入口 到出口的媒介工具。

游牧型(the nomad):偶然參觀博物館者。

自助型(the cafeteria type):在博物館中挑選 自己有興趣的展示觀賞之觀眾。

高度興趣型(the VIP-very interested person):對於展示懷有濃厚興趣者。

Falk(1982: 12) 參觀行為特徵 有明確參觀目的觀眾(serious shoppers) 櫥窗瀏覽型的觀眾(window shoppers) 衝動型的觀眾(impulse shoppers) Veron &

Lavasseur (Hein, 1998)

Bicknell & Mann (1993: 94)

參觀行為特徵 專家型的博物館愛好者(the buff)

為了孩子型(It is for the children) Falk(2006, 2008,

2009)

處於不同的生命階段的成人,所關注的任務及其扮演的社會角色亦有所不同。

再者,博物館成人觀眾是獨立的學習者,具有個人的學習步調、學習風格、

學習結構及學習內容。成人觀眾也是關聯性導向的個體,擁有較為豐富的先備知 識、生活經驗,可與學習內容產生個人連結。

有鑑於此,在探究成人觀眾這個區塊時,許多國內外博物館觀眾研究學者皆 針對成人觀眾進行更細緻的分類,其分類依據包括人口變項、參觀行為特徵、參 觀組成份子、參與程度、參觀頻率、參觀動機或以綜合分類的方式,將博物館成 人觀眾加以區分類型,藉此以釐清不同類型的成人觀眾的特徵,以獲致對於成人 觀眾更深入的瞭解。

四、國內外博物館成人觀眾相關文獻探討

博物館觀眾研究最早發源於歐美國家,已有超過一百年的發展。國內博物館 觀眾研究則萌芽於民國60年代,及至民國70年代隨著新博物館的籌設與成立,開 始有實務性的觀眾研究產生,並且在80年代呈現大幅成長的現象,無論在研究對 象、內容取向、方法等皆逐漸展現出多樣性,由量變逐漸往質變的傾向發展(王 啟祥,2004)。由於博物館主題類別眾多,相關觀眾研究不勝枚舉,以下鎖定藝 術文化類博物館,首先回顧國內成人觀眾研究的現況,再整理國外相關成人觀眾 的現況,以作為擬定後續研究方向之參考依據。

(一)國內成人觀眾研究之回顧

以下收集並分析國內敘明以「成人觀眾」為研究對象所實施之調查、研究與 評量,藉此分析我國相關研究之發展現況,並釐清國內成人觀眾的特性及樣貌。

本研究資料收集方法係以「成人」、「成人觀眾」、「博物館」或「美術館」等關鍵 字查尋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中文期刊電子服務(CEPS)、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 統及目前博物館觀眾較為普遍發表之期刊,如博物館學季刊、科技博物、國立歷 史博物館年報、臺灣美術等。同時,研究者亦參考王啟祥(2004)「國內博物館觀 眾研究知多少」一文附錄「國內歷年博物館觀眾研究論文一覽表」臚列之論文。

本研究資料收集方法係以「成人」、「成人觀眾」、「博物館」或「美術館」等關鍵 字查尋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中文期刊電子服務(CEPS)、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 統及目前博物館觀眾較為普遍發表之期刊,如博物館學季刊、科技博物、國立歷 史博物館年報、臺灣美術等。同時,研究者亦參考王啟祥(2004)「國內博物館觀 眾研究知多少」一文附錄「國內歷年博物館觀眾研究論文一覽表」臚列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