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對話內容、功能及特徵之分析

本節首先從參觀動機、期待、先備興趣、先備知識、先備經驗等個人脈絡因 素概述其背景,並分析各組別受訪者參觀過程中對話的內容,最後則探討對話的 功能及各對話類型的特徵。

為求呈現對話內容的完整脈絡,本節將依序介紹各組對話內容,並以知覺對 話、概念對話、連結對話、策略對話、情意對話為架構,忠實反映各種對話類型 出現於對話內容的形態。由於對話內容不能硬性切割,因此以下所引用的對話,

其所代表的對話類型是依照上述五種對話類型於該對話段落所佔的比例多寡而 訂,且為保持語意的連貫性及完整性,故仍保留該對話段落中其他次要類型的對 話,並非代表該對話段落都是屬於某個單一的對話類型。

一、對話內容之分析

(一)第 1 組對話內容

第 1 組成員 A、B 兩人平日經常參觀藝術文化類博物館的特展。A 從小在台 中長大,經常參觀自然科學博物館,也曾經擔任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志工。

她童年參觀故宮是和父母一起參觀,她對故宮的記憶是:

我記得我小時候近看象牙球,好厲害,好精緻喔!還有看到張大千的畫展,

我們家還比較喜歡看張大千的畫。幾年前來,看到好像是乾隆皇帝批的奏摺,

覺得滿有趣的,還滿好笑的,就覺得有一點改變。(I-A-Q4)

受訪者 A 過去三年內參觀故宮,都是參觀圖書文獻大樓的特展。A 認為故宮 文物對她而言,感覺是難以親近,無法進入或了解的。

我覺得故宮代表中國文化的寶庫…如果不討論政治的,不帶感情的東西,光 是討論一個中國,我覺得我會想要了解中國的東西,可是我覺得這個地方展 現出來,讓我無法進入或了解。(I-A-Q2)

受訪者 B 則是所有受訪者中唯一從未參觀過故宮的非觀眾(non-visitor)。雖

然她小時候念美術班,長大後唸的是建築和視覺傳達,本身即是藝術展演的愛好 者,且常常去北美館、歷史博物館、當代藝術館看特展。她從小家住在台東,即 使上台北,父母也沒有帶她來過故宮看展覽;即便長大後所學與藝術相關,但是 因為偏好當代藝術,所以始終沒有造訪過故宮。此次參與研究是受訪者 B 第一次 參觀故宮。她表示對故宮的印象是:

很中國的感覺,很靜態的展覽,都是放在寶庫、玻璃櫃裡面,感覺很老氣…

脫離現實,它和我關係是相當遙遠的。(I-B-Q2)

受訪者 A、B 從未有學習、收藏或佩戴玉器的經驗,只有受訪者 B 國小一段 很短的時間,曾經跟著同學一起佩戴過玉飾項鍊。在參觀前兩人對於玉器都沒有 特別的興趣,但參觀後 A 和 B 都表示看完展示後覺得滿有趣的,讓他們對於玉器 有新的觀點。受訪者 A 表示,參觀後會想去上網找資料、聽導覽或是查詢其他學 習資源;受訪者 B 則表示,看完後有多一些興趣,但是不會主動進一步了解。

第 1 組參觀時間總共 61 分鐘,在參觀過程中,停駐了 40 個展示單元,有停 駐也有對話的展示單元則有 35 個。第 1 組的主類目以概念對話比例最高,其餘依 序是知覺對話、連結對話、情意對話、策略對話。次類目方面比例最高的前三者,

以簡單概念最多,其次為複雜概念,接著是引述。

1、知覺對話

在參觀過程中,第 1 組的知覺對話以引用展示說明文字的比例最高。引述或 擷取展示說明文字的關鍵字詞,常成為雙方對話的起始點。

A:圭,這叫圭。

B:什麼是圭?

A:兩個土,圭,尖尖的那個。

B:在葬墓中…放在墓主胸前或棺蓋上面…

第 1 組的知覺對話也常以辨認展件為開始,接續指出展件的特徵,或以其他 類型的對話延續其對話內容。

A:欸,這個是香囊耶,香囊是什麼?

B:它是鏤空的,中間是空心的。(D-AB-E3)

2、概念對話

第 1 組在參觀過程中,兩個人常常提出「為什麼?」的問題,特別是成員 A 在參觀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顯示出追根究底的求知精神。

我真的對古時候的生活不了解,我不知道這些東西是用來做什麼?我滿想知 道這個是怎麼刻?(D-AB-B6)

可是我會想知道它為什麼會…就是會被製作成這樣,然後是什麼時候被製 作,還有製作它的意義是什麼。(D-AB-A7)

她們一直努力從展示所提供的資料,試圖釐清玉的概念,例如閃玉及輝玉、

各種玉石名稱的差別等,但是過程中遇到許多困惑。以下是兩人看到展示單元 F1 時有關概念學習的對話:

A:我覺得中國產玉的地方都在塞外,甘肅、新疆、青海….日本有玉喔?所 以翡翠是輝玉?

B:啥?

A:所以翡翠是輝玉?我覺得我越看越疑惑耶,為什麼會這樣呢?

B:石英…

A:石英不就是水晶嗎?

B:玉髓如果有一條條色塊就是瑪瑙,所以它也是一種玉。

A:可是我不懂耶,為什麼要把有顏色的玉和沒有顏色的玉分開?

B:玉如果有顏色就叫做玉髓?

A:還是叫瑪瑙?(D-AB-F1)

後來在單元 F2 中,受訪者 B 看到過去所認知的和闐玉,會回溯自己的記憶,

加以比較,並對於自己過去的認知提出反思。

B:就是這個!那個火車上的阿伯給我看的就是這種。

A:閃玉。

B:可是他說這種是和闐玉。

A:可是和闐玉是新疆那邊來的,不就叫做和闐玉。但是好像翡翠是輝玉嗎?

(D-AB-F2)

在展示單元 A8,受訪者 A、B 對於展示內容提出評論,他們對於展示內容不 是單向的接收,而是會針對展示所提出的觀點提出質疑與批判。

A:數千年前龍鳳文化一脈相承…他們怎麼確定他們真的是信仰龍鳳,說不 定根本是不一樣的動物,把它象徵化,所以雕刻起來就好像一種不存在的野 獸,我們就覺得是龍,說不定根本就是不一樣的東西。

B:你看,他說先民會認為它有一種精氣和能量。

A:他怎麼知道會有精氣和能量啊?(D-AB-A8)

在參觀過程中,成員 A、B 不時會表示自己的背景知識不足。其中一個例子 是在閱讀「玉之德」單元說明版時,他們兩人的對話沒有針對說明文字的內容討 論,只有表示自己覺得缺乏歷史的基礎知識:

A:我覺得我歷史好差喔

B:好久沒有用,國中歷史都忘光了。(D-AB-B1)

他們也將玉連結到現代生活,以下是他們討論現代年輕人為什麼不佩戴玉飾:

B:你覺得現在大部份年輕人都不會身上佩玉,但是老人家上都會帶一塊玉,

那個心態是什麼?

A:我覺得現在玉的設計沒有跟得上年輕人的流行。

B:那老人家呢?

A:老人家戴感覺上是風水物。你不覺得嗎?現在都和風水結合在一起,我

用玉改變我的人生和運勢,就是有一種求財和好運的意味。

B:就和前面講的一樣。在古時候,相信玉可以聚集一些什麼東西。

A:可是我覺得那時候的概念,和現在風水的概念是不一樣的。你不覺得現 在比較功利嗎?以前的人比較宗教意味。

B:所以他們認為可以聚集一些比較好的氣嗎?

A:應該是。就可能是一些好運吧。

B:嗯。

A:我覺得年輕人也不一定不喜歡玉,說不定把玉做得比較潮流一點,他們 也會買。(D-AB-D6)

成員 A、B 將討論的重點放在文物的意涵和脈絡,例如為什麼某個時代會流 行這樣的造型?文物的功能是什麼?她們希望獲得更多有關文物的脈絡資料,其 中受訪者 A 表示文物的造型、紋飾不是重點,她期待獲知文物背後的來自文化交 流或交易的影響。由於她覺得玉器展的內容不夠充足,結束訪談後,成員 A 還詢 問研究者如何找到更多關於玉器的資料,博物館還有哪些學習資源讓她可以對於 玉器有更深入的認識。

3、連結對話

同時他們也會運用先備經驗與過去的記憶來討論眼前的展示,話題延伸到生 活經驗。比方說,受訪者 B 一看到和闐玉,就喚起她過去和玉相關的記憶,而這 段記憶讓她和闐玉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最後在展示中發現過去的認知其實是錯誤 的。首先在單元 E1 時,她們的對話如下:

A:明朝耶,等一下…….喔,和闐玉就是塞外的玉,中間第二段…..所以玉器 到乾隆到巔峰,對啊,你看又有翡翠和閃玉。

B:我有一次坐火車遇到一個人,他應該是花蓮的阿美族,然後他坐我旁邊,

他不知道為什麼和我聊天,他突然秀出他懷裡一個超大的和闐玉。

A:呵呵,他是金光黨嗎?然後他說要賣給你嗎?

B:然後他就一直摸一直把玩,他說他跟這塊玉相遇很有緣,一直很感恩。

他又說他的身分是基督徒,然後我就覺得好衝突喔。(D-AB-E1)

成員 A 在參觀清朝宮廷的玉器時,提出問題:「他(皇帝)對玉有什麼樣的 感情啊?(D-AB-E3)」,會運用想像來試著融入當時持有文物的收藏者—皇帝對 於玉的情感。第 1 組成員運用到「知識連結」的對話,以下為其中一個例子:

A:但是蘭嶼也有類似的,他們會用一個尖尖的鐵器,還是什麼銅器…他們 會把它插在死掉的人的墳墓上,頭旁邊,然後一個人只有一個。(D-AB-B5)

此外也有針對展品之間做連結,以下是比較兩件不同朝代的鰲魚花插。此兩 件鰲魚花插分別是明朝和清朝以鰲魚為造型的花瓶,兩件文物並非陳列在一起,

而是相隔一段距離,但是受訪者 A 有察覺兩者十分相似。

A:這個跟剛才那個看起來很像,可是年代不一樣。1795,看一下旁邊,等 一下。喔,差了兩百年嗎?

B:你要比較這兩個瓶子?

A:你不覺得兩個很像嗎?那個魚的花瓶。

B:喔,這個是….花插。花插是花瓶嗎?

A:嗯,剛才那個是明,這個是清朝。(D-AB-E2)

4、策略對話

在策略對話方面,從以下對話,可以看到第 1 組的兩位受訪者在參觀過程所 運用的策略,他們試圖將所看到文物加以比較、分類,並從文物與文物之間的關 係,推論同一群組的文物是以何種概念或原則被策展者組織起來的,藉此推論展

在策略對話方面,從以下對話,可以看到第 1 組的兩位受訪者在參觀過程所 運用的策略,他們試圖將所看到文物加以比較、分類,並從文物與文物之間的關 係,推論同一群組的文物是以何種概念或原則被策展者組織起來的,藉此推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