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參與者與研究時程及場域分為研究對象、研究者兼課程教學者、觀察者、

研究時間、研究場地及課程實施場地分述如下。

一、參與者

參與者為臺東某私立高職學校 102~103 學年度男生籃球運動員,共 12 人,

高一 5 人、高二 7 人,年齡階層為 15-18 歲,大部分都有兩年以上的籃球基 本訓練經驗,及患有下背痛之情形,在正式實施操作課程中,有 2 名球員因 個人因素而退隊,最終課程參與人數為 10 人。

二、研究者兼課程教學者

研究者即為教學者,教學經驗為四年,現任為某台東私立高職體育教師,曾 經為籃球運動員,在高中階段時因運動造成下背部受傷,透過一般治療(藥物治 療及物理治療),並無法完全根治,且不定期的復發。

在就讀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在職碩士班過程中,因接觸台東大學劉 美珠教授之身心相關課程,「身心專題研究、」「身心動作教育專題研究」、「身心 技法研究」及參與 2014 年 5 月國際身心動作教育研習會,透過實際接觸與自我 覺察之後,明顯感受原有的下背痛有明顯改善,故決定將此身心學領域應用於教 學方面並進行研究。而在優先取得身心相關課程學分之下,作為教學的基本知識 與經驗。而在訓練籃球運動員過程中,不少聲音提出下背痛之問題而造成籃球訓 練的影響,故使教學者更想利用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來改善籃球運動員下背痛。

三、觀察者

為在實施研究過程中取得正確資料,並在進行中獲得客觀意見,讓結果更具 完整性,因此觀察員有存在的必要性。研究者商請一位他校體育教師且具備身心

37

教育之基本概念擔任觀察者。為使觀察者瞭解本研究課程,因此在教學前期先與 觀察員進行初步課程研究架構之討論,並準備相關資料,如下:

(一)提供研究者相關研究資料及身心動作教育文獻資料做為閱讀

(二)讓觀察員充分了解教學研究過程,並討論本研究實施之主要課程內容。

(三)告知研究架構(圖 3-1-1)及研究流程(圖 3-2-1)

四、研究時間

(一)實施日期:2015 年 3 月至 5 月,共進行 8 週,每週 2 天每次 120 分鐘 (二)實施時間:每週一、三,下午 6:00 至 8:00 訓練完後進行課程 (三)檢測時間:

1.前測(研究進行前一週) ○1 下背部疼痛量表 ○2 髖關節活動角度

3 下背部柔軟度(站姿、坐姿體前彎、站姿左右體側彎、坐姿左右體旋 彎量表)

2.後測(研究進行完當日)

3.研究結束當日進行訪談(訪談紀錄表如附錄四)

38 五、檢測場地

本研究場地為台東 X 私立學校風雨球場,為球員平日訓練開放式空間場地

,在此進行身體活動角度前後測。

圖 3-3-1 檢測場地 六、課程實施場地

本課程實施場地為台東 X 私立學校原住民活動中心,為密閉式寬敞空間,

音響設備齊全,並且不受任何干擾,適合進行課程之操作。

圖 3-3-2 課程實施場地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