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透過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實施與資料蒐集、整理、分析的過程中,研究者提 出以下幾點具體之建議,希望能夠提供未來相關領域教學者、實習者即研究者 實質上的應用與參考:

一、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給籃球教練的建議

(一)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於籃球運動員在訓練上不僅是對下背痛的改善有 很大的幫助,對於訓練後肌肉的緊繃放鬆,亦有著實的幫助,會讓球 員在訓練時更能清楚也輕鬆的使用身體的力量,發揮到最佳狀態。在 訓練後,也知道如何讓自己學會放鬆,不在是緊繃,對於身心來說都 是很有效的幫助。

(二)將身心動作教育課程與籃球運動作為技術上的連結,對於籃球運動員 在學習籃球運動相關技術,能更加清楚知道身體的使用方法,且修正 以往錯誤的使用方式,例如投籃的連貫性,不是只有手在出力,而是 包含了從腳肌力到身體再延伸到手腕,也輕鬆的使用各個部位,而不 易造成手腕的疲倦及手臂的緊繃。

(三)身心動作教育課程透過呼吸與放鬆、把心放下,不僅讓籃球運動浮躁 的心情能安定下來,並在身體動作探索時能夠察覺及體會自己身體上

115

的變化,更能夠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並增加身體狀態的恢復率及減 少訓練後的肌肉疲勞與乳酸堆積。

二、給參與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教學者

(一)教學方面

1.指導語要明確,並要連結前導知識與生活經驗,已達引入情境教 學。

2.提早印製相關課程內容,在課前要預習、課中要練習、課後要複 習,已達學習者進入狀況。

3.要適時的掌控學習者的狀況,因個別差異的不同,要給與不同的 協助與指導。

4.器材的準備要事先備妥,以免造成不足的問題。

5.課後可以提供器材,讓學習者自主練習與訓練。

(二)課程活動時間

1.課程時間寧願多出也不要減少。

2.課程節奏要抓穩,不能過急,以免降低教學與學習的品質。

3.在面對學習者的疑問,教學者要立即給予回饋,當下能夠讓學習 者了解明白,抑或是不斷的詢問,讓學習者能適時地發表對於身 體的經驗與反省。

三、未來研究方向及建議

(一)本研究是以高職籃球運動員為研究對象,未來研究或許可以針對不同 的階層籃球運動員進行研究。

(二)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如針對特定部位進行研究,故研究對象數目 10-15

116

人為佳,可採小班教學制,教學品質較好。

(三)身心動作教育專有特定名詞對於高中生來得陌生,顧可以簡化或是利 用淺顯易懂的詞彙來進行指導語下達。

(四)方可研究在運動訓練上,加入適當的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並探討是否 有顯著之影響運動員之運動表現,可做為未來運動訓練參考的依據。

11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明月(1998)。大專桌球選手運動傷害調查。

中華體育

,12(3),34-40 王秀華(2013)。運動與下背痛。

中華體育

,13(2),101-107

王龍意(2003)。少年籃球運動傷害之探討。

中華體育

,17(4),49-56

尤滢捷、劉美珠、王德正(2006)。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以身體 覺察課程為例。

大專體育學術專刊

95

年度

,36-41

李文田(2011)。籃球運動員心理技能訓練之探討。

淡江體育

,14,79-85 李佳美(2011)。籃球不同急停步切入的無接觸前十字韌帶傷害機制之初探。

北教大體育

,5,25-31

李保建、鄭炎坤(2007)。穴位指壓按摩紓緩下背痛之初探。

興國學報

,7,65- 71

吳孟爵、楊素冠、黃泰源(2014)。舉重選手運動傷害:台灣調查研究。

北體學 報

,14,157-164

吳政文、劉信傑(2014)。劍道選手運動傷害之調查研究。

中原體育學報

4, 94- 101

吳勤榮、陳芃諭、張耿介(2013)。

籃球教練多元領導模式之探討

。運動與觀光 研究,2(2),1-7

林大豐、劉美珠(2009)。

身心對話

-

伸展與放鬆

。台東市:國立台東大學身心整 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

林松青、呂子平、楊文添、李明憲(2006)。探究下背痛的治療與預防之方法。

北台通識學報

,2,245-246

林美玲(2005)。身心學在大專體育教學上的運用。

大專體育

,80,20-25

林淑婷(2012)。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改善棒球運動員膝關節疼痛效果之研究

。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118

卓俊辰(1988)。柔軟度-體適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華體育

,6,96-102

周建智、彭慧君、王文宜、黃美瑤(2005)。動作教育課程介入對國小五年級學 童社交技巧及動作技能表現之影響。

北體學報

,13,248-260

胡凱楊、黃素芬、黃曉潔(2005)。高中籃球選手運動自我呈現之預備性研究。

大專體育學術專刊

94

年度

,373-383

原田奈名子、林大豐、劉美珠(2011

)。身心對話技巧

-

日本體操技巧

,台東市:

臺灣身心教育學會。

陳牧如、林正常(2003)。下背痛的預測及其防範運動。

中華體育

,17(1),1- 7

陳東韋(2014)。預防網球運動傷害之因應對策。

中華體育季刊

28(2),125-136 陳孟泰、陳嘉弘、李偉強、林嘉敏(2012)。國內高中甲級籃球選手踝關節柔軟 度、肌力與單腳站立平衡能力之初步研究。

台灣復健醫誌

,40(4),223- 230

陳美妙、李淑芬、莊雯如、陳品玲(2011)。伸展運動對改善護理人員下背痛之 成效探究。

長庚護理

,19(3),321-333

陳泰良、杜俊良、郭信聰 (2009)。下背痛行成機轉與運動處方探討。

運動健

康與休閒學刊

,14,01-10

陳素雲(2000)。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改善公務人員肩頸疼痛之行動研究

。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陳清祥、王偲潔(2008)。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青少年身體意象影響之研究。97

年度大專體育學術專刊

,89-94

陳博光(1975)。下背痛與坐骨神經痛。

當代醫學

,24,53-60

陳銨漵、邱共鉦、吳燕妮(2014)。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跆拳道選手運動傷害之 調查研究。

運動研究

,23(1),35-47

張郁婷(2009)。身心學(Somatics)身體教育觀之探討。

中華體育季刊

,23(3)

119 ,69-76

張霖家、林文忠、王中興(2010)。高中籃球代表隊原運動目標取向、教練領導 行為及成績表現之研究。

育達科大學報

,24,87-111

張維綱、劉金鎗、許弘恩(2008)。田徑運動跳高項目運動傷害之探討。

嘉大體 育健康休閒期刊

,7(3),167-173

許玫芬、劉凱茹、林世澤(2011)。公立高中學生運動傷害型態之調查-以桃園縣 某高中為例。100

年度大專體育學術專刊

,287-291

曹雯芳(2006)。身心動作教育與身體意象之探討。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

95

年度

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

,42-47

郭憬澤、林春鳳(2011)。愛滋病患者心理狀態、身體覺察與休閒治療需求-個 案研究。

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

,7,147-154

曾韋杰(2014)。以重量訓練探討不同位置籃球選手肌群之發展。

大專體育

130,

16-22

曾堯人、顏兆熊(2011)。下背痛。

當代醫學

,38(4),52

黃仁彰、葉家豪(2009)。一篇針刺治療下背痛的評論性文章介紹。

北市中醫會 刊

,15(1),32-38

黃翔蓁、黃泰源(2014)。划船運動傷害之探討。

長榮運動休閒學刊

,8,103-107 黃義詳、曾韋杰(2014)。不同類型的增強識訓練對籃球選手運動表現之影響。

大專體育

,130,9-15

黃蘭詠(2013)。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於改善下背疼痛患者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楊琇雯、羅鳳嬌、陳健庭、王若芷、賴安柔(2012)。抗力球應用於下背痛、中 風及老年人復健療效之回顧。

北市醫學雜誌

,9(4),309-318

楊榮森(2012)。美國職籃球員膝部運動傷害之省思。

健康世界

,317,6-6 盧韋儒(2011)。《道德經》的運動哲學入徑:籃球運動經驗的述說。

身體文化學

120

,13,31-48

劉又銓、姜義村(2009)。身學學在高齡者健康促進之應用:以「連綿動作」技 巧為例。

彰化師大體育學報

,8,1-13

劉子利、張惠珍、曾瓊慧(2012)。高中職女性教師休閒體驗的自我覺察與生命 歷程之連結。2011

運動與休閒產業經營發展學術研討會

,188-188

劉美珠(2002)。身心適能(Somatic Fitness)。

中華體育

,16(4),134-141 劉美珠(2005)。從身心學(Somatics)反思學校舞蹈專業對「身體」與「動作」

的認知。

台灣舞蹈研究

,2,112-148

劉美珠、林大豐(2003)。身心動作教育之應用研究:開發體操選手身心覺察能 力對改善運動傷害之效果研究。92

年度大專體育學術專刊

,183-195

劉美珠、林大豐(2006)。身體構圖(Body Mapping)教材應用於國小六年及 健康與體育課程之研究。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

95

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

, 30-35

劉美珠、林大豐(2008)。身心動作教育對大學女生月經疼痛改善之效果研究。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

95

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

,530-535

劉鎧誠、盛世慧、廖誼印(2010)。大觀盃籃球選手運動傷害就醫習慣調查之研 究。

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報

,7,163-174

謝宜倫、林樹旺(2013)。下背痛預防與療法之探討。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

12(2),208-215

釋高上、陳博光(2001)。運動員下背痛的成因與治療。

大專體育

,54,121-125

121 英文部分

Apple, D. F. (1988). Baseketball injuries:An overview. Physician and SportsMedicine, 16, 64-74

Baker, R. J., & Patel, D. (2005). Lower back pain in the athlete: Common conditions and treatment. Primary Care, 32(1), 201-229.

Birrer, B. R. (1994). Sports Medicine for the Primary Care Physician. Florida, USA, CRC Press Inc.

Burton, A. K., K. M. Tillotson, and J. D. G. Troup. (1989a). Prediction of low-back trouble frequency in a working population. Spine,14:939~946

Conbale, B. (1998). What every Musician Need to Know about the Body: The

PracticalApplication of Body Mapping and the Alexander Technique to Making Music. New York: Andover Press.

Graw, B. P., & Wiesel, S. W. (2008). Low back pain in the aging athlete. Sports Medicine and Arthroscopy Review, 16(1), 39-46.

Hanna, T. (1983). The Body of Lif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Syer, J.,& Connolly, C. (1998). Sporting Body, Sporting Mind: Athlete’s Guide to Ental Training. London: Simon & Schuster.

附錄一

122

參與者參與須知研究暨家長同意書

研究主題: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改善高職籃球運動員下背痛之行動研究 研究單位:國立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

指導教授:劉美珠 博士 研 究 生:許昭玉

連絡電話:0982805244;(089)222-877#

親愛的家長您好:

我是男生籃球校隊指導教練,目前在職進修於國立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運 動休閒管理碩士班二年級,在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劉美珠教授的指導 之下,將進行一系列「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改善高職籃球運動員下背痛之行動 研究」的活動課程,希望透過本研究的課程時施,能讓球員在過程當中認識和 體研身體結構,減少運動訓練過程中對身體不了解而造成的運動傷害,並提高 籃球技術動作效率及生活上的應用,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的實施也不會影響平日 的籃球運動訓練過程。基於對受試者的尊重與保護,研究者有義務告知受試者 在研究進行實資料收集的情況,以及受試者本身所應盡之義務。

本研究自 105 年 2 月至 4 月為期 2 個月 8 週,一週各 2 節共 16 節的課程,

每個星期一、三下午 6:30-8:00 在本校風雨球場實施有關「身心動作教育對改 善高職籃球運動員下背痛之行動研究」教學活動,若蒙同意孩子參與本研究,

傾在參與研究同意書上簽名,謝謝您!

敬祝 闔家安康

教練 敬上

---

同 意 書

本人以詳細閱讀上述之說明,並了解本研究相關活動內容及事宜,且同意之。

家長或監護人簽名:_______________

參與者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華民國 104 年 月 日

附錄二

123

疼痛指數量表

受試者姓名:______________ 104 年 月 日

請依照你現在下背痛感受的指數,在底下 0 至 10 的表格內,用畫筆畫出:

1.下背痛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的程度如何?(如起床、走路)

0 10

(不會) (影響非常大)

2.和疼痛之前比較,現在下背痛對你站立的情形影響多少?

2.和疼痛之前比較,現在下背痛對你站立的情形影響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