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反思-自我深度對話

本節以研究者自身學習到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後,透過設計並實施性別平等融入體育 教學過程中,教師自我教學生涯的反思及價值觀轉化的歷程。

經過八周的課程之後,研究者感知到,其他的體育教師在何種情況下,會「自覺」

體育教學需要具有性別意識?體育教師在教學情境中,是否正複製著自己過去對體育的 性別觀念,根深學生在體育課對性別的刻板印象;體育教師憑甚麼以理所當然的教學態 度及威權面對學生;回歸到教育的平等對待,體育教師需運用何種教學方式,讓學生體

驗並感受運動應該不能受性別影響,而造成不同性別學生的學習上及對待上,感受到不 平等及歧視的差異。以上論述,需要透過更多實境的觀察及質性,值得日後對於性別平 等融入體育課程有興趣的研究者深入探討,以下描述,是研究者從一位學有專精的體育 保送生,投入教育工作後,習得性別平等並運用在實境教學上的自我對話。

一、發展不同的體育專業展現

投入教育工作九年時間,發現體育教師擺脫不了競技運動的技術訓練及國際規則兩 項限制,以新北市為例,因為該縣市的縣賽規定,學校運動會大隊接力也是女生先跑前 十棒男生跑後十棒。檢討著教學現場及女男身體差異,體育老師為了培養學生專業技能 的發展,讓原本運用在專業運動員身上的國際規則,烙印在學生身上,多數的規則都是 為了展現「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研究者覺得身體活動教育不是將競技運動 完整複製在學生身上,那只是深化了男生就是強者,女性就是弱者的性別間差異概念與 事實。

二、體育老師自我對話

學生沒有選擇體育老師的權力,體育老師更不能期待每位學生都是運動能力特佳的 選手,透過體育課程規畫的教學操弄上,體育與性別平等的呈現,都掌握在體育教師手 中,而相同的體育教學現象呈現在不同體育教師眼裡,也會有不同的解釋。以體育課學 生經常坐在樹下聊天或自動在陰涼處休息為例,一般教師可能會有共同的隱憂,「我如 何讓女學生願意運動」。以研究者自認為是具備性別意識的體育老師,則思考著為何在 教室裡男女可以一起坐在教室學習,而體育課卻演變成男生打球女生聊天的局面;體育 教師需要改變學生對體育的教育觀及價值觀,需要重新思考教育與教學及性別平等的價 值;我必須透過課程的設計及公平的對待,讓學生的運動生態、運動行為及運動夥伴進 行改變,進而讓學生對不同性別與運動的刻板印象有所改觀及相互學習尊重的能力。研 究者相信台灣有一群具有性別平等意識的體育教師正在進行類似活動,嘗試改變現況,

也會有人怕衍生更多性別問題而不想改變。研究者心中產生了強烈的信念是:回歸教學 情境中,體育課程的一切的操弄與學生的成長,全掌握在體育老師教學一念之中。

三、過去與現在的教學反差

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畢業後,有著當老師使命感,每次上體育課,我會命 令學生必須跟著我的腳步慢跑,男生跑 2000m、女生跑 1600m,責備著跑不完的女生及 擺爛的男生說:「不跑,就回教室上『室內體育課』」。學生迫於無奈下,不得已跑完全 程。我發現女生的耐力比男生好,大部分男生聽到要做心肺適能練習(慢跑),都滿排斥 的,原因是慢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會浪費掉他們玩球的時間。我必須不斷的強調,我 的體育課沒有「玩」這個字,只有上課,還有安排各位練習,不會有自由時間,畢竟我 們現在正在學校「上課」。從學生的表情可以看出「聽不懂」的樣子,甚至於有學生曾 經說著:「老師,你讓我們自由,你也可以和女生一樣去旁邊休息,讓我們打球啦!」。

我依舊堅持我的原則,此話講完,學生都嘟著嘴繼續上課。

四、平等對待來自於體育老師

過去學習籃、排、足、桌、羽球等任何一種項目的基本動作,過去都要以軍事化規 格排列,一個蘿蔔一個坑,誰也跑不掉,學生都在我的哨音下學習高超的動作技巧。單 手運球男生 40 次,女生 20 次;雙手運球男生 40 次,女生 20 次,女生總是動作慢,沒 辦法接下去的動作還是要繼續教,心裡想著不管她們了。愛學不學的,我只要把班上大 部分的男生教會就好了。透過八周的研究發現,只要研究者多花時間指導女生基本動作 的練習,運用不一樣的口述方式加上反覆的示範動作,發現女生只要肯學習,可以和男 生一樣好,動作一樣流暢。研究者發現女男差別有二個部分:第一是在於練習的時間不 足,第二是運動不足導致的運動經驗不足,衍生出女生總是無法學得很完美。過去的教 學重新都是以男生練習份量及強度為主,以男女能力差異減半方式處理教學。因為男生 學得比女生快,所以女生做少一些,就可以跟上男生的進度。男生會問我老師:「不公 平啦!」,我總是回應男學生說:人家是女生耶,本來學習能力較慢,動作難度也不能太 高啊。過去研究者在沒有性別意識下產生嚴重的性別刻板印象,充斥在研究者過去的教 學之中。

五、找尋性別分離現象的主因

過去我「自以為是」的認為,這就是在體育教學場域中「專業的表現」,一切都發 生在體育課情境中,我以為這是體育老師認真教學表現的唯一方法。過去每到主要活動 前的分組比賽,我大叫著:「男生用左邊場地、女生在右邊場地,趕快就位」。男生很自 動的分組並開始比賽;女生則原地不動,用痛苦又害怕似的表情問我老師:「可不可以 去司令台休息」,我立刻臉變嚴肅集合全班說:「敢離開籃球場,不運動,下次就回教室 上室內體育」。換成男學生變臉,反過來責備女生不可以休息,要繼續運動,這意謂著 不要害男生也跟著遭殃。女生則回到球場,繼續進行我精心安排的延伸課程(基本動作 訓練)。當然,我會陪伴在女生身邊一起練習,有時女生的秩序不錯,達到「我」規定 的練習強度之後,就讓她們自己進行比賽,或是在旁邊休息。我則是高興的和男生一起 激烈的對打,揮汗在陽光下,以為這是完美的體育課程。

六、為體育課注入新價值

因緣際會下接觸到性別平等教育,擔任新北市性別平等輔導團團員,我的第一本性 平書是大學好友─現今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李佑峰老師─介紹閱讀Iris Marion Young的「像 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書中發現女性在運動情境中的表現,隱藏著許多歷史 背景及男性視覺的壓力,孕育出現今女性在體育課情境中,刻意表現出柔弱、尷尬及動 作不自然放不開現象。後續研究者個人決定在研究所的學習生涯,以體育教學與體育活 動的性別平等問題為研究議題,進行大量閱讀性別平等悉相關文獻及參與性別平等相關 的研討會。發現女性身處於地球上,大都處於性別歧視及權力不彰的處境。這樣的不平 等現象讓我自覺我到底能學生做什麼,我在學校提供的專業是「身體活動」,我發現我 可以運用在職的優勢,從實際的課程情境著手,我可以從我熟悉的場域開始,所要做的 是改變教學策略、改變教學方法,進而改變學生對運動的刻板印象。

七、接納不同的聲音

曾經有大學教授提醒我,不要為了性別而性別,不要因為一個性別的觀念及課程創 造另一個性別的的問題,例如修正式的規則是否影響男學生運動量。改變教學策略以提 升女學生活動量是否會間接影響男學生的運動量及運動強度,例如:男學生起初認為動

得不夠多,和女生同一組比賽時,擔心運動強度會不夠等等。起初男學生動起來很彆扭、

認為新規則很麻煩,但是透過和女同學協調與溝通,調整自我節奏及力量的控制,比賽 也可以很好玩;相反的,女生則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活動,竟然有機會可以和男生 一起運動,享受運動中的速度及力量,平常較不願意參與比賽的女學生,也願意下場和 男生同組互動,給予女學生空間及戰術的臨場體驗,女學生從中瞭解自己對該運動項目 動作技能上不足之處,成為女學生下一階段精進的目標之一,學習到和男同學溝通及表 達意見的目的。研究者原先顧慮學生活動量不夠,一想到身體活動中的體育課程是屬於 教育課程時,若從創造「性別互動」及「多元價值」角度出發,研究者就能放心繼續做 下去。因為研究者漸漸得認同性別平等教育在體育課程中的實踐能轉變學生的性別的歧 視,認定了學習運動價值不只是習得身體健康與技能展現,更需要練習異性間的人我互 動能力以發展未來健全人際關係。

八、體育教學價值融入性平的轉化

研究者體會到教學環境中,想讓性別平等意識在體育課中深根,必須先讓體育老師 對性別平等意識的認同做起,體育教師有「意識認同」的存在,才有會「平等的對待」

的教學方法產生。研究者衷心希望能夠為上體育課的學生們創造出更多元價值,因為體 育課程是創造性別平等最佳教學場域,關鍵就是操作教學的體育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