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需求分析

三、 受試者學習經驗

此部分共有 8 題,皆與交際華語有關。本研究的交際華語,意指學習者 使用華語與華語母語者結識、建立關係的用語或技巧。問卷包括「交際華語 的學習經驗」、「與台灣人的交際經驗」、「交際華語之學習需求」三個面 向。 第 1 題、第 2 題為「交際華語學習經驗」,如圖三-3、圖三-4:

(一) 華語課程對於與台灣人交際的幫助程度

圖三-3:華語課程對於與台灣人交際的幫助程度

3-6個月 7-12個月 1-2年 2-3年 3年以上

人數 3 2 9 10 6

0 2 4 6 8 10 12

完全沒有幫助 沒有幫助 普通 有幫助 非常有幫助

比例 4 13 29 29 25

0 5 10 15 20 25 30 35

38

39

如圖三-5 所示,大部分受試者平時的休閒時間中,只有 40%以下的時 間與台灣人交際。值得注意的是,與台灣朋友交際時間低於 40%的受試者 中,一半以上都在台灣居住超過 2 年,在台灣生活時間長,也肯定華語課程 及教材對於其交際能力之提升,但與台灣朋友交際的時間卻偏低,原因可能 與受試者自身的交際動機強弱有關,不過此數據亦反映出,現有華語課程及 教材,於培養學習者與陌生人交際能力或融入台灣交友圈的部分,仍有進步 空間。

(四)認識台灣朋友之場合

在認識台灣朋友之場合方面,筆者參考國內各大華語中心普遍使用的兩 本教材《實用視聽華語》及《遠東生活華語》,將其課文對話中出現的場合 歸為四類,包括公開場合、職業場合、私人場合、中介場合,以下舉例說明:

1. 公開場合—街上、交通工具、各類店家、研討會、演講、比賽等。

2. 職業場合—語言中心、各類課堂、辦公室、拜訪客戶等。

3. 私人場合—婚禮、派對、讀書會、其他私人因素產生之交際場合等。

4. 中介場合—透過身邊友人介紹而取得認識台灣朋友機會的場合。

問卷中請受試者勾選他們認識大部分台灣朋友的場合,本題為複選題,

受試者回答狀況如圖三-6 所示:

圖三-6:認識台灣朋友之場合

公開場合 職業場合 私人場合 中介場合

人數 6 32 5 1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如圖三-6 所示,由於受試者多為學生,自然以職業場合(學習環境)

擴展交友圈機會為多。不過「公開場合」、「私人場合」也都是學生易 接觸的生活範圍,但數據顯示在以上場合認識台灣朋友之機率皆偏低。

第 5 題到第 6 題為交際困難的調查,第 5 題為受試者使用華語與台灣人 交際之難度,如圖三-7 所示:

(五)使用華語與台灣人交際之難度

圖三-7:使用華語與台灣人交際之難度

由以上幾項數據可以發現,受試者對教材及華語課程大都持肯定態度,

認為對於他們與台灣人的交際幫助很大。但回答「用華語與台灣人交際」偏 難(圈選「有一點難」、「難」及「很難」的受試者),仍超過一半,可見 受試者所認知的「幫助程度」,可能與實際「有可能達到的幫助程度」有所 出入。

(六)與台灣人之交際困難

交際困難的形成與交際策略息息相關,Canale與Swain(1980)所提出 的交際策略分類中,將交際策略分為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語篇能力及 策略能力。筆者參考此概念稍做調整,將華語學習者有可能之「與台灣人交 際之困難處」分為語言程度、理解表達、話題選擇、無法融入,五個項目 14

14感謝口試委員曾金金老師的修改建議。

非常難 難 有一點難 容易 非常容易

比例 13% 13% 38% 33% 3%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1

1. 語言程度:語言本體的知識不足,即語法能力,亦即廣義的語言能 力。

2. 理解表達:已有一定的華語程度,但是交際時段落性的解讀和表達 能力仍顯不足,即聽力及口說上的語篇能力。

3. 話題選擇:不知如何在不同情境選擇適當話題,即社會語言能力及 策略能力。

4. 無法融入:不知如何融入台灣人之交友圈,亦即社會適應能力。

5. 其他_____________。

受試者回答狀況如圖三-8:

圖三-8:與台灣人之交際困難

從問卷數據中可得知「語言程度」及「其他」是造成受試者與台灣人交 際困難的主因。學生在最基礎的「華語程度」,也就是 Canale(1983)與 Swain(1984)所謂的「語法能力」及「語篇能力」中仍感到有一定難度,

當然尚無空間及能力考量話題或融入的問題。

至於回答「其他」的受試者中,有半數以上表示困難處在於「很多台灣 人個性害羞、話少」,讓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拿捏交際方式。筆者認為,這有 可能是雙方交際規約差距較大而引起認知上的交際習慣差異,可做為往後設 定語料收集方式的參考依據。

語言程度 理解表達 話題選擇 無法融入 其他

比例 54 25 13 13 54

0 10 20 30 40 50 60

42

(七)華語課對於不同交際情境之幫助

此部分請受試者將前述認識台灣朋友之場合,依照華語課程對其給予的 幫助依次排序,幫助最大的排第一,幫助最小的排第六。場合之分類標準與 前述「認識台灣朋友之場合」相同,包括:

1. 公開場合—街上、交通工具、店家、研討會、演講、比賽等。

2. 職業場合—語言中心、各類課堂、辦公室、拜訪客戶等。

3. 私人場合—婚禮、派對、讀書會、其他私人因素產生之交際場合。

4. 中介場合—透過身邊友人介紹而取得認識台灣朋友機會的場合。

為了方便統計,筆者以積分方式計算結果。回答「非常有幫助」計為 5 分、「有幫助」計為 4 分、「普通」計為 3 分、「沒有幫助」計為 2 分、「完 全沒有幫助」計為 1 分。計分統計結果如下:

圖三-9:華語課對於不同交際情境之幫助

如圖三-9 所示,受試者認為華語課程對其幫助最高的是公開場合下的交 際情境,職業場合其次,私人場合及中介場合情境的積分則不到前兩者的一 半。

(八)學習需求

此題按照前述 4 個情境分類,調查受試者對各個情境會話之學習需求,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公開場合

職業場合 私人場合 中介場合

公開場合 職業場合 私人場合 中介場合

積分 180 163 75 77

43

請受試者排序,為方便統計,筆者將排序第一名的項目以 5 分計算,第二名 以 4 分計算,以此類推。計分結果如圖三-10 所示:

圖三-10:學習者之學習需求

如圖三-10數據中得知學習需求最高的為「職業場合」及「公開場合」,

此兩者已為受試者認為華語課程提供幫助最多的兩項,但仍存在更多的學習 需求。筆者認為,「職業場合」為學生及上班族平日所處環境時間最久之處,

交際機會多而密集,需求自然最高。「公開場合」排名第二,則顯示受試者 希望在學校和工作之外,尚未建立台灣交友圈前與華語母語者交際的需求。

由整體問卷數據中可看出,30 位受試者中,高達 25 位表示平時與台灣 人交際的時間所占不到平時休閒時間當中的 40%,且超過半數受試者認為 以華語與台灣人交際難度在「有一點難」以上,顯示多數受試者與台灣人交 際的狀況並未達到理想狀態。然而矛盾的是認為「華語課程對於與台灣人交 際有幫助或非常有幫助」的受試者比率高達 55%,既然有幫助,為何實際 交際狀況並不理想,值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