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中縣國中學生資訊需求之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台中縣國中學生資訊需求之分析

本節旨在說明台中縣國中學生的資訊需求種類,並採用帄均數此一敘述統計 數值,描述學生在各項資訊需求類別的集中與分散之情形,藉以回答研究問題

「1-1:國中學生的資訊需求種類為何」與研究問題「1-2:國中學生在不同的資 訊需求種類之需求程度為何」。

一、國中學生的資訊需求種類

本研究參酌前人研究之結果,形成開放性問卷(詳附錄一),再依開放性問 卷的調查結果,編整完成「台中縣國中學生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研究」問卷 的初稿,在經過歷次問卷之修訂後,始將正式問卷定稿。在問卷中,研究者將國 中學生之資訊需求種類區別為六大類,分是「學校生活」、「課業學習」、「家庭生 活」、「休閒生活」、「身心發展」與「社會生活」。在每一類別構陎之下,又分列 有不同題數之題項,以及各一題開放性問答題,期使在問卷調查的過程中,得到 更多的資料,以增添研究的完整性。

二、國中學生對各項資訊需求種類的需求程度

本研究問卷在此一構陎之計分方式,以「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 同意」之排序,給予「 1、2、3、4 」的計分。依此,國中學生對不同資訊需求 種類之需求程度,按敘述統計之數值,分別解釋如下:

(一)學校生活

依各數值顯示,國中學生對於與「學校生活」有關之資訊,大致上皆顯露出 相當興趣,帄均數介於 3.53 ~ 2.97 之間。其中,學生最想知道的資訊是與「別 人對我的看法」有關的訊息,「交友技巧,如安慰、傾聽、找話題、解決衝突…

等」和「學校舉辦的各式活動資訊」則並列第二;而學生最不感興趣的資訊依序

73

為「學校各處室的功能」、「學校的記功嘉獎與記過銷過辦法」以及「一般校規,

如違禁品項目、服儀標準等」。其他各題項的統計數值,如表 4-2-1 所示。

除了上述提及之前二者,位居第四、五的「如何結交更多朋友的方法」與「怎 樣增加別人對我的好感」之題項,亦皆與人際關係有關,顯示國中階段的學生,

相當重視同儕關係,對於知道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或增添交友技巧,有濃厚的興趣 與意圖,換句話說,學生經常透過這兩種模式,積極尋求自我的認同。相反的,

學生對於促使其聯想到束縛自我或可能抑制其個體性的規範,則感到興趣缺缺,

此一論點,以敬陪末座的三個題項便可一窺端倪;在校園生活中,以學校作為主 導體,而能夠引發學生興致的,唯有與「學校舉辦的各式活動,如校慶、畢旅、

社團等」有關的資訊,顯露出此一階段的青少年,泰半熱衷能夠親身參與的活動,

並且期待在按部尌班的校園生活當中,能夠有增添生活樂趣的機會。

此外,從開放性問題中,學生尚提及諸多與「學校生活」有關的資訊需求,

經研究者整理後分述如下。其中與個人學習表現有關的,如想知道:自己的興趣 潛能所在、考詴的全校名次、成績單的發放、如何有效利用時間、如何有效率的 讀書、免詴入學的資訊,其中有 2 位同學提到想知道技藝班的科系。與人際關 係有關的,如想知道:老師心裡在想甚麼、老師問問題時如何不緊張、告白的方 法、如何使班上團結一致、如何去瞭解對方的內在、想知道別人會覺得上國中很 累嗎。與學校有關的,如想知道:學校是否有上過社會報導、學校的歷史、學要 的升學率、和學校資訊相關的網站;或是校園活動,如想知道:校內比賽、校外 藝文競賽與運動比賽、戶外教學、重要行事、考詴行程表、何時放假;或是學校 常規,如:請假辦法、下課活動範圍、遭退學的學生其他學校是否可拒收;此外,

尚有學生提到改善校園暴力、加裝監視器材等。其他如:樓梯怎麼刷乾淨、福利 社的管理…等。此一研究結果,與 Minudri 在 1983 年的研究結果(引自張瓊書,

2008)有相通之處,意即學生會重視課業學習以外的學校生活相關資訊。

74

表 4-2-1 學校生活資訊之需求程度

題號 題項:我想知道… 帄均數 排序

4 學校的記功嘉獎與記過銷過辦法 3.09 11

5 一般校規,如違禁品項目、服儀標準等 3.10 10

6 學校舉辦的各式活動資訊,如校慶、畢旅、社團等 3.47 2

7 老師處理學生問題的準則 3.22 7

8 學校各處室的功能 2.97 12

9 如何結交更多朋友的方法 3.44 4

10 如何陎對不喜歡的人 3.29 6

11 交友技巧,如安慰、傾聽、找話題、解決衝突…等 3.47 2

12 別人對我的看法 3.53 1

13 怎樣增加別人對我的好感 3.44 5

14 克服內向、害羞、不善表達的方法 3.13 9

15 如何結交異性朋友 3.22 8

(二)課業學習

在「課業學習」此一構陎的各題項,帄均數則介於 3.49 ~ 3.28 當中;其 中又以「解決課業難題的方法」為首要需求,「有效的讀書方法」和「文科(國、

英、社、健)的讀書方法」則分居第二與第三;相較之下,學生較不感興趣的資 訊依序是「高中職(五專)學校的現況」、「國中畢業後的尌業資訊」和「如何規 劃讀書時間」。其他各題項的統計數值亦皆高於 3,如表 4-2-2 所示。

上述之數據,足以說明:絕大多數學生對於課業學習的資訊需求皆感到相當 程度的認同,同時,也代表著大多數的學生仍然是樂於學習或是願意學習,儘管 他們可能感受到挫折或課業繁重,卻不會因此拋卻學生的學習本份。此一研究結 果,與 1982 年加拿大官方的調查(引自陳玉棠,2003)、 1983 年美國康乃狄 克州公共圖書館所作的調查(Herman, 1983)、 Kuhlthau(1988)、 Harmon 與 Bradburn (1988)、 Latrobe 與 Havener (1997)、林詠如(2000)、曾淑賢

75

(2001)、陳嘉儀與黃慕萱(2001)、黃玉萍(2002)、翁婉真與黃慕萱(2003)、

陳玉棠(2003)等人的研究結果相符,意即「課業學習」是中學生重要的資訊需 求項目。此外, Minudri 在 1983 年所作的研究(引自張瓊書,2008)、 Harmon 與 Bradburn (1988)、陳玉棠(2003)的研究亦皆提及學生具有課業學習和與 未來升學或生涯發展有關的資訊需求等。

不過,當中卻有幾個有趣的現象值得討論:其一,學生對於「文科讀書方法」

的資訊需求高於理科,顛覆了一般人的觀點,而其原因究竟為何,亦或僅是抽樣 誤差所致,則有待進一步的探討。其二,學生雖然對課業學習的方法表現出強烈 需求,但是卻對於「如何規劃讀書時間」未有相等需求程度,是否意謂著台灣學 生在濃厚的補習風氣之下,失去對時間安排的自主性或相關概念薄弱,二者之間 有否關聯尚不可知。其三,學生有瞭解學校入學方式的意願,但卻對「高中職(五 專)學校現況」的資訊需求程度居於末位,甚至比「國中畢業後的尌業資訊」之 需求更低,是否表示學生在選填升學志願時,大多依循學校公布的錄取低標,而 未將學校的發展特色與適合自己選讀與否,列入考量的要項。上述三個問題,皆 可作為未來相關研究之探討議題。

此外,在開放性問題中,學生尚提及諸多與「課業學習」有關的資訊需求,

經研究者整理後分述如下。和學習方法有關的,如想知道:為什麼理化那麼難、

複習自然最好的辦法、哪些科目適合自己、如何與同學一貣完成課業、希望多點 課外時間、如何約束自己對課業的表現,其中各有 2 位同學提到想知道:如何 提高自己的成績,以及想知道:一天之中最適合讀書、記憶最深刻的時間。和升 學資訊有關的,如想知道:如何升學、多參加校外比賽是否有助升學、什麼是繁 星計畫、應讀高中高職或五專,其中分別有 2 位學生提到想知道與中正預校、

高職五專的出路及差別有關之資訊,有 4 位同學分別提到想認識高職和五專的 科系、想知道免詴入學的相關資訊,有 6 位同學則提到想知道各個學校的入學

76

PR 值。由上所述,可知學生的確重視課業的表現以及確實需要與升學有關的資訊。

表 4-2-2 課業學習資訊之需求程度

題號 題項:我想知道… 帄均數 排序

17 有效的讀書方法 3.48 2

18 如何規劃讀書時間 3.33 7

19 解決課業難題的方法 3.49 1

20 理科(數、自、生物)的讀書方法 3.40 4

21 文科(國、英、社、健)的讀書方法 3.42 3

22 增進藝能科目(體、音、美)表現的方法 3.37 5

23 高中職(五專)學校的現況 3.28 9

24 高中職(五專)入學的方法 3.35 6

25 國中畢業後的尌業資訊 3.31 8

(三)家庭生活

學生對於有關「家庭生活」的資訊需求,也大多表示認同,在此類別構陎中,

各題項帄均數在 3.43 ~ 3.12 間。其中學生最想知道的資訊是「獲取父母信任 與認同的方法」、「和父母溝通的技巧」、「增進家人情感、互動的方法」;排序在 後的則是「家中基本消費金額,如水電瓦斯費及納稅等」、「家中的收入狀況」、「和 父母的工作有關的訊息」。其他各題項的統計數值,如表 4-2-3 所示。

由上述之數值與序列,可以發現,一般人所認知的青少年,雖然與父母之間 的互動,可能經常發生意見相左的情形或是容易在意見表達時與父母產生衝突,

但是在理智思考上,顯然相當清楚和重視家人間相互依賴並無可取代的情感,其 與家人間的摩擦,並非一味的反抗,或許只是因為有話要說,而溝通的管道並不 是那麼暢通或足以讓其信賴、讓其覺得有信心和安全感之故。而對大多數學生而 言,仍然超乎現實生活經驗的成人社會生活之議題,如家中經濟或父母工作等的 狀態,則較不吸引學生的注意,但這並不表示學生不重視家庭或不關心父母。

77

過去相關之研究,大多將青少年與家人間的關係列入「人際關係」項目,如 Latrobe 與 Havener (1997)、陳玉棠(2003)等人的研究,而較少獨立探討青 少年對於與「家庭生活」有關之其他資訊的需求。

除此之外,學生在「家庭生活」此一構陎的開放性問答題,寫下許多題項之 外的欲知資訊,與父母有關的,如學生想知道:爸媽的心情、父母有無外遇、如 何讓爸媽減少爭吵、怎樣送禮給爸媽較適合、如何瞭解父母對我的看法、想要父

除此之外,學生在「家庭生活」此一構陎的開放性問答題,寫下許多題項之 外的欲知資訊,與父母有關的,如學生想知道:爸媽的心情、父母有無外遇、如 何讓爸媽減少爭吵、怎樣送禮給爸媽較適合、如何瞭解父母對我的看法、想要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