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中縣國小教師資訊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的現況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台中縣國小教師資訊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的現況分析

本節依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分析國小教師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 學的現況。本部分問卷的內容將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分為三個構面:教學準 備、教學活動、課後討論與評量,並分別針對教師實施情形與對教學的幫助情形 加以調查。統計結果如表 4-3-1、表 4-3-2 所示,茲就分析結果與討論說明如下:

壹、 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的實施情形

一、各構面的結果分析

本研究以中位數 2 分為標準,分析與討論教師於各階段運用資訊入科技的現 況。

(一)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平均得分為 1.89,低於中位數(2 分)。此構面得分在 2 分以上 的題項依序為 B1、B3、B5、B6。顯示教師在教學準備過程中,最常使用的模式 有:(1)尋找可使用的光碟、影片、軟體(2)搜尋網路資料(3)使用資訊設備(如:錄 音機、相機、攝影機等)蒐集資料(4)使用文書軟體編製學習單或教材。

(二)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平均得分為 1.88。此構面得分在 2 分以上的依序為 B8、B9。

顯示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最常使用的模式有(1) 播放光碟、影片或以軟體輔 助教學(2) 使用資訊設備(如:電腦網路、電視、單槍)展示教材。

(三)課後討論與評量

「課後討論與評量」平均得分為 1.45。此構面沒有題項得分在 2 分以上。顯 示與教學準備和教學活動相比較,教師在課後討論與評量過程中,較少運用資訊 科技。為了進一步瞭解教師於此階段的實施情形,研究者以整體現況的平均分數 1.74 為標準,歸納出得分在 1.74 至 2 分之間的為 B14,其餘題項得分均在 1.74 分以下,顯示教師在課後討論與評量階段,較常使用的模式為小組專題學習與成 果報告。

二、整體現況分析

由表 4-3-1 結果顯示,實施情形的整體平均得分為 1.74,各構面的平均得分

「教學準備」為 1.89 最高,「教學活動」為 1.88 次之,「課後討論與評量」為 1.45 最低,但皆低於中位數 2 分。由此可見,教師在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的情形尚 有很大提升的空間,並且在社會領域的教學過程,教師最常將資訊科技運用於教 學準備,最少將資訊科技融入課後討論與評量。

為了進一步瞭解教師實施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最常使用的模式,本研究以 中位數 2 分以及整體現況的平均值 1.74 分為標準,將各題項的平均得分分為高分 組(高於 2 分)、中分組(介於 1.74 至 2 分)、低分組 (低於 1.74 分)三組。歸納同屬 高分組的六個題項,可發現教師最常使用模式為:(1)利用網路蒐集資料(2)利用 文書軟體製作教材(3)利用電視、電腦和單槍呈現教材(4)透過光碟和影片等多媒 體素材豐富教學內容。

此外,歸納分析同屬低分組的十個題項,發現在社會領域教學過程:(1)教

師使用「教育部六大學習網」、「台中縣教學資源中心」網站蒐集資料的情形並不 普遍 (2)教師甚少使用簡報軟體呈現教材。(3)教師甚少使用電腦輔助教學軟體協

助學生學習。(4)教師為社會領域設計網頁、呈現學生學習成果的情形並不普遍。

表 4-3-1 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現況之實施情形描述統計分析

表 4-3-1 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現況之實施情形描述統計分析

一、各構面的結果分析

(一)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的平均得分為 3.16,高於整體現況平均值(3.15 分)。此構面得 分在 3.15 分以上的依序為 B1、B3、B5、B6。顯示在教學準備過程中,對教師社 會領域教學最有幫助的模式為:(1)使用資訊設備(如:錄音機、相機、攝影機等) 蒐集資料(2)利用網站蒐集資料(3)利用文書軟體編製教材(4)尋找教學相關的光 碟、影片或軟體資源。

(二)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的平均得分為 3.24,高於整體現況平均值(3.15 分)。此構面得 分在 3.15 分以上的依序為 B8、B9、B10、B11。顯示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教師 社會領域教學最有幫助的模式為:(1)利用電視、電腦及單槍展示光碟、影片及軟 體等多媒體素材(2)使用簡報呈現教材(3)示範教導學生網路搜尋資料。

(三)課後討論與評量

「課後討論與評量」的平均得分為 3.05,低於整體現況平均值(3.15 分)。此 構面得分在 3.15 分以上的僅有 B14。顯示在課後討論與評量過程中,對教師社會 領域教學有較多幫助的模式為要求學生運用資訊科技設備進行小組專題學習與 成果報告。

二、整體現況分析

由表 4-3-2 結果顯示,幫助情形的整體平均得分為 3.15,各構面的平均得分 以「教學活動」為 3.24 最高,「教學準備」為 3.16 次之,「課後討論與評量」為 3.05 最低,皆高於中位數 2.5 分。由此可見將資訊科技運用於社會領域教學的各 階段,對教師的教學的確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尤其在教學活動過程幫助最大。

歸納統整高於整體現況平均值 3.15 分的九個題項,可知運用以下的資訊融入

模式,對教師的社會領域教學有最多的幫助:(1) 使用資訊設備(如:錄音機、相

表 4-3-2 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現況之幫助情形描述統計分析

腦簡報(PowerPoint) 呈現 社會領域教學教材。

表 4-3-2 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現況之幫助情形描述統計分析

參、小結

一、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的實施情形

由統計結果顯示,台中縣教師實施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的情形尚有很大 提升的空間。在社會領域的教學過程,教師最常將資訊科技運用於「教學準備」,

最少將資訊科技融入「課後討論與評量」。

研究者進一步發現,進行社會領域教學時,教師最常使用的資訊融入模式 為:(1)利用網路蒐集資料(2)利用文書軟體製作教材(3)利用電視、電腦和單槍呈 現教材(4)透過光碟和影片等多媒體素材豐富教學內容。

此外,研究者發現在社會領域教學過程:(1)教師使用「教育部六大學習網」、

「台中縣教學資源中心」網站蒐集資料並不普遍 (2)教師甚少使用簡報軟體呈現 教材。(3)教師甚少使用電腦輔助教學軟體協助學生學習。(4)教師為社會領域設計 網頁、呈現學生學習成果的情形並不普遍。(5)教師甚少利用網路進行教學經驗交 流,以及與學生討論學習內容。(6)教師要求學生網路繳交作業、線上評量並不普 遍。

綜合上述,教師大多運用資訊設備來蒐集資料以及呈現教材,甚少融入教學 評量以及呈現學生學習成果。

二、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的幫助情形

由統計結果顯示,將資訊科技運用於社會領域教學的各階段,對教師的教學 的確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尤其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幫助最大。

進一步歸納統整高於整體現況平均值的題項,可知以下的資訊融入模式,對 教師的社會領域教學有最多的幫助:(1) 使用資訊設備(如:錄音機、相機、攝影 機等)蒐集資料(2)利用網站蒐集資料(3)利用文書軟體編製教材(4)運用電視、電腦 及單槍展示光碟、影片及軟體等多媒體素材(5)學生進行小組專題學習與成果報

告。

此外,比對「實施情形」與「幫助情形」的統計結果,研究者進一步發現,

實施情形的低分組中僅有 B10 和 B12 在幫助情形的得分在平均值 3.15 以上,其 餘題項皆在平均值之下。顯示教師較少運用於社會領域的資訊融入模式,乃是因 為對教師的教學並不能發揮有效的幫助,而其中原因是否包含其他因素,則尚待 進一步探討。

第四節 不同教師背景與學校背景變項實施資訊融入 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的差異情形

本節以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不同教師背景變項與學校背 景變項之教師實施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現況的差異情形,並以薛費法進行事後 比較。茲就其結果說明如下:

壹、不同背景的教師差異分析

一、不同性別的教師差異分析

表 4-4-1 為不同性別教師實施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現況之 t 考驗分析摘 要。由統計結果顯示,在不同性別教師實施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現況方面,男 性教師於教學準備、教學活動、課後討論與評量三階段以及整體的得分皆明顯高 於女性教師。

此一結果與王嘉德和陳光勳(2003)、邱志忠(2002)、林育毅(2004)、張文嘉 (2003)、黃明裕(2002)的研究結果相同。男女教師的教學環境條件趨於一致,會有 此結果,推究其原因,可能是男性教師資訊能力普遍高於女性教師。

表 4-4-1 不同性別教師實施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現況之 t 考驗分析摘要

構 面 性 別 個 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顯著性 p 值

男 121 13.61 2.37

教學準備

女 211 13.00 2.64

2.09

*

.037

男 121 9.70 1.96

教學活動

女 211 9.23 2.08

2.04

*

.042

男 121 9.07 2.52

課後討論與評量

女 211 8.46 2.12

2.25

*

.026

男 121 32.38 5.94

整體

女 211 30.69 5.92

2.51

*

.013

*

p<.05

二、不同年齡的教師差異分析

表 4-4-2 為不同年齡的教師實施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現況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由統計結果顯示,不同年齡的教師實施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現況,

不論在教學準備、教學活動、課後討論與評量各階段以及整體的得分,皆未達顯 著水準。顯示教師實施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的現況,並不因為年齡的不同而有 差異。

王莉婷(2002)以桃園縣 120 位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為調查研究對象,研究 發現不同年齡的教師在使用資訊科技的態度上並無顯著差異,本研究結果與此相 似。但與林涵妮(1999)、林育毅(2004)、張文嘉(2003)、Atkins 和 Vasu(2000)、

Becker(1999)的結果不同,可能因地區或教師教學領域的不同而造成結果上的差

異。由此可見教師的年齡對資訊融入教學的實施現況之影響並無一致的定論,也

三、擔任不同職務的教師差異分析

表 4-4-3 為擔任不同職務的教師實施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現況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由統計結果顯示,擔任不同職務的教師在實施資訊融入社會領域 教學現況,不論在教學準備、教學活動、課後討論與評量各階段以及整體的得分,

皆有顯著差異。

經事後比較發現,由主任或組長兼任社會領域教學的教師,無論在教學準 備、教學活動、課後討論與評量各階段以及整體現況,實施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 學的情形皆優於級任導師,而專任教師則與前兩者無明顯差異。

此研究結果與邱志忠(2002)、吳振賢(2002)的結果相同,顯示教師的職務對其 資訊融入教學的行為會產生影響。推究其原因,可能是由行政人員兼任社會領域 教學的教師,大多負責單科教學,有較充裕時間及心力進行教學前的準備;而級 任導師負責不同領域的教學工作,因此準備教學的時間與心力被分散。

表 4-4-3 擔任不同職務教師實施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現況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四、不同教學年資的教師差異分析

表 4-4-4 為不同教學年資的教師實施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現況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由統計結果顯示,不同教學年資的教師實施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 學在教學準備階段並無顯著差異;在教學活動、課後討論與評量兩階段以及整體 的得分,則皆達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發現:

(一)在教學活動階段,教學年資在 6 至 10 年與 11 至 15 年的教師實施資訊融 入社會領域教學的情形顯著優於教學 21 年以上的教師。

(二)在課後討論與評量階段,教學年資在 6 至 10 年的教師實施資訊融入社會 領域教學的情形顯著優於教學 21 年以上的教師。

(三)就整體現況而言,教學年資在 6 至 10 年的教師實施資訊融入社會領域教 學的情形顯著優於教學 21 年以上的教師。

此外,由統計結果顯示,除了教學年資為「0 至 5 年」的教師外,資訊融入 社會領域教學現況上的平均分數,有隨著教學年資增加而減少的趨勢。

此一研究結果與王嘉德與陳光勳(2003)、邱志忠(2002)、吳曉華(2004)、廖遠

此一研究結果與王嘉德與陳光勳(2003)、邱志忠(2002)、吳曉華(2004)、廖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