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學生論文研究概況圖

一般華語文教學研究

其他外籍學生華語文學習研究 亞太學生華語文學習研究

圖七:台灣學生論文研究概況圖

教學組迄於 2008 年 7 月已有 32 位亞太學生畢業,佔所有畢業生 17.39%,在台灣 的研究所畢業學生中屬於相當高的比率。在32 位亞太學生中,韓國學生有 17 名,日本 學生7 名,越南和印尼學生各 3 名,泰國學生有 2 名。此外,教學組 2006 年在泰國著 名的朱拉隆工大學設立「境外在職專班」,由華研所教學組的教授群赴泰國授課,且前 共招收3 屆 60 幾位學生,2008 年已有 5 位專班學生取得碩士學位,論文題目全數為泰 國地區華語文教學的研究。

(二)華研所海華組

海華組自 96 學年開始招生授課,學生來源有本地生、國際和華裔生兩種管道,本 地生透過研究所考試,國際生和華裔生透過申請入學,目前已招收三屆學生,國際生和 華裔生之中九成以上是亞太學生。

海華組的整體研究目標是海外華人,其成立與「僑務委員會」(簡稱僑委會)有深厚 淵源。由於台灣在全球是唯一一個有中央級獨立僑務機構的國家,因此僑委會的地位在 國際上顯得十分特殊,而目前僑委會也與全球一百多個國家有直接的聯繫通路,使得海 華組在研究發展上獲得極大助益。海華組迄於 98 學年雖然還沒有碩士生畢業,但已奠 定了深厚的研究基礎,在亞太學生教學與研究上,每年都有成績,以下試分述之。

(1) 海華組在成立之初,即與國外許多「海外華人研究中心」建立聯繫管道,有助 於研究發展的國際化。

(2) 海華組是目前國內教授群中,具有帶領研究生逕赴亞太地區從事田野調查的少 數研究機構,目前師生已去過菲、越、泰、印尼四個國家從事田野調查。

(3) 亞太地區有多所僑校的教師目前已成為海華組的研究生,如亞加達台北學校的 前校長、泰北的僑校教師、馬來西亞的獨中老師、緬甸僑校教師等,使得海華 組的亞太學生也兼具豐富教學經驗的特質。

(4) 2008 年暑假,海華組楊聰榮教授規劃成立「越南遊學團」,帶領師大各系所學 生赴越南河內人文社會科學大學研習三週,學習越南語言與文化。

(5) 2009 年暑假,緬甸台灣同學會前會長(海華組學生)舉辦台灣赴緬甸僑校志工團,

率領台師大、台大學生共26 人赴緬甸僑校服務。

(6) 台北縣政府所成立的「東南亞母語師資訓練班」,2009 年海華組有多位研究生 擔任培訓教師,協助培訓台灣小學母語教師。

(7) 2009 年,海華組教授協助規劃資策會的越南華語教學系統,並申請 6 位應華系 學生擔任網路教學助教。

(8) 2009 年,台師大進修推廣學院辦理暑期華裔學生研習營,海華組研究生也主動 參與助教工作。

(9) 2010 年,海華組規劃與香港大學合辦研究生論文發表會,將在香港舉行會議。

(10)2010 年暑假,海華組將與印尼 UGM 大學合辦研究生工作坊,師生將同赴印尼 參與工作坊實務研習工作。

三、亞太學生與本地生的合作學習

亞太學生進入台灣大專院校後的學習表現,大抵和學生的中、英文程度有關。東北 亞的日、韓學生以國際生為主,中、英文程度仍有待提昇,東南亞學生以華裔生為主,

新加坡、馬來西亞屬於中、英文較佳地區,菲律賓、印尼屬於英文佳中文弱地區,泰國、

越南、緬甸則屬於中文尚佳英文弱地區。如何關照亞太不同地區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提 昇其學習成效,是國際學院教師的重要教學課題,以下筆者試舉應華系的兩個規劃面向 作為補充說明。

(一)服務學習

台師大在 98 學年度起新增導師課程的服務學習課程,由全體大一學生參與。服務 學習規劃了4 至 8 小時的「服務知能」時間,以專題演講方式針對服務學習的概念、從 事志工的精神、方法等給予大一新生基礎知識。專題演講以兩小時為一單元,學生必須 撰寫心得報告,導師並協助安排12 週的實習活動表,學生需逐週完成實習記錄,同時,

學生在服務學習的期中和期末也必須撰寫心得報告分享。

應華系的校內服務學習,主要以僑生先修部印尼特輔班的二年級學生為輔導對象。

特輔班的印尼學生入學時在華語口語上多為零起點的學生,經過一年的語言教學課程 後,接近中級華語學習者的程度,與其他亞太學生仍有距離。至於中文的讀寫能力,也 仍與僑生先修部的其他亞太學生有頗大差距,因此特輔班二年級的學生在進入僑生先修 部的秋季班後,往往覺得課業壓力沈重,部份學生選擇中斷學業返回印尼升學,因此,

在僑生先修部的所有亞太學生中,印尼學生在中文及其他課程上是比較需要課業教學輔 導的地區學生。

目前應華系規劃在每周三晚上對以特輔班為主的僑先部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課業輔 導,時間為一小時,輔導的課程內容以學生的需求為考量。由於筆者擔任大一的「華語 正音與教學」課程,因此針對學生的服務學習,筆者擬由以下幾個方向協助學生進行課 業輔導工作。

1.了解印尼學生的華語學習背景

印尼學生的中文程度較差,和印尼地區中文學習環境不理想有關,應華系學生應了 解這段歷史進程。

2.了解印尼學生的語言能力

印尼學生的英文程度良好,國內有幾所以英語授課為主的大學研究所,都表示歡迎 印尼學生入學5,因此應華系的學生在進行課業輔導時,可選擇以中文配合英文的方式 進行輔導工作。

3.了解印尼學生的學習需求

印尼學生的學習障礙可能因人而異,需針對每人不同的學習需求進行輔導,以「華 語語音」為例,筆者已整理關於印尼學生的聲調偏誤、聲母和韻母發音難易度等級模式 等資料,提供應華系大一學生參考。

4.了解服務學習的意義

服務學習對應華系的學生而言,必須付出時間輔導僑生,但另一方面也得到寶貴的 實習機會。第二語言教學的實習機會在台灣的大專院校中並不容易媒合,應華系的學生 因為地利之便,應珍惜機會,發揮愛心,順利完成服務學習課程。

(二)課堂個案分析

應華系大三有一位緬甸僑生,大二有兩位馬來西亞學生,在班上屬於少數族群。另 一方面,應華系的畢業學生未來以赴海外任教為主,

在就業地區也屬於少數族群6,為了使全體應華系學生體會多元族群與多元學習的 趨勢,筆者在兩門課程中進行了特別的規劃。

1.海外華文文學

「海外華文文學」是應華系大一的選修課程,筆者共區分為美華文學、歐華文學、

亞華文學三大區塊進行教學。96 學年度筆者的班上除了緬甸僑生之外,另有一名泰國僑 生選讀,進行至「亞華文學」時,筆者特別邀請泰國學生利用一堂課的時間介紹泰國文

5 台大招收印尼學生的資訊見台大國際事務處電子報第 014 期(97/3)。台科大招收印尼學生(英語授課),並首創印尼 文版網站的資訊見台科大2009 新聞集錦。

6 美國國內所有中小學的教師中,歐洲裔美國人的比例遠多於有色人種的教育人數,後者只佔不到百分之十的比率。

James A. Banks(2008),多元文化教育-議題與觀點,陳枝烈等譯,頁 255,台北:心理出版社。

化與泰國僑校。97 學年筆者的班上有兩位馬來西亞學生,筆者也請這兩位學生合作介紹 馬來西亞的文化與僑校;這兩堂課都給全體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亞太學生針對其 僑居地的第一手文獻資料報導,開拓了本地學生的國際視野,也使得本地學生與華裔學 生的相處更為融洽。

2.多元文化導論

「多元文化導論」是應華系大二的選修課程,課程設計主題在於全球化與區域化的 並重發展,以及提昇學生處理不同文化如何接觸、衝突及共融的現代公民素養。97 學年 筆者授課時將學生分為十二組進行小組報告,其中緬甸學生和組員一起報告的題目是

「緬甸華人」,報告中詳細地介紹了緬甸的檔案資料,緬甸人的服裝、食物、重要城市、

代表景點、民俗節慶,以及緬甸華人的由來、華人的社會地位、華人學校等。報告的同 學並購買和製作了緬甸食物與全班同學分享,緬甸學生(曾唸過台師大僑先部一年)在報 告結束時表示,對台灣已有特殊感情,在台灣適應良好。

另一組同學報告的題目是「國華系學生專訪」,小組成員訪問了國華系三位亞太學 生(馬來西亞、日本、韓國);兩位國際學生(瑞典、哥斯達黎加)。小組成員所設計的訪 談主題有以下四點:(1)為什麼想來台灣唸書(2)學習中文歷程(3)文化差異(4)喜歡台灣的 理由。除了訪談內容之外,小組成員並對受訪學生的國家補充文化和民族特性的介紹。

筆者在台師大應華系任教的兩年中,由三系三所與僑生先修部的淵源,本地生與亞 太學生、國際學生的互動學習,深深體會到跨種族、跨文化的交際活動,在國際與僑教 學院已逐漸變為一種生活上的例行事物,對於在此一學院的教師和學生來說,此種寶貴 的經驗是在台灣其他的大學或學院中很難獲致的。

四、提高亞太學生對台師大的認同感

提高本校學生對於母校的認同感,是台灣許多大學在經營上所努力的方向;對於母 校認同感高的學生,不但就學時課業表現較佳,畢業後對母校的回饋也較高。然而,對 國際與僑教學院的營運來說,提高亞太學生對台師大的認同感有更深一層的意義,亞太 學生如果在國際與僑教學院就讀時,獲得了生活上的妥善照顧,培養了紮實的學術基 礎,那麼學生不但對學校產生認同與歸屬感,也會進一步提昇對台灣的認同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