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注音符號與漢語拼音:文字還是音標?

嚴立模

1.前言

  華語正規的書寫系統使用漢字,而不是拼音文字。在進行華語教學的時候,須要 一套拼音的符號作為輔助工具,是一般的共識。台灣長期通行的是注音符號,而近年 來漢語拼音勢力日趨強大;對於兩者的優劣已經有大量的討論。本文打算提供一種不 同的視角:即注音符號與漢語拼音方案的設計,究竟是文字取向還是音標取向。 文字 與音標雖然十分類似,音標可以用作文字,文字也可以用作音標,兩者很難截然劃分;

但是仍有所不同(張裕宏2001:178 )。最容易察覺的不同是拼音文字和語音脫節的現象,

而音標則是反映語音的。所以即使是拼音文字,在字典中有時也要借助音標來標注語 音。如果是要作為獨立的書寫系統,那麼文字取向的設計可能會是比較好的選擇;但 是如果使用拼音符號的目的是要為漢字注音,那麼音標取向的設計可能比文字取向的 設計更為合適。

  注音符號與漢語拼音這兩套拼音方案,都不純粹是音標取向,多少帶有文字的性 質。本文將檢視這兩個方案,指出它們各自具有的文字性質。並回顧它們制定的過程,

說明這兩套系統,都含有制定拼音文字的意圖,而不是純然為了替漢字注音。在華語 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上,要採用哪一套符號作音標替漢字注音,或可以參酌本文的觀 察作為考慮的條件之一。

2.文字與音標

  索緒爾在經典之作《普通語言學教程》中,曾提到表音文字和實際語音脫節的現 象,並討論了其原因及後果(索緒爾1980:51-58)。他認為,反映真正語音系統的文字,

只能留給語言學家使用。太過精確的描寫,雖然對科學和語文教學有用,但是反而對 一般人造成困擾(索緒爾1980:61-62)。索緒爾的意思是,完全符合發音的音標,不適 合拿來作為書寫與閱讀的文字。他指出,在閱讀的時候,對於熟悉的字詞,是看整體 的形象,而不必把每個字母逐一拼出來。這也就是趙元任(2002[1922-1923]:72-73)所 謂的「文字尚形」。「尚形」是趙元任(2002[1922-1923])在推動國語羅馬字時,認為

擬訂拼音文字應該注意的原則之一。他總共提出25條原則,其中牽涉到文字和音標不 同的就有10條:

-第四原則:犧牲理論上的規則。

-第六原則:不作精確研究的器具。

-第七原則:一國的文字不是專為音韻家字典家的方便而設的。

-第八原則:無用處不細分辨。

-第十二原則:一個字(母)可以有兩種或幾種讀法。

-第十三原則:單字母可以代表複合聲音。

-第十六原則:於分辨上無妨礙處,字形要求短。

-第二十原則:尚形。

-第二十三原則:字形要醒目不易混淆。

-第二十四原則:詞頭連寫。

趙元任對文字和音標的看法,和索緒爾相當契合。他們共同的觀點,都認為:音標可 以精確,而文字不必求精確;文字要考慮到閱讀的問題,為了閱讀的方便,可以犧牲 音標的系統性及精確度。

  張裕宏(2001:178-182)指出,拼音文字和音標本質上的不同,在於文字是「書面 交通」的符號,而音標則是注音的工具。由於目的不同,也就有不同的要求。他提出 三點主要的差異:(1)文字需要有比較多的變化,產生「分工」的效果,以利形象式的 閱讀。(2)文字需要有一些冗餘的符號,才能有「別嫌」的作用。(3)拼音文字是音位取 向,音標是音值取向。

  為了「分工」與「別嫌」,就會導致語音和符號之間不是一對一的對應。這和音 標的要求互相衝突,音標需要的是符號和語音之間一對一的簡單對應。文字由於是音 位取向,所以往往有數個被視為同一音位的語音,用同樣的符號來寫;這些同音位的 語音,如果在音值取向的音標中,就會寫成數個不同的符號。張裕宏指出的三項區別,

就符號和語音的對應關係,都會使得文字的符號和語音之間的對應變複雜。因此,要 判斷一個拼音系統是文字取向還是音標取向,最簡單而明確的判斷標準,就是去觀察 符號與語音之間的對應關係。對應關係越簡單,就表示越傾向音標;對應關係越複雜,

就表示這個系統越適合作為文字。

3.符號與語音的對應

  以下我們來檢討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兩套系統,對語音和符號之間對應關係的處 理,指出不是一對一的地方。看看哪一套系統比較複雜,哪一套系統比較簡單。關於 華語語音的描寫,本文根據《中華新韻》書後所附〈國音簡說〉(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 會編1985[1941]:56a-60b)對注音符號的語音描述。因為〈國音簡說〉是官方對注音符 號的完整說明。而漢語拼音方案的內容,是用羅馬字和注音符號對照。〈國音簡說〉

的描述可以直接套用於漢語拼音,並不會產生扞格。

3.1 注音符號與漢語拼音方案

  下面是漢語拼音方案所提供的聲母表、韻母表與注音符號對照的內容1。 (a) 聲母:

ㄅ ㄆ ㄇ ㄈ ㄉ ㄊ ㄋ ㄌ

b p m f d t n l

ㄍ ㄎ ㄏ ㄐ ㄑ ㄒ

g k h j q x

ㄓ ㄔ ㄕ ㄖ ㄗ ㄘ ㄙ

zh ch sh r z c s

(b) 韻母:

ㄜ ㄚ ㄛ ㄝ ㄞ ㄟ ㄠ ㄡ ㄢ ㄣ ㄤ ㄥ

e a o ê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ㄧ ㄧㄚ ㄧㄝ ㄧㄠ ㄧㄡ ㄧㄢ ㄧㄣ ㄧㄤ ㄧㄥ

i ia ie iao iou ian in iang ing

ㄨ ㄨㄚ ㄨㄛ ㄨㄞ ㄨㄟ ㄨㄢ ㄨㄣ ㄨㄤ ㄨㄥ u ua uo uai uei uan uen uang ueng;

ong

ㄩ ㄩㄝ ㄩㄢ ㄩㄣ ㄩㄥ

ü üe üan ün iong

聲母表漢語拼音與注音符號是一對一的關係,拼寫時也沒有任何變化。就聲母來看,

兩種方案完全一致。在韻母表的部分,如果將韻母當作一個整體的單位,除了ㄨㄥ對 應兩種:零聲母時是 ueng,有聲母時是 ong,其他在表中也都是一對一的關係。但是

1 由於後文會使用國際音標,為了避免漢語拼音和國際音標在符號上的混淆,漢語拼音字母一律使用 斜體字。

如果就韻母內部符號之間的對應來看,有些注音符號結合韻對應的漢語拼音,不等於 單純韻的相加:

  (1) 注音符號的單韻母ㄝ,漢語拼音是 ê;但ㄧㄝ、ㄩㄝ兩個結合韻漢語拼音卻是 ie、üe 而不是 iê、üê。也就是:注音符號的ㄝ在ㄧㄝ、ㄩㄝ韻母中對應漢語拼音 e 而。

不是 ê。

  (2) 注音符號單韻母ㄣ漢語拼音是 en;但ㄧㄣ、ㄩㄣ兩結合韻的漢語拼音卻是 in、ün 而不是 ien、üen 。也就是:注音符號ㄧㄣ、ㄩㄣ兩個韻母中的符號ㄣ,對應漢 語拼音的 n 而不是 en。

  (3) 注音符號的單韻母ㄥ,漢語拼音是 eng;但是結合韻ㄧㄥ、ㄩㄥ漢語拼音卻是 ing、iong 而不是 ieng、üeng,ㄨㄥ在前面接聲母的時候是 ong 而不是 ueng 。也就是:

注音符號ㄧㄥ、ㄩㄥ及前加聲母ㄨㄥ三韻母中的ㄥ,對應漢語拼音 ng 而不是 eng。

  (4) 注音符號的單韻母ㄨ,漢語拼音是 u;但是前有聲母的ㄨㄥ韻母,漢語拼音卻 是 ong 而不是 ueng 。也就是:在前面有聲母的ㄨㄥ之中,ㄨ對應漢語拼音的 o 而不 是u。

  (5) 注音符號單韻母ㄩ漢語拼音是 ü;但是ㄩㄥ漢語拼音是 iong 而不是 üeng 。也 就是:ㄩㄥ當中的ㄩ符號,對應的漢語拼音形式是 io 而不是 ü。

  (6) 注音符號韻母ㄦ,沒有列入漢語拼音方案的韻母表中,而是在表後說明:ㄦ寫 成 er,用於韻尾的時候則寫成 r。和漢語拼音也不是一對一的關係。

  注音符號與漢語拼音之間對應的參差,除了以上出現在〈漢語拼音方案〉韻母表 中的情形之外,這個韻母表中有一些漢語拼音的形式,在實際拼寫時不會出現:

  (7) iou:前面加聲母的時候寫成 iu,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寫成 you,不會出現 iou 的形式。也就是:注音符號都是ㄧㄡ對應漢語拼音 iu 和 you 兩種形式。

  (8) uei:前面加聲母的時候寫成 ui,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寫成 wei,不會出現 uei 的形式。也就是:注音符號ㄨㄟ對應漢語拼音 ui 和 wei 兩種形式。

  (9) uen:前面加聲母的時候寫成 un,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寫成 wen,不會出現 uen 的形式。也就是:注音符號ㄨㄣ對應漢語拼音 un 和 wen 兩種形式。

  (10) ueng:前面一定不加聲母,寫成 weng,不會出現 ueng 的形式。也就是:注 音符號ㄨ除了對應漢語拼音的 u ,還對應 w。

  就實際的使用來看,漢語拼音這些不同形式的拼寫,使得注音符號與漢語拼音之 間符號的對應關係更加複雜。

3.2注音符號

  由於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不一致的對應,發生在韻母,所以我們只需討論韻母,

而不必涉及聲母。根據〈國音簡說〉,注音符號單純韻的元音位置分布如下:

ㄧ ㄩ ㄨ

ㄝ ㄜ ㄛ

ㄚ 如果轉寫為國際音標,則如下圖所示:

i y u

e ɤ o

ə

ɑ

注音符號的ㄜ代表兩個音:央元音 ə 及展唇的半高後元音 ɤ。這看起來是一個符號對 應多個語音的情形。但是實際上 ə 元音在國語中並不單獨使用,只能與特定韻尾結合,

以 ən、 əŋ 、 或 əi 的形式出現。 由於注音符號是以韻基為單位,不須要再分析韻基裡 面的主要元音和韻尾,所以這三個形式注音符號分別以ㄣ、ㄥ、ㄟ三個符號來表示。ə 這個元音既不單獨作為韻基,也就不必為其設計符號。只是在 〈國音簡說〉中,為了 說明ㄣ、ㄥ、ㄟ這三個符號代表的發音,才使用ㄜ來代表 ə:ㄜ+ㄧ→ㄟ;ㄜ+ㄋ=

ㄣ;ㄜ+ㄫ=ㄥ(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1985[1941]:58b) 。 實際使用時,ㄜ 只會代 表 ɤ,而不會用作 ə。所以也不會發生一個符號對應兩個音的情形。

  一個符號對應多個音的情形,是在「結合韻」發生的「變讀音」。〈國音簡說〉

(59a)舉出下列的變讀音:

ㄢ=ㄚㄋ ㄧㄢ≠ㄧㄚㄋ→ㄧㄝㄋ

ㄣ=ㄜㄋ ㄧㄣ≠ㄧㄜㄋ→ㄧㄋ ㄩㄣ≠ㄩㄜㄋ→ㄩㄋ ㄥ=ㄜㄫ ㄧㄥ≠ㄧㄜㄫ→ㄧㄫ ㄩㄥ≠ㄩㄜㄫ→ㄩㄫ ㄨㄥ在拼聲母時≠ㄨㄜㄫ→ㄨㄫ

注音符號對於這些變讀音,並沒有製造新符號,而是一個符號用作兩種語音。對應關 係如下:

(1) ㄢ: an ㄢ(安) en ㄧㄢ(煙) (2) ㄣ: ən ㄣ(恩)

n ㄧㄣ(因) ,ㄩㄣ(暈) (3) ㄥ: əŋ ㄏㄥ(亨)

ŋ ㄧㄥ(英) ,ㄩㄥ(雍)

這些一符兩用的情況,條件都很規則,都跟前面的語音有關:ㄢ前面有ㄧ時對應語音 en,否則就是 an。 ㄣ、ㄥ前面加ㄧ或ㄩ時,只代表輔音 ŋ,其他的時候則代表 əŋ。

  此外,注音符號還有一個「聲化韻」的符號(倒ㄓ),〈國音簡說〉的說明是:

「翹舌尖和平舌尖的擦聲減去摩擦(58a)。」也是一個符號代表「翹舌尖」和「平舌尖」

兩種語音。不過這個符號在拼寫時並不使用,可以忽略。

3.3漢語拼音

  按照〈國音簡說〉的系統,漢語拼音方案的元音位置如下:

i ü u

ê e o

e

a

在這個圖中,符號 e 代表 ə 和 ɤ 兩個語音。這兩個語音的用法都出現於實際的拼寫。

  漢語拼音方案中,一種符號對應多個語音的情形,比注音符號多而且複雜。注音

符號一個符號最多只代表兩種語音,漢語拼音有些符號對應到三種語音。漢語拼音一 個符號對多個語音的情形如下:

符號一個符號最多只代表兩種語音,漢語拼音有些符號對應到三種語音。漢語拼音一 個符號對多個語音的情形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