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外籍配偶華語文教學補充教材之研究

盧玉琴、周德禎∗∗

壹、緣起

根據內政部98 年 05 月底統計數據顯示,台閩地區各縣市外籍配偶(含大陸)人士總 計有418,756 人,其中外籍配偶女性有 129,743 人,粗估約占 30.98%;就高雄市而言,

外籍配偶(含大陸)人士總計有 27,318 人,其中外籍配偶女性有 6,775 人,粗估約占 24.8

%;從這些數據顯示,對於將以台灣為家的姐妹們而言,的確有義務協助他們適應及融 入台灣的生活,從北到南,上至內政部、各縣市政府以及教學工作者,或多或少都爲姐 妹們編寫些教材。

以高雄市而言,民國 95 年民政局編印了單套的「高雄市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材、

教師手冊、習作寫本」,既無再版亦無續冊。根據相關文獻的探討以及實際教學的需要 發現,在外籍配偶華語文教學中,除了採用正式編印之「新移民學習基本教材」外,也 應該提供補充教材以滿足學生學習之需求。於是 97 年 8 月下旬教育局召集了多位外籍 配偶師資研議「新移民學習輔導教材」編印事宜,歷經三個多月完成了初、中、高三冊 的教材及習作。

這份新教材問世後,研究者在 98 年 2 月開始根據這套輔導教材設計出補充教材,

據此設計多種教學活動,經過3 個月的試用與教學互動,試著帶給外籍配偶更豐富的學 習經驗。本研究針對這套補充教材的使用進行探究,主要目的是:

1.探究外籍配偶華語文教學補充教材內容之正確性, 2.探究外籍配偶華語文教學補 充教材內容之適切性, 3.探究外籍配偶華語文教學補充教材內容之實用性。

根據上述目的,本研究的待答問題為:

1.外籍配偶華語文教學補充教材內容之選用正確性如何? 2.外籍配偶華語文教學 補充教材內容之選用適切性如何? 3.外籍配偶華語文教學補充教材內容之選用實用如 何?

盧玉琴,現任高雄市樂群國小輔導主任,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生。

∗∗ 周德禎,現任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美國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教育人類學博士。

關於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簡述如下:本研究期程自98 年 2 月 23 日至 98 年 5 月 6 日 止,研究場域為高雄市前鎮區樂樂國小 E 化教室,本班學生計 16 人,其中阿鄭為本國 籍外、小佳及小麗來自泰國外,其餘 13 位姐妹均來自越南;上課時間是每週一和週三 晚間七時至九時。由二位任課教師分別擔任,其中張老師擔任「高雄市新移民學習輔導 教材」之教學,盧老師設計補充教材及教學,周教授為指導教授。

雖然盧老師與姐妹們有深厚的師生情誼,但又是以一個研究者的角色參與。在本研 究中所敘述與詮釋的過程和議題,均是課堂上真實的呈現,而不是筆者將自己的想法投 射到姐妹的身上,雖然無法達到完全的客觀,但也儘量避免因涉入參與程度太深而影響 姐妹們的表達。因此,筆者的角色其實是兼具局內人又是研究者的雙重身份。

以下分別針對相關文獻、研究進行的方式,及研究結果提出分析討論。

貳、文獻探討

緣於本班學員均為外籍配偶身分,年齡層隸屬「成人」,以下將根據成人學習的相 關文獻,就成人教育意義、成人的學習心理學、教育部補助辦理成人基本教育實施原 則及相關的學習理論做探討。

一、成人教育的意義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一九七六年召開的成人教育會議所提出的成人 教育定義為:「成人教育代表全部有組織歷程,不論其內容、水準和方法為何,正式或 非正式,是學校教育的代替或延長;目的在提供社會中的成人,發展潛能、充實新知、

改進技術與提昇專業資格、導引其新的發展或使其在態度上和行為上產生改變」(楊國 賜,1993)。

基德對成人教育的定義是「為已渡過青年期而無法全時學習的人,有計畫的安排任 何具有教育目的的活動謂之成人教育」(王秋絨,1998)。

林德曼在「成人教育的意義」一書中,首先揭示成人教育的四個準則為:生活的、

非職業的、透過情境的及以經驗為學習資源。透過林德曼的四個準則,有助於我們更了 解成人教育的特性、目的:1.教育的過程是終生的。教育不為未來不可知的生活做準備,

整個生活就是學習,教育沒有終點。這種新的事業就是成人教育。2.成人敎育應具備非 職業性的本質。如果教育能幫助工人,使他了解勞動的意義,就是品質良好的教育。成 人教育與職業教育不同,它是要將「意義」置入生活中。3.成人教育的教學中應強調情 境而非個體。成人教育產生的原因是要讓成人在工作、休閒、家庭生活或社區生活的不 同情境中,發現自我、尋求適應。因此成人所學的知識與生活有關。4.成人教育最大價 值是學習者經驗。經驗是成人的活教科書,所以我們從自己所做的事情,所發生的事情 中學得智慧,生活就會變得理性而有意義,隨著年齡增長,經驗也就增加 (張德永,

1992;王秋絨,1998;鄧運林,2001)。

而諾爾斯對成人教育的闡釋:指出成人教育強調農業、公民教育、婦女教育、公共 事務、休閒教育、健康教育(王秋絨,1998;鄧運林 2001;郭為藩,2003)。在 1984 年諾爾斯出版的「行動的成人教育」中提出成人教育七要素:環境(物理的、心理的及 人為的);學習這共同規劃;學習者自我診斷學習需求;學習者自訂學習目標;學習者 自擬學習計畫;幫助學習者實現計畫;學習者自我評估學習效果(王秋絨,1998)。

綜合上述成人教育可定義為:成人教育的意義旨在提供成人有系統、有組織、持續 性的學習活動,使其發展個人潛能、提昇知能,促成行為、態度、習慣及價值觀念改變 的過程。

二、成人學習之心理學基礎

成人在智能上與成長中的兒童、青少年是不同的發展層次,而成人的學習能力因其 長期生活閱歷與實際經驗,在一些相關學習領域可能成為更有價值的資源。從此角度出 發,心理學的探討有其必要。

胡爾(Cyril O.Houle)歸納成人學習的有三個取向:1.目標取向-以學習達成某方面具 體目標,2.活動取向-以學習達成活動過程所具有的意義,3.學習取向-以學習達成追 求知識 (郭為藩,2003)。

就成人學習者而言,馬斯洛提出六個假設:1.成人擁有「自我概念」-對自己的學 習者角色產生認同,有自己的看法及主張,瞭解自己的需求,能為自己的學習負責。2.

成人個體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以不同的解讀訊息策略、認知程序、心智組合,所以展

現出不同的學習風格,並以不同的方式、時間和目標來學習。3.成人的學習準備與生命 階段的發展任務有關,為了順利通過人生某個階段,其學習動機是很立即性的。4.成人 學習強調「立即應用」-能直接應用學習結果解決當前生活的問題,學習取向屬「問題 中心」( Problem-centered)。5.成人學習重視「內在動機 」 -藉由學習增加自尊、自信、

自我實現及改善生活品質等 。6.成人學習是自我導向的學習。

綜合上述:人類具有將內在特質予以發揮和實踐的潛能,透過適切的學習活動能鼓 舞成人自我引導的內在驅力,踐履「生有涯、學無涯」的普世價值。

三、自我導向學習理論

自我導向學習是近年來成人教育領域中急劇發展的一種學習模式,由於終身學習思 想的傳播和學習化社會的構建,使自我導向學習在成人的學習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 位。

「自我導向學習」是由成人教育專家塔富首先提出,他認為自我導向學習是由學習 者負起計畫和引導學習活動進行的自我教學。學者諾爾斯(Knowles)將自我導向學習界定 為:「……由個體自身引發和評斷自己的學習需要,形成自己的學習目標」(陳茂祥,

2001;郭為藩,2003)。

塔富主張學習者要能從事自我規畫必須具四種的能力,即學習者能夠:1.選擇和表 現出合宜的準備步驟、2.診斷何種協助是必要的、3.選擇和使用有益的資源及 4.分析整 個學習計畫(陳茂祥,2001)。

麥基羅認為欲瞭解自我導向學習,可透過成人學習的三種不同功能來說明,即工具 學習(instrumental learning)、問答學習(dialogic learning)與自我反省學習(self-reflective learning)的相互關係來理解,其理論的觀點主要來自哈伯馬斯的理論每種學習有其不同 的學習目的,內容、方法與評估規準(陳茂祥,2001)。

1.工具學習在學習「如何做」,而不是處理「為什麼」的問題。工具學習是指控制 環境或他人有關於以問題或任務解決為導向的學習。旨在建立一種因果關係基模,以增 進對問題情境的控制。

2.問答學習是指企圖瞭解彼此間溝通意義的學習。成人的許多重要學習,如道德問 題、理想、價值、抽象的社會、政治、哲學或教育概念、及感覺等,必須透過每日言談 中的報告、預測、解釋、爭論、否定來決定效度。透過廣泛的訊息、客觀與理性的檢證,

因為新訊息與新的理性規準可以透過問答溝通而達到其一致性效度。因此,問答學習可 以增進學習者的洞察力與理解力。

3.自我反省學習是指如何瞭解自我概念、需求與能力的學習。自我反省學習能使個 體獲得對自我更清楚的理解並能成熟的生活。當學習者可用不同的方式來解釋感覺與行 動類型時,舊有的意義基模(meaning scheme)或經驗將被重組而併入新的知識,如此,

則學習者將能更完全地、更清楚的瞭解自我,且能把過去的經驗統整的更好。

四、問題本位學習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 model)

「問題本位學習」始自於醫學教育,由於這種學習方式是由問題引發,並且以問題 解決為目標,涉及範圍較廣,可以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及反思的技巧,從問題解決中提

「問題本位學習」始自於醫學教育,由於這種學習方式是由問題引發,並且以問題 解決為目標,涉及範圍較廣,可以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及反思的技巧,從問題解決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