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問題背景

規律性的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能降低死亡率以及罹患高血 壓、冠狀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肥胖、結腸癌、乳癌、骨質疏鬆症及 憂鬱症等疾病的機率,而身體活動量不足則會增加罹患這些慢性疾病的 風險。隨著經濟的成長,現代的生活由於科技進步及工作型態上的改變,

人們日常身體活動量大幅的減少,傾向於於坐式的生活方式(sedentary lifestyle)。行政院衛生署(1994)在國民保健六年計劃中提及每年增加 10%國民對健康體能的認知,提高 40%的成人規律運動比率。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2001)的調查顯示,台灣地區 30 歲以上成年民 眾有超過六成的人沒有規律性的運動習慣,其中又有20%的人有體重過 重的情形。儘管運動有許多的好處,但國內運動人口仍然沒有辦法有效 提升。因此在強調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的今日,鼓勵及教導民眾從事規

律運動實在刻不容緩,而建立終生及規律運動習慣最有效率且最根本的 途徑則是從教育著手。

然而國內肢體障礙學生真正參與運動的狀況如何?阻礙他們參與運 動的因素有哪些?這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全 民運動,而學校運動發展及學生運動興趣之培養,則為日後建立肢體障 礙學生終生運動習慣的重要基礎。基於瞭解上述問題的重要性,擬以臺 北市國中肢體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瞭解其運動參與情形,期望針對此 一主題探討的結果,能對日後適應體育教學及推廣找出更具體的資料與 建議,以達成全民運動及培養終生運動習慣之目標。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敘述如下:

一、瞭解肢體障礙學生的運動參與現況及可能阻礙的因素,作為未來推 展適應體育教育之參考。

二、分析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肢體障礙學生,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 的差異。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臺北市國中肢體障礙學生運動參與現況為何?

二、臺北市國中肢體障礙學生運動阻礙因素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肢體障礙學生,運動參與現況是否有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肢體障礙學生,運動阻礙因素是否有差異?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設如下:

一、不同個人背景因素之肢體障礙學生,運動參與現況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個人背景因素之肢體障礙學生,運動阻礙因素有顯著差異。

第五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是以96 學年度第 2 學期就讀於臺北市國中階段之肢體障礙學 生為研究對象。對各校進行問卷調查,共計57 校,122 名學生。

第六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由於研究者本身時間、能力、金錢等限制,僅對臺北市國中 肢體障礙學生做初步研究,因此研究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本研究的主要 限制如下:

一、本研究只能探討96 學年度第 2 學期臺北市國中肢體障礙學生,無法

推論至其他族群。

二、研究對象的運動參與現況可能會受到季節或升學測驗的影響,因此 研究結果只能代表當時的運動參與情形。

三、本研究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填答的問卷屬於自陳量表,研究 者無法完全控制,僅能假設受試者均誠實回答。

四、對於肢體障礙程度較重者,受試學生本人可能無法提筆作答,因此 僅能委託家人、師長或照顧者代答。

五、肢體障礙學生,由於生理缺陷及心理的因素,在問卷的回收比率上 無法與一般正常學生相比,有較低的傾向。

第七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針對本研究之專有名詞如肢體障礙學生、運動參與、運動阻礙因素,

做一明確定義與說明:

一、 肢體障礙學生

我國「特殊教育法」明定,因生理或心理之顯著障礙,致需特殊教 育和相關特殊教育服務措施協助之肢體障礙學生。依「特殊教育法施行 細則」中第十九條:肢體障礙,依障礙程度,分為下列三類:

(一)、輕度肢體障礙:肢體的行動能力及操作能力均接近正常,對 學習過程甚少不利影響者。

(二)、中度肢體障礙:肢體行動能力不良而操作能力接近正常,或 肢體行動能力接近正常而操作能力不良,經 協助仍可從事正常學習者。

(三)、重度肢體障礙:行動能力及操作能力均有嚴重障礙,非經特 殊人為及機具協助,即無法從事學習活動者。

本研究之肢體障礙學生包含上述三類。

二、 運動參與

本研究所提及之運動參與有廣義及狹義二種定義:廣義之運動參與 包含運動參與現況、運動參與動機及運動參與阻礙等因素;而狹義之運 動參與係指國中肢體障礙學生在課餘時間,非受迫性或強制性地參與運 動的行為,故每週固定之體育課程不能視為本研究之運動參與行為。本 研究之運動參與以研究工具「臺北市國中肢體障礙學生運動參與現況及 阻礙因素調查問卷」之第二部份「運動參與現況」內容代表。

三、 運動阻礙因素

「阻礙」係指影響或減少個人參與次數和愉悅程度的種種主客觀條 件因素。故本研究將運動參與阻礙定義為:「國中肢體障礙學生在滿足 運動需求之目的性意圖或行為過程中,主觀知覺到任何阻止或限制個人 參與及停止參與運動之原因,或影響繼續參與運動因素之總稱」。本研

究以研究工具「臺北市國中肢體障礙學生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調查 問卷」之第三部分「運動參與阻礙量表」分數高低表示之;分數越高表 示阻礙越高,分數越低表示阻礙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