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樣本特性分析

本研究共發出113 份問卷,有效樣本計有 88 份,樣本分布如表 4-1,

以下即依本研究所設定研究對象之一般特性加以分析,共有:(一)就讀 年級、(二)性別、(三)身高體重(BMI)、(四)肢體障礙程度、(五)

肢體障礙的部位、(六)肢體障礙類別、(七)步行能力、(八)平常外出 使用的輔具、(九)上學方式、(十)是否參加運動性社團或校隊、(十一)

父親的教育程度、(十二)母親的教育程度。各項描述性統計如表4-1 所 示。

一、就讀年級

本研究樣本在年級分布的情形,七年級33 位佔 37.5%;八年級 28 位佔31.8%;九年級 27 位佔 30.7%。比例尚稱平均。

二、性別

性別部分男生53 位佔 60.2%;女生 35 位佔 39.8%。

三、身高體重(BMI)

BMI 過瘦者 16 位佔 19.3%;正常者 41 位佔 49.4%;過重者 26 位佔 31.3%。

四、肢體障礙程度

輕度31 位佔 35.2%;中度 37 位佔 42.0%;重度 20 位佔 22.7%。肢 體障礙程度以中度佔最多數,其次為輕度。

五、肢體障礙的部位

上肢13 位佔 14.8%;下肢 40 位佔 45.5%;軀幹 3 位佔 3.4%;二個 部位以上32 位佔 36.4%。肢體障礙部位以下肢比例最高。

六、肢體障礙類別

依各組別人次排序依序為,腦性麻痺38 位佔 43.2%;其他 12 位佔 13.6%;肌肉萎縮症 9 位佔 10.2%;先天成骨發育不全 8 位佔 9.1%;小兒 痲痺7 位佔 8.0%;脊椎病變損傷 7 位佔 8.0%;先天畸型 6 位,各佔 6.8%;

腦傷1 位佔 1.1%;截肢 0 位佔 0.0%。

七、步行能力

不用輔具就能步行66 位佔 75.0%;使用輔具就能步行 13 位佔

14.8%;無法獨立步行 9 位佔 10.2%。如合併前二組有步行能力者計算,

共79 位佔 89.8%。

八、平常外出使用的輔具

不用輔具者65 位佔 74.7%;手推式輪椅 15 位佔 17.2%;電動輪椅 2 位佔2.3%;拐杖 3 位佔 3.4%;其他 2 位佔 2.3%。

九、上學方式

徒步上學者22 位佔 25.6%;自備交通工具 4 位佔 4.7%;搭乘運輸工 具20 位佔 23.3%;家長接送 40 位佔 46.5%。其中以家長接送的比例最高。

十、是否參加運動性社團或校隊

有參加者16 位佔 18.8%;沒有參加者 69 位佔 81.2%。其中以沒有參 加者最多。

十一、父親的教育程度

依各組別人次排序依序為,高中職31 人佔 37.3%;大專 28 位佔 33.7%;研究所以上 12 位佔 14.5%;國中 10 位佔 12.0%;小學 2 位佔 2.4%。

十二、母親的教育程度

依各組別人次排序依序為,高中職45 人佔 54.2%;大專 27 位佔 32.5%;研究所以上 6 位佔 7.2%;國中 3 位佔 3.6%;小學 2 位佔 2.4%。

表4-1 研究樣本描述性統計表

表4-1 研究樣本描述性統計表(續)

一、是否參加殘障運動競賽

由表4-2-1 可知,參加過者 13 位佔 14.8%;未參加過者 75 位佔 85.2%。以未參加過者佔多數,且比例相當高。參加過者參加項目主要為 滾球及游泳,分別有 4 位及 3 位。

二、是否參加過假日或暑期體育營隊或活動

由表4-2-1 可知,參加過者 16 位佔 18.2%;未參加過者 71 位佔 80.7%。以未參加過者佔多數,且比例相當高。

三、主要從事運動

由表4-2-2 可知,主要從事運動以籃球及物理治療最高,皆佔 7.6%;

其次為游泳佔 7.4%;再來為羽球佔 6.2%;職能治療佔 5.4%;桌球佔 4.6%;傳接球佔 4.5%;慢跑佔 3.6%;練走佔 3.4%;自行車佔 3.1%。

如以從事運動的分類而言,以球類運動最高佔 41.3%;其次為復健運動 佔 19.3%;再其次為健身運動佔 13.0%;民俗性運動則佔 10.7%。

四、運動的時間

由表4-2-1 依比例排序而言,運動時間以三者皆有最高,佔 34.1%;

其次為週末或國定假日,佔 28.0%;再者為寒暑假,佔 14.6%;最低者 為每天課餘佔 11.0%。

五、運動的時段

由表4-2-1 依比例排序而言,運動時段以放學後最高,佔 42.2%;其 次為下午,佔 26.5%;其他佔 10.8%;早上佔 9.6%;下課時間佔 8.4%;

而以中午佔 2.4%最低。

六、每週參與運動次數

由表4-2-1 依比例排序而言,每週運動次數以 2 次,佔 31.0%最高;

其次為1 次佔 19.0%;再其次為 6 次以上佔 16.7%;再來為 3 次佔 11.9%;

0 次佔 9.5%。如加總每週 3 次以上者,佔 40.5%。

七、每次參與運動的時間

由表4-2-1 可知,每次運動時間以 30 分鐘以下最多,佔 37.3%;其 次為 0.5~1 小時,佔 28.9%;1~1.5 小時及 2 小時以上皆佔 12.0%;1.5~2 小時最少,佔 9.6%。

而經由與每週參與運動次數做交叉比較後可以發現,符合每週運動 3 次以上、每次持續 30 分鐘以上的學生有 26 人,佔 29.5%。接近 1/3。

八、通常和誰運動

由表4-2-1 可知,和家人一起運動最高,佔 40.2%;其次和同學或朋 友佔 21.6%;再者為獨自一人,佔 19.6%;無特定對象佔 14.7%;其他

佔 3.9%。

九、通常在什麼地方運動

表4-2-2 主要從事運動項目描述性統計表(續)

題以結構性阻礙構面最多佔4 題,個人內在阻礙構面次之佔 2 題。由此

第四節 運動參與現況差異比較

本節旨在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國中肢體障礙學生,在運動參 與現況方面是否有所差異,結果如下:

由表4-4-1 可知,不同背景變項學生的運動參與現況,在參加殘障運 動競賽部分,不同「體位」、不同「肢障程度」、不同「外出輔具」、不同

「上學方式」等四項個人背景變項,達顯著差異(p < .05);在是否參加 假日暑期體育營隊活動部份,不同「上學方式」個人背景變項,達顯著 差異(p < .05);在每週運動次數部份,不同「步行能力」、是否「參加運 動社團或校隊」等個人背景變項,達顯著差異(p < .05)。

一、不同年級之運動參與現況差異

由表4-4-1 及可知,不同年級學生無論在,是否參加過殘障運動競 賽、是否參加過假日或暑期辦理的體育營隊或活動、運動的時間、運動 的時段、每週參與運動次數、每次參與運動的時間等依變項上,皆無顯 著差異。

二、不同性別之運動參與現況差異

由表4-4-1 及可知,不同性別學生無論在,是否參加過殘障運動競 賽、是否參加過假日或暑期辦理的體育營隊或活動、運動的時間、運動

的時段、每週參與運動次數、每次參與運動的時間等依變項上,皆無顯

三、不同BMI(體位)之運動參與現況差異

的百分比。相反的,重度學生勾選「是」選項的百分比,顯著大於輕度 及中度學生勾選「是」選項的百分比。

在是否參加過假日或暑期辦理的體育營隊或活動、運動的時間、運 動的時段、每週參與運動次數、每次參與運動的時間等依變項上,皆無 顯著差異。

五、不同肢體障礙部位之運動參與現況差異

由表4-4-1 可知,不同肢體障礙部位學生無論在,是否參加過殘障運 動競賽、是否參加過假日或暑期辦理的體育營隊或活動、運動的時間、

運動的時段、每週參與運動次數、每次參與運動的時間等依變項上,皆 無顯著差異。

六、不同肢體障礙類別之運動參與現況差異

由表4-4-1 可知,不同肢體障礙類別學生無論在,是否參加過殘障運 動競賽、是否參加過假日或暑期辦理的體育營隊或活動、運動的時間、

運動的時段、每週參與運動次數、每次參與運動的時間等依變項上,皆 無顯著差異。

七、不同步行能力之運動參與現況差異

由表4-4-1 及表 4-4-4 可知,不同步行能力學生在,每週參與運動的 次數達顯著差異(p =.011,<.05)。經事後比較,無法獨力步行學生勾選

「0」次的百分比,顯著大於不用輔具就能步行學生勾選「0」次的百分

殘障運動競賽達顯著差異(p = .035,<.05)。經事後比較,不用輔具學

由表4-4-1 及表 4-4-7 可知,不同上學方式的學生中,在是否參加過

十、是否參加運動性社團或校隊之運動參與現況差異

皆無顯著差異。

十一、不同父親教育程度之運動參與現況差異

由表4-4-1 可知,不同父親教育程度學生無論在,是否參加過殘障運 動競賽、是否參加過假日或暑期辦理的體育營隊或活動、運動的時間、

運動的時段、每週參與運動次數、每次參與運動的時間等依變項上,皆 無顯著差異。

十二、不同母親教育程度之運動參與現況差異

由表4-4-1 及表 4-4-9 可知,不同母親教育程度學生在,是否參加過 殘障運動競賽達顯著差異(p = .032,<.05)。經事後比較,高中職學生 勾選「否」選項的百分比,顯著大於國中學生勾選「否」選項的百分比。

相反的,國中學生勾選「是」選項的百分比,顯著大於高中職學生勾選

「是」選項的百分比。

表4-4-9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學生對是否參加過殘障運動競賽卡方考驗摘 要表

教育程度 設計變項

反應變項 小學 國中 高中職 大專

研究所以上

事後比較

個數 2 1 42 23 4

百分比% 100.0% 33.3% 93.3% 85.2% 66.7% 高中職>國中

個數 0 2 3 4 2

百分比% .0% 66.7% 6.7% 14.8% 33.3% 國中>高中職 χ2值=11.610*

*p < .05

在是否參加過假日或暑期辦理的體育營隊或活動、運動的時間、運

不同「體位」、是否「參加運動性社團或校隊」等二個變項,在個人內在

4-5-4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之「運動阻礙因素量表」各題 H 檢定 p 值摘要表

由於主要的個人背景變項如年級、性別、肢障程度、肢障部位、父 母親教育程度等,在運動阻礙因素總量表未達顯著差異,以下將再以量 表內各題項做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比較,結果如表4-5-4,若有顯著差異 再進一步做事後比較。

一、不同年級之運動阻礙因素差異

由表4-5-4 及表 4-5-5 可知,不同年級之學生在「要寫作業」題項上 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八年級阻礙因素大於七年級,八年級阻礙因 素大於九年級。

表4-5-5 不同年級學生運動阻礙因素 H 檢定分析摘要表

題 項 組別 人數

原始平 均分數 等 級 平均數

X2 p 值 事後比較 七年級 32 2.91 40.25

八年級 28 3.64 54.32 32 要寫作業

九年級 27 2.74 37.74

7.511 .023*

八年級>七年級 八年級>九年級

*p < .05

二、不同性別之運動阻礙因素差異

由表4-5-4 及表 4-5-6 可知,不同性別之學生在「運動很累」、「運動 很無聊」、「沒有運動的習慣」、「沒有運動的動機」、「對運動本身不瞭解」、

「缺乏運動專業知識」、「沒有朋友陪同」、「缺乏專用輪椅或器材」等題 項上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這8 題女生的阻礙因素皆大於男生。

三、不同BMI(體位)之運動阻礙因素差異

表4-5-7 不同 BMI(體位)學生運動阻礙因素 H 檢定分析摘要表

表4-5-8 不同肢體障礙程度學生運動阻礙因素 H 檢定分析摘要表

學生;二個部位以上學生在「運動很無聊」、「無障礙環境或設施不足」

人員」等題項上的阻礙因素,顯著大於先天畸形學生;肌肉萎縮學生在

運動專業知識」、「氣溫不適合(太冷、太熱)」等題項上的阻礙因素,顯

著大於搭乘運輸工具學生;自備交通工具學生在「運動器材取得不易」

十、是否參加運動性社團或校隊之運動阻礙因素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