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針對研究目的四所提的研究問題為:

1.學校和教師能提供的教學資源為何?

第四節 名詞界定

本研究之相關名詞有「新住民女性子女」、「閱讀差異分析」、「閱讀能力」、「閱 讀策略」及「回顧性閱讀差異分析」,分別闡述如下:

一、新住民女性子女

本研究所謂的新住民女性子女是指經由仲介公司從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等

東南亞國家的女子,婚配台灣男子生產的小孩。本文所指新住民女性子女,不包括大 陸女子婚配台灣男子生產的小孩。本研究的研究個案是國小五年級的新住民女性子 女,研究個案的母親來自菲律賓。

二、閱讀差異分析

閱讀差異分析(reading miscue analysis)由 K.Goodman(1969)提出。閱讀差 異是指讀者在出聲閱讀文本時的實際行為與文本內容不一致,也就是閱讀歷程中讀 者的觀察反應不等同於預期反應。這些不相等的反應即稱為閱讀差異。

K.Goodman 認為,閱讀差異不是閱讀的錯誤而是語言線索的誤用,分析差異類 型可以了解學生的閱讀理解程度與認知情形,以及受試者心理運作的過程及閱讀技 巧;教學者則能藉由差異了解讀者的閱讀歷程,並作為教學參考的依據(洪月女譯,

1998)。閱讀差異分析是一種質量並行的研究方法,研究過程中要將讀者出聲閱讀的 過程詳實的記錄下來,將讀者的閱讀差異作歸類和分析,此外還藉由討論的方式探 究差異出現的根源。

本研究依Reading Miscue Inventory Alternative Procedures. (Goodman, Watson & Burke, 1987)中提出的 Procedure Ⅲ進行研究個案的閱讀差異分析和探討 的依據。

三、閱讀能力

閱讀基本上可分為識字(word identification)與理解(comprehension)兩個 主要成分(胡永崇,民 90)。本研究所指的閱讀能力是依據學生在「中文年級認字量 表」與「閱讀差異分析」的測試結果而論定。研究者將會針對學生閱讀真實文本的 閱讀狀況加以分析。「中文年級認字量表」由黃秀霜(1999)編製,其目的是評估受

試者的中文認字程度。「閱讀差異分析」的主要目的則是想要了解研究個案的閱讀 理解能力、閱讀困難、閱讀歷程、閱讀策略和摘要文章大意的能力…等幾個方向。

四、閱讀策略

閱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意識的使用方法,用以增加閱讀理解或是克服困難,

我們稱為是閱讀理解策略(吳訓生,2002)。藍慧君(1991)提出閱讀理解是指閱讀時 產生理解狀態的一些組織或序列性的活動,而閱讀策略是一種行為和心理層面的活 動,有些時候必須搭配後設認知一同行使。本研究所指的閱讀策略是識字、解字、

理解、監控及後設認知等閱讀歷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活動。

五、回顧性閱讀差異分析

Y.Goodman 與 Marek(1996)提出回顧性差異分析(Retrospective miscue

analysis),簡稱為 RMA,其內容、形式與精神和放聲思考法相同。回顧性差異分析,

藉由跟讀者一起討論閱讀差異,觀察讀者在閱讀歷程中出現閱讀差異的原因以及閱讀 策略。此外還能了解她們在轉換文本內容時使用的語言知識。Y.Goodman 指出 RMA 提 供給讀者和教師一個有意識的窗口來分析、監控閱讀的歷程和技巧,此外,RMA 也是 一種診斷模式,可以視為是一種教學模式,甚至可以發展成為一種閱讀策略。本研究 將依 Y.Goodman 和 Marek(1996)編纂的Retrospective Miscue Analysis Revaluing Readers and Reading提出的分析方法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