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試探性研究

研究者在整理研讀與論文研究主題與方法相關的文獻後,於 93 年 10 月至 11 月間模擬正式研究活動,進行試探性研究。期望能藉由試探性研究釐清研究範 圍、尋找問題焦點、評估研究設計之適切性,並以此作為研究工具的練習。

該試探性研究採立意抽樣,選取國小三年級的新住民女性學童為研究對象。

試探性研究的對象分別為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男學生的母親是泰國人,男學生 日常使用的語言為國語和台語,男學生的母親平日會教授小孩講泰國話;女學生 的母親是印尼人,家中成員裡除了母親還有嬸嬸也是印尼人,母親平日不曾教孩 子說印尼話,但同嬸嬸進行交談時使用印尼話。

研究者於 93 年 10 月下旬開始進行試探性研究,利用學校早自習的時間,研 究者針對研究內容先向學校老師進行了簡短的說明以及個案背景和學習經驗的 訪談。之後研究者又先後分別對兩位受試者做了研究說明和個人經驗以及家庭背

景的訪談。研究者從任課教師和受試對象的訪談中,了解研究對象的學習背景、

閱讀習慣、個人閱讀喜好、閱讀方式、學習態度及語文能力等問題。此次試探性 研究前後共實施了五次閱讀差異分析測驗。

試探性研究所使用的測試文本,取材於康軒版的國語課本。研究者先從課本 中選取故事體文本並且在與老師討論且確認可以使用過後。研究者為了探究研究 對象對於新字的處理策略,因而文章中包含有注音的生字,研究者先將生字旁的 注音塗掉,使整篇文章呈現只有國字沒有注音的型態。此外,研究者還需要將文 章的內容處理成方便進行紀錄閱讀差異分析數據的檔案型態。在五篇測試文章 中,受試者有三次是直接閱讀課本的影印版;二次是閱讀研究者先行處理過的檔 案紀錄。

施測之前,研究者先對受試對象講述閱讀差異分析的實施方式。先讓受試者 出聲閱讀故事,再進行開放的文章內容憶述,研究者最後再輔以開放性問題確認 受試者對於文章的理解。

試探性研究的結果發現,男學生在閱讀的歷程中,產生了很多的閱讀差異線 索,包括了很多的插入字和取代字;此外他也針對差異線索做了很多的修正。依 據差異線索和出聲閱讀的表現,顯示男學生的閱讀態度是傾向於大膽、勇於嘗 試、富有冒險精神的閱讀人。相較之下,女學生在閱讀的歷程中,仔細處理每一 個文字,並且注意自己的聲調和閱讀時的語氣。她的閱讀表現非常流暢,閱讀過 程中產生的閱讀差異並不多。女學生在出聲閱讀時的表現,經過分析之後發現,

她的語法和語意的接受度都比男學生來的高。從閱讀差異和閱讀表現上分析,女 學生是一個小心謹慎、細心仔細、閱讀態度較為保守的閱讀人。在文章內容的憶 述上,男學生的憶述方式較為主動,也較踴躍。但是針對文章內容的憶述能力則

可能受限在年紀的侷限上。女學生的憶述方式則因為性個的關係較為瑟縮,在文 章內容的回述能力上同樣表現不佳。

經試探性研究後獲得的啟示如下:

(一)樣本選取方面

樣本選取方面,應注意受試學生後設認知的覺知能力。Piaget(1926)提出年 紀較小的小孩,常常認為自己已經讀懂了文章的內容,但是事實不然。而

Flavell,Speer,Green & Augus(1981)和 Markman(1987)則提出,學童後設認知的 發展與年紀呈正相關。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後設認知能力較中年級學童發展較好。

年紀較大的小孩對於自己在閱讀時的表現有較為成功的覺知和評估。因此,研究 者在正式研究的時候,將測試的對象由中年級轉換成高年級的學童。

此外,研究對象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說話的意願是研究者必需要注意的。研究 對象願意針對研究者的問題回答或是給予回應是閱讀差異分析中相當重要的環 節,因此為確切瞭解研究對象閱讀過程中透露出的每個訊息所代表的涵義,研究 者需要在研究進行前與研究對象做深入且明確的溝通或是示範。

第三點,研究者發現研究對象的性別和個性均有可能造成表達和後設認知策 略上的差異,個性較為活潑的讀者擁有比較完整的口語表達能力。試探性研究過 程中,受試女學童一直害羞不太敢表達自己的意見,雖然朗讀表現的不錯,但是 似乎對閱讀活動的目的有所偏差,女學童只著重在美聲唸讀,而忽略掉理解的部 分。因此,在選取研究對象時,會取樣較願意分享的學童。

(二)訪談場所的選擇方面

訪談場所應盡量選擇受試者熟悉的場所,一定要安靜使整個訪談和受試過程

不受打擾。訪談前先確定錄音機之收音效果。以試探性研究為例,研究者選擇的 測試地點鄰近馬路,因而有許多不必要的聲響出現,受試者和研究者也都較容易 因為聲響分心。再加上錄音機的收音效果不佳,使得訪談後續的資料分析工作,

不易進行。

(三)問題訪談技巧方面

訪談前,最好能先擬定大概的訪談大綱和預設問題,以免研究者過於緊張而 遺漏問題。訪談技巧須注意 1.研究者應該要確切掌握問題的核心,2.語句的使用 應該要精準,避免混淆受試者的思考以及 3.施測者要避免使用過度艱深或是冷僻 的字,以免造成受試者的傷害。等候回答時應具有耐心,並在訪談過程中視受訪 者的反應而機動調整問題順序。

(四)分析準則

研究者認為,中文的語音結構和語法結構與英文字不盡相同,因此中文閱讀 差異分析的分析準則應該以英文處理模式為基準,但是需要針對中文語法結構和 書寫系統做些許修正。依據台中教育大學語教系的黃聲儀老師和靜宜大學中國語 文學系的王明通老師的建議,整理之後,歸納出以下兩點。

計算單位上,英文以完整的句子為單位。中文的句子則因為句點和逗點的使 用規則不一,因而會影響中文句子呈現出單句或是複句的形式。因而王老師建議 考慮使用完整的子句取代句子為計算單位,並且參照劉蘭英、孫全洲(1981)編訂 的《語法與修辭》一書為分析語句的準則。

針對字音、字形的相似度鑑別上,由於中文字不是拼音文字,黃老師因此建

議在字音分類上依中文注音聲母、韻母和聲調這三個部分,將字音區分為相似與 非相似兩類;外加上在中文為數頗多的特有的破音字。與指導教授討論之後,擬 定鑑別字形相似度的原則是採取偏旁和部首組合等兩個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