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名詞解釋

第四節 名詞解釋

為方便研究的進行和敘述內容的清晰明瞭,特將研究中重要名詞加以定義 如下:

一、 公共圖書館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以下簡稱為 IFLA)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 UNESCO )發表的《公共圖書館 宣言》(Public Library Manifesto) (1994)中提出,公共圖書館是地方資訊中心,

提供各種知識與資訊給讀者取用。公共圖書館為社會大眾服務,提供平等的近 用機會,不因年齡、種族、性別、宗教、國籍、語言以及社會地位而有所不同。

公共圖書館的館藏必須反應時代趨勢和社會變遷,並將人類的言行思想加以蒐 集、組織、保存,以便於利用的機構,館藏及服務不應受到任何形式的意識型 態、政治或是宗教審查,也沒有商業壓力。同時,公共圖書館應重視社區需求 與特性以提供高品質服務,並提供各種年齡層皆可取用所需的相關資料。

我國《圖書館法》(2001)依據設立機關(構)、服務對象及設立宗旨,將 圖書館分為五類:國家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大專院校圖書館、中小學圖書館 及專門圖書館。其中公共圖書館:「指由各級機關、鄉(鎮、市)公所、個人、

法人或團體設立,以社會大眾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圖書資訊服務,推廣社會 教育及辦理文化活動之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的基本宗旨是透過各種形式的資 源與服務來滿足個人和團體在教育、資訊和個人發展,包括娛樂和休閒等方面 的需求(IFLA/UNESCO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 1994)。

10

二、 成效評估

成效評估(outcomes assessment)也稱為是軟性測量(soft method)方式,是一 種在實體資料(hard data)之外,進行軟性測量(soft method)方式(Poll, 2012),主 要基於受訪者對於己身自圖書館服務獲益情形的主觀認知進行測量。不同於績 效評估著重於分析成本效益,成效評估旨在於瞭解使用者對於圖書館服務的看 法,以及圖書館服務對於使用者所帶來的影響及改變(Vakkari, Aabø, Audunson, Huysmans, & Oomes, 2014)。此種成效評估方式常應用於公共圖書館研究中,以 彰顯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價值與重要性,也能讓公共圖書館可以永續經營。

三、 公共空間

公 共 空 間 是 一 種 社 會 空 間 , 因 此 隨 著 社 會 的 演 進 而 有 所 變 化 (Zukin, 1995)。公共空間是人們經驗公共生活的場域,為民眾共有的。「公共(Pubic)的 字源《Synoikismos 希臘文》本就含有「聚集」的意思, 是一種氏族、社會聚集 的意思 (Jan Gehl,1996)。公共空間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但公共場所對所有人是 開放的,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年齡,社會經濟水準等(Berndtson, 2013)。

四、 第三場域

「第三場域」(the third place)是由美國社會學家 Oldenburg (1989)所提出的 概念。第一場所指的是滿足生活起居的家居生活空間;第二場所指涉有關生產 的工作場所;第三場域則是第一場所(家居)與第二場所(工作)以外的非正 式公共生活空間,係為不受利益關係制約的非正式公眾聚集場所(informal public gathering places)。包含八種特質:(1)中性場所,(2)平等主義,(3)對話為 主要活動,(4)方便可及的,(5)常客,(6)樸實的,(7)樸實的氣氛,(8)家以外的 家。

11

五、 總館認同感

認同感基於個體對於其他個人或團體所表現出的態度、觀念、或行為模式 表示認可,而願意表現出其他個人的行為或成為團體的一份子,參與其行動而 產生歸屬感(李培菁,2005)。在公共圖書館總館的研究中,發現使用者經由使 用圖書館(總館),了解圖書館(總館)的價值與影響以及存在之必要性,進而 對於圖書館(總館)進一步產生認同感(Leckie & Hopkins 2002, Fisher et al.,2007 )。在我國的台北市立圖書館之品牌經營的相關研究中也可以發現,圖 書館使用者看重其公共圖書館的價值,擁有忠誠的使用者(莊馥瑄,2002)。綜 合以上研究結果可以歸納出,不論國內外的研究中都可以看出使用者對於圖書 館(總館)有相當的認同感,並了解其存在價值之必要性。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