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名詞解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作進一步的驗證,因此本研究結果不宜作過度的推論。

2. 本研究主要探討學習者閱讀標註行為因素與英語閱讀焦慮現象之間的 關聯性,然而在不同語文閱讀學習情境中,學習者的閱讀學習標註行為 與焦慮表現亦會有些許的差異,因此,本研究所發展個人化閱讀焦慮預 測模型是否能適用於不同語文閱讀學習情境中進行預測,仍需在做進一 步的驗證。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 外語閱讀焦慮

外語閱讀焦慮是指學習者在進行第二外語閱讀活動時,所產生生理徵狀與心 理情緒上的不安與緊張狀態,因而對於外語閱讀學習理解產生負面影響或降低外 語學習成效(Whitmore, 1987; Sellers, 2000)。

本研究採用學者Hsiao 於 2002 年透過 Saito 等人所提出的外語閱讀焦慮量表

(Foreign Language Reading Anxiety Scale, FLRAS)(Saito, Horwitz & Garza,1999;

Hsiao, 2002)得分,作為衡量外語閱讀焦慮(ESL/EFL Reading Anxiety)的方法,

該量表採用李克特氏表(Likert scales)五點量表計分,得分越高者,代表有較高的 外語閱讀焦慮程度,反之則有較低外語閱讀焦慮程度。

二、 合作式閱讀標註系統

本研究發展一基於 Web 介面可以提供學習者針對網頁文本進行任意標註與 劃記之閱讀標註系統,學習者可以透過本系統進行不同標註類型的註記與重點劃 記,並可將標註內容與其他學習者進行分享、共同註記與討論,為一個可以支援 學習者了解自我閱讀歷程、閱讀知識典藏與閱讀知識分享的Web2.0 數位閱讀系 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 個人化閱讀焦慮程度預測模型

本研究透過學習者個人於合作式數位閱讀標註系統上的閱讀歷程及標註行 為等學習者閱讀歷程資料,運用資料探勘技術找出影響學習者閱讀焦慮程度關鍵 行為因素,並據此以決策樹建立個人化閱讀焦慮程度預測模型與可解釋性閱讀焦 慮預測規則,建立一個人化閱讀焦慮程度預測模型,詳細資料處理過程與方法於 第三章中詳述。

四、 閱讀標註策略層次

本研究於合作式數位閱讀標註系統中共設計五種不同標註類型,其不同的標 註類型對應不同閱讀策略的使用,因此,本研究將五種閱讀標註類型劃分成高層 次閱讀標註策略與低層次閱讀標註策略,低層次閱讀標註策略指學習者較少經過 自身的認知思考,進行較簡易且直接的標註內容;高層次閱讀標註策略指學習者 在閱讀的過程中,在經過認知處理之後,標註較複雜且較具有知識價值的標註內 容。然而,為避免本研究主觀的認定與判別五種標註類型的標註策略層次,本研 究以疊慧法蒐集閱讀專家對於各種標註類型的層次判斷,經過分析後再定義五種 不同標註類型所屬閱讀標註策略層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英語閱讀焦慮

一、 英語閱讀焦慮的意義

MacIntyre(1999)定義焦慮為瞬間緊張的情緒狀態,並且會隨時間有不斷 的波動與強度的改變。而Horwitz, Horwitz 及 Cope(1986)認為語言焦慮為一種 多元且複雜的自我認知、信念、感覺和行為,並與課堂語言學習相關,存在語言 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性。此外,在焦慮的情感因素部份,有許多學者認為焦慮的情 感因素與擔心、挫折、自我懷疑、缺乏安全感和顧慮等感覺相關(Whitmore, 1987;

Sellers, 2000)。因此,有學者在觀察焦慮學習者的焦慮情形後表示,學習者會根 據自身的焦慮經驗來想像真實與非真實的失敗情形,並且想要逃離那樣的焦慮情 境(MacIntyre, 1999),並且把這樣的焦慮情形稱之為狀態焦慮。

此外,學者 Spielberger (1983)的研究中定義了情境焦慮的現象與特質,

情境焦慮為某個特別的時間點對於明確的事實產生疑慮的回應,與特質焦慮相似,

不過情境焦慮主要發生於某一特定情況,例如於課堂上進行口頭演說或使用第二 外語進行對話時。同時,Spielberger 亦於研究中發現,許多情境焦慮的研究多半 以第二外語背景的閱讀學習者作為研究對象,並探討學習者的焦慮經驗與反應,

因此他主張語言焦慮是從情境焦慮轉換而成的。綜合上述可以歸納出外語閱讀焦 慮是指當學習者處於外語閱讀學習情境時,所產生的心理負面情緒因素。

二、 閱讀策略使用對英語閱讀焦慮的影響

Lee(1999)指出高焦慮閱讀者心裡會被其他因素所佔據,例如字彙的難度 以及自己閱讀能力的不足,造成高焦慮閱讀者沒有足夠的心力仔細的閱讀與使用 閱讀策略。也因此他們在閱讀策略的使用能力上往往比低閱讀焦慮學習者來的低。

另外,Oh (1990)發現閱讀焦慮會造成閱讀者使用不同的閱讀策略,例如高焦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閱讀者經常將閱讀文本直接翻譯成自己的母語以進行閱讀,比較少使用建立字句 間關聯性與背景知識等閱讀策略;而低閱讀焦慮閱讀者則常有比較多的聯想與文 本上的註記。

除此之外,Sellers (1998)亦發現高焦慮程度閱讀者經常將文字內容作直接性 的翻譯。陳麗中(2007)的研究也指出高焦慮程度閱讀者經常使用兩種輔助性閱 讀策略:(1)將英文翻譯成中文;(2)使用字典等參考資料進行閱讀的輔助,並 於策略使用量與低焦慮者有顯著性的差異;另外,低焦慮程度閱讀者偏向使用背 景知識,以及以確認目前閱讀文字內容與閱讀目的是否相符等策略進行閱讀。因 此,如同Sellers(1999)所述,閱讀中的高閱讀焦慮將會影響閱讀者閱讀決策產 生的過程以及策略的使用,並且會影響其閱讀表現。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顯示,不同閱讀焦慮程度學習者在閱讀策略使用量與層次 上具有明顯差異,運用高層次閱讀策略學習者往往具有較低閱讀焦慮程度,反之 運用低層次閱讀策略學習者往往具有較高閱讀焦慮程度。因此,本研究針對基於 閱讀標註行為之閱讀策略與閱讀焦慮程度之間的關係,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三、 英語閱讀焦慮對英語閱讀學習的影響

Eysenck(1979)表示因為焦慮而引起的擔心和任務不相關的認知活動會影 響任務表現,主要的原因為這些無關的資訊會造成無額外空間處理與工作相關的 工作。另外,Goldberg(1993)指出有較高程度焦慮的人普遍缺乏穩定情緒的能 力,其研究結果與Eysenck 相互呼應,焦慮情形的產生會造成學習者必須花費心 力去控制自己於學習活動中的情感因素,因而無法專注於學習活動上,因而影響 學習成效。MacIntyre 及 Gardner (1991)指出焦慮會限制學習者的短期記憶與長期 記憶的使用,並於研究結果中發現外語焦慮情形在背誦短句子與單字的學習成效 部份有顯著的負面關聯。

情意過濾假說(affective-filter hypothesis)是由 Krashen(1985)針對第二語 言學習所提出的假說之一,他認為情意過濾是一種心理過濾機制,用以過濾學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者語言學習過程的訊息輸入,當情意過濾情形提高時,學習者會覺得沒有動力、

焦慮和缺乏自信,進而在語言學習獲得與理解程度會變得較差。而Tobias(1986)

所提出的認知模型中,將學習過程分割成三個階段:(1)輸入;(2)處理;(3)輸出,

隨後MacIntyre 和 Gardner(1994)將 Tobias 的認知模型修改並歸納成外語焦慮 於學習過程中的三個階段。

在輸入階段中,語言焦慮的學習者較無法流暢的進行翻譯與猜測字詞的意思,

並且對於零散片段資訊在短期記憶的處理上會造成困難,也呼應了MacIntyre 及 Gardner(1991)於研究結果中提出焦慮會限制學習者的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使 用,以及Horwitz 等人(1986)所提出焦慮學習者對於較長句子會產生較差的理 解程度。在處理階段,語言焦慮者比起沒有語言焦慮者而言,需要更多處理學習 過程的時間,因此,若給予足夠的學習時間,則焦慮學生亦可達到高程度的學習 成效。在輸出階段,若在時間限制的學習任務中,語言焦慮因素會干擾學習者從 記憶當中找尋可以匹配的記憶,亦會減緩記憶的速度。因此,MacIntyre 和 Gardner (1994)認為語言焦慮情緒因素與學習成效中存在著強烈的相關性。

此外,亦有許多針對外語焦慮對於學習成效的研究被提出,如 Sparks 及 Ganschow(1995)提出學習者缺乏態度或處於高焦慮情境中有可能於學習任務中 引發困難;此外,MacIntyre 等人(1997)的研究也發現,高焦慮程度學生傾向於 低估他們的能力,而低焦慮程度學生傾向於高估他們本身的能力(MacIntyre, Noels & Clement, 1997)。綜合以上所述,高焦慮程度學習者處於焦慮情境之下,

會因為負面情感因素而造成低學習成效。Horwitz (1991)的研究發現焦慮程度與 外語成績中存在顯著性的負關聯性;而Young (1991)指出低自我認知能力學習者 在語言學習或第二外語學習中,較可能會在課堂中產生焦慮情形。可見語言焦慮 與外語閱讀焦慮皆會因為學習者自身的情感因素而影響其學習成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四、 英語閱讀焦慮測量

Scovel (1978)表示常用來測量學習者焦慮程度的方式有三種:(1)行為監測;

(2)自我報告與測驗;(3)生理監測。其中行為監測主要是透過紀錄與觀察特定動 作以進行焦慮程度的判別;自我報告與測驗為透過教學者引導學習者於學習活動 結束後以後設認知回想的方式,寫出學習活動過程的內心感覺與反應,或者透過 量表或問卷方式進行評測;生理監測方式為透過生理科技儀器對學習者進行可量 測的生理反應,如心跳、血壓或手汗徵狀等,並藉由觀察生理訊號的變化進行學

習者焦慮程度的推測。

然而,行為觀測容易因為個人主觀判定而造成測量結果有所偏差,且較難以 量化方式呈現其焦慮程度;生理監測方式則必須受限於生理科技儀器的輔助,較 不易於教學活動中使用;相對的,許多研究傾向要求學習者進行後設認知的回想,

再輔以自我報告或問卷量表進行量測。因此,Saito, Garza 和 Horwitz 等人(1999) 針對外語學習中的閱讀焦慮情形,建構了一外語閱讀焦慮量表,提供了現象證據

再輔以自我報告或問卷量表進行量測。因此,Saito, Garza 和 Horwitz 等人(1999) 針對外語學習中的閱讀焦慮情形,建構了一外語閱讀焦慮量表,提供了現象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