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批判思考教學(critical thinking teaching)

林誼宣和陳麗文(2005)認為批判思考教學是教師營造安全自由的環境下指 導學生「如何思考」的教學方法,著重善問以激發學生去蒐集、分析和評鑑教材 內容,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學習的知識和經驗,以表達意見的過程中去釐清自己的 思考與觀念。陳玲萱(2005)也指出教師應將批判思考的精神運用於實際教學情 境,以培養學生批判思考的能力與態度,且教師教學時應注意強調批判思維應就 事論事,依憑判斷,非憑藉直覺的評論。因此本研究「批判思考教學」是指教師 運用批判思考之教學方案、教學策略或教學模式與原理原則,以培養學生批判思

考技巧或能力與批判思考態度的教學。

二、批判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本研究中以「歸納」、「考察可信度」、「演繹」、「確認假設」、「意義」、「價值 判斷」、「推理」、「解釋」、「評鑑」、「前提」、「分析」作為研究向度(葉玉珠、葉 碧玲、謝佳蓁,2000;葉玉珠,2003;Facione, 1992)。

(一)歸納

指能夠由已知訊息中推論出最有可能的結果。

(二)考察可信度

指對呈現之訊息,依據各項可靠之資料,以確定其正確性。

(三)演繹

指能從陳述命題或前提中,去辨認、論述彼此間所隱含的關係,並從已知的 前提檢視所做的推論是否確實為隱含的或必然的結果。

(四)確認假設

指可以辨識出陳述命題中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隱含前提。

(五)意義

指對問題的本質做評估與理解。

(六)價值判斷

指正確設定評判標準獲條件;對言行對錯的評判;對意見偏好的選擇及對事 物愛惡的鑑賞。

(七)推理

指吾人可藉由當下已知的訊息資料,去推論出最有可能的結果。

(八)解釋

指能從陳述命題中去尋求證據,並評估推論的可行性。

(九)評鑑

指能夠對問題的論證支持度進行評估。

(十)前提

指能夠辨認出陳述或宣稱中,被視為預設立場的能力。

(十一)分析

指檢驗想法、認同要旨、分析要旨。

三、批判思考傾向(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本研究中以「尋求事實真相」、「開放心靈」、「分析性」、「系統性」、「追根究 底」、「系統性與分析性」、「智識好奇心」、「整體與反省思考」、「批判思考自信」、

「成熟」作為研究向度(陳萩卿,1999;葉玉珠、葉碧玲、謝佳蓁,2000;Facione, 1992)。

(一)尋求事實真相

指誠實自我檢討與反省,一旦有改變必要時,願意反覆思考並修正原先的觀 點和看法。

(二)開放心靈

指能敏銳覺察自己的偏見、刻板印象;容忍與尊重他人的見解或輿論。

(三)分析性

指警覺運用批判思考的時機;徹底了解問題的命題陳述與癥結點;遭遇困境 時要持之以恆、堅持到底去找到解決途徑。

(四)系統性

指處理問題要有先後順序,並細心尋找關聯的訊息;對當下從事的事情要集 中注意力,並要有破斧沉舟的決心。

(五)追根究底

指不斷增廣見聞與開拓視野;求知好奇心強、樂於學習,並渴望理解解決問 題的步驟。

(六)系統性與分析性

指個體組織、分類與推理的傾向,能依據有系統的推論做出結論。

(七)智識好奇心

指個體知識的好奇以及對學習的渴望程度。

(八)整體與反省思考

指對問題解決歷程中的態度或意向有能力去做整體的監控,能透過反省以自 我導正或調整對事物的看法與理念。

(九)批判思考自信

指信任自己的推理能力,而不是盲目相信他人或信任權威;相信自己有能力 判斷,但不是固執於自己的意見。

(十)成熟

指處理問題、質疑或做決定時,容許在某些情境下可能不只一個合理意見,

堅持合理的評價、審慎判斷並能使判斷達到個人與環境都可以接受的精確程 度。

四、批判思考教學的學習成效

本研究教學之學習成效,係指國內學者採用準實驗研究法,透過採取批判思 考教學方案或模式的教學與訓練課程,來培養學生學習批判思考技巧或能力、態 度的養成,且於課程實施後,能經批判思考測驗量表之統計數據,施測依據主要 有測驗量表。分別為批判思考能力測驗量表、批判思考傾向測驗量表是研究中評 估學習者對批判思考技巧的熟練程度與與態度的養成程度;即指學習者在批判思 考測驗量表之得分越高,代表學習的成效越好。

五、一般教學

本研究中指「一般教學」,指教學者未運用批判思考教學之教學方案、教學策 略或教學模式與原理原則的教學方式上課,係指教學者採取講述教學所進行的教 學。

六、教學區域

本研究指「教學區域」,係指教學者進行批判思考教學之所在區域。研究者於 登錄表將研究的實驗教學區域分為四大類:台灣北部、台灣中部、台灣南部、台 灣東部。各區域所屬之縣市劃分如下:

(一)台灣北部:台北、基隆、桃園、新竹、苗栗。

(二)台灣中部:台中、彰化、南投、雲林。

(三)台灣南部:嘉義、台南、高雄、屏東、恆春。

(四)台灣東部:宜蘭、花蓮、台東、澎湖、金門、馬祖。

七、後設分析(meta-analysis)

Meta analysis,譯名有後設分析、整合分析、聚合分析、全面分析或稱統合分 析等。欲對某一個問題或現象深入去客觀探究,且將許多個別的研究分析成果來 做進一步歸納與分析,以找出此問題研究變項間真正關係,是使用計量的方法歸 納出一個客觀的結論,它是屬於一種計量性的文獻回顧方法(馬信行,1998;應 立志、鍾燕宜,2000;Glass, 1976),也就是一種量的研究。本研究採取 Hedge 技 術進行後設分析,逐一對所蒐集的研究資料進行同質性考驗、調節變項探討和聯 合多個研究估計標準化效果量之綜合分析。

第六節 研究限制與預期貢獻

本研究採取後設分析的研究方法,在文獻的蒐集上必須依據特定的標準進行 篩選後才可進行研究分析。研究者擬定選用的標準如下:

一、 研究限制

(一)研究題目要符合批判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

(二)研究型態要符合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或準實驗研究等實徵性研究。

(三)研究結果要提供平均數、標準差、樣本數等量化研究數據,方可計算出 每篇研究論文的效果值(effect size)。

(四)本研究僅以國家圖書館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搜尋的國內碩博士論文為

範圍。

(五)本研究之調節變項僅選取出版年代、教學者性別、學習階段、教學區域 與實驗週數,主要原因是礙於部分研究論文並未能清楚說明需求變項的 完整敘述或研究篇數過少。

二、 預期貢獻

(一)本研究以國內有關教師進行批判思考教學研究為樣本,研究結果可以提 供批判思考教學成效之具體量化數據,對未來欲進行課程與教學的研究 者有其參考價值。

(二)本研究進行各個變項的分析資料,可以提供教師批判思考教學相關研究 的新方向,對於參與教育研究者亦有相當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