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品牌形象定義

美國行銷協會定義品牌為一名稱、術語、符號、記號或設計,甚或是它們 之間的結合;如同Smith and Wheeler(2003)從技術面來看,品牌是一種商標,

用以區分每一家供應商所提供的不同產品與服務。

品牌形象是由消費者行為而來,指消費者對某品牌所擁有的知覺概念,經 由消費者不論是理性或情緒性的解釋,所建立的主觀現象(Dobni and Zinkhaml, 1990)。一個好的品牌形象,可以建立好的品牌定位,與其他競爭者有所區隔 進而增加品牌在市場上的績效。然而消費者會因個人的經驗、認知或記憶的不 同,對某一品牌的信念會有不同的看法,與不同競爭者的產品與服務有所區 別。品牌形象即指消費者對某一特定品牌所產生的品牌信念(Kotler, 2000)。

Dobni and Zinkhan(1990)也認為品牌形象為消費者所持有的品牌概念,經 由消費者理性或感性的解釋所產生的主觀知覺。另外,Biel (1992)提出品牌形 象的三要素,如圖2-1 所示,由即企業形象、產品的形象及競爭者品牌的形象 所組成,其中品牌形象會對其使用者的形象影響。

Keller(1993)又將品牌形象定義為存在於消費者記憶中對某個品牌的聯 想,並反應對該品牌的一個認知性概念。Perry and Wisnom III(2002)也說明,

品牌形象包括產品或服務的優點、缺點等不可控制議事的集合體,這些意識是 經過一段時間與品牌直接和間接經驗累積而成的。而決定一個品牌的影響力,

在於這些形象是如何被消費者接受。因此,品牌形象是消費者對廠商所發動的 主動、策略性作為所產生的相關聯想網路的總和性知覺(成敏華,2005)。

然而 Chia (2008)的研究中提到提升品牌形象的作用是可以增加公共關係 和顧客忠誠度。因此,品牌形象早已被企業列為發展行銷策略中非常重要的成 分,不僅是混合行銷之基礎戰術,亦是長期建立品牌權益上不可或缺之地位(彭 偉族,2005)。

圖2-1 品牌形象三要素

資 料 來 源 :Biel, A.L., (1992).How brand image drives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32, No.6, 6-12.

Keller(2001)提出企業建立有利的品牌,以達到顧客忠誠的目的時,應以顧 客基礎的品牌權益(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CBBE)模型為基礎發展出 CBBE 的金字塔,如圖 2-2 所示,以顧客基礎的品牌權益分別為品牌特色、品 牌績效、品牌形象、消費者評價、消費者感受及品牌共鳴等六個區塊堆砌而成。

(一)品牌特色:可以讓顧客清楚的將產品或服務與品牌連結在一起。

(二)品牌績效:產品或服務可以符合顧客的功能需求,如價格、服務效率、設 計風格等。

(三)品牌形象:品牌能符合顧客心理或社會層面的需求,如使用者分布、個性 及價格、購買用途等。

(四)消費者評價: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觀點評價,如品質、信用度、獨特優

企業形象 產品形象 競爭者形象

品牌形象 使用者形象

企業形象 產品形象 競爭者形象

品牌形象 使用者形象

勢等。

(五)消費者感受:Kahel(1998)提出六種情緒反應:溫馨、有趣、刺激、安全、

社會認同、自我滿足。

(六)品牌共鳴:與品牌感受同步,主要行為特徵為行為上的忠誠度。

品牌 共鳴 消費者 評價

消費者 感受

品牌績效 品牌形象

品牌特色 知名度 喜好及獨特的品 牌組合

正向、容易達成 的反應

強烈的忠誠度

圖2-2 顧客基礎的品牌權益金字塔(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CBBE)

資料來源:Keller, Kevin Lane (2001) “Build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Marketing Management. Chicago: Jul/Aug. Vol.10,Iss. 2;p.g14

二、品牌形象構面

由 Park, Jaworski and MacInnis (1986) 提 出 品 牌 概 念 形 象 (Brand concept-image, BCM),建議每一個品牌形象應該建立在一個品牌概念的基礎 上,品牌形式可發展出三種不同的品牌概念形象:功能性、象徵性及經驗性。

因此,品牌形象並非只存在於產品技術、功能及實體中,而是受到相關行銷活 動、文宣內容與接受者本身的特質所影響。故本研究參考 Park, Jaworski and

彙整如表2.2 所示。

表2-2 本研究品牌形象衡量構面(Park, Jaworski and Maclnnis, 1986)

衡量構面 概念

功能性 (functional)

強調協助消費者解決外在所產生的相關問題需求,如迅速 解決突發狀況、預防潛在問題,具有功能性的品牌通常設 計用來解決消費者外部衍生的消費需求。

象徵性 (symbolic)

強調滿足消費者內在需求,如自我價值的提升、群體的融 入與自我認同等,具有象徵性的品牌通常設計用來連結個 人與特定群體、角色或自我的形象。

經驗性 (experiential)

強調產品可以滿足消費者渴望,並提供產品多樣性及是認 即為知覺品質(Steenkamp 1990)。

Zeithaml (1998)指出,知覺品質是指消費者對一項產品整理優越性的評 估,同時亦指出知覺品質有以下四項特徵:

(1)知覺品質與客觀品質不同:Holbrook and Corfman (1985)認為品質指的是 涉及到人們對物品的主觀反應,其會因為判斷的差異出現相對高低的結 果。而客觀品質通常描述產品的優良性或完善性,是依據某一判定標準來 測量其優劣程度。但是也有學者認為客觀品質不存在,因為所有用來衡量 品質的標準仍是主觀的。如Garvin (1983)即認為知覺品質是以使用者為基 礎來評斷的結果,因此知覺品質在主觀與客觀上的判定有所差異。

(2)知覺品質的抽象程度較特定產品屬性高:Young and Feigin (1975)認為消 費者對產品訊息的認知結構是有階層性的,其中產品屬性是最低階層,而 最複雜的階層則是消費者對產品所產生的知覺價值,而知覺品質的階層則 介於兩者之間。在概念的抽象程度上,知覺品質是較為抽象的概念,而產 品屬性則屬於實質的特性(Olson, 2002)。Myers and Shocker (1981)亦認為知 覺品質是準心理層級的特徵,而產品屬性則是實體層級的特徵。

(3)知覺品質是一種類似產品態度的整體評估: Holbrook and Corfman (1985)認為知覺品質是一種用來評價產品的整體性評估,並類似於產品的 態度。

(4)知覺品質發生在比較的情況下:一項產品的品質高低往往是透過消費者 心目中的比較而來,因此,知覺品質是透過消費者進行評比而非由廠商來 進行。

Aaker (1996)也提出「知覺品質」之所以異於「實際品質」主要是基於下 列三項原因:

1.消費者先前的印象會影響其對品質的判斷

消費者會受到先前粗劣品質印象之影響,使其不再相信有關產品的新訴 求,甚至不願意花時間去確認是否該產品的品質已有所改善。

2.廠商與消費者對各品質構面重要性的認知不同

公司雖然達到某一構面的品質目標,但是消費者很可能並不認為該構面是 重要的一項。

3.消費者所獲得的資訊不完全

一般而言,消費者很少能得到所有必要的資訊來針對品質進行理性與客觀 之判斷。即使他們擁有一切必要的資訊,也可能因為缺乏時間與動機來做 進一步的處理。最後,消費者也許只會選擇一個或二個能使他們對品質產 生聯想的資訊來進行品質之推斷。由於消費者可能不知道判斷品質最佳的 方式為何,因此也許會從錯誤的線索中來進行判斷。

因此,Bhuian (1997)認為知覺品質是指消費者對產品規格的一致性或附加 於產品功能的優越價值所產生的一個評價,由此可知,知覺品質乃是消費者對 產品主觀認定所產生的結果,也是顧客對標準服務流程過程的一個綜合性評估 (Hellier et al., 2003)。

在醫療保健服務研究中顯示知覺品質具有影響病人的行為,如:滿意度、

推薦、選擇、使用等。且有證據顯示醫療保健提供者應該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務 品質以滿足使用者,以增加顧客的滿意程度(Shahriar et al., 2008)。

二、知覺品質構面

Garvin (1987)曾針對產品的品質提出下列八個構面:產品績效、特性、可 靠度、一致性、耐久性、可服務性、美觀度和知覺品質。

而在知覺品質衡量構面上,Brucks and Zeithaml (1997)提出了六項可廣泛 適用於不同產品類別的耐久性產品,分別為易用性、功能性、績效、耐久性、

服務能力及聲望; Parasuraman et al. (1988) 則將消費者評價服務的知覺品質分 為五項構面,即有形性、反應性、可靠性、保證性與同理心。後續知覺品質相 關研究多以Parasuraman et al. (1988)所提出的五項構面為主。

因此,本研究參考此五項構面作為衡量知覺品質之構面,並將衡量構面相 關概念彙整如表2-3 所示。

表2-3 本研究知覺品質衡量構面 Parasuraman et al. (1988)

衡量構面 概念

有形性 (tangibles)

產品或設備器材的新穎程度;包括實體設備、服務人員服裝、

整潔及提供的服務的配合度等。

反應性 (responsiveness)

確實的告知顧客何時提供服務;且服務人員樂於幫助客戶;

提供最迅速的服務。

可靠性 (reliability)

工作或服務在保證的時間內完成;問題發生時,服務人員必 須站在顧客的立場瞭解並確認問題;透過專業知識與技術的 可靠性及記錄及相關資料的正確性等。

保證性 (assurance)

服務人員必須是可以信賴的;在與服務人員進行交易時感到 安全與安心;服務人員態度良好;公司必須提供適當的協助 使服務人員能提供良好的服務。

同理心 (empathy)

服務人員針對顧客能提供個別的諮詢與關注;服務人員能確 知顧客所需的資訊與服務;以顧客的需求為主並主動瞭解顧 客的需求;提供便於顧客需求的時間與地點等。

第四節 知覺價值

一、知覺價值定義

知覺價值的概念在現行服務業行銷中已逐漸趨於普遍,企業提供顧客知覺 上的價值,已成為顧客再度消費的意願並維持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而知 覺價值是指顧客基於期望可由產品獲得的整體效益所做的判斷,即顧客期望可 以獲得的部份及其所要付出的代價之間的權衡,來對產品或服務做出整理的評 估結果(Zeithaml, 1988; Dodds, Monroe and Grewal, 1991; Grewal, Monroe and Krishnan, 1998; Oh, 1999; Cronin et al. 2000, Jones and Farquhar, 2003)。

Monroe and Krishnan (1985)認為消費者對於產品的知覺價值會決定消費者 的購買意願,知覺價值的高低會受到付出成本的影響,因此,消費者所知覺到

Monroe and Krishnan (1985)認為消費者對於產品的知覺價值會決定消費者 的購買意願,知覺價值的高低會受到付出成本的影響,因此,消費者所知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