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個案研究-哥倫比亞革命軍

第一節、 哥倫比亞國情介紹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個案研究-哥倫比亞革命軍

第一節、哥倫比亞國情介紹

此章之章節安排如下,分別以地理環境面、政治面、經濟面討論哥倫比亞的 國情;再者,將重點轉移至哥倫比亞革命軍發展之歷史背景。

(一)地理環境面:

哥倫比亞位於南美洲之西北方與巴拿馬、委內瑞拉、秘魯、巴西與厄瓜多接 壤,國內地形多元,西部為沼澤低地、中部為安地斯山脈所貫穿、東部為莽原地 形。除中部高原外,其他地區屬熱帶氣候,國土有超過一半以上為叢林,自然資 源豐富,出產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鎳、銅、翡翠。

國內人口有47,220,856 人(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7),官方語言為西 班牙語,人口有90%信奉天主教。哥倫比亞首都為波哥大(Bogota),哥倫比亞人 大多集中於自然資源較豐富的西部與北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4-1:哥倫比亞地理圖

資料來源:http://www.mapsofworld.com/physical-map/colombia.html (Retrieved May 5, 2017)

(二)政治面:

於西班牙統治下的哥倫比亞因地理位置優越,連接東邊的加勒比海與左邊 的太平洋,另外,其自然資源豐富,境內的高地為黃金的出產區,深受西班牙重 視(Peeler, 1998, p.53)。

西元1810 年,哥倫比亞宣布自西班亞殖民統治中獨立出來,並於 1819 年正 式獨立成功,為「大哥倫比亞共和國」(Gran Colombia)採民主制度。然 1830 年,

委內瑞拉與厄瓜多因與哥倫比亞之間摩擦增加,脫離哥倫比亞獨立,哥倫比亞的 版圖自始確定。而獨立之後,帶領哥倫比亞獨立的上層階級獲得較多權力與資源,

而菁英們亦開始分為保守派與自由派兩黨,彼此競爭。而自1886 年開始至 193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年保守黨較佔優勢,控制了哥倫比亞政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30 年代,哥倫比亞國內的社會變遷加速,開始工業 化 與 都 市 化 , 自 由 黨(Liberal party) 開 始 茁 壯 並 欲 取 代 執 政 黨 - 保 守 黨 (Conservative party),故保守黨在 Laureano Eleuterio Gómez Castro 的帶領下採取 更激進政策排擠自由黨,使得政黨更加兩極化,自由黨與保守雙頭鼎立,兩方之 間零星衝突不斷,其中1945 年自由黨的 Lopez Pumarejo 更發起叛變欲推翻政府,

雖然最終以失敗收場。

1946 年哥倫比亞進入「La Violencia」時代(Bushnell, 1993, p.204),其原因 即在於1946 年的總統選舉保守黨的候選人 Mariano Ospina Perez 打敗自由黨候選 人成為新一任哥倫比亞總統後,採取較威權的政治立場,更加打壓自由黨的官員 參政使兩黨關係更緊張。而於1948 年,自由黨領導人 Jorge Eliécer Gaitán Ayala 在首都波哥大遭暗殺使得哥倫比亞全國陷入全面性的暴動與衝突,在10 小時內 有5,000 人死於衝突(Livingstone, 2003, p.42)兩黨之間的衝突白熱化,各自組成軍 隊搶奪鄉村地區之控制權,哥倫比亞政府(保守黨)與自由黨之間展開將近十年 的內戰。1953 年,Gustavo Rojas 發動軍事政變與威權統治,直到 1957 年才被兩 黨聯合推翻,兩方政黨的領導人並共同發布聲明(Declaration of Sitges)提出國家陣 線(National Front)的方案,由兩黨共同輪流執政,「La Violencia」時代正式結束

(Chacón et al., 2011)。

哥倫比亞的政體採民主立憲共和制並根據其憲法規定行政、立法、司法三權 分立,哥倫比亞總統為實質元首擁有行政權,其選舉方式為全國普選,四年為一 任期,最多只能連任一次;其國會採兩院制擁有立法權,分眾議院(166 席)與 參議院(102 席)。1991 年的修憲卸去總統能指派地區首長的權力、規定副總統 民選化、縮短總統單任任期為4 年、賦予國會對內閣部長的否決權並且大大限制 了總統施行緊急命令的權力(Marshall & Jaggers, 2010)以落實三權分立。截至 2017 年止,哥倫比亞除了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與自由黨(Liberal Party)兩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外還有其他六個主要政黨,分別為替代民主極點黨(Alternative Democratic Pole)、

民主中央黨(Democratic Centre)、綠色聯盟黨(Green Alliance)、公民選擇黨(Citizens Option)、激進改變黨(Radical Change)與社會國家團結黨(Social National Unity Party)1。其政治體制下充斥著派系之間的衝突,最主要即為自由黨(崇尚聯邦主 義)與保守黨(重視中央集權)彼此之間之競爭。

哥倫比亞自19 世紀中期以來即採兩黨制,但是哥倫比亞的民主實質上卻非 真正的落實,主要原因乃來自兩黨之間鬥爭的政治暴力與不佳的制度設計 (Marshall & Jaggers, 2010)。另外,哥倫比亞政府無法有效保護本國居民之基本人 身安全與自由、施政效率不彰(Vanden & Prevost, 2015),根據 World Economic Forum(2016)的全球競爭力報告(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指出,除了稅率外 哥倫比亞的貪腐、政府官僚缺乏效率為當今哥倫比亞最主要缺乏競爭力之主因。

2除了政府本身問題之外,哥倫比亞國內的非國家行為者,即國內毒梟、左翼叛 亂組織、右翼準軍事組織三者嚴重影響哥倫比亞政治體制使國內政局不穩,其更 是一大隱憂(Marshall & Jaggers, 2010)。

(三)經濟面:

1950 年代前,哥倫比亞出口以咖啡為大宗,佔總出口百分之 70,對哥倫比 亞國內工業化有一定程度之幫助。至於1950 年代之後,由於工業化與現代化的 趨勢,哥倫比亞政府採取進口替代工業化(Import Substitution Industrialization, ISI),

鼓勵國內生產需進口的貨物,因此1950 年至 1960 年,哥倫比亞多為輕工業;1970 年代,開始轉為需要更多技術的工業,例如塑膠、石油化工業等。哥倫比亞的經 濟政策相較於其他拉美國家更顯保守,不論在貨幣政策或財政上都相當謹慎小心,

並且是拉美中最後一個經濟自由化的國家(Vanden & Prevost, 2015)。

哥倫比亞國內GDP 為 2,920.8 億美元,人均 GDP 為 13,829.068 國際元,世

1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7)。

2 此調查方法為請受訪者指出在哥倫比亞經商所面臨到最主要的問題為何,排序出前五名後再加總(World Economic Forum, 20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界排行第 84 名,2015 年之經濟成長率為 3.03%、年通膨率則為 5.005% (World Bank Group, 2015)。國內產業組成為 6.9%農業、34%工業、59.1%服務業。2016 年,根據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2016)統計,哥倫比亞為世界第 56 大的 貨物出口國、世界第47 大進口國,哥倫比亞的進口額為 540 億美元、出口額為 356 億美元,存在貿易逆差。前三大進口貨物為精煉石油、航太飛行載具與車輛;

前三大出口貨物為原油、碳磚與咖啡。哥倫比亞較南美洲其他國家而言經濟相對 穩定開放,經濟自由度3為69.7 分為相對自由,世界排名第 37 名(Miller & Kim, 2016),其中國內貪腐問題嚴重,不論於公部門或私部門皆是,損害其經濟制度 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