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內戰」研究的重要性為何?在這其中,又是什麼關鍵因素導致不同「內戰」

的交戰時間變異性如此大?統計世界所有的內戰數據,我們可發現15%的內戰在 八個月內結束、25%的內戰交戰時間超過 5 年,而 8%的內戰則可以持續交戰超 過20 年(Cunningham, 2006),如此懸殊的差距引發筆者之研究興趣,是什麼因素 使得一個國家的內部武裝衝突可以持續超過20 年,本文的寫作目的即為試著找 出影響內戰持續性之最關鍵因素。

冷戰結束後,世界人民無不歡欣鼓舞,部分人甚至認為世界和平終將到來,

不再有戰役與衝突,然而,國內衝突並未停歇反而持續於世界各個角落發生,1994 年的盧安達內戰打碎了世界人們對於和平的憧憬,胡圖族(Hutu)的政府軍大量屠 殺了圖西族(Tutsi)的盧安達愛國陣線(Front Patriotique Rwandais, FDR),殺害了高 達50 萬以上的人民,使人類了解內戰的殺傷力不亞於國家間之戰爭;時至今日,

內戰除了造成大量死傷外,亦不僅僅只是一國內部的武裝衝突,更對國際情勢帶 來重大變化,內戰是具有傳染性的(contagious):難民流竄問題、疾病、無法律狀 態與非法走私毒品、槍械武器等等問題都會對鄰近國家造成「外溢效果」(Blattman

& Miguel, 2010)。以敘利亞內戰為例,根據聯合國難民署(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UNHCR)統計自 2011 年開始的敘利亞內戰,至 2017 年止,已造成503 萬名敘利亞難民,相當於敘利亞國內四分之一的人口無家可歸 逃向歐洲或其他國家 (Syria Regional Refugee Response, 2017),該內戰也正式步 入第七年,和平來到的那天仍遙遙無期。

根據Sarkees (2000)引用 Correlates of War (COW)資料庫發現,在 1945 到 1997 之 間發生的國家間衝突有23 件造成的死傷人數則有 330 萬人,而在同時間內則有 108 件國內衝突發生造成 1,140 萬人死亡。Gleditsch et al. (2002, p.620)也做了相 似研究分析。The Armed Conflict Dataset (ACD)資料庫,得出 1946-2002 年的 225 場主要戰爭中,有163 件是內部衝突,而 21 件是國際衝突(大多為反殖民戰爭),

42 件為國家間衝突。至於在持續性方面,根據 Fearon & Laitin (2007, p.2)的研究 顯示以1945 年後發生的衝突為觀察對象,傳統國家之間的戰爭持續時間中位數 少於3 個月,內戰則是 7 年。整體而言,自 1960 年開始,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 國家皆經歷過至少10 年以上的內戰(Blattman & Miguel, 2010, p.2),這其中也包 括了哥倫比亞-2016 年 8 月 24 日,哥倫比亞政府與左翼反對派武裝組織「哥倫 比亞革命軍」(Fuerzas Armadas Revolucionarias de Colombia, FARC)簽署歷史性的 和平協議,此舉無非可望結束哥倫比亞國內自 1964 年起截至 2016 年為止長達 52 年的內戰,該國總統 Juan Manuel Santos 更因為與哥倫比亞革命軍談判停火,

欲結束長達半個世紀的內戰而獲得2016 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雖最後在該年 10 月 3 日的公投結果出爐,哥國境內以 49.8%的選民支持和平協議、50.2%的選民 則否決此和平協議的結果使和平協議失效,(Chen & Gallón, 2016, October 5)隨後,

哥倫比亞政府仍不放棄和談的機會。2016 年 11 月 13 日,哥倫比亞政府與哥倫 比亞革命軍再次簽訂二次和平協議,革命軍並於2017 年進一步準備解除武裝。

哥倫比亞政府與哥倫比亞革命軍之間的內戰持續了52 年之久,比較哥倫比 亞境內其他叛亂團體,例如:哥倫比亞政府與「國民解放軍」(Ejército de Liberación Nacional, ELN)之間的內戰斷斷續續持續約 30 年,但相較之下哥倫比亞革命軍依

1 首先,根據 Gleditsch et al. (2002, p.619)「武裝衝突」是指政府軍與另一武裝勢力之間的衝突,造成至少 25 人以上人員因衝突死亡。按照嚴重性可將衝突分為三類:第一類為「輕微武裝衝突」指一年內至少 25 人 以上人員因衝突死亡,而在衝突期間少於1000 人以下人員因此死亡;第二類為「中等武裝衝突」指一年內 至少25 人以上人員因衝突死亡,而在衝突期間造成 1000 人以上人員因此死亡,但在任一年之死亡人數少 1000 人;第三類為「戰爭」指一年內至少需有 1000 人以上相關人員死亡。在此篇文章中,將「內部衝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舊比ELN 多打了 20 年左右,且 ELN 多與哥倫比亞革命軍一同作戰,鮮少單獨 與哥倫比亞政府衝突,2更遑論哥倫比亞政府與「人民解放軍」(Ejército Popular de Liberación, EPL)、「M-19 游擊隊」(Movimiento 19 de Abril, M-19)之間的內戰只分 別持續了九年與六年。

若與其他國家相比,哥倫比亞革命軍的內戰持續性仍遠高於部分國家,例如:

阿根廷政府與人民革命軍(El Ejército Revolucionario del Pueblo, ERP)之間的內戰 自1974 年 8 月至 1977 年 12 月持續三年、委內瑞拉與國內軍事派系(forces of Hugo Chávez)的內戰自 1992 年 2 月至該年 11 月止維持了九個月、而由玻利維亞的人 民革命運動(Popular Revolutionary Movement, PRM)發起的內戰只從 1946 年 7 月 18 日至該月 21 日止,維持三天(有關詳細南美洲內戰持續年分,請參見表 3-1)。

這引發了筆者的研究興趣,即為何在政治、歷史、宗教相似的南美洲國家中,各 國內戰的持續時間差異仍如此大呢?短則三天、長則52 年,是什麼主要原因影 響了內戰持續時間的長短呢?故,作者以南美洲作為研究對象並透過個案分析法 試著回答以上問題並解釋內戰延續性的變異性,以證實作者之假設-「內戰隨著 政體的民主深化3而縮短」。

第二節、研究途徑與方法

本文旨於研究一國政治制度與內戰持續性的相關,筆者欲採質性分析法的個 案研究法,以最大相似法(The Most Similar Method)挑選個案作比較分析。所謂最 大相似法最早由Mill (1884)提出,即個案中所有的變數都控制為相同,其中只有 某一變數不同,而正因此變數造成結果的不同,Mill 將其稱作求異法(Method of Difference)。Teune & Przeworski (1970)則將此種方法稱為最大相似設計(Most Similar System Design)。

2只有在1969, 1970 與 1973 年是由 ELN 單獨對抗哥倫比亞政府軍,其他多與 FARC 一同作戰。

3 民主不只是一連串的規則、程序或是制度設計,也不能僅將其視為黨派之間的競爭,民主是公 民逐漸加深其對於政策之影響力的過程。(Gaventa, 200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由於作者對長達52 年的哥倫比亞內戰持續性之研究興趣,故作者挑選哥倫 比亞的哥倫比亞革命軍作為主要個案,另外,由於南美洲政經背景相似,除巴西 外皆有西班牙殖民背景並皆於19 世紀初期獨立、國內皆以天主教為主要信仰等,

因此欲自其他南美洲國家挑選其中一國作為對照組,經過不同指標對照後,秘魯 為南美洲國家中與哥倫比亞在政治體制面相異最大、而在其他指標面相似最高,

故,篩選出秘魯的光明之路做為另一個案(詳細篩選過程可參第三章)。 接著,作者將採文本分析法(Document Analysis) 分析秘魯的光明之路 (Sendero Luminoso)與哥倫比亞的哥倫比亞革命軍的歷史背景相關文獻、資料、

文件,所謂文本分析法,著重於觀察探討與研究主題相關的文件(Bailey, 1994)亦 可形容為一種可分類、調查研究、解釋與檢驗文件的研究方法,文件包括常見書 面文本且不侷限於公領域或私領域。

最後,經由兩者之比較驗證作者之假設:「內戰隨著政體的民主深化而縮 短」。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目前作者認為研究可能預見的限制有以下三大方面:

(一)通則研究之限制:

本文之研究方法為「個案研究法」,即挑選部分案例作深度研究。受限於研 究方法,本文之研究並非通則研究,無法擁有外部效度,外部效度指該研究中之 因果關係,可通用至不同的測量模型、人物、背景與時間中(Cook & Campbell, 1979)。即,本文研究結果只適用於挑選的個案,無法套用至其他個案中,若本 研究結果個案的驗證成立,於未來的研究,期望能加入其他的個案或是大樣本的 統計研究補足此觀察。

(二)語言限制:

本文之研究主體為探討南美洲之內戰持續性,並以個案分析法作為研究方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然而作者並未學習西班牙文,故文獻資料的蒐集皆以英文為主要來源,使得作者 無法更全面性且完整地了解秘魯、哥倫比亞兩國國內之歷史文化背景、當地學者 或居民看法、當地資料等等,使得本文於文獻探討或個案分析時有偏頗。為補足 此塊缺失。筆者於蒐集文獻時,多參考來自南美洲學者之英文文獻;而於蒐集資 料時,則多觀察秘魯、哥倫比亞當地官方英語新聞網站。

(三)資料蒐集之限制:

作者礙於金錢、時間上之考量限制,並未實地走訪哥倫比亞與秘魯兩國蒐集 第一手資料,故僅於國內蒐集文獻與資料,使得作者進行研究時或許未能完全地 轉達當地情況,有失真之可能性。然,受惠於網際網路之發達,可於哥倫比亞與 秘魯官方網站得知兩國即時與豐富資訊,雖仍不比實地走訪兩國來得深入,但此 方法為目前最可行之對策。

第四節、論文章節架構

作者欲以哥倫比亞「哥倫比亞革命軍」以及秘魯「光明之路」為例,透過個 案分析法解釋內戰持續性問題,並假設政治制度對於內戰延續性具有關鍵影響力。

本文之章節安排如下:第一章為「緒論」,其中包含四節分別為:研究動機與目 的、研究途徑與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論文章節架構;第二章為「文獻探析」, 分為三節,分別為:政治制度面與內戰延續性的關聯、非政治制度面與內戰延續 性之關聯與民主與內戰延續性之關聯;第三章為個案選擇說明;第四章為哥倫比 亞個案分析;第五章為秘魯個案分析;第六章為「結論」包括三節:假設的驗證、

未來研究發展與政策建議。本研究將依以下步驟進行:

一、文獻探討-將有關於內戰延續性的學術研究分作以「政治制度」作為自變數 的文獻與以「非政治制度」(例如:經濟層面、地理層面、兩造互動層面等)作 為自變數的文獻討論。

二、個案篩選過程-本文以個案研究法為研究方法並採最大相似法比較個案,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於哥倫比亞革命軍啟發作者研究興趣,故將研究範圍著重於南美洲,欲從南美洲

於哥倫比亞革命軍啟發作者研究興趣,故將研究範圍著重於南美洲,欲從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