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析

第一節、 政治制度面與內戰延續性的關聯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文獻探析

1990 年代後,許多研究國際關係的學者將研究重點轉至內戰研究,主因有 三:一、當時專精非洲經濟研究的學者,開始發現經濟因素與內戰之間的關聯;

二、國際衝突的減少,使國際關係學者轉向研究國內衝突;三、「蘇維埃社會主 義共和國聯邦」與「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後,該地發生的民族衝 突,使學者開始研究內戰所隱含的不同形式的衝突。(Kalyvas, 2007)

由於作者之假設為內戰會隨著民主的轉型而縮短,故此章將著重於政治制度 與內戰延續性之間的關聯,另外補充其他相關非政治制度因素與內戰延續性之文 獻,包括:經濟面、地理環境面與兩造軍隊之互動面三類。1

第一節、政治制度面與內戰延續性的關聯

以政治制度面切入,此類學者著重於研究政治制度與內戰發生的關係,認為 人民缺乏自由、政治權利或政治參與會導致人民的不滿進而成為內戰的原因,也 就是假設專制國家較容易發生內戰(Gurr, 1970)。Lichbach(1987)假定國內異議者 當在受到政府「壓迫」時,就會從非暴力的抗議行動轉為暴力的示威活動,而 Moore(1998)則佐以實證研究證明 Lichbach 的假設,並強調政府的壓迫並不能終 結異議者暴力或非暴力的行為,一個沒有良好發展的政治制度的國家,較容易發 生內戰。

首先,作者欲以由Bueno de Mesquita et al.(2004)的「遴選集團理論(Selectorate

1 近年來亦有關注國際第三方介入與內戰關聯性之討論,但筆者欲著重於國內因素個排除國際因素,但如 果對國際因素有興趣,可以參考Dixon (1996)、Regan(2000)、Salehyan(2009)文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Theory)」2作為「政治制度」與「衝突持續性」兩者關聯的主軸,遴選集團理論 強調不論是什麼政體的領導人,皆把「如何獲得更多政治權力或是維持政治權力」

作為其最重視的問題,但是在不同政體的領導人會受該國的政治制度影響其決策

(衝突的持續與否),故政治制度的不同與衝突持續性存在關聯。至於如何將不 同的政治系統分類,Bueno de Mesquita et al. (2003)提出以遴選集團(Selectorate)

與獲勝聯盟(Winning Coalition)作為分類標準(見圖 2-1),民主國家的領導人 會藉由公共財的分配鞏固其政治存續;相反的,非民主國家的領導人由於獲勝聯 盟較小,因此會傾向於利用私有財的分配拉攏小獲勝聯盟以維持其政治生命。

獲勝聯盟

大 小

遴 選 集 團

大 民主國家 非民主國家(舞弊選舉制度)

小 不存在 非民主國家(軍事專制或君主

國)

圖2-1:遴選集團理論之圖示

資料來源:Bueno de Mesquita et al. (2003)。

而當民主國家涉及衝突或戰爭時,其會先採取其他政治協商手段,最後才會 採取武力攻擊,這另外牽涉到Fearon (1994)所提出的「聽眾成本(Audience Cost)」

概念,民主國家比起非民主國家有著更高的聽眾成本,因為民主國家領導者是由 選舉所產生。因此若民主國家決定發動戰爭的話,其目標會相當明確,相反地;

非民主國家則較容易隨機發動衝突,且目標則較不明確(Bueno de Mesquita &

2 遴選集團理論強調所有的政治系統皆是由遴選集團(the selectorate)與獲勝聯盟(the winning coalition)組成。

遴選集團指有權利選出領導者的一組人且獲勝聯盟是從此集團內選出的;獲勝聯盟指對領導者政權持續具

Smith, 2011, p.237),而一國對於衝突結果的確定性是衝突延續性的主要關鍵因素 (Fearon, 1995)。另外,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例,說明民主國家一旦涉入武力衝突,

其會持續投入資源直到戰爭勝利為止。因此,涉及民主國家的衝突持續性會較短,

衝突會較快結束。

而,作者進一步將描述國家間衝突的「遴選集團模型(Selectorate Model)」應 用於國內政治,如前所述,民主國家(大獲勝聯盟)以提供公共財給人民做為主 革命或政變較有抵抗力(Bueno de Mesquita & Smith, 2017)。然而,非民主國家的 領導者是不會提供此類公共財給人民,並且會盡全力剝奪禁止人民集會等政治自 由,使得該國人民只能透過激烈的革命手段表達不滿(Bueno de Mesquita & Smith, 2011)。根據以上論述,作者推導出本文之研究假設,即:「內戰隨著政體的民主 深化而縮短」。

關於「貪婪」與「不滿」何者是主要驅動內戰的主因,3學者多抱持不同意 見,部分學者多強調「貪婪」的影響力而忽略「不滿」(Collier & Hoeffler, 1998;

Grossman,1991),另一派學者(Stewart, 2008; Keen, 2012)認為「水平不均等」

(horizontal inequality)4是構成人民不滿的原因,也是驅動內戰的原因,研究貪婪 理論的學者將研究重點置於叛軍的資金來源而非國家政府,忽略了政治這塊重要 因素且過度簡化內戰的複雜性。

Regan & Henderson (2002) 亦認為政治壓迫感(Political Repression)與內戰之

3「貪婪」指學者將內戰研究重點放在反叛行動的經濟來源上;「不滿」指學者強調反叛行動之種族宗教分 布、政治壓迫與不平等的部分,有關貪婪理論可參閱此章第二節。

4 指在不同文化團體間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上的不平等(inequalities in economic, social or political dimensions or cultural status between culturally defied group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間有著重要的關係。政治壓迫泛指國內結構性的違反人群或個人的人權與公民自 由。在其研究中,他們發現政治壓迫亦呈現倒U 型,即半民主政體國家最可能 發生政治壓迫。但Gleditsch & Ruggeri (2010)則對「倒 U 型」抱持存疑,他們會 增加內戰的機率的主要原因為「不規律的領導者更迭」,而民主程度可作為一個 國內人民的不滿、國力強弱與國家鎮壓能力的代理數;另外,一個國家的民主程 度變化更可用來當作「政治機會架構(Political Opportunities Structure)」5的指標。

學者多認為若一國為民主體制會降低內戰發生的風險性,但若在內戰爆發後,民 主與內戰持續性則不必然有關係(Karl & Sobek, 2004; Gleditsch et al., 2009)。

Gleditsch et al. (2009)在研究中另外肯定了發生在民主國家的內戰嚴重程度 小於非民主國家,民主國家傾向採取較不暴力的手段鎮壓叛軍,而Elbadawi and Sambanis(2002)則認為「民主」可作為一國有效減少內戰蔓延的工具,因高度民 主的國家擁有較純熟的技巧去應對政權變遷,減少衝突的發生。民主國家另會以 權力分享機制作為消弭叛軍不滿的一方法,權力分享主要包含政治層面(給予叛 軍國會席次、內閣位置、准許叛軍設立政黨)、軍事層面(將叛亂武裝軍事部隊 納入正規軍)、領土與經濟層面(公共財)四種分享模式(Mukherjee, 2006; Hoddie

& Hartzell, 2003)。 Maoz and Russett(1993)則將重點放在民主國家的動員能力,

由於民主決策程序的複雜使得民主國家在衝突升高的過程持續時間比其他政體 國家還要久,因為其他政體並不需要官僚、協商程序。同時冗長的行政程序使得 民主國家不能夠快速的動員軍力,相反地,非民主國家則因決策權掌握在少數人 手上,因此能快速達成共識進行動員。但,Garfinkel(2010)則抱持相反意見,他 認為民主制度因為其制衡的系統使得領導者能更有效率的動員人力或資源,使得 民主國家更容易捲入戰爭。

除了民主與非民主的討論之外,針對介於威權與民主之間的「半民主政體

5 所謂「政治機會架構」概念強調特定事件或變化的發生使得反抗者有機會能動員發動集體行動或是趁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Anocracies)」的爭論,最早是由 McAdam(1982)提出,他以異議分子的機會結構 作為出發點,在完全的威權政權下,異議分子擁有成功集體行動的可能性十分低,

也不太能組織成員;而在純粹的民主政體下,異議分子則傾向於和平的集體行動。

因此異議分子在半民主政體內,較可能組織人員,但若要採取和平集體行動則不 如民主政體有效,因此政治暴力(Political Violence)最可能於半民主政體內發生。

以此為基礎,學者Hegre et al.(2001)6認為半民主國家因缺乏足夠的代表性、足夠 的政治開放性可與叛軍談判交涉以消弭武裝衝突的發生,因此是最容易發生內戰 的政治體制,即民主程度與內戰機率並非呈現直線而是倒U型,學者平思寧(2014) 探討中東北非地區的阿拉伯之春亦發現民主與衝突則顯示「倒 U 型」的分布,

從威權到過渡政體間的衝突機率是升高的,而從過渡政體往民主的衝突機率則減 少,過渡政體是最容易發生內部衝突的政體。另外,Bleaney and Dimico(2011) 則認為半民主體制,只與內戰的發生有密切關聯,與內戰延續性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