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教學歷程與成效分析

第五節 第四階段教學歷程

第四單元的教學目標在於讓學生明瞭在事件發生後為什麼要決定由誰負責,並且 能有效的決定誰該負責任。

一、 教學設計

在第四階段的教學歷程中,透過兩個實例練習及思考工具來導引學生學習「為什 麼」要決定誰該負責任及「如何」決定誰該負責任茲將教學活動設計如下表 4-9:

表 4-9

單元四教學活動設計表

主題 誰該負責任

實施日期 2013 年 4 月 18 日、2013 年 4 月 25 日 教學時間 4 小時

教學目標 在某個情況下,能夠判斷誰該為某個事件負起責任。

運用「思考工具」來分析某個情況,判定誰該負責任。

教學流程 單元三:誰該負責任?

第七課:為什麼要決定誰該負責任?

說明為什麼必須決定誰該為某個事件負責。

討論阿香和第十六街俱樂部(四)案例,運用「思考工具」來分析某個情況,判定誰該負責任。

第八課:如何有效的決定誰該負責任?

討論「整潔工作」事件中決定誰該負責任

運用「思考工具」討論「火車站的意外事件」的案例。

評估方式 1.阿香和第十六街俱樂部(四)活動單 2.「火車站的意外事件」學習單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 教學歷程

(一) 第七課「為什麼要決定誰該負責任?」的教學歷程

1.說明為什麼必須決定誰該為某個事件負責。

因為某部分學生被選為出賽選手要參加集訓,整個班的學生晚上住宿的地方被安排 住在兩地,如此,在晚上進行教學有所困難,因此,與導師商量後決定利用早自修的 時間來進行教學,以讓研究能順利進行。

RT:今天我們要上的課程是有關一個事件發生以後,往往要決定誰要負責?但是 為什麼要決定誰要負責呢?例如:在一場棒球比賽贏球後我們往往要找出致勝 的關鍵呢?

S12:因為幫助贏球的人大家會給他鼓鼓掌。

S2:有時候可以還可以獲得獎金。

S6:教練會給他鼓勵。

RT:所以,我們要找出誰該負責的第一個原因就是要給那個人獎勵。

S2:老師,可是老師常常要找出負責的人是因為要罵人。

RT:那是因為當某一個事件是不好的情況之下,例如:老師看到垃圾桶旁邊到處 都是垃圾,所以,就要問垃圾是誰丟的?然後,可能亂丟垃圾的人就要被處 罰,這是要找出誰該負責的第二個原因。當然,這也就是大家有保持教室整 潔的責任。

S12:老師每次我們幹部幫忙收作業,老師也應該給我們記嘉獎才對,因為我們很 負責任。

RT:對阿,也許你們應該提醒老師。

RT:同學大家一定有去過學生資源回收場倒垃圾的經驗,你們知道為什麼最近都 要戴著班級名牌才能進去倒垃圾嗎?

S7:對阿,老師帶那個名牌真是太麻煩了,不過是倒個垃圾幹嘛這麼麻煩。

RT:那是因為各班拿垃圾去倒的時候都沒有做好垃圾分類,因此,掛名牌才能找 出是哪個班的亂倒。

S9:自從老師發明要戴名牌以後我們都不敢亂倒了,不然一定會被罵。

RT:所以是為了要解決資源回收場亂倒的問題,才會有這樣的班級名牌出現,所 以有時候找出誰該負責,才能防止事情再度發生,這是第三個原因。

S8:那不就像我們球賽失敗後要找出誰失誤一樣。

RT:S8 同學舉的例子很好。

(教學紀錄 20130418) 在第二階段的教學歷程中有提到負責任的益處與壞處,提醒學生負責任不一定都 是不好的經驗,但是,深化在學生心中的還是覺得討論到誰該負責任時,就是要被懲

罰的時候,因此,學生對於責任的正向經驗是相當的少的,可能導致於越來越不喜歡

(二) 第八課「如何有效的決定誰該負責任?」的教學

1.運用思考工具進行「整潔工作事件」決定誰該負責任

在一次與老師的對談中,得知了班上曾經發生過早上有人沒有確實做好打掃工作,

結果被巡堂的主任指正,巡堂的主任直接進入班級,詢問整潔股長是誰,並要求整潔 股長負起監督之責。因此,就整潔工作的例子與學生討論「如何知道誰該負責任的思 考工具表格」的運用,並將學生討論的結果,整理如表 4-11:

T1:一個星期的其中一天,我們班的打掃會特別認真,因為上次早自修巡堂的時 候,我們班被主任叫出去打掃走廊,然後又念了負責打掃的同學及整潔股長 一下,所以現在他們那一天打掃會特別認真,可見他們在訓練之下也是會負 責的。

(訪 20130301-T1) 表 4-11

決定誰該負責任的討論結果表

問題 學生回答

1.發生了什麼事情? 早自習時,教室走廊沒掃乾淨被巡堂的主任指責 2.那些人被認為可能應該為這事件負

責任?

掃走廊的人、整潔股長

3.為什麼這個人被認為是導致事件發 生的原因?

因為他們打掃時間沒有確實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工作

4.當時這個人的心理狀態如何?(疏 忽、應該注意卻不注意)

投機取巧的心理

5.這個人能不能控制當時的情況? 如果認真做打掃工作,就不會被指責 6.這個人有沒有義務不那麼做? 班上每個人都有義務要做整潔工作 7.這個人的行為是否帶來某些利益或

示好的價值?

沒有為班上帶來好的利益

將這樣的事件運用在這次的教學上,事先有評估到,這樣的舉例會不會這些沒有 做好掃地工作的同學造成不好的影響,但是課程進行多次,發現學生對於研究者這樣 的舉例大多能夠接受,且因為是發生在班上的事情才能產生共鳴更加投入,成效更容 易見到,因此,仍然使用這個例子說明,學生的討論相當踴躍,大多能全班一起回答。

初步帶領學生練習「決定誰該負責任的思考工具表格」的討論過後,為了確認在最後 一節課學生的學習成效,因此,在進行最後一課時是採用個別寫學習單的方式來進行,

請學生就「火車站的意外事件」實例來完成「決定誰該負責的思考工具」,並且將學生 學習單的填寫結果整理如下表 4-12。

表 4-12

否(S8)不好(S12)不好(S18) 未填寫(S2)沒有(S6)沒有(S16)沒有(S14) 不好(S9)

問題 學生的回答

警衛,因為火車已開不能讓他上車了。

警衛,因為要勸告旅客不要上車。(S6) 旅客,不應該急著上車(S16)

警衛,因為他不可以把他用上去(S14) 警衛,因為他有義務維持旅客的安全。(S9)

在這次的學習單的填寫上,學生填寫的速度明顯的變得比較快,大部分的學生已 經能透過思考工具的幫助來分析一個事件,顯示學生已經習慣於這樣的思考過程,S2 因為改成在早自修上課,精神狀況不佳,因此,在這次學習單的填寫上較為消極。

三、 教學省思

(一) 針對較艱深字眼加註以克服語文能力的限制

在第三階段的教學省思中,發現討論的問題或學習單上有較困難的字眼時,學生 無法理解,因為在前幾次的教學過程中有發現思考工具的某些字詞較為艱深,因此,

在這次的教學中也直接在學習單上面加上解釋,學生填寫學習單就比較沒有困難,而 能夠直接思考問題並加以回答。

(二) 教室環境影響教學成效

為了配合學生的集訓,因此把上課的時間改為早自修,而且是在一般的班級教室,

容易打擾到隔壁教室的學生及老師,也需要不斷的提醒學生降低音量,導致學生發言 的意願不強,因此,在此教學歷程的第二堂課,就把上課地點移到離普通教室較遠的 專科教室,學生除了座位容易討論外,也比較可以安心地討論,在一般的教室中要進 行討論教學,極容易打擾到隔壁班的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