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首先介紹生因應策略的定義,再就因應策略分類及量表內容敘述,最後 探討因應策略相關研究。

一、因應策略定義

當困擾產生時,每個人對於處理問題的態度並不相同。早期對因應的看法偏 向特質論,認為因應是個體的特質展現,個人對外在事件的因應方式有一定的傾 向,故常稱之為「因應風格」(coping style) 或「因應方式」(蔣秀清、吳淑琬、黃 財尉,2007)。隨後,情境論的觀點取而代之,較著重於因應的過程與處理,認為 情境是影響個體因應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說,環境中的因應資源、個人對外在事 件的認知評估都會影響其因應行為與結果,故此時期較常稱為「因應策略」(coping strategies)。就個體的因應行為具有跨情境的穩定性而言,情境論的觀點即有不足 之處,因此近代學者採互動論的觀點,強調因應是個人特質與環境互動的結果 (吳 麗娟,1998)。

因應方式隨著個人的經歷與發展而轉換,也反映了個體的個別差異性,不同 學者對「因應策略」之定義不盡相同,因研究者對研究取向的不同,對於因應所 賦予的意義亦不同,但仍存在基本的共識,在因應策略的意義上,歸納各研究者 的看法,大致可分為行為反應與處理問題兩大類型。第一類型是「將因應策略視 為處理問題」(王琳雅、林綽娟,2006;李金治、陳政友,2004;詹文宏,2005),

係指個體在面對困擾時,會透過認知、努力、尋找資源,以求處理問題、解決衝 突,消除心中的煩惱。第二類型是「將因應策略認為是行為反應」,是指當個體 面對困擾的出現,所產生行為反應即是一種因應策略,也就是為了排除壓力带來 的情緒,而有的應變行為。應變不等同是處理,它可能只是一個反應、想法、態 度,其中夾雜了許多的情緒 (林淑惠、黃韞臻,2008;胡業成、黃木泉,2005)。

本研究將因應策略定義是當個人有生涯發展中遭遇困難與阻礙時,個體為避 免產生壓力,採取行動或內在心理調適處理方式。

二、因應策略的分類與量表內容

目前有關因應策略的分類,各研究者依據不同研究對象與需求加以修訂,發 展出適合的研究工具,以下針對學生為研究對象,分別介紹研究者所採用的因應 策略的分類,將分述如下:

王琳雅和林綽娟 (2006) 研究探討大學生生活壓力的因應策略採五個構面:解 決問題策略、暫時擱置策略、改變策略、尋求支持策略、避免逃避策略。李金治

和陳政友 (2004) 研究探討在面對壓力因應採五個構面:積極/問題因應、消極/問 題因應、積極/情緒因應、消極/情緒因應。楊雅惠 (2004) 研究探討大學生的生涯 阻隔採用的因應策略四個構面:積極問題焦點因應、積極情緒焦點因應、消極問 題焦點因應、消極情緒焦點因應。王春展和潘婉瑜 (2006) 探討大學生生活壓力的 因應策略採五個構面:認知調整策略、放鬆分心、尋求社會支持、問題解決、情 緒發洩策略。林淑惠和黃韞臻 (2008) 探討研究生的壓力因應策略有「自行解決」、

「調適情緒」、「尋求幫助」及「延宕逃避」策略。詹文宏 (2005) 指出高中職學 障生因應策略有逃避導向:逃避問題與忽略、控制導向:自我控制與尋求支持、

工作導向:解決問題與認知調整。上述相關研究發現,研究因應策略分類,不一 而足。

研究者參閱相關研究後,發現大部分的因應策略量表皆用以測量在生活上的 壓力情境居多,去了解在面臨壓力情境時,所選擇的因應策略為何。本研究參閱 相關論述結果後,選用楊雅惠 (2004) 編製的「生涯抉擇壓力因應量表」為因應策 略量表的評量工具,因量表內容針對在面臨生涯抉擇的壓力情境,與本研究較相 符,以解釋高中職體育班學生在面對生涯抉擇的因應方式,因此本研究將採用楊 雅惠 (2004) 編製的「生涯抉擇壓力因應量表」為研究工具之一,瞭解高中職體育 班學生在面臨生涯選擇的過程中,會傾向何種因應策略。以下提出因應方式大致可 分為四構面:積極問題焦點因應、消極問題焦點因應、積極情緒焦點因應及消極情 緒焦點因應,其分為內涵如下:

(一) 積極問題焦點因應:包括解決問題、尋求社會支持或尋求建議、計畫與期 待、尋求資源、改變自己、邏輯思考、及時間管理。

(二) 消極問題焦點因應:包括延宕處理、認命、行為逃避、轉移注意力、消極 忍受和使用藥物。

(三) 積極情緒焦點因應:包括抒解情緒、宗教信仰、社會比較、正向闡釋。

(四) 消極情緒焦點因應:包括壓抑情緒、投射、責備他人。

三、相關研究

從 Erikson 的發展危機論和 Havighurse 的發展任務論而言,個體在不同階段 有其必須克服的心理困擾與須達成的生理、心理任務;由於個體發展速率不同,

語言、認知、動作、智力、創造力、情緒、自我調適能力以及因應行為模式等特 質也隨年齡增長而異 (引自吳芝儀,2000)。因此以下將僅列出與本研究有關的文 獻,亦即國內學者所做過與研究對象此一較為相關的研究。茲從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研究變項、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等五個面向,摘要整理如表 2-1 所示:

表 2-1 因應策略的相關研究摘要表

表2-1 因應策略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表 2-1 因應策略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壓力 (王春展、潘婉瑜 2006;王琳雅、林綽娟,2006;林淑惠、黃韞臻,2008;

李金治、陳政友,2004)、行為困擾 (李敏英,2003)、學校適應 (詹文宏,2005)、

調適困擾 (蔣秀清、吳淑琬、黃財尉,2007)、競賽壓力 (馮麗花、李淑玲,2003;

陳儷今,2011)、升學壓力 (Wang & Yeh , 2005) 。

有關因應策略的探討,國內曾文獻性別、年齡、家庭社經地位等不同背景變 項,做過相關研究,以下就有關研究分述說明如下:

(一) 性別

關於性別變項與因應策略有不少的相關研究,以為研究對象者,多數的研究 發現性別變項與因應策略有差異之存在,並顯示出不同性別所使用的因應策略傾 向。不同性別對因應策略無顯著差異有 (詹文宏,2005)。不同性別對因應策略有 顯著差異 (王春展、潘婉瑜,2006;李敏英,2003;胡業成、黃木泉,2005)。上 述研究發現,不同性別所使用的因應策略有所差異,男生較女生偏向「解決問題」

的策略使用,採取直接行動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女生則是使用較多情緒因應的方 式,如:社會支持、情緒發洩、尋求宗教寄託等因應。從上述得知,男女生可能 表現出不同的認知與行為反應,使得在應對壓力情境時,採用的因應策略有所差 異。這些意謂著性別是瞭解個體因應策略差異的重要指標之一。有鑑於此,本研 究亦從性別的背景變項去了解不同性別的體育班學生在因應策略上的差異情形如 何。

(二) 年齡/年級

上述研究發現,不同年齡對因應策略有顯著差異 (王春展、潘婉瑜,2006;李 敏英,2003;詹文宏,2005)。年齡不同可能在因應策略也有所不同,年齡的不同 對於個體在因應策略上的採用是否會有差異性值得深入探討,故本研究將以「年 齡」為研究變項來探討高中班體育班是否會因為年齡不同而在因應策略的採取亦 會有所差異。

(三) 社經地位

家庭是社會組成的基本單位,個體的成長身受家庭的影響,而社經地位是影 響家庭環境的主要因素。高教育程度及社經地位高者會採主動因應的方式,所以 父母的社經地位會間接影響子女在因應策略上的學習。同時父母會影響子女的價 值及信念,這些都可能助於或妨礙子女採用不同的因應策略 。

綜上所述,相關研究發現不同社經地位其因應策略達顯著水準 (林淑惠、黃韞 臻,2008;詹文宏,2005)。由結果發現,因應策略的採用會因家庭社經地位的不 同而有不同的結果,故本研究欲瞭解高中班體育班在因應策略的運用多為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