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因果模式、路徑分析與中介變項之模型驗證

第三節、 結構方程模式之假設驗證

3.2 因果模式、路徑分析與中介變項之模型驗證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AGFI 係數為觀察矩陣中變異數與共變數可被複製矩陣預測得到的量,其數值是 根據「樣本資料之觀察矩陣與理論建構複製矩陣之差的平方和」與「觀察之變異 數」進行推算,計算出兩者比值後,再考量估計的參數數目與觀察變項數進行修 正,為經過自由度與模式變項個數比率修正過後的 GFI 指標 (余民寧,民 95),

因此,當模式中包含有較多的變項數時,AGFI 的數值較可能受到限縮。其次,

NNFI 係數用以比較假設模式與虛無模式的適配程度,為經過自由度或模式複雜 度考量的 NFI 計算公式,數值會介於 0 與 1 之間,越接近 0 表示完全不適 配,越接近 1 表示完全適配,一般建議之指標為大於 .90 (Tucker & Lewis,1973),

然除此之外,其他適配度指標皆通過檢核,且 GFI、NFI 與 CFI 皆達到標準值,

顯示此假設之模型仍具有可接受之適配度,不需進行修正。

3.2 因果模式、路徑分析與中介變項之模型驗證

在確認本研究之模型架構適配度達標準後,以路徑分析檢驗模型之因果模式,

將欲檢驗之剩餘研究問題與假設分列如下:

1. 問題與假設一: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對於失眠嚴重度之預測力是否顯著 大於一般睡眠失功能信念。假設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之預測力較一般睡 眠失功能信念更為顯著,且在細部之預測路徑有所不同。

2. 問題與假設二:整合睡眠失功能與不良睡眠行為等因素在 CRI 相關機制 中所扮演的角色,檢驗不良睡眠行為是否為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與失眠 嚴重度的中介變項。假設不良睡眠行為為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與失眠嚴 重度的中介變項。

3. 問題與假設三:探討整合睡眠失功能與睡前激發狀態等因素在 CRI 相關 機制中所扮演的角色,檢驗睡前激發狀態是否為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失眠嚴重度的中介變項。假設睡前激發狀態為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與失 眠嚴重度的中介變項。

4. 問題與假設四:探討癌因性疲憊在 CRI 扮演的角色。假設疲憊症狀為睡 眠失功能信念與不良睡眠行為關聯性之調節變項。

高疲憊組 (BFI>3) 的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模型之路徑分析結果如表 4.3.3。

對失眠之負向影響預期與擔憂向度對睡前生理激發向度的預測效果達顯著 (路 徑係數=.424, p<.01),且對失眠對白天影響向度的預測效果亦達顯著 (路徑係數

=.452, p<.001);安眠藥物對疾病影響對失眠對白天影響向度的預測效果接近顯著 (路徑係數=-168, p=.05);而睡眠與健康及病後修復關聯性的信念向度則未出現任 何顯著預測效果;另外,不良睡眠行為對失眠對白天影響向度的預測效果達顯著 (路徑係數=.222, p<.01);睡前生理激發向度對睡眠困難向度的預測效果達顯著 (路徑係數=.253, p<.05),且對失眠對白天影響向度的預測效果達顯著 (路徑係數

=.352, p<.001);睡前認知激發向度對睡眠困難向度的預測效果達顯著 (路徑係數

=.412, p<.001) , 且 對 主 觀 痛 苦 向 度 的 預 測 效 果 亦 達 顯 著 ( 路 徑 係 數 =.595, p<.001)。

表 4.3.3 高疲憊組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模型之路徑分析結果整理

自變項 依變項 係數估計值 標準化係數 標準誤 t p

對失眠之負向 影響預期與擔

不良睡眠行為 .118 .225 .073 1.621 .105 睡前生理激發 .075 .424 .022 3.441 <.001***

睡前認知激發 .030 .115 .035 .851 .395 睡眠困難 -.003 -.027 .012 -.215 .830

p=.05, *p<.05, **p<.01, ***p<.001

低疲憊組 (BFI≤3) 的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模型之路徑分析結果如表 4.3.4。

=.600, p<.001);而不良睡眠行為則未出現任何顯著預測效果。

表 4.3.4 低疲憊組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模型之路徑分析結果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自變項 依變項 係數估計值 標準化係數 標準誤 t p

睡前認知激發

睡眠困難 .274 .708 .042 6.597 <.001***

失眠對白天影響 .110 .439 .030 3.644 <.001***

主觀痛苦 .166 .600 .032 5.181 <.001***

p=.05, *p<.05, **p<.01, ***p<.001

高疲憊組 (BFI>3)的一般睡眠失功能信念模型之路徑分析結果如表 4.3.5。

知覺失眠造成的影響對睡前認知激發向度的預測效果達顯著 (路徑係數=-.461, p<.05);對失眠的擔憂與無助向度對睡前認知激發向度的預測效果達顯著 (路徑 係數=.687, p<.001),對睡前生理激發向度的預測效果幾乎顯著 (路徑係數=.311, p=.05),對失眠對白天影響向度的預測效果亦達顯著 (路徑係數=.308, p<.05),且 對主觀痛苦向度的預測效果亦達顯著 (路徑係數=.421, p<.01);不良睡眠行為、

睡前生理激發向度與睡前認知激發向度之預測力大致與癌症相關睡眠失功能信 念模型相同。

表 4.3.5 高疲憊組一般睡眠失功能信念模型之路徑分析結果整理

自變項 依變項 係數估計值 標準化係數 標準誤 t p

知 覺 失 眠 造 成 的影響

不良睡眠行為 .143 .103 .286 .499 .618 睡前生理激發 .038 .081 .086 .447 .655 睡前認知激發 -.316 -.461 .125 -2.527 .012*

睡眠困難 .041 .162 .045 .918 .359 失眠對白天影響 .039 .216 .028 1.397 .162 主觀痛苦 -.028 -.143 .031 -.903 .367

p=.05, *p<.05, **p<.01, ***p<.001

低疲憊組 (BFI≤3) 的一般睡眠失功能信念模型之路徑分析結果如表 4.3.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自變項 依變項 係數估計值 標準化係數 標準誤 t p

不良睡眠行為

睡眠困難 -.008 -.057 .012 -.623 .533 失眠對白天影響 .000 .000 .009 .004 .997 主觀痛苦 .005 .049 .009 .503 .615

睡前生理激發

睡眠困難 -.108 -.153 .076 -1.419 .156 失眠對白天影響 -.031 -.067 .056 -.542 .588 主觀痛苦 -.033 -.066 .058 -.571 .568

睡前認知激發

睡眠困難 .251 .653 .045 5.579 <.001***

失眠對白天影響 .097 .388 .033 2.908 .004**

主觀痛苦 .161 .584 .034 4.694 <.001***

p=.05, *p<.05, **p<.01, ***p<.001

完成路徑預測檢驗後接著檢視中介效果,在確認各因素之間接效果後,針對 有達到顯著水準之路徑再檢驗直接效果與總效果。高疲憊組 (BFI>3) 的整合睡 眠失功能信念模型之間接效果檢驗結果如表 4.3.7,直接效果與整體效果檢驗結 果如表 4.3.8。對失眠之負向影響預期與擔憂向度之間接效果達到顯著 (p<.01);

檢驗直接效果,發現對失眠之負向影響預期與擔憂向度對睡前生理激發向度之直 接效果達到顯著 (p<.01)、且對失眠對白天影響向度之直接效果達到顯著 (p<.01);

最後,檢驗整體效果,發現對失眠之負向影響預期與擔憂向度對失眠對白天影響 向度之整體效果達到顯著 (p<.01)。綜合以上結果,可看出睡前生理激發程度具 有對失眠之負向影響預期與擔憂的失功能信念至失眠對白天影響程度路徑的部 分中介效果。

(p<.01)、對睡眠困難向度之直接效果未達顯著 (p>.05)、對主觀痛苦之直接效果 達到顯著 (p<.05),而睡前生理激發向度對睡眠困難與主觀痛苦之直接效果皆未 達顯著 (p>.05),睡前認知激發向度則對睡眠困難向度之直接效果達到顯著 (p<.01)、對主觀痛苦之直接效果達到顯著 (p<.01);最後,檢驗整體效果,發現

*p<.05, **p<.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4.3.11 高疲憊組一般睡眠失功能信念模型之直接與整體效果整理

自變項 各依變項 直接效果 p 整體效果 p 中介效果

知覺失眠造成 的影響

睡前認知激發 .006** - 完全中介

主觀痛苦 .361 .041* -

對失眠的擔憂 與無助

睡前認知激發 .002** -

完全中介/

部分中介

睡眠困難 .749 .005** -

主觀痛苦 .003** .002** -

*p<.05, **p<.01

低疲憊組 (BFI≤3) 的一般睡眠失功能信念模型之間接效果檢驗結果如表 4.3.12,直接效果與整體效果檢驗結果如表 4.3.13。藥物使用對睡眠困難、失眠 對白天影響與主觀痛苦向度之間接效果皆達顯著 (p<.05);檢驗直接效果,發現 藥物使用對睡前認知激發向度之直接效果達到顯著 (p<.05)、對睡眠困難、失眠 對白天影響與主觀痛苦向度之直接效果未達顯著 (p>.05),而睡前認知激發向度 對睡眠困難、失眠對白天影響與主觀痛苦之直接效果皆達到顯著 (p<.01, p<.05, p<.01);最後,檢驗整體效果,發現藥物使用對睡眠困難向度之整體效果達顯著 (p<.05),對失眠對白天影響與主觀痛苦之整體效果則未達顯著 (p>.05)。綜合以 上結果,可看出睡前認知激發程度具有藥物使用的失功能信念至睡眠困難程度的 完全中介效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去除無顯著預測力之路徑後之路徑分析結果整理如圖 4.3.5、圖 4.3.6、圖 4.3.7 以及圖 4.3.8。

圖 4.3.5 BFI>3 組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模型之路徑分析結果,圖中細黑線為有顯 著直接預測力之路徑,粗黑線為標示有部分中介效果之路徑,圖中顯示「對失眠 之負向影響預期與擔憂」透過「睡前生理激發」的部分中介預測「失眠對白天影 響」

睡眠與健康及病 後修復關聯性的

信念

安眠藥物對疾病 影響

不良睡眠行為

睡前認知激發 睡前生理激發

失眠對白天 影響

主觀痛苦 睡眠困難 對失眠之負向影

響預期與擔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3.6 BFI≤3 組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模型之路徑分析結果,細黑線為有顯著直 接預測力之路徑

對失眠之負向影 響預期與擔憂

睡眠與健康及病 後修復關聯性的

信念

安眠藥物對疾病 影響

不良睡眠行為

睡前認知激發 睡前生理激發

失眠對白天 影響

主觀痛苦 睡眠困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3.7 BFI>3 組一般睡眠失功能信念模型之路徑分析結果,細黑線為有顯著直 接預測力之路徑,粗黑線為標示有部分中介效果之路徑,虛線為原有顯著直接預 測力然經完全中介效果後喪失預測力之路徑,圖中顯示「知覺失眠造成的影響」

與「對失眠的擔憂與無助」皆透過「睡前認知激發」的完全中介影響「睡眠困難」, 而「對失眠的擔憂與無助」會透過「睡前認知激發」的部分中介預測「主觀痛苦」

對失眠的擔 憂與無助

不良睡眠行為

睡前認知激發 睡前生理激發

失眠對白天 影響

主觀痛苦 睡眠困難

對睡眠的期 待 知覺失眠造

成的影響

藥物使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3.8 BFI≤3 組一般睡眠失功能信念模型之路徑分析結果,細黑線為有顯 著直接預測力之路徑,粗黑線為標示有部分中介效果之路徑,虛線為原有顯著直 接預測力然經完全中介效果後喪失預測力之路徑,圖中顯示「藥物使用」會透過

「睡前認知激發」的完全中介影響「睡眠困難」

綜合以上數據分析之結果,就不同研究問題與假設驗證說明如下:

1. 問題一: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對於失眠嚴重度之預測力是否顯著大於一 般睡眠失功能信念。假設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之預測力較一般睡眠失功 能信念更為顯著,且在細項上有不同之預測路徑。

由上述分析結果可知,整合睡眠失功能細項之預測路徑主要透過睡前生 對失眠的擔

憂與無助

不良睡眠行為

睡前認知激發

睡前認知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