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重程度,也可以偵測一般人可能患有的憂鬱。

3.9 貝克焦慮量表中文版 (Beck Anxiety Inventory,簡稱 BAI)

BAI (Beck, & Steer, 1990;林一真(譯),2000)是用以測量受試者過去一 星期內的焦慮嚴重程度的工具,其使用對象為青少年及成人。此量表共有 21 個項目,並由受試者自行填寫,每一組題目皆採用四點量表,並有數個依嚴 重程度排列的選項,分別給予 0 分 (沒有困擾) 到 3 分 (重度困擾) ,最高總 分為 63 分。

第四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皆以 SPSS 統計軟體第 21 版進行分析,α=.05 用來當作達統計顯著 性之標準。資料分析首先以描述統計瞭解樣本之人口學相關資料的平均數與標準 差、次數分配,以及受試者之癌症類型、療程時間點相關病程之描述性資料。並 對於癌症相關睡眠失功能信念與一般睡眠失功能信念進行題項分析、整合與因素 分析以得出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分數後,再檢視受試者全員的整合睡眠失功能信 念、一般性睡眠失功能信念、不良睡眠行為、睡前激發狀態與疲憊症狀程度之描 述性資料,以了解 CRI 患者之背景資料、不同病程與 CRI 嚴重程度分佈情形、

以及相關因素之整體狀況。其次,進行偏相關分析,在檢視人口學資料的可能干 擾變項並加以控制後,分別探討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一般性睡眠失功能信念、

不良睡眠行為、睡前激發狀態與疲憊症狀程度和失眠嚴重度間的關係。

接著為檢驗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與一般睡眠失功能信念對失眠嚴重度的影 響,比較兩變項之理論模式預測路徑是否不同。預期在此步驟可看到:兩理論模 型在預測路徑上不同,且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顯著預測路徑較多、顯著度較高。

接著,為了探討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是否透過不良睡眠行為增加 CRI 患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之失眠嚴重度,即不良睡眠行為是否在此歷程中扮演中介變項,採用結構方程模 型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簡稱 SEM) 進行模型之因果模式以及路徑分析,

並進一步採用拔靴法 (Bootstrapping) 求出信賴區間,進行中介效果之驗證,在 不同組別內檢驗睡眠失功能信念以不良睡眠行為與睡前的不同激發狀態作為中 介變項,對失眠嚴重度各面向的中介效果,重複抽樣 1000 次,設定 95% 信賴 區間,並以 Mackinnon 於 2008 年所提出的建議為分析依據,先檢驗間接效果 是否顯著 (信賴區間不包含 0) 之後,再行檢驗直接效果與總效果的顯著性。若 間接效果未達顯著水準,代表無中介效果;若間接效果達顯著水準,代表有中介 效果,並進入下一步檢驗;若下一步中直接效果不顯著,則表為完全中介效果,

若顯著則一併檢測總效果,若總效果亦達顯著水準,則表為部分中介效果。預期 在此步驟可看到: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對失眠嚴重度有顯著預測力;整合睡眠失 功能信念對不良睡眠行為有顯著預測力;不良睡眠行為對失眠嚴重度有顯著預測 力;且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對失眠嚴重度有顯著的間接效果預測力,不良睡眠行 為對失眠嚴重度有顯著的直接效果預測力,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對失眠嚴重度有 顯著的總效果預測力。

接著,為了探討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是否透過睡前激發狀態增加 CRI 患者 之失眠嚴重度,即睡前激發狀態是否在此歷程中扮演中介變項,使用相同方式進 行分析。預期在此步驟可看到: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對失眠嚴重度有顯著預測力;

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對睡前激發狀態有顯著預測力;睡前激發狀態對失眠嚴重度 有顯著預測力;且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對失眠嚴重度有顯著的間接效果預測力,

睡前激發狀態對失眠嚴重度有顯著的直接效果預測力,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對失 眠嚴重度有顯著的總效果預測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最後,為探討疲憊症狀程度是否扮演調節變項的角色,分別調節整合睡眠失 功能信念與不良睡眠行為,導致個體有較高的失眠嚴重度,在進行 SEM 分析時 將疲憊症狀嚴重度進行分組,並檢驗在不同疲憊症狀嚴重度下模式之預測路徑是 否不同。預期在此步驟可看到:不同疲憊症狀嚴重度下模式預測路徑有所不同,

且不良睡眠行為之預測力在疲憊症狀嚴重度較高組別中顯著較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肆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人口學資料與疾病特性統計資料

由表 4.1.1 所示,本研究受試者共 148 位,女性 126 人 (佔 85.1%),男 性 22 人 (佔 14.9%),年齡介於 25-60 之間,平均年齡為 49.36±7.77 歲;年 齡分佈的狀況,小於 50 歲以下者有 72 人 (48.6%),51-60 歲者有 76 人 (51.4%)。教育程度以高中、職佔多數,共有 69 人 (46.6%),其次為大學、專 30 人 (20.3%)。婚姻方面已婚者佔多數,共有 103 人 (69.6%),其次為未婚者 27 人 (18.2%)。目前的就業狀況,有 56 人 (33.1%) 為家管,49 人 (33.1%) 為全職 工作者,20 人 (13.5%) 為其他工作型態 (如:留職停薪、自行開業等),12 人 (8.1%) 為待業中,11 人 (7.4%) 為兼職工作者。

表 4.1.1 人口學資料

人口學變項 分組名稱 人數 百分比

性別 女 126 85.1%

男 22 14.9%

年齡 49.36±7.77

<50 72 48.6%

51-60 76 51.4%

教育程度 小學及以下 3 2.0%

國中 15 10.1%

高中、職 69 46.6%

專科 22 14.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人口學變項 分組名稱 人數 百分比

教育程度 大學、專 30 20.3%

(續) 研究所 (含以上) 8 5.4%

不明 1 0.7%

婚姻 未婚 27 18.2%

已婚 103 69.6%

離婚 13 8.8%

分居 1 .7%

鰥、寡 4 2.7%

就業狀況 全職工作 49 33.1%

兼職工作 11 7.4%

待業中 12 8.1%

學生 0 0%

家管 56 37.8%

其他 20 13.5%

在疾病特性方面,由表 4.1.2 可見,本研究參與者共計有 105 位的乳癌患 者,佔所有樣本數的 70.9%,其次為大腸癌患者 7 位,佔 4.7%,並有口腔癌 患者 6 位 (4.1%) 與其他癌種患者 30 位 (20.3%)。在癌症分期方面,以第二期 患者最多,共 45 人 (30.4%),其次分別為第三期患者 32 人 (21.6%),第一期 患者 29 人 (19.6%),第四期患者 18 人 (12.2%),以及不清楚目前癌症期別者 24 人 (16.3%)。目前尚在接受抗癌治療者有 85 人 (57.4%),已停止抗癌治療持 續追蹤者有 63 人 (42.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確認過題項之相關後,將 DBAS-CRI 與 DBAS-16 整合並進行因素分析,

以測量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之不同構念。本研究運用主成份分析法萃取量表因素,

並經由最大變異法將因素進行直交轉軸,在參考陡坡圖以及因素負荷量後,選取 特徵值大於 2 的因素進行因素個數的萃取,最終。並根據以下原則刪減題項:

(1) 因素負荷量低於 0.4;以及 (2) 在不同因素下同時有高於 0.4 的因素負荷量。

依據以上原則將 DBAS-CRI 第 12 題與第 16 題、DBAS-16 第 1 題、第 2 題、

第 5 題、第 6 題 與第 10 題逕行刪除。並在檢視過內含題項後將三因素分別 命名為對失眠之負向影響預期與擔憂 (題項:DBAS-CRI 之 1、2、11、17;

DBAS-16 之 4、6、7、8、9、11、12、13、14、15、16)、睡眠與健康及病後修 復關聯性的信念 (題項:DBAS-CRI 之 5、6、7、8、9、10、13、15、18、19、

21、22、23;DBAS-16 之 3)、安眠藥使用對疾病之影響 (題項:DBAS-CRI 之 3、4、14、20)。

第三節、量表描述統計資料

在相關指標的測量上,如表 4.1.3 所示,整合睡眠失功能信念平均得分為 238.47 (SD=62.11) , 其 中 對 失 眠 之 負 向 影 響 預 期 與 擔 憂 平 均 得 分 為 71.46 (SD=29.67)、睡眠與健康及病後修復關聯性的信念平均得分為 106.54 (SD=24.22)、

安眠藥使用對疾病之影響平均得分為 15.20 (SD=9.57);DBAS-16 平均得分為

94.06 (SD=30.02)。SRBQ 平均得分為 46.21 (SD=17.48);PSAS 平均得分為 33.68 (SD=10.94),其中睡前生理激發分量表平均得分為 13.58 (SD=4.88)、睡前 認知激發分量表平均得分為 20.10 (SD=7.56)。ISI 平均得分為 10.69 (SD=6.04),

落在臨界程度失眠的分數範圍之中,且其中最小值為 0,最大值為 28,其中睡 眠困難分量表平均得分為 4.18 (SD=2.79)、失眠對白天影響分量表平均得分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4 (SD=1.99)、主觀痛苦分量表平均得分為 3.68 (SD=2.16)。最後,BFI 平均得 分為 3.36 (SD=2.00),落在中度疲憊的分數範圍之中,且其中最小值為 0,最大 值為 9.11。

另外,為了了解處於不同治療階段之個案狀態,將個案以是否正在進行積極 治療作為分組,並進行差異檢定檢視不同組別的各量表分數是否有所差異。如表 4.1.3 所示,在 DBAS-16 的總分上存在積極治療與否的差異,正在進行積極治 療者的 DBAS-16 總分顯著大於無進行積極治療者的總分 (t(146)=1.642, p<.05) , 進一步檢視細部向度的差異後,發現在知覺失眠造成的影響向度上正在進行積極 治療者的分數顯著大於無進行積極治療者的總分 (t(146)=.943, p<.05),顯示正在進 行積極治療者與無進行積極治療者相比擁有較多失眠會造成負向影響的想法。此 外,雖其他量表分數並未呈現顯著差異,但在 ISI 的睡眠困難分量表分數上兩 組呈現有接近顯著的差異 (t(146)= 1.234, p=.05),顯示正在進行積極治療者的失眠 症狀可能較無進行積極治療者來得嚴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4.1.3 各量表之統計資料

總受試者 (148 位) 積極治療中 (85 位) 無積極治療 (63 位)

t p

研究相關測量 向度/分量表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整合睡眠失功 對失眠之負向影響預期與擔憂 71.46 29.67 76.20 28.49 65.08 30.25 2.288 .426

能信念 睡眠與健康及病後修復關聯性

的信念

106.54 24.22 108.23 23.19 104.26 25.54 0.985 .849

安眠藥使用對疾病之影響 15.20 9.57 15.23 10.11 15.16 8.87 0.40 .299 總分 238.47 62.11 245.91 60.02 228.41 63.93 1.706 .101

DBAS-16 知覺失眠造成的影響 28.14 11.70 28.94 10.60 27.05 13.04 .943 .042*

對失眠的擔憂與無助 36.70 12.57 38.86 12.18 33.79 12.60 2.467 .723 對睡眠的期待 13.02 5.33 13.19 5.25 12.78 5.46 .466 .568 藥物使用 16.21 7.33 16.65 7.04 15.62 7.73 .845 .323 總分 94.06 30.02 97.64 26.94 89.23 33.36 1.642 .01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總受試者 (148 位) 積極治療中 (85 位) 無積極治療 (63 位)

t p

研究相關測量 向度/分量表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SRBQ 總分 46.21 17.48 45.65 17.24 46.96 17.91 -.447 .496

PSAS 生理激發 13.58 4.88 14.25 4.78 12.68 4.90 1.964 .760

認知激發 20.10 7.56 21.08 7.67 18.76 7.27 1.862 .557 總分 33.68 10.94 35.34 10.69 31.44 10.97 2.170 .827 ISI 睡眠困難 4.18 2.79 4.42 2.87 3.85 2.65 1.234 .057 失眠對白天影響 2.84 1.99 2.86 1.91 2.81 2.10 .149 .337 主觀痛苦 3.68 2.16 3.99 2.25 3.25 1.97 2.070 .232 總分 10.69 6.04 11.27 6.24 9.92 5.72 1.352 .106

BFI 總分 3.36 2.00 3.43 1.99 3.27 2.03 .476 .909

*p<.05, **p<.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其中,由於年齡分佈呈現一個明顯的分野,為了解年齡對於研究問卷的得分 上是否有所差異,因此在將個案以 50 歲作為分界點進行分組後,使用差異檢定 進行檢視。如表 4.1.4 所示,年齡差異存在於 PSAS 生理激發分量表上,結果 顯示小於 50 歲以下者在 PSAS 生理激發分量表分數 (t(146)=1.537, p<.05) 顯著 大於 51-60 歲者,顯示相較於 51-60 歲的族群,年齡小於 50 歲以下者在睡前 生理激發症狀上的強度較大。其他相關量表分數上皆無顯著的年齡差異。為因應 年齡差異可能帶來的影響,本研究將在後續分析中把年齡納入控制變項進行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4.1.4 年齡分組後各量表之統計資料

<50 歲 (72 位) 51-60 歲 (76 位)

t p

研究相關測量 向度/分量表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整體睡眠失功 對失眠之負向影響預期與擔憂 72.58 31.81 70.40 27.63 .445 .228 能信念 睡眠與健康及病後修復關聯性的信念 105.97 24.87 107.08 23.74 -.277 .293 安眠藥使用對疾病之影響 15.18 10.22 15.22 8.98 -.022 .322

總分 239.30 67.48 237.68 57.01 .157 .118

DBAS-16 知覺失眠造成的影響 28.89 12.14 27.42 11.29 .762 .598

對失眠的擔憂與無助 37.46 13.07 35.98 12.13 .712 .332

對睡眠的期待 12.70 5.58 13.32 5.09 -.704 .460

藥物使用 16.25 7.62 16.17 7.10 .067 .374

總分 95.30 31.46 92.89 28.76 .486 .557

SRBQ 總分 48.25 17.52 44.27 17.34 1.388 .73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0 歲 (72 位) 51-60 歲 (76 位)

t p

研究相關測量 向度/分量表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PSAS 生理激發 14.22 5.49 12.98 4.16 1.537* .039

認知激發 21.24 7.66 19.00 7.35 1.811 .535

總分 35.46 11.64 31.99 10.02 1.947 .153

ISI 睡眠困難 4.32 2.86 4.05 2.73 .576 .604

失眠對白天影響 2.83 2.08 2.84 1.90 -.027 .813

主觀痛苦 3.72 2.28 3.63 2.05 .255 .352

總分 10.87 6.35 10.53 5.77 .347 .438

BFI 總分 3.52 2.22 3.21 1.77 .949 .086

*p<.05, **p<.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各變項之相關情形

探討不同變項對失眠嚴重度之預測因素前,首先檢視各變項間之關聯性。本 研究控制年齡變項以排除不同年齡分層之影響,並使用偏相關分析進行檢測。

探討不同變項對失眠嚴重度之預測因素前,首先檢視各變項間之關聯性。本 研究控制年齡變項以排除不同年齡分層之影響,並使用偏相關分析進行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