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國文教學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中國文教學

語文是建構知識的基礎,也富有文化傳承的責任。為了拓展學生視野及面對 國際競爭,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以下簡稱課程綱要)(教育部,2003)

規定,語文學習領域包括本國語文、英語及鄉土語言等三種,佔領域學習節數的 20%-30%。

本國語文教育為各領域學習之本,無論哪一個學習領域的學習都需要經由 國語文的傳承及表達,才得以讓師生有順暢的教學互動情形發生,這也是國語 文本身工具性的表現,所以國語文教育對於基礎教育的學生而言是相當重要的

(王更生,2001;馮永敏,2001)。

壹、國中的國文課程目標

課程綱要中有關語文學習領域本國語文揭示的課程理念是:「培養學生正確 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期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作 等基本能力,並能使用語文,充分表情達意,陶冶性情,啟發心智,解決問題。

並培養學生有效應用中國語文,從事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論、欣賞、創 作,以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多元視野,面對國際思潮。進而激發學生廣泛閱讀的 興趣,提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體認中華文化精髓。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利用 工具書,結合資訊網路,藉以增進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依據上述課程理念,國中國文的課程目標與十大基本能力的關連可由表 2-1-1 清楚說明:

表2-1-1 本國語文課程目標與十大基本能力對照表

基本能力 本國語文課程目標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應用語言文字,激發個人潛能,發展學習空間。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培養語文創作之興趣,並提昇欣賞評價文學作品之能 力。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具備語文學習的自學能力,奠定終身學習之基礎。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應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分享經驗,溝通見解。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透過語文互動,因應環境,適當應對進退。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透過語文學習,體認中華文化,並認識不同族群及外國 之文化習俗。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應用語言文字研擬計畫,及有效執行。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結合語文與科技資訊,提昇學習效果,擴充學習領域。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培養探索語文的興趣,並養成主動學習語文的態度。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應用語文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3)

整體而言,九年一貫課程本國語文的課程目標在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聽、

說、寫、讀、作等基本能力,正確理解和靈活運用本國語文字,並能使用語文充 分表情達意、陶冶性情、啟發心智、解決問題;其次從課程綱要揭示的十大基本 能力,也可以看出新課程強調團隊的合作學習。因此,教師的教學策略必須有所 調整,積極培養學生互助合作、與人相處的能力,才能落實新課程的實施。合作 學習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教學,注重學生間彼此的互動,在互動過程中學生需要運 用適切的語言以進行溝通,此一歷程即有助於語文的學習(黃政傑、林佩璇,

1996)。教學上若能提供學生一個合作學習的空間,相信對學生的語文表達、合 作溝通、適應社會等能力的提升皆能有所助益,更可以提升學生在學業上的學習 成效(張瓊穗、賴玫君,2004)。

貳、國中的國文教學趨勢

國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基礎性、知識性、交際性、思想性、文學性及藝術 性等特性(何三本,2002:3-4)。在實施教學時,黃淑貞(1996)經由課堂觀 察研究發現,國文教師有五種常用的教學表徵方式:(一)統整:將學生先前

的知識和新學習的內容能夠整合;(二)舉例:國文抽象的概念很多,經過舉 例,可使學生透過例子去與抽象概念連結,進而體會其文意;(三)問答:師 生的問答,可促進師生和同儕的互動,傾聽不同的觀點,增加多元的想法;(四)

引用:引用聖哲或是知名人物的語言文字,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

(五)解釋:國文教學解釋的情形很多,用到解釋的情況通常有二:將文言文 翻譯成白話文或是解釋文外之意。

柯昔枚(2003)由國語文教學方式的演進與九年一貫課程的目標來看,認 為國文教學的發展有朝向趨勢為生活化、遊戲化、科技化及統整化。研究者融合 此一見解論述如下:

一、生活化

國文教學就內容而言,是頗為枯燥的一門學科,如果教師一味的灌輸知識,

可能讓許多學生視國文學習為畏途;然語言學習離開生活將事倍功半,所謂「生 活需要語言,語言需要生活」。因此,國文教學內涵必須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

注重其實用性,自然地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除了教學方法要有所改 變,課程內容也應該有所革新,如:配合節令慶典調整教材內容、掌握社會脈動 適時融入時事新聞等,活化課程與教學,避免枯燥乏味的學習,則教學與學習活 動就能如魚得水了。

二、遊戲化

喜歡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受歡迎的老師能在教學中「寓教於樂」,透過一些 活動設計,如:成語故事、成語接龍、角色扮演、戲劇表演、益智遊戲、填字遊 戲等來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以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更樂於學習。然而許 多老師仍囿於班級秩序或教學進度,寧願採取傳統的講述教學。其實,只要教師 堅信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具有無限的學習潛能,必能克服班級經營的問題,讓 學生從快樂的學習過程中達成教學目標,獲取成功的體驗。

三、科技化

面對當今全球化與資訊化的時代,教學已不再是單純的傳遞和儲存知識,而 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尋求獲得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習慣,並且

提高學習成效。國文教學也必須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以增進學生的語文學習 興趣,拓展學習視野,提昇語文能力。蔡玲婉(2003)認為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 過程中,教學是核心、資訊是工具、品質是目標;這意指教師進行資訊融入教學 時,應配合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之所需,掌握多媒體網路的特性,將資訊科技視 為教學工具,才能有效的達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學中善用資訊科技,建立學習 的多元化,已成為教學的新趨向。

四、統整化

過去國中課程科目林立,各學科課程教學各自設計,缺少縱的連貫與橫的銜 接,易產生教材重複、脫節或矛盾的現象,知識被切割的支離破碎,學生只獲得 零碎的知識,無法獲得統整的學習經驗。九年一貫課程係以學習領域統整設計取 代傳統的科目編排方式,目的在突破分科教學的困境。衡諸國文科內容不僅豐 富,涵攝面向亦廣,本身即屬一門統整學科,若能和相關的領域相結合,應能給 學生更完整的學習概念,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深入,從中獲得更有系統的知識,並 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本節小結

國中國文的教學目標在培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及陶冶文學情意,進而培 養學生應用語文來適應社會的能力,在教學上宜提供學生一個相互觀摩及發表 鑑賞的情境,以增進學習的成效。然目前國中的國文課堂教學仍多依賴傳統講 授式的灌輸教學,學生流於單向學習,造成學習動機低落,無法達成課程教學目 標。

有鑑於此,教學上若能提供一個既合作又競爭、富創造性的學習環境,透過 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間積極的社會互動及同儕支持,相信對學生的語 文表達、合作溝通、適應社會等能力的提升皆能有所助益。此即研究者在國文教 學上所秉持的教學信念,希望藉由本研究的努力,可以找到一個提昇學生在國語 文學習成效的合作學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