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針對研究目的與問題,依據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建議,擬就國中國文 教師、學校行政及後續研究等三個面向提出具體建議,供教育實務工作者及後續 研究者參考。

壹、對國中國文教師的建議

依據本研究結果發現,國中國文教師具備合作學習理論基礎、熟悉合作學習 模式及各種教學法、徵得家長與學生的支持、勇於嘗試跳脫過去思維、以愛與鼓 勵形塑學習環境及製造成功的經驗給孩子等等條件後,方能藉由實施合作學習以 解決學生國語文能力低落困境,並獲得更多的附加價值,茲提出建議如下:

一、精讀合作學習理論,於教學現場因勢制宜

教師應具備合作學習相關理論之知能,如社會互賴論、接觸理論、動機理論、

認知理論、行為學習理論,以提昇合作學習成效;另外,數十種合作學習模式,

至今仍廣泛地被應用,教師若能了解每一種合作學習模式的設計精神、學習目 標、適用範圍,方能因應不同的學習目標、學生特質,從中找出與自己的教學理 念相稱且易於實施的教學方式,甚者因勢制宜,融合運用多種合作學習模式,促 成有效教學。

二、掌握各教學法精神,融合運用於合作學習

方法對,最省事。教師的教學,一定要面面俱到,照顧到不同程度和學習風 格的孩子。雖然以學生為中心的合作學習對於學生的學業成就、社會技能上有顯 著的幫助,但是一法為主,仍需多法相助方能使學生的學習更豐富、更多元,如 在帶領小組討論時,教師需具備引導討論方面的能力;而在進行講授或解惑時,

需具備問答啟發教學能力;請學生上台發表時則需具備發表教學能力等等。在實

施合作學習時,建議教師掌握各種教學法的精神,權衡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情 境融合運用。

三、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跳脫傳統的師生角色

合作學習乃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學生才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

學習的掌控權應回歸到學生手中,若由教師(供應商)來決定學生(顧客)的需 求﹐是一件弔詭的事。建議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歷程中必須重新定位師生角色、

互動方式,教師不宜一味地講求權威與服從、要求學生安靜守秩序;而是扮演協 助、接納感受、鼓勵、接納觀點、問問題、協調、回饋、增強和支持的角色,為 學生的學習把關。

四、安排各種學習角色,擴展多元的學習經驗

國中國文實施合作學習在課堂上有多種角色的扮演,諸如師傅生扮演「教師」

而徒弟生則為「學生」的角色;而在學習小組裡,有組長、組員;每位孩子在「一 日老師」的活動裡,擔任國文教師,透過不同的學習活動,體會不同形式的合作 情景。建議教師們在安排分組活動之前,應訓練師傅、組長的教學和領導能力,

訓練方式可以仿照「微型教學」,教師扮演學生角色與師傅和組長們模擬討論情 景,於過程中引導他們如何進行討論,也可以與其他活動結合,如教室布置、詩 詞吟唱和班級活動等等,不同的活動有不同的分組方式、不同的成員組合,提供 學生多元腦力激盪的機會,擴展多元的學習經驗。

五、孩子幫助孩子成功,興起學習樂形塑品格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足見「學習」不盡然一定要透過教師的教 學才能達到目的,遇到適當的指導者並配合有意義的學習設計,他也可以從這種 學習機制中獲得學習的成效。因此,教師應給予孩子學習自主權,實施合作學習 過程中,讓孩子教孩子,以同儕師徒制為核心組成學習小組,同儕間透過討論、

互動與溝通的活動,學生的能力不斷地被薰陶及孕育,經驗到豐富的友誼及學業 成就,陶冶其責任、誠實、分享及同理心等品格。

六、讚美鼓勵賦予自信,提供支持性學習環境

讚美鼓勵是促進學生主動合作的關鍵。因此,實施合作學習時,教師請給學 生多一點的鼓勵,使他們對自己有信心、相信努力就會有收穫、表現好就會贏得 稱讚。除了公開表揚、課堂上立即加分的榮譽,教師還可以透過獎狀、記功、嘉 獎、利用聯絡簿讚美孩子的表現、贈送小禮品等等方式,給予學生正面鼓勵,鼓 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七、建立同儕互惠關係,與家長溝通獲得支持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裡,同儕間的學習活動,無論擔任「教」或「學」的孩子 都可以學到學科知能、有效的傾聽和溝通技巧、付出與感恩,而低學習成就的學 生在被教導的歷程中因獲得類似師徒學習的經驗,將有助於他們未來成為適任或 成功的教學者。因此建議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時需積極地建立學生之間的互惠關 係,並且勇於與家長溝通、分享教學經驗,獲得家長的信任、支持與參與,才能 發揮更大的效益。

八、給孩子成功的機會,依能力訂定基準分數

當孩子對學習興趣缺缺,其行為表現不是發呆就是擾亂上課秩序,此時改善 的方法不再是強迫式的要求、懲處,而是反觀自己的教學是否兼顧到不同能力與 學習風格的孩子的需求。建議教師判定學生所處的發展階段,給予適當的指導;

並與每位孩子共同訂定他的學習目標,即基準分數,提供孩子體驗成功的機會,

從中獲得自信、愉悅,以維持學習的興趣。另外,合作學習的評量方式應多元化,

使學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體驗、覺知。

貳、對學校行政的建議

依據本研究結果發現,學校行政如能建構教師知識學習的體系、協同合作的 風氣、鼓勵教師動手作研究,即可支持教師的教學,使其得以順利在課堂中進行 合作學習教學。因此,對於學校行政提出下列具體建議:

一、辦理教師增能研習,增進教學知能

教師需具備合作學習、行動研究的先備知識,方能有效實施合作學習以改善 教學現場所遭遇的問題。因此,學校行政應積極對外爭取經費、資源以利安排各 項教師增能研習,如規劃有關合作學習的系列講座或工作坊,邀請專家、學者、

有經驗之教師分享或帶老師動手實作,由「做中學」獲得實務經驗,提供專業職 能成長的機會,以形塑教師專業教學形象。

二、學校行政予以支持,推展合作學習共識

合作學習落實在課堂上教學,許多文獻皆指出可能遭遇到過於紊亂、喧鬧的 困境,此時學校行政單位若能協同教師研擬解決策略,肯定教師的教學、努力,

並充實必要的設備及儀器,將有利於協助教師發揮教學專業。而精彩有效的教學 活動除了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學科專業知識,還需要教師花費時間與心思規劃 設計,然而一般的教師除了教學工作外,還有其行政業務,要在課餘時間準備教 學,所能利用的時間極其有限,若能在校園內推廣合作學習相關理念形成共識,

同年級或同領域的教師形成教學的合作團隊,從事合作學習的研究工作,彼此觀 摩對話、學習成長凝聚大家的力量與智慧,分享教學技巧、方法及教案,這樣不 但可以減輕教師們的負擔,又可以讓學生獲得不同又優質的學習。

三、鼓勵教師動手作研究提升教學效能

自己尚未獲得行動研究知能之前,對於教學僅能憑著「感覺」陳述、推測「它 應該有效」,而透過學術研究歷程方能證明它是一項有效的輔助教學策略。因此 建議學校應重視教師行動研究,應鼓勵教師長期研究有關提昇教學效能的系列行 動策略,以協助教師在教學現場主動發現教學問題、發展不同的合作學習策略改 進教學問題、驗證自我成長的管道與機會,提昇個人的教學效能,並且記錄教學 歷程的思考或反省以利經驗傳承。

參、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是以國中七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在學業成就、學 習態度、學習動機、班級氣氛、合作技能均有明顯的進步。 基於研究時間限制,

研究者未針對不同年級學生作比較,建議未來研究者,可針對不同年級學生進行 合作學習,了解不同年級學生對合作學習的不同行為反應、學習成效,開發更多 元的合作學習策略。

二、研究取向方面

本研究實施之合作學習,主要是以同儕師徒制之同班級師徒為基礎,再融合 運用 CIRC、STAD、TGT 三種合作學習模式,礙於時間限制,未能設計多種的教 學方案以結合不同的合作學習模式,建議未來研究者可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教 學目標嘗試不同的合作學習模式,提升學生語文能力並達成有效學習、有效教學。

三、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以文件分析、參與觀察、訪談、問卷等方式,蒐集協同教師及學生對 合作學習之意見,藉由分析全體學生之表現,了解合作學習之整體成效;以行動 研究了解自己的教學信念、實施歷程所遭遇的問難與解決策略,因此並沒有採用 實驗組及控制組的方法進行,以確切了解此方案之整體成效。建議未來研究者可 採準實驗法分析

輔以質化研究資料,這樣可以徹底了解國中國文實施合作學習之整體學習成效。

四、研究場域方面

本研究發生的場域在台北縣偏遠地區的一所國中,家長因忙於生計而疏於關 心孩子的教育,或者對教師寄予厚望,完全支持教師的教學,所以研究者可以長

本研究發生的場域在台北縣偏遠地區的一所國中,家長因忙於生計而疏於關 心孩子的教育,或者對教師寄予厚望,完全支持教師的教學,所以研究者可以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