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國中教師在從眾效應之差異分析

本節次主要以國中教師各背景變項加以探討其受從眾效應上的差異,並且運 用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來進行分析,探討差異性的原因。

壹、 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在從眾效應之差異性分析 一、 性別

依據 t 檢定分析如下表 4-3-1,不同性別的教師在從眾效應的四個向度 p 值均大 於.05,在 5%顯著水準以下,顯示「性別」在從眾效應四個向度中並無顯著差異。研 究假設一-1「不同性別之臺北市國中教師在從眾效應有顯著差異」未獲得支持,此和 翁承民(2012)及曾常恩(2106)研究結果相同,認為無論男女都會容易購買符合社會期待 的商品。

表 4-3-1 不同性別之教師在從眾效應的 t 檢定分析摘要表

向度 性別 人數 平均值 標準差 t 檢定 個人

特性

男 89 2.820 .390

1.286 女 213 2.760 .358

群體 特性

男 89 2.906 .422

.841 女 213 2.863 .381

品牌 特性

男 89 2.964 .366

.448 女 213 2.943 .368

工作情境 特性

男 89 2.983 .650

.027 女 213 2.981 .529

n =302 *p<.05 **p<.01 ***p<.001 註:t 檢定均未達顯著

60

61

62

63

64

65

66

工作情境 特性

1. 國文 46 2.696 .591

3.033**

2>1 5>1 6>1 7>1 8>1 2. 英文 18 3.111 .502

3. 數學 32 2.922 .540 4. 自然 25 2.820 .690 5. 社會 53 3.076 .494 6. 藝術與人文 12 3.167 .718 7. 健康與體育 22 3.068 .519 8. 綜合活動 98 3.064 .525 n =302 *p<.05 **p<.01 ***p<.001

七、 修習理財教育相關課程

根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如下表 4-3-7 所示:不同理財教育課程修習程度之教 師在從眾效應「個人特性」及「工作情境特性」向度上, p 值小於.001,在 5%顯 著水準以下,有顯著差異;「品牌特性」p 值小於.05,在 5%顯著水準以下,有顯 著差異;「品牌特性」p 值大於.05,在 5%顯著水準以下,無顯著差異。研究假設 一-7「不同理財課程修習程度之臺北市國中教師在從眾效應有顯著差異」未獲得 支持。

透過事後比較的結果發現:在學期間有修習理財相關課程的數量越多,受從 眾效應的影響明顯會高於無修習理財相關課程之教師。推論其原因,有修習理財 相關課程之教師,通常在從事理財行為時,容易成為團體中他人請教或模仿的對 象。因此,有修習理財相關課程之教師會傾向從事與多數人一致性的行為,來降 低失敗風險,受從眾效應的影響高於無修習理財相關課程之教師。

67

68

69

70

貳、 綜合評述

綜合上述分析,研究者對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國中教師在從眾效應上做出 以下歸納評述:

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教師在從眾效應的顯著性不同

在本研究所探討的臺北市國中教師九個背景變項中,僅有「年齡」、「教學年 資」及「理財知識興趣程度」三個變項,在從眾效應上有達顯著差異;「性別」、

「教育程度」、「擔任職務」、「任教科目」、「修習理財教育相關課程」及「理財實 務經驗」等六個變項,在從眾效應上無顯著差異。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教師在從 眾效應的顯著性有所不同。

二、 教師在社會中的角色期待與從眾效應的衝突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一職從古至今被社會賦予較高的 角色期待與高道德標準審視,「從眾」因此不是社會認為教師可被接受的行為。

因此,當教師傾向團體中多數人一致的行為時,教師也可能會傾向否認自己有從 眾的表現。但是,個體大多數都期望自己的判斷是正確,並且可以得到團體中其 他人的認同。因此,當在特定情況下要判斷該如何行事才是正確時,若看到多數 人都有一致的作法,我們便會選擇跟從,當該行為人是個體所信任,或者是價值 觀相近時,這樣的效應會更明顯。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遞者,面對自己熟悉的題材時(如:任教科目)自信心高,

比較不容易受到外在意見的干擾;反之,教師面臨不熟悉的題材或狀況不明且與 自身利益有影響時自信心降低,判斷便會參考他人決策、傾向從眾,來分擔心理 需承擔失敗的壓力。

教師養成過程及工作環境特性,明顯相較於社會中其他職業來的容易出現顯 著的從眾效應,莊正汶(2013)研究指出「軍公教比起一般服務業、電子資訊業及

71

營造業更容易出現從眾」;王秋香(2014)、林怡汝(2016)研究發現「教師投資資訊 以親朋好友、理專推薦及網路理財資訊為主要來源,認為親朋好友的親身獲取利 潤經驗,較值得信賴,以此避免投資的不確定性,藉由消極觀望或是積極從眾來 規避風險。但是,受限教師一職被賦予崇高的地位與角色期待,反而被認為不該 受到從眾效應而影響專業判斷。因此,該矛盾與衝突是研究者認為此議題值得深 思且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