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外中小學男教師的相關研究

一、國內中小學男教師之相關研究

國內中小學教師性別結構早期以男性為主,根據教育部統計處所 公布的資料,國中女教師到了 1979 年超過半數,而國小女教師人數在 1982 年超過 51%,正式超過半數,國內中小學教育環境從此才漸漸成 為以女人和小孩為主要族群的領域,因此國內比較資深的國中小男教 師在其教師生涯中,正巧經歷了國中小女性教師在人數上和權力結構 上漸漸改善的過程,這些資深國中小男教師的生涯經驗應該最能說明 男人面對女性主義或婦女運動衝擊之後所造成的影響。

面對女性主義或婦女運動衝擊,國內直到 2001 年才有人開始以

「男性研究」的觀點,來討論國小男教師的處境。齊宗豫(2001)本 身就是資深的國小男教師,透過自傳式研究,他開始覺察到身為男性 的身份,自以為不應該從事國小老師的工作,在擔任國小老師和周遭 男性伙伴的相處之後,更看不到國小男老師的生涯發展方向,自己看 似順其自然的走上考主任、校長及研究所的路,其實正是一種逃離行 動。齊宗豫描述周遭男教師和女教師的生活,除了課堂教學外,常過 著不一樣的生活,男教師以喝酒和打牌維持男性情誼,教師工作是一 個日復一日平淡無奇,找不到奮鬥目標的工作。

除了喝酒和打牌之外,男教師也會做直銷、搞補習的賺錢,或參 加考主任、校長及研究所的路,還有男教師很早就考上高考的求取功 名,因此,「賺錢」和「求取功名」對男教師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因為這兩者都是「有用」男人形象,可以獲得社會價值肯定的方式。

當然也有另類的男教師,不執著於「賺錢」和「求取功名」也不會和 大部分男教師一樣的在課餘時間喝酒、打牌…,他發現這種另類的男 教師身上有一種教育工作者的堅持,他們樂於工作的敬業表現也讓他 們在男教師的群體中變得孤立,好像男人不該樂於小學的教學工作,

齊宗豫指出一位男老師要快快樂樂的教書教到退休,好像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

隨後又有研究者從男性性別意識的觀點,繼續研究國小男教師的 處境。陳佑任(2002)以父權意識型態為分析工具對三位國小男教師 的工作與生活經驗做一番深入剖析。依據陳佑任的研究發現,這三位 國小男教師都在「重男輕女」的環境中成長,在父權意識型態的影響

下,男性是不被允許認同國小教職的,因為小學教職是「女人的工 作」,所以經濟再壞也不會有更多的男人來當國小老師。他們擔任教 職的因素是重要他人(家族中的長輩、親友…等)的鼓勵、教職外在 條件誘人、家庭經濟不佳和鄉下地方有為人師表的風氣。這個發現和 林益慶(1999)的研究結果大致相同,影響人們選擇國小教職的因素 分別是「個人志趣」、「現實考量」、「教職吸引」、「重要他人」

以及「未來發展」;其中以「個人志趣」,如:能力、個性、喜歡與 孩童相處、成就感…和「教職吸引」,如:教職的工作環境單純安定、

收入穩定、假期多…此二因素群組最被認同。不同性別、不同師資培 育方式或不同年齡層的教師當初選擇教職時所持的理由,也都以此二 因素群組為主。就性別而言,男教師選擇教職時比女教師在意「現實 考量」此因素群組,女教師則比男教師較易因「教職吸引」和「重要 他人」而選擇教職(引自林益慶, 1999)。

陳佑任發現男教師在擔任國小教職後,有些男教師做直銷、搞補 習的賺錢或努力參加考主任、校長及研究所…的路,就是為了將生涯 重心轉移或逃離「女人的工作」,這些發現和齊宗豫(2001)的研究發 現是相同的。但是,陳佑任討論那些沒有走向「賺錢」或「求取功名」

這條路的男教師時,卻發現不是所有自願終身擔任國小教職的男教師 都認同這個身份,只不過是這份工作的薪水與福利還不錯(相較於其 他工作的男人,男教師的薪水與福利還不錯),不得不認命而已,換 言之,只要有更適合的工作,男人會立刻離開國小教職。因此,許多 男人不願意擔任國小教師的原因,只因為這是一份「女人的工作」,

所以國小男教師的比例偏低。在論文的最後,陳佑任認為真正解放的 男性應該不需要再以這些外來的頭銜與資格來強化自己從事某一項 工作的正當性與合法性的,提出「自覺→認同→解放」的模式,試圖 為自己和其他男性擔任國小教職尋找一條可能的出路,只不過這些還 要靠「兄弟」們的努力才能達成。

鄭陳宏(2003)為了瞭解國小男教師的性別意識與性別平等教育 的實踐真相,深入訪談五位國小男教師。研究發現國小男教師並不完 全認同男性具有優勢的看法,對於不同的工作性質(例如國小教職),

男性不全是處於優勢地位,父權意識的社會結構體已經開始鬆動。在 社會的壓力下,國小男教師對自己的身份是質疑的,經常掙扎於當國 小教師的社會地位不夠高,又掙扎於擔任行政主管比當專任教師有地

位,有性別/社會階層的刻板印象之迷思。鄭陳宏也有談到「新好男人」

的定義就是體貼並尊重女人、做家事和帶小孩的新一代好男人,因為 社會中有非「新好男人」就是壞男人的看法,新一代男人背負著一股 迫於無奈的現實壓力。問到「性別平等」的議題時,國小男教師會質 疑法令上對於女性的名額保障,原因是他們對於「性別平等」的看法,

比較認同晏函文(2000)與 Measor & Sikes(1993)所提倡的「性別平 等」,認為是立足點與機會的平等,要從差異的立場尊重彼此,並可 藉由不限制的學習和能力的分工達成平等(引自鄭陳宏,2003)。有趣 的,這五位國小男教師雖然知道自己身處劣勢地位,卻仍然指出受限 於本國風土民情及先天的差異因素,男人在未來仍會是比較占優勢的 主體。

范揚焄(2002)以教師生涯的角度研究一位服務四十年的資深國 小男教師的生命史,發現因為原生家庭經濟關係(現實考量)而擔任 國小教職的丁木(化名)老師,一生澹泊名利並沒有追求「賺錢」和

「求取功名」…等男性可以獲得社會價值肯定的生涯,他的生活目標 是追求「圓滿」,以這樣的生活哲學為前導,展現於學校工作是盡心 盡力的責任感;對於家庭則是細密呵護的照顧;而人與人之間則是誠 懇親和。可能是研究角度的關係,這個研究發現和齊宗豫(2001)和 陳佑任(2002)的發現並不完全相同。

范揚焄也發現丁木老師曾經有參加考主任、校長…等求取功名的 念頭,只不過早年缺乏制度,丁木老師認為學校職務,主任、校長要 靠關係人的推薦與拉拔,所以也就沒有考慮這個問題,有了公開制度 後,在家庭、子女的需要和主任甄選之間,丁木老師選擇以家庭為重,

未能如「世人」所願從事主任校長工作。范揚焄筆下的丁木老師應該 是最符合女人定義的「新好男人」,這個男人沒有大男人主義,樂於 小學的教學工作,是個工作與家庭並重的國小男教師,現在正因為學 生的學習精神大不如前,行為表現也讓他難以接受,教學熱忱大減而 萌生退意了。范揚焄雖然不是以「男性研究」的角度觀看男教師,也 提供了未兼任何行政職務的男教師在生涯發展中許多值得省思的地 方。

至於中學男教師,林玉雯(2006)也以男性的視角為出發點,訪 談桃園一所中學的五位國中男教師與五位高中男教師,比較他們的性 別角色與教師角色之覺知,發現曾任教國中的男教師對於性別特質的

區隔感較深,賴友梅(1997)對國中教師進行的研究,也發現多數教 師(特別是男教師)普遍仍同意傳統的「兩性特質」的區分。林玉雯 研究發現視教職為鐵飯碗的職業階級觀引導下而投入教職工作的男 教師,容易在性別角色與工作體驗下產生工作失落感,而規劃轉換跑 道,因此,存在於社會中對於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與男教師對於教 師角色的看法是衝突的,中學男教師不認同教職為女性化之工作,要 解決這個衝突,林玉雯主張透過個人興趣和教師角色的折衷評估來增 強性別意識,以解決衝突。

齊宗豫(2001)、陳佑任(2002)和鄭陳宏(2003)都發現國小男 教師身為男性的身份,自以為不應該從事國小老師的工作,因為那是

「女人的工作」,因此男教師要重心轉移或逃離這個工作。林玉雯

(2006)卻發現中學男教師不認同教職為女性化之工作,和存在於社 會中對於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會產生衝突。不管這些男人怎麼看待教 職工作,中小學男教師的人數比例都在逐年減少,以上所有的研究也 都指出社會中對於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已經影響男教師對於自己教 師角色的看法。換言之,現在男教師需要重新評估教師角色與自己的 男性性別角色,才有可能增加男性教師在中小學的比例,正如陳佑任

(2002)所說,真正解放的男性應該不需要再以這些外來的頭銜與資 格來強化自己從事某一項工作的正當性與合法性,未來要靠「兄弟」

們的努力才能達成。

目前為止國內的研究可能太專注於男教師本身的議題,因此都忽 略了女教師不但在人數上逐漸成為多數,事實上,女教師在權力結構 上已經越來越有改善,因此國中小男教師除了要思考教職工作與自己

目前為止國內的研究可能太專注於男教師本身的議題,因此都忽 略了女教師不但在人數上逐漸成為多數,事實上,女教師在權力結構 上已經越來越有改善,因此國中小男教師除了要思考教職工作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