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外偏遠地區特殊教育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國外偏遠地區特殊教育探討

國外的偏遠地區特殊教育又是如何運作的呢?相較於臺灣,許多面 積廣大的國家,雖然學生主要分佈在都會區,但多數的學校都是設置在 所謂的農村地區(rural areas),如同我國的偏遠地區,偏遠地區的特殊 教育問題也更早被關注,因此相關文獻非常豐富。重要的結果有:少數 民族學生的轉介評量,由於劣質的公共教育、對文化的不瞭解、標準化 工具的歧視及語言的差異,導致較高的轉介率(Ogata、Sheehey 及

Noonan,2006;Gritzmacher&Gritzmacher,2010);針對偏遠地區特殊 教 育 教 師 師 資 人 力 流 失 的 因 應 方 案 及 在 職 進 修 與 教 師 支 持 計 畫

(Williams,2010;Lemke,2010);普通班教師與同儕對於融合教育的 態度;以及偏遠地區普通班老師仍普遍認為相關支持與專業知能不足

(Boyer &Bandy,1997;Leyser,2001;Ring,2005)。

在國外文獻中我看到了與臺灣許多研究相同的探討,包括巡迴輔導 老師的角色與工作任務(Luckne& Miller,1994;Luckner& Howell,

21

2002)、師資流動率、教師的專業成長、家庭與社區參與、普通班教師 的認知等,也看到了尚未被關注的議題如:多元文化的評量,台灣語言 差異的情形雖較不明顯,但對於偏遠地區的教育現象解讀仍需採取多元 文化的觀點,從在地的生態與文化出發。

Ring(2005)進入一所編制四位教師的愛爾蘭偏遠地區普通學校中 觀察一位嚴重學習障礙學生在的課程學習與社會互動,分析資料後提出 有趣的結論:融合教育的困境在過多的特殊教學材料;在於普通教師認 為滿足孩子的特殊需求是高深的專業,大家過於強調孩子的認知、情緒 特殊需求需要專家協助。

教師專業成長的議題,Leyser(2001)研究結果顯示,普通班老師 並不特別支持回歸主流,也甚少在班上針對特殊需求學生提供調整策 略,即便在較小的班級中,教師仍依賴傳統的大團體教學,少在教室內 作個別化的調整,我驚訝的發現文獻中教師教室內的教學風格,不論古 今中外,竟有這麼多相似處。該研究建議應對普通班教師及特殊教育教 師提供各種類課堂活動訓練,包含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多媒體運用、

協同教學及其他有效的班級教學策略。有別於國內強調提供普通班教師 特殊教育專業知能,國外文獻中我看到了,到底最重要的還是一位教師 在班級內的各種教學策略,無關乎特教不特教,這也都鼓舞我深入偏遠 地區學校現場實際瞭解運作情形。

22

從文獻中我對整體偏遠地區教育有初步的認識,形成我在進入現場 前基本的背景知識,以此為基礎,加上國內外研究對巡迴輔導的探討,

幫助我規劃到偏遠地區提供巡迴輔導服務的行動藍圖;前人走過的步 伐,提醒我未來可能遭遇的荊棘,必須先預作準備,循著前人的建議,

做為行動中的策略。透過文獻的閱讀,不論是強化我原本的認知或挑戰 我既有的觀點,都我對我的研究場域開始了豐富想像,正待進一步身歷 其境,持續驗證與對話。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