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行動場域的觀察

我實際到場域中,做為一位行動者,我必然先是一位觀察者,而在 行動之外,許多所見挑戰了我原本的觀點、既有的印象,帶來更多的反 思。這些現象看似與我的行動無關,實則緊密連結、環環相扣,或多或 少影響我的每一行動。

一、融合情境下的學習與困境

回到普通班的莉琪溝通動機增加不少,很自然的能透過表情、手勢 和簡短的詞彙來表達需求。下課時與同儕間的互動於遊戲非常多,生活 自理能力也穩定進步。在融合情境下學習環境是多元的,孩子可以接觸 多位不同教學風貌的教師。G 老師帶了英語的繪本,莉琪幾乎都能跟上。

關於動物的繪本,她能跟著老師的英文提問做回應,英文老師上課節奏 快,語調活潑、帶了許多教學活動(1010329 札),山下的閱讀老師到 山上說故事給孩子聽,一二年級學生共同進行,除了說故事,也在過程 中帶學生對繪本的內容做一些想像及預測,幾乎全部的孩子的專注力都 跟著故事情境轉移(1010417 札)。由二位特教教師包班的教學中,是 不容易提供這樣多元與豐富的課程。

操場跑道上,一群孩子在練習接力跑步,手上沒有接力棒,

一名三年級的女孩子,吆喝著:「誰要玩跑步,要跑步的過來!」

87

小男生小女生圍了過來「莉琪來!」「跟我一起!」「來,妳也過 來!」,遠遠兩個孩子說:「我們兩個加入!」小女孩開始安排棒 次,「誰第一棒?莉琪第一棒好了!」(莉琪搖頭)「那晴玟第一 棒,你等一下排這邊好了,你要碰這個姊姊的手喔(指著前一棒 女孩的手)!」「莉琪,要這樣接棒,接到以後你就要跑喔~!」

另一個參加跑步的小男孩發號司令「預備開始!」

莉琪被安排在第二棒,但一聽開始,她箭步衝了出去,只留 下隊友們大喊「莉琪,還沒!還沒!」,但沒過一會兒就也開始 為莉琪加油「莉琪衝!莉琪追他!」。

接力賽變成同隊友第一棒與第二棒的競賽。(1010406 札)

這樣的互動不正是所有特教人員努力的目標,再多的語言治療、職 能治療,可能都不如這十幾分鐘下課時間,孩子們互動、遊戲,自然的 發生。然而,它一直都在那裡的,直到許多的「特殊教育安置環境」、

「特殊教育專業建議」出現之前。最後,家長做了選擇,選擇沒有太多 專業的這裡。

莉琪有過幾次藉由上廁所「便遁」之名,行蹺課、逃學之實的前科。

在這裡小朋友「蹺課」,老師的處理方式是派幾位中年級的哥哥姊姊到 社區找人回學校。有次我到學校又遇莉琪「便遁」,剛好玲老師沒課,

88

也想把一些媒體素材放到家中的電腦,就和玲老師到家中找人兼提供教 學資源。從學校到莉琪家大概不到五分鐘路程,老師邊走邊介紹:莉琪 家的主要經濟來源雖靠父母打零工等不是很固定的工作,但家中的用品 設備一應俱全。從窗戶望進去看起來環境不錯,只是沒看到人,老師接 著帶我逛一圈社區,介紹每個學生家所在地,不到十分鐘就可以把社區 繞一圈,這裡的孩子平時生活、遊戲的範圍就在這麼一圈?社區中文字、

符號的訊息很非常貧乏,沒有招牌、沒有廣告、沒有標語,唯一商店是 一家提供簡單日用品的小雜貨店,我想這也對應到山裡孩子對於文字符 號等抽象的訊息學習容易產生困難有關(1010417 札)。

然而再深入瞭解,孩子們遊戲活動的範圍其實超乎我的想像。「從 這裡到對面山頭都是他們會出去玩的地方」「夏天他們也會去山裡的溪 邊游泳、玩水,這裡的孩子水性都很好」「有時候,天氣很好,我們看 小孩上課上到很累、不行了,也會帶全班出去散散步、走一走」(1010417 訪玲)。所謂的貧乏,是以都會觀點描述;實質上,比起下課後在安親 班寫各式各樣的評量卷直到八、九點父母下班接回家,我相信如果可以 選擇,每個孩子都會選擇所謂的「貧乏」吧。

就在逛社區的途中,我從某一戶人家聽到莉琪的聲音,循著 聲音走去,看到她正在鄰居家跟小妹妹一起玩玩具。(1010417 札)

89

因為社區並不大,加上彼此幾乎都可以牽出或遠或近的親戚關係,

大家門戶敞開,孩子任意進出是再自然不過的事,鄰居媽媽不知道莉琪 是「逃學蹺課」,很自然的收留她在家中「教」小妹妹玩,如果莉琪現 在會書寫,一定會寫出一篇文情並茂的「我的志願-當一位有教無類的教 師」。除了到處串門子,莉琪平時也能自己去買雞排、買糖果,還會比 動作叫老闆記帳(1010329 訪母)。這樣的生活能力別說對於一名一年 級的唐寶寶,連一般一年級的孩子我都很難想像,但在這裡,這樣的社 區環境下,一點也不足以為奇。

然而,在融合情境下,更多時候莉琪無法進入學習狀態。我常看到:

上課時,莉琪能安靜的坐著,因為還有其他的小朋友在,所以先能拿本 圖畫簿讓她塗鴉(1010208 札);…印了簡單的單字,讓莉琪描寫,但 似乎還是要有人陪寫,不然莉琪常常寫了一個國字、或是畫沒幾筆就要 我看,有點分身乏術(1010209 札);…莉琪乖乖的坐在位子上描寫數 字(1010320 札)。學科學習時,莉琪多數的時間在塗鴉、描寫,學進 入學習狀態的時間不多。「無法兼顧」是常聽到的說法,全然兼顧本來 就考驗老師的教學經驗與專業,可遇不可求。但若就平等原則,每個孩 子可以分到的學習時數,應該還是有一定的比例的,可是我卻發現在學 科學習部分,當玲老師、福老師教學無法兼顧班上每個孩子的學習時,

莉琪、晴玟通常是最先被犧牲掉的,是因為不知道方法?還是投資報酬

90

率太低?或是對特殊生合理的期待?在這裡玲老師對於莉琪的生活照 顧、自理能力訓練,是多於其他學生的,莉琪個性倔強,自理能力因為 其意願,實際表現遠低於潛能。我看到玲老師為了提升莉琪的動機,運 用了許多的教學策略,透過與莉琪進行刷牙比賽,共用同一個漱口杯,

搭配刷牙動作口訣,滿口蛀牙的莉琪,學會了飯後刷牙(1010320 札)。

但學業學習呢?

我相信玲老師及福老師要找到帶領孩子方法並不難,甚至優於我這 個特教教師,真正影響特殊生在普通班學習的關鍵在於老師的教育信念 與對特殊生的期待。

對比孩子間自然的互動,我也觀察到一些大人們不自然的作為。「回 到教室,讓莉琪跟大家一起睡覺,也請小朋友不要叫醒莉琪,讓她第三 節才醒來」(1010209 玲日誌)。「莉琪一如往常已經在教室呼呼大睡,

為了大家好,老師從不主動叫醒她,下午是老師用來追「進度」指導其 他孩子完成回家作業的時間」(1010508 札)。下午是一年級孩子的課 後照顧時間,可以多睡一節課,而莉琪可以一直睡直到自然醒。

一年級第一次參加全校校外教學活動時,玲老師自然的想到要讓莉 琪請假,「還不知道莉琪在外面會怎麼樣,會先讓她請假休息」(1010508 札)。初聽到老師的想法是有些驚訝的。我想,這樣的想法是因不熟悉

91

而導致擔心,畢竟莉琪是一個「特殊生」。我提出一同前往協助的建議,

我相信有過第一次經驗之後老師就能放心讓她參加許多學校活動。

有時過多的協助可能在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試以我觀察 到的一幕為例:「館方人員發放紀念品,請孩子傳下去,發到莉琪,很 自然的,助理老師幫她接過紀念品放進背包,再拿一份跳過她,直接幫 她傳給下一位孩子。」參訪時,人群中的莉琪與其他孩子不同的是,身 邊多了一個助理阿姨一對一的陪同,並隨時提醒天氣熱要脫外套、現在 是不是要尿尿、要不要喝水等(1010508 札)。

校外教學是一個學習團體規範、語言指令的絕佳機會,透過這樣情 境與學習活動,莉琪可以學到輪流、團體行動的規範、模仿「傳下去」

的動作並理解其意義等等。雖然只有幾秒鐘,但「代勞」的確讓她損失 了學習機會。在平常的學習情境中,會不會因為大人這些不經意的舉動 而減少許多隨機學習呢?就因為她被標記為「特殊生」,有了特別的預 期。

92

二、政策落在基層,有資源和規範,但少具體有效的實施作法

在學校多次出入,益發覺得許多良法美意的教育政策與措施落到基 層,就逐漸走味…

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是形式還是有實質功能?

一直認為 IEP 會議很重要,透過會議的落實召開,間接讓學校各人 員清楚 IEP 重要性。而孩子所需要的服務,應像契約般被定下,相關人 員必需遵照執行,才能對孩子的教育機會有所保障。莉琪 IEP 會議前跟 組長聯繫並確認,至少是由組長以上的行政人員擔任主席,當天一到學 校,組長就向我表示,因為學校教師公出沒有人力代課,原訂開會時間 他必須代課,主任、校長也都不在學校裡,只能在下課時間盡量抽空出 席。看到組長一副對不起我的感覺,有些於心不忍,我立即跟組長說:

「沒關係,您盡量,我跟導師和家長確認即可」(1010329 札),對於 這些形式上的儀式,我一向不太有原則,加上巡迴輔導到校,會議改期 並不容易,當天就由玲老師、莉琪媽媽及我共同召開。

距離我上一個自己學生的 IEP 會議已經五年多前。這當中,因為行 政工作角色需要,參與過無數棘手個案的 IEP 會議,我的角色通常是外 部的督導,很多時候,要出動校長親自主持。每次參與這樣的會議,除 了要解決學校與家長兩方之間的歧見,更希望透過這樣的會議討論讓兩

93

方更清楚 IEP 的定位與實質功能,給予特殊學生的教育有更進一步的保 障。回到學校現場,這樣的想法或許是過於天真與一廂情願。IEP 會議 或許只需在相關人員間有不同意見、利益衝突時才能凸顯其功用,才有

方更清楚 IEP 的定位與實質功能,給予特殊學生的教育有更進一步的保 障。回到學校現場,這樣的想法或許是過於天真與一廂情願。IEP 會議 或許只需在相關人員間有不同意見、利益衝突時才能凸顯其功用,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