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符號的組成

第三節 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之相關研究

二、 國外相關研究

自 1970 年,國外已有許多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相關研究,其發展甚早,

Waite(1967)研究 1956-1963 年間的一年級讀本發現,描述男生活動的次數多 於女性。在 Frash & Walker(1972)的研究中,幼兒的閱讀教材男性出現次數 多於女性,且在職業方面呈現「男主外,女主內」,在行為特質上,則是男性主 動,女性被動。Weitzman & Rizzo(1974/1980)在特定科目教科書(1974 年)

的研究中顯示,對女性人物的描述甚少且為反面人物更是缺乏女性楷模。

Kinman & Henderson(1985)發現 1977-1978 年版課本的女性主角多於男 性,較 1971 年版增加許多。而 Scott & Schan (1985)針對國小教材發現女 性角色較男性貶抑,且大多使用男性專屬語言,而男女角色呈現刻板化。

Kim(1987)在韓國國小三年級至六年級朗讀教科書中發現女性角色與現實 不符,出現兩性角色刻板化以及兩性出現比例不均的現象。再觀 Mitchell &

Rhyne(1989)比較 1970 年代與 1980 年代出版的基礎科學教科書顯示 1980 年代的教科書女性出現的比例、角色及職業較 1970 年代的具多樣化。但女性 仍以傳統角色出現,活動也以室內為主。而 Bazler & Simonis(1991)則是針 對 1970 年代與 1990 年代出版的高中化學教科書中的圖片進行比較,顯示男人 及女人圖片上的差距縮小,但男孩及女孩圖片上的數量比例並無顯著差異。

另外可見 Potter & Rosser(1992)發現 1983-1984 年間中學生教科書的 歧視性語言減少,但女性圖片仍少於男性,且男性多為活動者、科學家的角色。

Basow(1992)研究小學至大學的教科書指出,撰寫男性數量與傳記多於女性,

且具有男女性格刻板化的現象。而 Miller(1993)發現教科書較少描述女孩子 的特質,但若是提及,則多以消極、被動、依賴、嬌弱來形容。 最後,在 Osler

Waite (1967) 1956-1963年間的一 年級讀本

描述男生活動的次數多於女性。

Frash & Walker

(1972)

幼兒的閱讀教材 1.男性出現次數多於女性。

2.職業方面:男主外、女主內。

3.行為特質:男主動、女被動。

Weitzman &

Rizzo

(1974/1980)

1.特定科目教科書

Kinman &

Henderson

(1985)

比較 1977-1984年 與 1971年版

1977-1978年版課本的女性主角 多於男性,較 1971年版增加許 多。

Scott & Schan

(1985)

國小教材 1.女性角色較男性貶抑。

2.多男性專屬語言。

3.男女角色刻板化。

Kim(1987) 韓國國小三年級至 六年級朗讀教科書

1.女性角色與現實不符。

2.兩性出現比例不均。

3.兩性角色刻板化。

Mitchell &

Rhyne (1989)

比較 1970年代與

Bazler &

Simonis

(1991)

Potter &

Rosser (1992)

1983-1984年間中學

依上列表研究結果顯示,在七○年代教科書中性別角色的偏見問題仍相當 嚴重;到了一九八○年代研究發現,教科書中性別偏見的現象有所改善,女性 的比例、角色及職業的多樣化皆有增加,但仍未達均衡理想,且在圖片上的改 進幅度明顯較少;至一九九○年代,研究仍指出教科書中性別偏見的意識形態 仍是存在且改善不大,尤其在圖片部分。故從國外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教科 書中關於性別意識形態方面仍存在許多偏頗之處,有持續檢視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