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的人格特質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7

第四節 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的人格特質

本節主要在探究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人格特質概況,且統整相關的研究文 獻以獲知個人背景變項與人格特質間的關係。

一、 人格特質的意涵

人格(personality)一詞,源自於古希臘字 personna,原指為面具(mask)一意,其 所表示為在古代希臘的戲劇演出中,演員係戴著各種不同形樣的面具,用以扮演 及呈現、甚至內化及表現此角色的形象、個性特質、思考邏輯、情感表達或行為 舉止,此顯示了不同形樣面具也示現了不同角色、不同人之整體一切由個體內而 呈於個體外之表現,故後以此根據將人格一詞引申為一個人的內在自我之對外一 切表現─個體讓周遭他人看見自己的那一面。而面具的形象不僅係存於西方的國度,

於我們東方思維中的戲劇演出亦會強調各種臉譜、各種面具所代表之意義,如京 劇中花旦的臉譜、小生、武生的臉譜,又或是歌仔戲中演員的妝容、中國四川地 區頗負盛名之變臉,這些臉譜面具、乃至妝容皆有其代表性意義,皆可由此些代 表性意義貫徹至整體演員之行為舉止、思考邏輯模式、情感反應等,甚至其之說 話形式、個性表現皆會符合其臉譜面具或妝容所呈現之形象樣態,也更可以讓看 戲的人更釐清及更進入不同角色所呈現之整體形象意義、思維模式,更認識及更 可預測其之角色內涵與行為反應。

然人格一詞究竟為何意義,人格理論研究專家 Allport(1961)曾深入探究人格一 意,認為人格係個體心理系統之內的動態組織,決定個人適應外在環境與思考、

行為的獨特形式,然特質(trait)乃是一個持續的構面(例如:社交性、獨特性、成尌 需求等),用來解釋不同情境下一個人行為的一致性(引自周育呈,2008),人格特 質便是如此具有吸引力,引發許多專家學者探究鑽研,期望能找出對於人格完整 意義之詮釋、更精細探究個體人格相關之具體呈現狀態或發展一套可解釋人格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8

質之理論脈絡,以做相關人格狀態之詮釋與行為模式預測,且從中亦會發現人格 與特質常結合一談:人格即人格特質。故早在十九世紀,精神分析領域大師 Freud 即開始探究人格,強調人格的基本動力元素為「本能」、甚至強調人格發展為性心 理發展之歷程,爾後在心理學、諮商及臨床治療心理學領域,許多學者如 Adler、

Eillis、Jung 等人,在發展自我之心理治療模式與理論基礎時,無不得更專注在探 究「人」為何、瞭解「人格」之樣態呈現與發展歷程,甚至得藉此為基礎以更衍 生與孕育出治療介入之構念與方針,故對於個體人格特質之探究與理解實屬重要,

且研究者在進行文獻探究中亦發現許多領域之研究皆重視人格特質此一變項,多 數研究皆證實人格特質在個體之工作壓力調適、工作壓力感受、工作滿意、工作 績效、工作投入等相關面向有所舉足輕重之影響,故此也興貣研究者想研究國內 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之人格特質概況與可能之影響探究,然在此之前亦得先釐 清人格之意涵,究竟人格一詞意義為何、其有何特性,眾多學者對於人格之定義 皆眾說紛紜,皆有其觀點所看重之處,國外研究人格心理學之專業學者 Schultz 與 Schultz(2006)於其所出版之人格理論專業書籍中指出,人格所指即是外顯可見的特 徵,此為一獨特、具持久性的個人內外在特性集合,能夠影響個體在不同情境中 的行為,此論調也提及了多數學者發現人格的重要特性:內外在特性(內在舉凡個 體內在深層之情緒、動機或認知,皆可能影響自我之外在感受、行為表現)、獨特(指 每個個體皆有獨特與眾不同的一面)、持久(指人格是穩定的、可預測的)、個體自 身特性與情境相關因素互動而呈現人格樣態,茲將國內外學者對於人格特質之定 義整理如表 2-4-1:

表 2-4-1

國內外學者對人格特質之定義

研究者 對於人格特質之定義

張春興(1996) 人格係個體在對人對己及一切環境中事物適應時所顯示異於 冸人的性格;個體的性格係受到遺傳、環境、個體成熟度與學

(續下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9

習經驗等因素影響,並與環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及互動,以 產生一心理特徵,此心理特徵表現於行為上則具有獨特性、統 合性及持久性。

Allport(1937)

人格係個人心理及生理系統的動態組織,其決定個人因應環境 所做的調整(引自張春興,2012)

Allport(1961)

其將人格特質進行了六種區冸性定義:

1. 總括性的定義:認為人格係一個人所有特質的總合。

2. 綜合性的定義:強調人格係個人各方面屬性所組合的整體。

3. 等級性的定義:將人格某方面的特質分成若干層次或等 級,通常在最上面的具有整合或統合的作用。

4. 適應性的定義:強調人格在生活環境適應方面的功能。

5. 個冸性的定義:重視個體的獨特性,亦即個體和他人間存 在著不同之處,個體的每一種行為大都為與眾不同的。

6. 代表性的定義:強調人格係個人的代表性行為範型。個人 不只是和他人不同,而是具有自己的特色,是其個人實質 的樣子(引自黃堅厚,1999)。

Cattell(1950)

人格係可以容許我們預測一個人在某一個情境中將表現的行 為,亦是個體內在與外在一切行為的總合。(引自黃堅厚,2004,

頁 256)

Eysenck(1970)

人格係一個人的性格、氣質、智慧和體質等,其為個體在對情 境作反應時,所表現出的結構性質與動態性質,意指人格代表 一種使個人有冸於他人之持久特性。

Guilford(1959)

個體得以與其他人相異的一種持久、特殊的特質。個體的行為 亦反應個體獨特的人格特徵,此人格特徵若持續在不同情境中 出現則為人格特質。

(續下頁)

(續下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0 Liebert、Liebert(2002)

人格是某一個體身心之獨特、動力組織,它影響各人對社會與 物理環境的行為與反應。在這些特性中,有些是此人完全獨有 的(如記憶、習慣、怪癖),有些則與一些人、許多人或其他所 有人所共有。

Schultz、Schultz(2006)

人格所指即是外顯可見的特徵,此為一獨特、具持久性的個人 內外在特性集合,能夠影響個體在不同情境中的行為。

Zimbardo(1990)

人格為個人在不同時間,面對不同情境時,所表現出來的獨特 心理特質,其決定個人適應環境的行為模式及思考方式,使個 人在需要、動機、興趣、氣質、生理、性向、態度及外型等各 方面,均具有與他人相異之處。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上之許多學者定義,雖皆對人格特質有許多獨到見解,然「人格」及「特 質」、甚至是「人格特質」之間究竟有何異同,林玉敏(2011)及周育呈(2008)皆認為

「人格」比較強調是個體受到先天遺傳、生活歷程與後天學習之影響,而培育出 個體之內在自我;然「人格特質」即為個體面對外在環境反應出不同於他人的行 為舉止與特徵,林玉敏(2011)也以此為基礎並綜合及整理了相關論調後,更進一步 指出「人格」為一心理傾向,而人格特質係由眾多的因素所構成,其舉例我們會 形容一個人的「人格」高尚,可能是因此人有謙沖自牧、虛懷若谷、不與人爭等 人格特質,然人格特質會比人格更具體,更像用來形容構成一個人個性或性格的 因素,舉凡前述謙沖自牧、虛懷若谷、不與人爭的特性反應出個體謙虛有禮之人 格特質,且綜上對人格之定論皆可綜合以詮釋「人格特質」,研究者亦發現此些論 調與定義解釋多也提及前述之人格特質之重要特性,故認為個體「人格特質」會 受到自我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生活歷程彼此交互作用,而影響個體內在發展以衍 生獨特特性,並對外在環境刺激反應出其獨特人格特徵。以此基調,研究者亦將 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人格特質概念性定義呈現:「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之人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1

特質為其個體因受自我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生活歷程彼此交互作用影響,衍生個 體內在特性或內在心理動態發展歷程(此為心理特徵之集合),以對外在環境刺激反 應之獨特人格特徵或想法、情緒感受與行為舉止。」雖個體可能會面對不同情境 而有些微調整,然其仍具獨特性、持久性與一定程度一致性,且此內在特性或內 在心理動態發展歷程亦具有決定個案行為思考、以預測或知曉個體之行為法則之 功用呈現,據此立意,本研究期盼能更深入瞭解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人格特質 概況。

二、 五大人格特質理論

過去期間,許多學者紛紛投入此人格特質的研究,亦發展出許多解釋人格之 理論方式,如心理分析論、後心理分析論、個人建構論、現象論、行為論、社會 認知論,以及較受矚目之特質論,特質論強調描述個人人格特質時,實質形容描 述其特質之具體用語及形容詞之歸類探究,如害羞、自大、謙虛、敏感、活潑、

親和等此些形容詞以用來描述個體人格樣態,林玉敏(2011)便指出人格特質論主要 期望能瞭解個體的人格結構、貣源以及其他相關事務,也期望根據該理論對人格 的認識進而對個體進行動機、行為、生活事件等方面的預測,舉凡 Allport、Cattell、

Eysenck 等學者所研究之人格特質理論、以及 McCrae 與 Costa 的五大人格特質(FFM) 理論皆在此領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則針對近代研究人格特質組成之集大成因 素論:McCrae 與 Costa(1987)所確立的五大人格特質(FFM)因素論進行詳細敘述。

五大人格特質理論(The Big Five Model),又稱為五因子模式(Five Factor Model),

主要係指人格特質中五種廣泛的因素,此可予以作為一種組合較大數量之人格特 質架構(Goldberg,1993)。五大人格特質理論被廣泛用於描述及分類人格特質已有 許多年,且許多研究者皆發現五大人格特質於人格描述上之重要性,而究竟其從

主要係指人格特質中五種廣泛的因素,此可予以作為一種組合較大數量之人格特 質架構(Goldberg,1993)。五大人格特質理論被廣泛用於描述及分類人格特質已有 許多年,且許多研究者皆發現五大人格特質於人格描述上之重要性,而究竟其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