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之相關內容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之相關內容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簡稱為十二年國教,指的是由九年國民教育加上三年 高級中等教育兩階段組成之教育政策制度,前九年國民教育為全面普及、免試、

免學費之義務教育,六至十五歲學齡國民皆頇強迫入學,以政府辦理為主;而後 三年高級中等教育則為非強迫、自願入學、免學費和免試為主之普及教育,以十 五歲以上之國民為招生對象,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採取公私立學校並行、普通與 職業教育兼顧之多元教育辦學原則,自民國 103 年 8 月起全面實施(吳清山、林 天祐,2014;教育部,2011、2013)。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揭示了三大願景(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成就每一 個孩子、厚植國家競爭力)、五大理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 路、優質銜接)、及六大目標(培養現代公民素養、引導多元適性發展、確保學生 學力品質、舒緩過度生學壓力、均衡城鄉教育發展、追求社會公帄正義),並在政 策願景、理念與目標之基礎上,建構七大政策面向(全面免學費、優質化均質化、

課程與教學、適性輔導國民素養、法制、宣導、入學方式),共計二十九個政策方 案,期能透過延長國民受教育年限,以達到提高整體國家人力素質與競爭力,促 進教育機會均等,均衡城鄉教育落差,緩解升學壓力,推動適性學習與發展(吳 清山、林天祐,2014;教育部,2007、2011、2012、2013;陳清溪,2013)。以下

分就十二年國教政策背景、願景理念與目標、及方案內容探討之。

壹、政策背景

綜合相關文獻研究與政策內容,可將十二年國教政策發展之背景因素歸納為

「提升國民人力素質,增進國家競爭力」、「符應世界教育發展之趨勢,回應社會 對教育革新之期待」、和「改善當前教育環境,提高未來教育品質」等三大項(吳 清山、高家斌,2005;林新發、鄧珮秀,2013;洪仁進,2010;教育部,2007、

2013;陳益興、王念先,2007;陳清溪,2013),以下就這三項政策背景因素分別 說明敘述之。

一、提升國民人力素質,增進國家競爭力

國家發展與經濟建設的主力並不在雄厚的財富與宏偉的經濟政策,而是植基 於人才的培育(吳清山、高家斌,2005;陳益興、王先念,2007),再從人力資本 的角度觀之,基本教育的普及化與優質化,才是豐富國家人力資源質與量的教育 投資,如此一來方能有助於提高整體國家競爭力,促進國家社會的永續發展與經 營(林新發、鄧珮秀,2013;教育部,2013),又在現今全球化的發展下,流通世 界各地的不只是商品貿易,還有資訊和教育的流通,以及人才的流動,因此有必 要在教育方面進行改變與轉化,以因應全球化對於國家社會與教育的衝擊和影響

(教育部,2013;陳清溪,2013)。

二、符應世界教育發展之趨勢,回應社會對教育革新之期待

由於世界各國逐漸意識到教育對於國家競爭力的提升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因此不論是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皆有延長國民教育年限的趨勢,而國際組織與 國際社會上的宣言或行動也顯現出對教育的重視(吳清山、高家斌,2005;教育 部,2013),且教育權的理念逐漸興起,以及家長教育選擇權概念的出現,國民教

育已不完全是義務和強迫的性質,而是兼具權利和義務雙重特性,以往民族主義 之下所發展的國民義務教育之觀念與內涵已不適用,因此除了原來的政治視野之 外,國家對於國民教育的辦理尚頇納入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元層面的考量,而 基本教育的普及化、全民化與優質化也就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趨勢和重 點工作(教育部,2013;陳益興、王先念,2007)。

此外,十二年國教政策不僅是一項國家政策、施政重點工作,同時還帶有改 革的意涵於其中,從十二年國教政策的願景、理念與目標中,可看出期能透過十 二年國教政策的實施,提升教育品質、緩解升學壓力以促進多元學習和適性發展,

同時藉由十二年國教政策促使教育資源的重整與再分配,以達成均衡城鄉教育落 差、推動教育機會均等的理想(教育部,2013;陳清溪,2013),因此十二年國教 政策不只是個有延續性和發展性的政策,也具有回應教育問題的革新性質。

三、改善當前教育環境,提高未來教育品質

在延長基礎教育年限的同時,也要同步提升教育品質,以期透過十二年國教 政策之推動,帶來新變革、新氣象,透過促使教育資源重新分配,有助於促進教 育機會均等、發展多元適性學習環境與學校辦學特色(吳清山、高家斌,2005;

教育部,2013;陳清溪,2013);因此,藉由資源重置的方式,促進教育機會均等,

減少教育落差的現象,並因應十二年國教政策推行以免試為主的升學方向,免除 考試導向的升學壓力與束縛,回歸教與學的本質,順勢推動適性學習與均衡發展,

讓學生能夠有適性學習與發展的空間和機會(教育部,2013;陳益興、王先念,

2007);此外,在推行適性學習與均衡發展之時,亦能因應少子化的衝擊、順應適 性學習的變革趨勢,鼓勵學校發展特色,一方面能夠減少招不到學生的擔憂,另 一方面也為不同性向的學生營造合適的發展環境(教育部,2013;陳清溪,2013)。

貳、政策願景、理念與目標

由於教育政策具有引領教育發展方向的功能與責任,因此教育政策的規劃與 制定必頇包含政策願景與目標的擬定,再透過教育政策的實施來達成教育目標,

落實教育理想(吳清基,1997;張芳全,2001;黃昆輝,1988)。以下就十二年國 教政策架構所構建之三大願景、五大理念與六大目標分別探討之。

一、政策願景

依據教育部十二年國教政策之相關文件內容,作為引領十二年國教政策發展 與實施的三大願景為「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成就每一個孩子」、及「厚植國家 競爭力」(教育部,2013;陳清溪,2013),以下就此三項政策願景內容說明之。

(一)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

在延長基礎教育年限的同時,也應注意教育品質的提升,方能有效增進人力 素質與促進國家競爭力,因此在中小學基礎教育的扎根工作即顯得相當地重要,

應著重培養學生應具備之基本知識與技能,以因應未來環境變化;在具體作為上,

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除了教學設備的充實外,國中、高中職教師教學態度、方法 的改變,以及高中職優質化方案的落實推動,才是十二年國教能否成功的兩大關 鍵重點工作項目(教育部,2013;陳清溪,2013)。

(二)成就每一個孩子

在少子女化的趨勢下,如何確保國家生產力,以支持整體國家社會的發展,

成為當前重要且緊急的工作課題,因此必頇要成就每一個孩子、讓每個人都有成 功的機會與經驗,對於學習落後的孩子進行補救教學,設定基本學習內容,並加 以施測,以了解孩子是否有效學習,再透過學校適性教育與輔導,找到學生的性 向、興趣、能力,然後經由教育體系長期、有系統的培育,家長及社會的資源投

入與關心,方能達到適性揚才、成就每一個孩子的人才培育理想(教育部,2013;

陳清溪,2013)。

(三)厚植國家競爭力

國家競爭力的根源即為人才的質與量,而人才培育則仰賴教育,由於十二年 國民基本教育為基礎教育,基礎教育辦好,自然就能優質銜接高等教育,成就每 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國民擁有專業的的知識與技能,並具備人文科學素養、多元 的軟實力,而當每一個學生都能適性揚才,充分發展潛能,自然就有競爭力,當 人才具有競爭力時,生產力提升,創造更多的價值,國家的競爭力自然隨之提升,

由此可見十二年國教實為厚植國家競爭力的基礎工作(教育部,2013;陳清溪,

2013)。

二、政策理念

基於政策之三大願景,還有多年來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的精神與基礎,以「有 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優質銜接」五大理念,來進 行十二年國教政策規劃、推動與實施之相關工作(教育部,2013;陳清溪,2013)。

以下分別就這五大政策理念之內容敘述之。

(一)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有教無類」此項教育理念可謂來自於憲法與教育基本法中所揭櫫的帄等原 則與精神,除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階段一律強迫入學受教之外,在後三年的高級 中等教育階段,「不分種族、性別、階級、社經條件、地區等,教育機會一律均等」

(教育部,2013)。此外,有教無類的理念還有不放棄任何一位孩子、成就每位孩 子的意涵(教育部,2012)。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則為在有教無類的基礎上,進一步考量並照顧到學

生的個別差異,亦即「面對不同智能、性向及興趣的學生,設置不同性質與類型 的學校,透過不同的課程與分組教學方式施教」(教育部,2013),藉由多元課程 與教學,協助學生發現並開展自我潛能。

(二)適性揚才,多元進路

透過十二年基本教育之實施,期能增進學生對自我性向與興趣之探索、發展 和了解,達到適性發展與多元學習之效果,從而找到合適的發展方向與途徑,以 適才適所地發揮所長,此即為「適性揚才」、「多元進路」理念之主要意涵;具體 而言,適性揚才意指「透過適性輔導,引導學生瞭解自我的性向與興趣,以及社 會職場和就業結構的基本型態」(教育部,2013),而多元進路為「發展學生的多 元智能、性向及興趣,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進路,以便繼續升學或順利就業」(教 育部,2013),由以上定義描述可看出「適性揚才」、「多元進路」的理念是適性發

透過十二年基本教育之實施,期能增進學生對自我性向與興趣之探索、發展 和了解,達到適性發展與多元學習之效果,從而找到合適的發展方向與途徑,以 適才適所地發揮所長,此即為「適性揚才」、「多元進路」理念之主要意涵;具體 而言,適性揚才意指「透過適性輔導,引導學生瞭解自我的性向與興趣,以及社 會職場和就業結構的基本型態」(教育部,2013),而多元進路為「發展學生的多 元智能、性向及興趣,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進路,以便繼續升學或順利就業」(教 育部,2013),由以上定義描述可看出「適性揚才」、「多元進路」的理念是適性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