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國際教育的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國際教育的相關研究

國際教育已成為近十年新興教育的研究趨勢,其實質影響也遍及各級 學校的運作,研究者擬探究國內外地區近年來以國際教育為題之博碩士論 文及相關研究,以瞭解近年國際教育研究現況。首先探討國內高中學校、

老師或學生相關的研究與國中、小學學校、老師或學生相關的研究;接著 分析國外相關的研究,最後依「課程發展與教學」、「國際交流」、「教師專 業成長」、「學校國際化」、「學生學習成效」、「建構國際教育指標 」與「國 際教育政策或目標」等向度加以彙整,期提供本研究統計數據做出參考與 對應之比較。

壹、有關國際教育之研究

整理國內外有關國際教育的文獻,國內研究與「課程發展與教學」有 關者有 8 篇(顏佩如,2007;王澤瑜,2014;劉洲溶,2017;吳宗憲,2014;

陳映如,2012;徐昱政,2016;劉美慧,2017;田耐青,2019)、與「國 際交流」有關者 7 篇(鄭揮豪,2014;郎儀錦,2015;楊素真,2017;楊 振昇,2017;宋方珺、楊振昇,2017;張文龍、蕭韋婷,2020;林柏儀,

2020)、與「教師專業成長」有關者 7 篇(吳卉宜,2013;鄒靜芬,2017;

曾鼎育,2011;黃俊杰,2015;邱莉婷,2017;楊素真,2017;田耐青,

2019)、與「學校國際化」有關者 2 篇(林騰蛟,2006;郭品孜,2012)、

與「學生學習成效」有關者 4 篇(林沛汝,2017;蔡旻綺,2016;柯佩伃,

2016;陳美如、郭昭佑,2017)與「建構國際教育指標」有關者 1 篇(王 友聖,2009)、與「國際教育政策或目標」有關者 9 篇(林騰蛟,2006;

林明地,2013;宋姚萱,2013;郎儀錦,2015;吳建萍,2014;許筱由,

2016;宋方珺,2018;江幸真,2017;楊素真,2017)等共 38 篇,其中 數篇論文皆對兩種以上之構面有所論述。可見本研究有其獨特性且值得研 究之處,茲歸納相關研究結果分析如下:

一、國內高中相關研究

郭品孜 ( 2012 ) 於其《教育國際化與我國高中國際教育之研究》論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採用比較研究法、歷史研究、理論分析、訪談與文件分析,其研究結 論包括:英國大力推廣國際教育以及擴展海外的相關事務,希望能奠定國 際地位;澳洲一向著重於教育輸出,吸引世界各地學生的方式多強調國際 教育各項政策;美國的國際教育政策在於提升國家影響力,其科學實力意 有所提升,更影響與強化了經濟發展的層面。而我國高中國際教育之推動 則從以辦學者對國際教育的重視為出發,並考量學校的地理位置、獲得的 經費挹注和教師的專業知能,而公立與私立高中亦各有差異。

吳卉宜 ( 2013 ) 於其《臺北市高級中學推動國際教育專業發展之個案 研究---以一所私立女子高級中學為例》論文中,其研究結論包括:個案學 校以辦理教師專業成長為實踐國際教育的途徑,並強化教師海外教育參訪 以培養教師設計國際課程與教材的能力,但是多數學校皆會面臨資源不足 的困難,因此很難獲得全體親師的認同。該研究採用質性個案研究法,訪 談、文件與觀察,頗值得欲發展國際教育的個案學校做為參考。

王澤瑜 ( 2014 ) 於其《臺北市中學推動國際教育融入課程之個案研 究》論文中,以臺北市高級中學與國民中學各一所為研究對象,並提出以 下之結論:有關於如何將國際教育融入正式或非正式課程部分,個案高中 採取系統化的國際教育選修課程,而個案國中則在課程與教學活動兩方面 發展多元的教案與規劃。該研究採訪談法、觀察與文件分析法、個案研究 法,受訪教師認為教師與行政人員的行政工作量過大。在國際教育融入課 程與教學方面,個案國中重視由學校本位認同凝聚開始,而個案高中則較 強調培養老師與學生的國際素養。個案高中教師對國際教育融入課程之教 學成效感到滿意,但尚可調整課程的內容;而個案國中則認為課程的深度 與廣度可以再研發。

劉洲溶 ( 2017 ) 於其《建構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下之高中國際教育—台 中市高中教師的觀點》論文中,研究對象為臺中市公私立普通高中,獲得 的研究結論包括:12 年國教新課綱架構下,新課綱的課程目標納入了國際 教育相關的目標,也讓學校更有彈性與空間發展校本特色課程。其推動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略包括發展跨科、跨領域之國際教育學校本位課程,亦可加強第二外語;

同時尚可發展與國際職涯有關的課程。該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文件分析 法、訪談研究法,接受訪談的各校特色有國際職涯探索課程、國際特色班、

跨校選修課程等。不可避免地,國際教育的推廣即使在新課綱的實施後,

仍可能面臨中小學國際教育城鄉差距以及國際教育專業教師人力不足的 問題。

林沛汝 ( 2017 ) 於其《我國高中生對國際教育的認同與學習成效之研 究-臺北市為例》論文中,獲得研究結論包括:高中生對國際教育方面展現 的學習成效,女生優於男生的構面包括:「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 責任」,而私立學校在四個構面皆優於公立學校。此外,高中生以「國際 素養」構面之學習成效最高,「全球競合力」最低。另外高中生對國際教 育的認同度最高的構面是「全球責任」,而「國家認同」構面認同最低。

最後,高中生對國際教育的認同程度,「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 合力」「全球責任」等構面,女生優於男生,私立學校在四個構面皆優於 公立學校。該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採分層隨機抽樣,研究對象為臺北市 高級中學二年級為對象,共 620 份問卷,研究顯示在國際教育的認同與學 習成效之間,高中生的回應呈現正相關。

蔡旻錡 ( 2016 ) 於其《我國高級中學學生國際教育學習成效之全球公 民資質力研究》論文中,獲致研究結論包括:家長社經程度、學生是否具 備出國經驗以及學生的外語溝通能力,都對學生全球公民資質力有顯著的 影響。學校可多參與國際教育相關計畫,為學生規劃志工服務與學習活 動,提供國際時事議題,必能提升學生全球公民資質力。我國國際教育政 策落實的狀況,已具相當成效,惟在國際教育方面的專業成長部分,教師 尚有加強的空間,同時亦可提升學生公民適應力。該研究採用問卷調查 法,研究對象包括有申請 SIEP 計畫之高雄市與臺北市的高中,共計 17 校 1,200 位學生,結果顯示臺北市與高雄市學生在全球公民資質力部分並無 顯著差異,學校可重於研發學校本位之外的國際教育課程與活動內容,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加強教師國際專業知能與素養,從而提升學生全球公民資質力。

鄒靜芬 ( 2017 ) 於其《透過教師專業發展社群推動國際教育之研究》

論文中,以花蓮縣某私立中學為研究對象,獲致研究結論包括:學校推動 國際教育,不僅可透過教師專業社群激發專業成長,教師亦可透過革命情 感而投注推動的熱情,同時更需要校內挹注相關的資源。該研究採用半結 構式訪談、行動研究法、國際交流學習單以及教師省思札記等質性研究工 具,其結論顯示教師不宜身負過多任務,否則很難持續推動國際教育,而 經費和時間是國際教育課程設計最大的問題。

宋方珺 ( 2017 ) 於其《我國高級中等學校推動國際教育之研究》論文 中,獲得研究結論包括:我國高級中等學校推動國際教育的現況屬於中低 程度;我國高級中等學校推動國際教育面臨的困境屬於中高程度;我國高 級中等學校推動國際教育面臨困境之因應策略屬於中高程度。該研究採用 問卷調查法,顯示女性、校長、任教一般科目、普通型高中、北區學校以 及學校位於都會區的填答者對於國際教育之推動知覺程度較高。而男性、

主任或組長、任教專業科目、技術型高中、中區及鄉鎮區學校的填答者對 於我國高級中等學校推動國際教育面臨困境的知覺程度較高。

二、國中小相關研究

古基煌 ( 2012 ) 於其《國際教育在國中實踐之個案研究》論文中,提 出其研究結論如下:來自於參與學校夥伴關係之學生較具有國際觀,無疑 地其參與國際教育亦有正面肯定的效果。該研究以文獻分析為主,半結構 式訪談為輔,並且指出上級長官及校長的支持是成功的關鍵,而課程、師 資、教學是參與團隊最大的挑戰,也是推動國際教育之關鍵。

曾鼎育 ( 2011 ) 於其《國民中小學教師國際教育素養之研究》論文 中,其研究指出:國際教育素養中的六個面向,依比較結果可分四個階層,

「國際教育的認知」為最高,其次為「跨文化素養」;再次之為「國際議 題」、「開放心智與態度」、「教學與評量」,最後為「外語能力」。該研究採 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四個縣市的國民中小學教師,分別是臺北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嘉義縣、原台南縣與原台南市四個縣市,其中國中小教師的國際教育整體 素養屬中上程度,以「國際教育的認知」表現最佳,「外語能力」最低。

不同地區、服務年資不同之國中小教師在「外語能力」上有顯著差異。不 同任教階段之國中小教師在「國際教育的認知」與「外語能力」上有顯著 差異。不同性別之國中小教師在「教學與評量」上有顯著差異。不同任教 領域與科別的國中小教師在「國際教育的認知」、「國際議題」、「跨文化素 養」、「外語能力」、「教學與評量」有顯著差異。

宋姚萱 ( 2013 ) 於其《公立國中教師對國際教育政策認知與執行之研 究—以臺北市和臺中市為例》論文中,獲得研究結論如下:教師對國際教 育政策認知為中上程度,以「目標」最高,「指標」最低。教師對國際教 育政策執行為中等程度,以「溝通」最高,「資源」最低。教師對國際教 育政策執行困境為中上程度,以「經費」最高,「資訊」最低。該研究對

宋姚萱 ( 2013 ) 於其《公立國中教師對國際教育政策認知與執行之研 究—以臺北市和臺中市為例》論文中,獲得研究結論如下:教師對國際教 育政策認知為中上程度,以「目標」最高,「指標」最低。教師對國際教 育政策執行為中等程度,以「溝通」最高,「資源」最低。教師對國際教 育政策執行困境為中上程度,以「經費」最高,「資訊」最低。該研究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