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圖形組體應用在社會領域主題教學情形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圖形組體應用在社會領域主題教學情形

本節第一部分探討「多元的學習」、「校園的自治」及「安全的生活」之主題 課程設計背景,第二部分到第四部份依序探討實施「多元的學習」、「校園的自治」

及「安全的生活」之圖形組體主題教學歷程與教學省思。

一、主題課程設計背景

依照學童背景分析、圖形組體融入課程及圖形組體教學理念三個部分,說明

「多元的學習」、「校園的自治」及「安全的生活」三個主題課程設計之背景。

(一)主題一「多元的學習」圖形組體課程設計 1.學童背景分析

多元學習的主題是本研究場域之學童所缺乏的經驗,學童的多元學習經驗多 來自學校所提供且多為免費的,如寒假育樂營、陶土課、書法教學、校外教學及 兒童節體育競賽等,只有游泳教學需自費參加。文本中多元學習活動的定義、技 能性的活動、競爭型活動的優缺點、社團及學習團體等,對學童來說是較陌生的 概念;學童缺乏口頭報告、製做專題研究與成果海報的能力,且普遍具有戶外學 習等同於校外教學又等同於旅遊的迷思觀念。

2.圖形組體融入課程

「多元的學習」包含「參與學習活動」、「進行戶外學習」與「九族戶外教學」

三個次主題,主題結構共有十二個子題如圖 4-9。在「參與學習活動」中,以多 元學習網狀圖,探討多元學習活動的類型、功能、選擇原則及參與態度;以合作 與競爭框架表,探討合作與競爭不同形式之學習活動的差異。在「進行戶外學習」

序圖,整理戶外學習的流程;以口頭報告次序圖,呈現口頭報告的次序。並配合

是學童生活中不曾出現的名詞或組織,缺乏班會、家庭會議與學校自治團體服務 等實際生活經驗。

2. 圖形組體融入課程

「校園的自治」包含「班級自治活動」、「開班會」與「學校自治活動」三個 次主題,主題結構共有十二個子題如圖 4-10,另外,配合課程內容召開一次班會 及進行一次選舉活動。

在「班級自治活動」部分,以階層圖探討由個人、家庭至國家、地球等團體 的階層概念;以階層圖探討不同階層團體的自治方式與例子;以網狀圖探討個人 擁有的自由權範圍;以階層圖探討各團體的自治與目的;以維恩圖比較法律與規 範的異同;在參與班級自治活動中能也以框架表比較班級幹部職責之不同;了解 班級公約的制定目的後能也以框架表實地調查其他班級班規之異同。

在「開班會」這部分,以次序圖了解招開議會的順次;以次序圖與網狀圖了 解選舉的順序及選舉百態;以維恩圖了解表決的方式;以框架表了解縣市及國家 兩個階層自治單位的討論題案;以網狀圖探討民主生活中常見的選舉活動百態。

在「學校自治活動」這部分,以網狀圖探討學校圖書、午餐、路隊與環保小 尖兵等自治團體的目的與功能;以框架表比較學校自治團體的特色、加入方式、

獎懲方式及人員等。

圖 4-10 校園的自治主題結構圖

限,學習單可利用彈性時間或下課時間分組建構;捨棄綜觀課文內容的方式,改 以小段落的方式呈現主題文本內容,並增加朗讀文本的次數,以增進從文本段落 大意中提取概括性詞語或關鍵字的能力,修改補充資訊成為適合學童閱讀之前導 組體文章,以擴充學童之概念及補充文本內容之不足。

(三)、主題三「安全的生活」圖形組體課程設計

1. 學童背景分析

生活安全一直是學校生活教育的一環,學校經常舉行安全教育宣導,也定期 請消防隊進行消防演示或 CPR 急救訓練,學童對「安全的生活」這個主題具有較 多的先備經驗,唯有在天然災害的特性、成因及預防部分較欠缺概念;以及文本 中要求繪製校園安全地圖,學童缺乏地圖構成要素的概念,若要具備讀圖能力及 繪製地圖的能力,則須進一步教學。

2. 圖形組體融入課程

「安全的生活」這個主題有「校園安全生活」、「我會保護自己」兩個次主題,

主題結構下共有八個子題如圖 4-11,由學童依據概念性、比較性或次序性的主題 內容,選擇適合之圖形組體進行獨立建構,並配合主題進行校園安全的體檢活 動、針對體檢結果提出校園安全口頭報告,此主題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符合。

「校園安全生活」這部分,包含探討校園危險地點、校園意外的種類及校園 意外原因;繪製校園安全地圖包含認識地圖的構成要素及了解繪製校園安全地圖 的流程;校園安全體檢活動則要實地進行校園安全的體檢活動,並提出校園安全 的改善與建議。

「我會保護自己」這部分,交通安全子題,探討行人、汽機車駕駛人等不同

鑒於第二個主題教學時,研究者對於構圖能力的轉移仍偏重教師主導,學生 無法獨立完成,推究原因除了學生能力仍在培養外,設計的學習內容過多也是導 致師生重大壓力的原因。故在進行此主題教學時,修正行動方案包括減少建構學 習單的份量、增加分組討論的時間、改變討論方式由各組認養一個小子題以進行 焦點討論,並延後個人建構時間等。

二、主題一「多元的學習」圖形組體主題教學方案實施歷程

以下包含圖形組體主題教學歷程及圖形組體主題教學省思兩個部分。

(一)、「多元的學習」圖形組體主題教學歷程

依照「多元的學習」主題下參與學習活動、進行戶外學習及九族校外教學三 個次主題的順序,說明圖形組體主題教學情形,由於本階段構圖由教師進行示 範,而學童之構圖以模仿教師為主,故全班學童所建構之圖形內容大同小異。

1.「參與學習活動」的網狀圖

此主題重點在呈現多元學習活動大綱,故研究者認為以網狀圖為最佳之呈現 方式。研究者在黑板上畫出主題多元學習活動的類型、功能、選擇原則及參與態 度等子題的網狀圖,解釋多元學習活動類型可分成藝文、運動及益智;功能分成 生理與心理兩方面;選擇原則須考慮興趣、時間、金錢、專長及師長建議等;參 與態度應能配合要求及主動幫忙等。學童依據研究者的解說所呈現的多元學習網 狀圖,分別指出不同類型的多元學習活動的例子與功能(見附錄六)。

2. 「參與合作與競爭學習活動」的框架表

此主題重點在比較合作與競爭兩種學習活動的例子及優缺點,故研究者認為

類,在橫列舉出例子、工作 、優點及缺點等子題。學童依據研究者的解說所完 成之多元學習活動合作與競爭框架表,能說出曾參與過的合作與競爭學習之例子 及其優缺點。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結文本內容,較能聯結新的學 習資訊(見附錄六)。

因文本圖片與內容與研究場域有明顯城鄉差距,例如參加歌仔戲團或合唱團等,

故以學童實際生活中大隊接力、海報比賽、朗讀比賽說明其優缺點,使學童較能順利 建構合作與競爭型的學習活動例子與個人所須負責的工作(思 971107)。

3.「進行戶外學習」的網狀圖

此主題重點在呈現戶外學習活動的大綱,內容包含戶外學習的地點種類及優 點,故研究者認為使用網狀圖最為合適。鑒於建構多元學習的網狀圖時,學童反 應 A4 紙張太小故將紙張放大至 B4,並將子題附在學習單最後面,讓學童可以用 剪貼的方式替代抄寫。研究者在黑板上寫出主題戶外學習種類、地點及優點三個 子題,在種類下面又分成動態與靜態,學童依據研究者的解說寫出戶外學習靜態 的有欣賞歌仔戲、布袋戲與陶藝作品;動態的有參觀、觀察、採訪、運動及志工 服務等;優點有放鬆心情、帶來新鮮感(見附錄六)。

4. 「戶外學習」的次序圖

此主題重點在分辨戶外學習的流程,故研究者認為次序圖為最佳呈現方式。

鑒於戶外學習網狀圖學童花了太許多時間在剪貼,考慮時間因素,捨棄剪貼的方 式,直接設定好格式,再請學童填上資訊。研究者在黑板上畫出一條時間線,並 寫上活動前、中與後三個時間點,再由同學討論後寫下個活動中的注意事項。學 童呈現活動前的準備工作有五點:決定目的地、決定目的、蒐集資料、分組與準 備物品;活動中的注意事項有:安全、時間、禮貌、觀察與紀錄;活動後的口頭 報告次序有五點:確定主題、蒐集資料、整理重點、上台報告與經驗交流(見附 錄六)。

5.「口頭報告」的次序圖

此主題重點在分辨口頭報告的步驟,故研究者認為次序圖是最符合主題之知 識結構之圖形,故選用次序圖。先前已有次序圖經驗,故研究者只畫出一條時間 線,請學童自行填上序號與步驟說明。學童能參考文本資料建構口頭報告次序,

有確定主題、蒐集資料、上網查詢、寫下重點、整理重點、上台報告及寫學習單 7 個步驟。

6.「九族文化村校外教學」應用網狀圖之學習成果

進行多元學習活動主題時,適逢學校舉辦九族文化村校外教學,此即多元學 習主題內容,故將校外教學活動重點擺在台灣原住民的認識,並要求學童進行活 動心得口頭報告。研究者先介紹原住民的分布情形及其食衣住行與社會結構等特 殊文化,加入影片、書籍及網站等補充資訊,並使用電腦融入教學,解說賽夏族 矮靈祭、邵族追逐白鹿到日月潭的傳說故事等,再進行校外教學。圖 4-12 為 S10 獨力完成的台灣原住民網狀圖,能按照原住民分部情形依序填寫出 2 到 3 個文化

進行多元學習活動主題時,適逢學校舉辦九族文化村校外教學,此即多元學 習主題內容,故將校外教學活動重點擺在台灣原住民的認識,並要求學童進行活 動心得口頭報告。研究者先介紹原住民的分布情形及其食衣住行與社會結構等特 殊文化,加入影片、書籍及網站等補充資訊,並使用電腦融入教學,解說賽夏族 矮靈祭、邵族追逐白鹿到日月潭的傳說故事等,再進行校外教學。圖 4-12 為 S10 獨力完成的台灣原住民網狀圖,能按照原住民分部情形依序填寫出 2 到 3 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