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依照上述結論,提出對本研究及未來研究之建議,說明如下:

一、對本研究之建議

(一)、增加圖形組體行動教學的時間

建構圖形組體的學習歷程中,由師生共構轉移至小組創作甚至個人創作時,

需較長的時間來引導,以發展學生的構圖能力,本研究受限於時間因素只有進行 三個主題之教學,使學童之構圖能力仍不足,無法做有系統與清晰的建構,如能 增加行動教學的時間,將可增強學童自行建構的能力。

(二)、提升學童基本語文閱讀能力

在此次教學實驗過程中,發現學童缺乏語文閱讀能力,使得建構圖形組體時 較為依賴老師的提示,建議可利用彈性課程加強學童對於詞性分辨、歸納大標題

或猜測文本大意,學習提取關鍵詞與概括性詞語的能力。

(三)、改變學童書寫方式

原先在全班討論及師生共創的過程中,將關鍵字或內容直接書寫在黑板上,

無法詳細記錄建構過程,如能使用軟性小白板,能更便利更換階層位置或概念 詞,字體較大使學童容易閱讀,可減少學童獨立建構圖形組體所占用之上課時 間,也可提高學童完整建構圖形組體內容。

二、未來研究建議

(一)、延伸不同區域三年級學童的圖形組體學習

國小三年級的學童正進入具體運思期的階段,且為初次接觸社會領域的學 習,故其對圖形組體的接受程度是很值得研究的,但文獻中較缺乏三年級學童的 學習情形分析,故往後的研究可針對不同地區三年級學童再深入探討進行圖形組 體學習的可行性或其對圖形組體認知歷程的轉變情形。

(二)、擴展學童對不同圖形組體的接受及應用程度之分析

圖形組體的種類很多,學童對不同的圖形組體具有偏好,本研究僅依其功能 選取概念性的網狀圖及階層圖、比較性的維恩圖及框架表、順序性的次序圖等五 種圖形組體來探討,仍有許多遺漏的,故往後的研究可繼續探討不同種類的圖形 組體對學童認知情形的影響差異為何。

(三)、從事社會領域主題教學的實施歷程分析

須因應教學場域的特性及學童之屬性規劃不同的學習內容,但目前以社會領域進 行主題學習的課程範例卻很匱乏,圖形組體的教或學都著重在於實做的部分,故 往後研究可繼續探討不同主題的圖形組體教學之可行性。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明傑、陳玉玲譯,(2002)。教育心理學。台北:學富。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景生(2004)。圖形組體應用在國小數學文字題解題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 師範學院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台北縣國教輔導團網站。圖像組織的學習。2007年09月12日。取自 http://ceag.phc.edu.tw/~nature/master/1/11/11-20.html

朱南平(2003)。國小社會科概念構圖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 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余民寧(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台北:商鼎文化。

余福成(2005)。探究教學模式在國小社會學習領域鄉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 台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沈翠蓮(2004)。創意教學思維與活動設計實例—情緒急轉彎。載於國立台北 師範學院(主編),深耕與創新-九年一貫課程之有效教學策略(頁427-458)。 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李欣青(1997)。視覺圖像在教學上的設計與運用。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 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縣。

李欣蓉(譯)(2005)。Bromley, K, Irwin-De Vitis, L, & Modlo, M.

著。圖像化學習:在不同課程領域使用圖像組織(Graphic rganizers)。

台北市:遠流。

李咏吟(1998)。教學原理。台北,遠流。

李延昌(2007)。圖形組體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運用研究-以輔導團教學實務社

李聰超(2001)。迎接挑戰—談國小社會領域教師的專業成長。翰林文教雜誌,

21,頁23-28。

呂美足(2006,8)。發現式學習理論與有意義的學習理論。彰化縣九年一 貫課程電子報,138。2008年3月12日,取自

http://enews.trsc.chc.edu.tw/95Webs/95paper3.htm 呂愛珍(1993)。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與教材。台北:五南。

吳世文(2003)。合作學習法在國小社會學習領域運用之探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吳美靜(2003)。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教學專業知識之個案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余福成(2005)。探究教學模式在國小社會學習領域鄉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台北教 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文真(2004)。圖形組織工具訓練方案對國小資優學生問題解決思考歷程影響 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民棟(2006)。國小高年級學生科技態度之研究。國立高學師範大學工業科技 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育瑋、王怡云、鄭立俐(譯)(1997)。(Chard, S. C.)著,進入方案教學的世界I (The Project Approach.I)。台北:光佑。

林欣慧(2007)。學習風格融入心智圖在國小社會領域報告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 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家輝(2008)。運用合作式概念構圖教學策略於國小社會領域學習之成效研究。國立 台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林寶山(1980)。教學論。台北:五南。

范世強(2004)。國小社會領域基本能力測驗之研究-以彰化縣國小四年級

我的家鄉為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市。

洪麗卿(2002)。社會科概念構圖教學策略之建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高珠容(2005)。從鄉土地圖教學網站看圖形組織在國小社會學習領域之應用與 實踐。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高翠霞(1998)。主題式教學的理念-國小實施同整課程的可行策略。教育資料與 研究,25 期,9-11。

高薰芳、林盈助、王向葵(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台北:

心理。

馬芳婷(1989)。社教機構短期研習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夏林清與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作研究。

台北:遠流。

梁雲霞(譯)(2003)。Eric Jensen著。大腦知識與教學(Teaching with the brain in mind)。台北:遠流。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張春興、林清山(1987)。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 (1994) 。教育心理學。 台北:東華。

張舜棠(1999)。國小六年級社會科的潛在課程:一個班級的個案研究。台 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張新立(譯)(2003)。Marzano,Pickering&Pollock 著。有效課堂—提高學生成績 的實用策略。(Classroom Instruction that Works:Research-Based 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Student Achievement)。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文典(2003)。主題式教學活動設計。載於黃茂在(主編),九年一貫課程自 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主題式教學活動設計(頁7-14)。台北:國立教育研 究院籌備處。

陳邦惠(1999)。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師苑。

陳美音(2004)。STS教育理念融入國小社會科教學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美雪(2006)。國小社會學習領域建構取向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浙雲(2001)。社區資源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應用。台北縣教師進修演講稿,

未出版。

陳淑珠(2001):窗外有藍天。台北縣小班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通訊月刊,21,

8-9。

陳國彥(1998)。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科教育。國教天地,128,8-11。

陳國彥(2001)。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台北,學富文化。

陳佩秀(譯)(2001)。Arthur L.Costa & Bena Kallick著。活化和應用 心智習性(Activating and engaging habits of mind)。台北市:遠流。

陳明溥、莊良寶(1999)。全球資訊網學習環境中學習活動型態與學習成效之探 討。1999 年台灣區網際網路研討會。

陳惠瑜(2007)。圖形組體運用於國小三年級低成就學生國語大意摘取教學之行 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市。

陳新轉(2002)。課程統整設計之道。載於黃炳煌(主編),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 計與教學教略(頁131-168)。台北:師大書苑。

陳麗紅(2004)。資訊科技融入社會科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麗華、王鳳敏(1996)。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編印。

黃永和(2006)。圖形組織作為教學工具的探討與實踐:一個教學實務社

群的發展經驗。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系,教育研究理論 與實務之整合學術研討會,高雄。

黃永和、莊淑琴(2004)。圖形組體--視覺化教學工具的探討與應用。載於國 立臺北師範學院實習輔導處主編,深耕與創新:九年一貫課程之有效教學策 略(頁 363-392),台北。

黃台珠、熊召弟、王美芬、佘曉清、靳知勤、段曉林、熊同鑫譯(2002)。Joel J.

Mintzes 著。促進理解的科學教學-人本建構取向觀點。台北:心理。

黃景裕(2003)。國小社會學習領域建構式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 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德芳(2007)。專題導向學習在國小社會領域教學實施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 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程健教(2001)。九年一貫國小社會科的能力指標。國教輔導,40(4),2-14。

葉季昀(2004)。圖像組織架構教學策略對國中生學習神經系統概念的影響。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龍立(2006)。講述式教導及接受式學習的實施一前導組織的探討。科學教育

楊龍立(2006)。講述式教導及接受式學習的實施一前導組織的探討。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