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圖書館奠基期的分析比較

美國學校圖書館的發展一直到了 1920 年,第一部國家級的營運標準才問世,

但只討論中學圖書館,緊接著於 1925 年出版了首部小學圖書館營運標準,又隔了 20 年後,再度出版涵蓋小學到中學的完整營運標準,自此之後大約每隔 10 年出版 一部標準,此期間可說是美國學校圖書館營運標準的奠基期。為比較分析奠基期 的三部標準,分別是《不同規模的中學圖書館組織和設備標準》簡稱《塞爾滇標 準》、《小學圖書館標準》、《學校圖書館的現在與未來:功能和標準》,本研 究根據 SCOPE 模式,依序從社會文化背景、基本主張、經營管理、合作關係、教 與學五向度的分析如下。

一、1900 至 1950 年代的社會文化背景

本研究運用 PEST 分析法來闡述社會文化情境,依序從政治、教育、專業、科 技四方面來探討 1900 至 1950 年代的時空背景。

(一) 政治方面

1900 至 1950 年間影響全球的重大事件莫過於世界大戰,從 1914-18 年的第一 次世界大戰,到 1930 和 1940 年代爆發的全球性大規模的軍事衝突,造成世界各國 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層面都是動盪不安的局面,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導 致的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不僅嚴重的打擊了美國學校圖書館事業的 發展,甚至整個教育界的建設幾乎都停擺(Rubin, 2016: 55)。雖然引導學校圖書館 發展的標準早在 1920 已出版,但是整體學校圖書館事業的進展非常緩慢,即使到 了 1945 年,美國仍然有許多學校沒有「真實」的圖書館(ALA, 1945: 7)。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政府推動各項戰後復甦計畫,其中有三 項法案對於學校圖書館的發展影響深遠,首先是 1956 年的「圖書館服務法」(Library Services Act),明訂聯邦政府應編列固定經費,以促進學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 建立合作關係,在該法案的支持之下,有效的帶動兩者之間合作服務,其中以館

藏資料的借閱以及參考諮詢服務最為普遍。第二項重要法案是 1958 年「中小學教 育法」(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ESEA),以建立高品質、責任制 的中小學教育為目標,強調聯邦政府的責任是保障每一位孩子公平就學的機會。

為縮小學習成就落差,政府應提撥經費,購置教學資源,支持教師的專業發展和 學生的學習,該法案成為學校圖書館徵集多元化館藏資料的最主要的法源依據

(Fitzgibbons, 2000)。

第三項重大的法案是 1958 年的「國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 NDEA),Rubin(2016)指出該法案的歷史背景是蘇聯於 1957 年發射史普尼克

(Sputnik)人造衛星成功,美國對於蘇聯領先的太空技術備感威脅,也引發政府 格外關注外語、科學和數學的教育。為培育科技人才,政府開始增加小學、中學 的教育預算,特別關心課程實施和師資培訓,同時倡議豐富的教學資料能促進各 級學校的有效教學,所以該法案的第三篇規定政府應提撥固定比例的經費以補助 學校購置教學資料,包括圖書、期刊、視聽資料以及相關設備,

Woolls(2009)認為 1950 年代的各法案以 NDEA 投入的經費最為可觀,在政 府預算的奧援之下,大量的資料和設備,尤其是視聽資料進入校園,不僅快速的 充實學校圖書館的館藏,也提高了專業人員的就業市場和面向,造就了不少的博 士生鑽研學校圖書館學。當時已有研究指出當一所學校具備圖書館、館員和學習 資源,則有助於提昇學生的學習成就,館員的角色是促進學習的催化劑。

綜上述,1900 至 1950 年代,由於戰爭的蔓延、經濟的衰退,導致美國學校圖 書館的發展一度停滯,但在戰後受到國家法案的支持,挹注經費拓展教學資源,

為學校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二) 教育方面

20 世紀初,由於美國的移民人口持續增加,政府立法禁止僱用童工,並且大 力倡導民主社會的信念,就是要提供全體公民均等接受教育的機會,所以形成了 整體社會對於教育的需求升高,以 1930 至 1936 年為例,7 年間全國各地的中小學 的入學人口增加了 160 多萬人。當時大眾普遍體認同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整體注 重教育的社會氛圍之下,激發出更多人省思或詮釋教育的本質(Cecil & Heaps, 1940)

源自於 1910 年代進步主義的教育觀點(progressive education)對學校圖書館 的影響深遠,以美國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為代表人物的進步主義 教育觀,認為教育應以「兒童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科為中心」,過去的教育 思想往往認為所有兒童都一樣,學校提供一樣「公平教育」的機會,教學內容是 大家都一樣的教科書,堆砌一大堆各科目的事實性資料,卻忽略了教育的本質更 應該關注的是「每位兒童的發展」,更仔細區別學生的個別差異,提供適合的教 學資料、適切的教學方法,讓每位兒童都有「公平」的機會發展自己擅長的能力

(Cecil & Heaps, 1940)。

到了 1920 年代逐漸形成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倡議「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優先 於「學科學習」,教育是讓兒童透過多元的主題學習,拓展多樣化的學習經驗,

學校應教導學生學會如何自我探究。由於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提倡的教學法,需要 更大量、更多元的圖書、期刊、報紙、小冊子、地圖、圖片、調查報告等不同類 型的資料類型,特別是經由學校圖書館提供有組織、可檢索、易取得的資料來支 持學生的學習以及教師的教學。舉例而言,1925 年的《小學圖書館標準》主張為 了拓展兒童的學習經驗,須設置學校圖書館集中管理教學與學習資料,以利師生 使用(NEA, & ALA, 1925);此外,Fargo(1930)、Cecil & Heaps(1940:17-18)

都認為如果沒有學校圖書館的服務,進步主義的教育理念很難落實,所以圖書館 的重要性逐漸受到關注。

另一方面,美國在 1930 至 1940 年代強調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民主社會的公 民,當時的教育政策委員會(Educational Policies Commission)指出學校教育應培 養學生的自我實現、人際關係、經濟效率、公民責任等能力(Clyde, 1981)ALA, 1945)。為了呼應上述目標,ALA 於 1945 年出版的《學校圖書館的現在與未來:

功能和標準》倡議學校圖書館應作為校方總體課程的一部份,圖書館提供知識性、

休閒性的資源,服務項目應適時結合多元的學習活動,以強化課程設計、培養閱 讀習慣、促進研究能力,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圖書資源來探索自我、體現人與人之 間的關係,實踐公民責任(ALA, 1945)。

隨著教育需求和教育觀念的變革,從關注教科書為主的學科學習到強調多樣 化的學習經驗,學校圖書館不只是應具備豐富的館藏資源,更應提供多元的服務,

以培養民主社會的公民為目標。

(三) 專業方面

1900 年以前的美國學校圖書館僅是一個圖書集合地,政府分配學校圖書館的 經費相當有限,館藏資料通常只是支援英語科的閱讀,而且學校總體計畫通常不 會包括圖書館,也沒有圖書利用教育的課程,或是閱讀推廣的計畫,更沒有營運 標準的規範,即使校內建置圖書館,卻很難看到能專精於兒童、青少年的閱讀,

並能有效支援課堂教學的專業館員(ALA: 1945: 4-5)。

到了 1900 年終於出現了第一位專業學校圖書館員 Mary Kingsbury,她負責管 理紐約布魯克林(Brooklyn, New York)的伊拉茲馬斯高中圖書館(Erasmus High School Library),致力於推動學校圖書館的各項服務。時至 1910 年,教育單位著 手開設學校圖書館相關課程,以培訓專業的學校圖書館員(Woolls, 2009)。然而,

根據 Clyde(1981)的統整指出當時的專業館員仍然極不普遍,例如 1931 年的伊利 諾州只有 7%的學校編制全職的專業館員,高達 70%的學校圖書館是由一般教師兼 任;所有現任的館員之中,只有 25%有接受專業培訓課程,而且培訓時數參差不 齊,從數個月到 5 小時不等。整體而言,美國學校圖書館的專業人才,在 1930 年 代雖然已受到一定程度的關注,但仍然相當不足。

受到進步主義教育觀的影響,兒童的學習和學校圖書館的功能日益受到關 注,1914 年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設立了兒童服 務部(Children’s Services Division),以推動兒童閱讀、協助學生學習以及和促進 學校圖書館發展為目標,成為日後美國學校圖書館員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AASL)的前身(Jeffus, 2002)。到了 1951 年,兒童服務部正式 改制為美國學校圖書館員學會,成為 ALA 的獨立單位之一,會員涵蓋美國、加拿 大以及其他地區的學校圖書館,高達 7,000 餘所,其宗旨是為學校圖書館的經營者 增能,翻轉校園的教與學,提昇學校圖書館的專業化(AASL, 2017)。

(四) 科技方面

1900 年代後的無線電以及視聽資料的製作技術日益成熟,成為教學設備之 一,學校圖書館除了典藏傳統的圖書、雜誌、報紙之外,也提供圖片、地圖、地 球儀、幻燈片(filmstrip)、廣播節目(radio programs)、錄音(recordings)、轉 錄(transcriptions)等視聽資料服務,當時也統稱這些教學媒體為非書資料。隨著 各種不同類型資料的增加,館員面臨更多專業上的挑戰,例如所有館藏資料的分 類編目、品質的維護、相關設施的操作,以及如何推廣視聽資料能適時融入於學 生的學習(ALA,1945: 4)。

根據上述 1900 至 1950 年代政治、教育、專業、科技方面的探討,本研究透過 PEST 分析後,精簡呈現如圖13。

圖 13 1900-50 學校圖書館營運標準的時代背景

綜合而言,1900 至 1950 年代美國社會歷史背景是受到世界大戰的衝擊,整體 學校圖書館事業的進展非常緩慢,所幸戰後在三個法案的支持之下,逐漸邁向復 甦。其中以 1958 年國防教育法投入龐大經費、協助師資培訓、引進非書資料,影 響力最為深遠。教育上則是隨著人口的增加,帶動了教育需求,當時的進步主義 的教育觀點關注每位兒童的發展,主張學校應豐富學生多樣化的學習經驗,而多

綜合而言,1900 至 1950 年代美國社會歷史背景是受到世界大戰的衝擊,整體 學校圖書館事業的進展非常緩慢,所幸戰後在三個法案的支持之下,逐漸邁向復 甦。其中以 1958 年國防教育法投入龐大經費、協助師資培訓、引進非書資料,影 響力最為深遠。教育上則是隨著人口的增加,帶動了教育需求,當時的進步主義 的教育觀點關注每位兒童的發展,主張學校應豐富學生多樣化的學習經驗,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