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時期標示法與比較向度模式

本節探討 SMILE 時期標示法、SCOPE 概念化的歷程以及 SCOPE 模式的意涵。

一、SMILE 時期標示法

由於研究資料跨越百年歷史,本研究為了達到結構化的分析比較,須先確立 時期標示的方法,以利後續的研究實施。首先根據 AASL(2018:4-7 )的觀點,美國 學校圖書館營運標準依其特徵可分為四個時期,依序是 1920-1959 年的基礎工作

(foundational work)、1961-1987 年的標準和社會變革(standards and societal change,)、1988-2006 年的資訊力量期(information power era)、2007-2017 年的 學習者增能期(empowering learners)。

本研究以 AASL(2018: 4-7)的觀點為基礎,回溯分析各部標準的內容,參酌其 他學者的看法(Jeffus, 2002; Rubin, 2016),以及考量社會文化取向,擴大年代期 間,以「SMILE 標示法」劃分為四時期,分別是 1900-50 年代的奠基期,以學校 圖書館為中心(school library-centered);1960-70 年代的媒體計畫期,以媒體服務 為導向(media-oriented);1980-90 年代的資訊力量期,以促進資訊應用

(information-enhanced)為目標;2000-2018 年的學習者增能期,關切學習者增能

(learner-empowered),依序為文闡述如下。

(一) 1900-50 年代以學校圖書館為中心的奠基期

1920 年的《塞爾滇標準》是美國第一部國家級的學校圖書館標準,針對五種 類型的中學圖書館提出具體的經營指引,Newlon(1920)認為該標準的重要性是第一 次教育當局和學校人員將圖書館視為學校的心臟,重視學校圖書的教育功能。該 標準提倡圖書館應成為學校整體組織的一部份:

圖書館必須是中學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設置於學校大樓之內,而且不宜 向一般公眾開放(Certain, 1920)。

學校圖書館是校園內的教育單位,致力於引導學生閱讀和學習,而且無論是 多麼小型的學校,都應設置圖書館,集中管理全校的教學資料,每所學校都應有 一位館員或圖書教師,兼負教學和圖書館管理的職責。

由於《塞爾滇標準》只針對中學圖書館提供經營指引,為兼顧小學的發展,

故於 1925 年出版《小學圖書館標準》,兩者的整體理念和內容架構相似,但更明 確指出推動閱讀、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建立合作關係是小學圖書館的目標:

1.小學圖書館致力於培養兒童喜愛閱讀,提供教科書之外的學習,指導 有效利用參考書籍和圖書館工具。

2.小學圖書館為建立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的關係,以充實學生愉悅閱讀和 滿足實際的需求(NEA, & ALA, 1925: 4-5)。

該標準主張各小學都應設立圖書館,具備專有空間、專職館員來集中管理全 校的圖書資料,以閱讀、圖書館利用教育、合作關係為主要職責,這些觀點在當 時都是創新之舉。

時至 1945 年由 ALA 推出《學校圖書館的現在與未來:功能和標準》是美國 第一份完整的全國性學校圖書館營運標準,除了重申學校圖書館是學校不可或缺 的教育單位,進一步主張圖書館提供的服務應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畫,並且強調 圖書館存在的必要條件:

圖書館是學校教育的基本成份,圖書館的使命與學校願景是一致的,學 校圖書館提供的服務應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畫……圖書館有三項必備的 要件:館員、館藏和設施,沒有這三項要件,則學校圖書館無法運作(ALA, 1945: 9)。

為了發揮每所學校圖書館的功能,應先體認到完成圖書館的使命,就是達到 學校的願景,因為兩者的理念是一致的,而學校應充份支持館員編制、館藏規模、

設施類型,才能讓圖書館有效運作,實踐教育理念。

簡言之,1900-50 年代由於當時學校圖書館仍不普遍,所以營運標準偏重於倡 議圖書館的功能,以學校圖書館為中心(school library-centered),揭櫫學校圖書

館的教育價值、人力編制、館藏資料、空間設施、行政位階、閱讀推動、圖書館 利用教育、合作關係等。

(二) 1960-70 年代以媒體服務為導向的媒體計畫期

Loertscher (2018)認為 1960 年代學校圖書館最大的變革是視聽媒體,無論是領 域研究或實務工作者都重新思考習以為常的事項,這種關注視聽媒體帶來的教育 變革,充份顯現在 1960 年出版的《學校圖書館標準》。該標準指出為了因應視聽 媒體的大量興起,改變了教學方法和學習型態,學校圖書館除了提供傳統紙質圖 書的閱讀指導之外,更要引導學生使用視聽媒體,以發展傾聽與瀏覽的能力:

學校圖書館計畫應分擔學校的教育責任,指導學生無論在校或在家都能 使用卡帶、收錄音機、影片、幻燈片、電視等資料和設備,引領學生整 合視聽資料和紙本資料,讓每一種媒體都發揮獨特的價值(AASL, 1960:

17)。

《學校圖書館標準》主張視聽媒體應屬於學校圖書館的服務範圍,館員應引 導學生評估和選擇最適切的媒體資料,以及熟稔媒體設備的操作,增進學習能力。

為了即時反應社會變遷、教育發展和科技創新,1969 年出版的《學校媒體計 畫標準》更加聚焦在視聽媒體服務,建議各校應統整各種資料服務為媒體計畫,

提供印刷式和非印刷式的資料,設立媒體中心作為學習與教學的資源提供者,具 體服務是:

提供諮詢服務來增進[師生]使用媒體資料和設備的能力;運用紙本和 視聽媒體以改善學習……製作新資料滿足師生的特定需求(AASL &

DAVI, 1969: 5)。

《學校媒體計畫標準》闡述的媒體中心的價值,不只是關注在媒體資料的引 導和應用,並能根據需求產出新資料,為師生創建有效能的學習環境。

到了 1975 年《媒體計畫:學區和學校》則認為善加運用資訊科技可擴大媒體 服務的範疇,提出學校、學區、地區和州級四種層次的媒體計畫,各層級媒體中 心各有特定的服務項目,但是共同目標都是為了支援更優質的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與媒體應用有著千絲萬縷相互交織的關係,以學習者而言,媒 體可以協助他們確認問題所在,提供解決問題的資訊和方法……有效的 課程設計須要和每一種層次的媒體計畫互動--學校、學區、地區、州級 --甚至更深遠的關係,而科技讓這一切都變成可行(AASL & AECT, 1975:

4)。

層級制的媒體計畫之間存有隸屬與合作的關係,透過傳播科技的應用建立媒 體資料的製作服務、取用系統等,讓各級計畫能緊密合作,符合經濟效益提供不 同層次的媒體服務,以支援各校的課程設計,落實在學生的學習。

綜言之,1960-70 年代的營運標準提倡圖書館媒體計畫,著重以媒體服務為導 向(media-oriented),可謂是「媒體計畫期」,首先是確立視聽資料應屬於學校 圖書館的服務範圍,其次是強化學校媒體計畫的功能和作為,最後提出媒體計畫 層級模式和關係,以協助有效的課程設計為目標。

(三) 1980-90 年代以促進資訊應用為目標的資訊力量期

1980 年代由於電腦技術的日益進步,資訊科技應用在教學現場越來越普遍,

而且相關的教育科技、資訊行為的研究和實踐也日趨成熟,促使了圖書館營運標 準將關注的焦點拓展到多媒體,尤其是數位媒體如何增進學生的學習,這種著重 資訊利用的趨勢充份顯現於 1988 年的《資訊力量:學校圖書館媒體計畫指南》,

其開宗明義即指出資訊應用的重要性:

學校圖書館媒體計畫的使命是確保全校師生成為有效能的資訊使用者

(AASL, AECT, 1988: 1)。

對於數位媒體和資訊應用的關注一直持續到 1990 年代,而且隨著網際網路的 興起,使用者取用全球資訊變得更加快速便利,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樣貌,為 因應資訊社會的變革,1998 年的《資訊力量:為學習建立夥伴關係》更加關注學 生的資訊應用能力,開啟了以「資訊素養標準」為主軸的營運標準。資訊素標準 由三大構面九項標準為框架,其首要目標是強化學生使用資訊的能力:

學生能有效率、有效能的取得資訊,具備思辨力以評估資訊,能正確且 有創意的使用資訊(AASL & AECT, 1998: 8)。

從資訊的取得、評估到使用,學校圖書館媒體計畫重視學習歷程遠甚於資訊 傳播,致力於應用資訊素養標準培育學生有效發現和使用資訊的能力,並能將該 能力遷移到各科的學習,以協助學生在各領域的學習都能有所成就。

整體而言,80-90 年代兩部《資訊力量》的營運標準以促進資訊應用

(information-enhanced)為目標,特別是自 98 年的《資訊力量:為學習建立夥伴 關係》之後,營運標準的焦點更加關注於學生的資訊素養與多元素養,自此不再 強調圖書館的圖書冊數、資料類型、設備經費等事項的規模(AASL, 2018: )。

為彰顯該時期的特色並呼應題名的意涵,本研究採用「資訊力量期」來標示 80-90 年代營運標準的發展。

(四) 2000 年後以學習者增能為理念的學習者增能期

自 2007 年至 2009 年的一系列營運標準包括了《21 世紀學習者標準》、《21 世紀學習者標準的行動方案》、《學習者增能:學校圖書館計畫指南》,以及 2018 年的《為學習者、館員和圖書館創建的國家級學校圖書館標準》都關切學習者增 能(learner-empowered),即使是隨著時代變遷,兩大系列的標準分別提出不同的

「學習者標準」,但都是為了增進學習者的能力。

《21 世紀學習者標準》的四項學習者標準,期許學習者能具備以下的能力:

具備探究、思辨以及獲取知識的能力;

根據資訊以推斷結論、做出決策,並在新情境中應用和和創造新知識;

能分享知識,並以符合道德規範、卓有成效的方式參與民主社會;

追求個人及美學的成長(AASL, 2007)。

為促進學習者達到上述四項標準,館員應透過閱讀推廣,厚實學生的學習能 力,依據學生的能力設計不層次的任務,提供豐富多元的學習環境,形塑探究取 向的學習氛圍,發揮領導力協調合作,推動教與學的新模式,協同實施多元素養

為促進學習者達到上述四項標準,館員應透過閱讀推廣,厚實學生的學習能 力,依據學生的能力設計不層次的任務,提供豐富多元的學習環境,形塑探究取 向的學習氛圍,發揮領導力協調合作,推動教與學的新模式,協同實施多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