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中國財政地方分權與地方政府效率

第三節  地方政府效率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地方政府效率

由於地方政府效率為一個抽象的觀念,為求將其概念數值化,故本研

究擬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來衡量地方政府 效率,並且針對1996年至2008年中國31個省市政府之效率值進行比較分析。

因此,以下本研究將介紹數據包絡分析法,並深入探討歷年來中國地方政 府效率的概況與排序。

一、數據包絡分析法

數據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為衡量多項投入與 產出組合的決策單位之相對效率的一種方法,最早由 Charnes, Cooper and Rhodes(CCR)於 1978 年提出,其假設在規模報酬不變下,透過數學線 型規劃的方式,產生一組最適的權數,故能客觀地結合多項投入與產出組 合,簡化成一個綜合指標,以衡量研究個體的資源使用效率。而後,於 1984 年 Banker, Charnes, and Cooper(BCC)對上述的模型加以修正,將原先假 設改為可變規模報酬,以及可能存在規模報酬遞增或規模報酬遞減的狀 況。

一般而言,DEA 可以從產出或投入的角度來衡量效率水準,66在規模 報酬不變(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CRS)假設下,無論從那個角度出發對 其結果並無差別。但在可變規模報酬(Variable returns to scale, VRS)的假 設下,則結果將有可能不同。本研究在規模報酬不變的情形下,以產出的 角度來介紹決策單位 k 的相對效率,可由以下的線性規劃中得知:

66 以投入角度出發,即為在既有的產出水準下,極小化投入;而以產出角度出發,則為 投入固定下,極大產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2)

. . ∑ ; ∑ ; 0 (3)

其中,ymj:第j個決策單位的第m個產出的數值(j=1,2,…,J,m=1,2,…,M)。

ymi:決策單位i的第m個產出的數值(m=1,2,…,M)。

xnj:第j個決策單位的第n個投入的數值(j=1,2,…,J,n=1,2,…,N)。

xni:決策單位i的第n個投入的數值(n=1,2,…,N)。

λj:第j個決策單位的權重。

δi:滿足

δ

i ≥1;當

δ

i >1時,代表決策單位i未達到效率前沿邊界;

δ

i =1時,代表決策單位i達到效率前沿邊界,其生產為有技術 效率的。故

δ

i越大,則代表決策單位i的相對效率越低。

若假設模型為可變規模報酬下,則會在第(3)式上增加一個限制條 件,即為∑ 1,其給了線性規劃一個凸性限制,這將增加有效率決策 單位的數目。

而上述DEA模型的概念,可透過圖4加以闡述。假定有三個決策單位A、

B和C,而在規模報酬不變下,各自有屬於自己的投入X和生產Y的組合,

而在數據包絡分析法下可以得出一個CRS前沿線,在A、B和C三個決策單 位的投入產出組合中,可發現B的組合落在此前沿線上,故B為最有效率的 決策單位,至於A和C則為低效率的;相對於B來說,C使用了較多的投入

(XB<XC),但卻得到了較少的生產(YB>YC),然而在效率定義下,C 使用了XC 的生產,應該得到Y0的生產才是,因此我們可以用YC/ Y0 來衡 量C這個決策單位的相對效率。而在可變規模報酬的假設下,效率前沿線 穿過了A和B,故A和B為有效率的,而C依舊無效率,而其相對效率可用 YC/ Y1表示,則其比率越接近1,象徵其相對效率越高。

包括 Charnes et al.(1989)、Vanden Eeckant et al.(1993)、De Borger et al.

(1994)、De Borger and Kerstens(1996)、Worthington(2000)和 Hughes and Edwards(2000)等。主要是因為 DEA 能夠同時處理多項投入與產出 組合,又無需預設生產函數模型,可以客觀的求得相對效率值。

包絡分析法之前,Lang and Golden(1989)曾指出投入與產出項必須符合

「同向性」的關係,即表示投入項增加時,產出項不得減少,因此本研究

大於或等於利用CRTE估計效率值達到1的省市數。68而對於CRTE或VRTE 而言,中國31個省市的地方政府效率,效率值達到1的省市數隨著時間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達到0.969的數值,2002年依舊維持在0.969的水準,到了2008年則減少至 效率值為0.972的狀態;以上可以得知,以平均來說,無論是CRTE或VRTE,

皆可發現整體平均的效率值隨著時間有越來越低落的趨勢,並且CRTE的每 年平均數的變動幅度比VRTE大。

至於,對各省市1996年至2008年的平均效率值進行分析時,在CRTE 的數值下,平均效率值達到1的省市有7個,分別為黑龍江、上海、山東、

廣東、海南、西藏和寧夏;而在VRTE的數值下,平均效率值達到1的省市 高達11個,除了上述CRTE提到的7個省市外,多了天津、遼寧、吉林和浙 江。而在各省市平均效率值最為低落的3個省市,以CRTE來說,依序為雲 南(0.361)、陝西(0.487)和貴州(0.536);而觀察VRTE的數值,則為 雲南(0.846)、貴州(0.856)和甘肅(0.891)。

總括來說,透過表6可以發現,利用DEA估計所得到的相對效率值,

在固定報酬不變假設下求得之效率值,普遍小於在可變規模報酬的假設下 所得之效率值。另外,以區域為單位下利用CRTE進行效率值的比較,觀察 1996年、2002年和2008年,東部的效率值皆為最高,其次為中部,而西部 地區的效率最為低落。若以VRTE來衡量地區性的差異,亦有同樣的發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本章小結

為了探究中國地方財政分權對地方政府效率的影響,本研究於本章第 一節,將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的財政改革歷程一一詳細介紹。而第 二節則是介紹本研究所使用的財政分權指標,利用其將改革開放以來地方 財政地方分權情形加以呈現。至於第三節,本研究擬採用數據包絡分析法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來衡量中國地方政府效率,並針對歷年 來地方政府效率進行分析。本章主要的重點整理如下。

一、中國之財政改革歷程

本文介紹了自中國建國至今完整的財政制度變遷與改革,並將其財政 改革分成四個階段進行探討。在1950年至1952年間,中國實施了「統收統 支」的財政體制,但因無法因應地方個別的財政需求,使得中國經濟無法 有效發展。隨後從1953年開始,中國採用以財政收入分成為中心的財政體 制,其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財力,但實際上地方財政仍不是名副其實的相 對獨立的一級財政。大致來說,分成式財政管理體制仍未擺脫中央集權的 模式。

伴隨著經濟開放改革導入市場機制的觀念,中國於1980年進行財政改 革,該次的財政改革主要明確的劃分中央與地方財政收支權限。接著,由 於實行兩步「利改稅」對財政分配產生了影響,於是財政體制於1985年改 為「劃分稅種、核定收支、分級包乾」,但此體制於後期卻帶來財政收入 成長率大幅下降的問題。為了解決此問題,中國於1988年又展開了財稅改 革。而1988年多種「大包乾」的體制改革,促使全中國財政收入於當年快 速成長兩倍,但此時卻又發現在這種體制之下,造成了中央占全中國財政 收入的比重逐年降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而後中國於1994年「分稅制」改革,讓地方財政擁有一定規模的稅收

,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有獨立性,同時也提高了中央財政收入在全中國財 政收入中的比重,增強了中央宏觀調控能力。綜合上述,在中國財政改革 的過程當中,其透過現行體制執行時產生的缺失,進行下個階段的調整,

如此下來使得中國財政體制越趨完善。

二、中國財政地方分權之現況分析

首先,本文先定義財政分權衡量指標,並對 1995 年至 2007 年間的中 國省市地區的財政分權程度進行分析。本研究將地方財政分權指數定義成,

地方財政自留自用的總額,占總財政收入的比例,分權指數越高表示地方 財政的自主性也越強。接著,本文利用 1995 年、2000 年、2005 年和 2007 年的資料,分別對中國各省市財政分權程度進行分析和比較。其中,發現 中國的財政體制演變傾向賦予地方政府較高的財政權限。然而中國的財政 地方分權程度在區域之間的差異呈現越來越大的趨勢,而沿海經濟發展程 度較高的省市地區,擁有較高的財政自主權。財政相對集權的省市則集中 於中西部地區。

三、中國財政地方政府效率之現況分析

由於本研究欲採用數據包絡分析法來衡量地方政府效率,故於第三節 中,對數據包絡分析法加以介紹,並深入探討歷年來中國地方政府效率的 概況。首先,針對數據包絡分析法的基本理論架構做一個簡短的介紹。隨 後,本研究欲使用的投入產出組合進行定義和敘述統計分析,其中投入項 為人均財政支出、國有單位職工數和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為投入項,而 投入項分別為全年供水總量、全年供氣總量-液化石油氣、年末實有道路 面積、公共廁所數和非文盲率,以上的產出項與投入項的關係均符合「同 向性」的定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執行DEA的過程中,分別採用固定規模報酬和可變規模報酬的假設,

所得之效率直分別為CRTE和VRTE,並且以產出的角度進行效率值的估計。

而透過估計結果可以發現,每年以VRTE為衡量方式下效率值達到1的省市,

大於利用CRTE估計效率值達到1的省市數,並且無論是CRTE或VRTE,中 國31個省市的地方政府效率,效率值達到1的省市數隨著時間有越來越少 的趨勢。而對於CRTE或VRTE而言,中國31個省市的地方政府效率,年度 效率值達到1的省市數隨著時間有越來越少的趨勢。此外,對採用DEA估 計所得到的相對效率值而言,在固定報酬不變假設下求得之效率值,普遍 小於在可變規模報酬不變的假設下所得之效率值。

以每年的平均來說,無論是CRTE或VRTE,皆可發現整體平均的效率 值隨著時間有越來越低落的趨勢,並且CRTE的每年平均數的變動幅度比 VRTE大。而若以區域為單位下,不論利用CRTE或VRTE進行效率值的比較,

普遍發現東部的效率值為最高,其次為中部,而西部地區的效率最為低 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