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城鄉高齡者認知環境因素與久坐行為之關係

根據研究目的三及目的四,本節主要探討城鄉高齡者認知環境因素與久坐行為之關 係。以城鄉高齡者久坐行為 (每日久坐 6 小時以上) 為依變項,認知環境因素為自變項 來探討兩者之間的關係。以回答研究問題「臺北市 (城市) 高齡者認知環境因素與久坐 行為之關係為何?」及研究問題「嘉義縣 (鄉村) 高齡者認知環境因素與久坐行為之關 係為何?」。茲分述如下:

一、臺北市 (城市) 高齡者認知環境因素與久坐行為之關係

(一) 臺北市 (城市) 高齡者認知環境因素與每日久坐時間之關係

二元邏輯斯迴歸分析結果顯示 (見表 4-7) ,商店易達性、交通易達性、設有人行道、

適合騎腳踏車場所、免費休閒場所、良好社會環境、環境美觀、晚上治安不安全、車多 走路困難、住家附近房屋類型、家中擁有機動車數量等變項皆未達統計上顯著水準。

二、嘉義縣 (鄉村) 高齡者認知環境因素與久坐行為之關係

(一) 嘉義縣 (鄉村) 高齡者認知環境因素與每日久坐時間之關係

二元邏輯斯分析結果顯示 (見表 4-7) ,僅有「免費休閒場所」及「家中擁有機動車」

等變項達統計上顯著水準,嘉義縣高齡者同意住家附近有免費休閒場所的族群,較容易 從事每日久坐時間 6 小時以上的勝算比是不同意族群的 2.49 倍 (95% CI=1.29-4.80) ; 家中擁有機動車的族群,較容易從事每日久坐時間 6 小時以上的勝算比是沒擁有族群的 2.47 倍 (95% CI=1.03-5.90) 。而商店易達性、交通易達性、設有人行道、適合騎腳踏車 場所、良好社會環境、環境美觀、晚上治安不安全、車多走路困難、住家附近房屋類型 等變項皆未達統計上顯著水準。

綜上所述,嘉義縣高齡者認知環境因素二元邏輯斯迴歸分析結果,住家附近有免費 休閒場所及家中擁有機動車的族群,較容易從事每日 6 小時以上的久坐時間。

70

71

第八節、本章總結

本節將針對研究結果進行綜合討論,並與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比較分析,共分為 五個部分: (一) 城鄉高齡者社會人口因素現況; (二) 城鄉高齡者認知環境因素現 況; (三) 城鄉高齡者社會人口因素與身體活動之關係; (四) 城鄉高齡者社會人口因 素與久坐行為之關係; (五) 城鄉高齡者認知環境因素與身體活動之關係; (六) 城鄉 高齡者認知環境因素與久坐行為之關係。

(一) 城鄉高齡者社會人口因素現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臺北市與嘉義縣在年齡分布方面,臺北市 65-74 歲人口比例較 嘉義縣高,顯示臺北市的受訪者年齡層較低,卡方檢定之百分比例達顯著水準

(p<.05) ;性別部分,臺北市與嘉義縣呈現不同情形,臺北市女性人口比例較男性高,

而嘉義縣男性人口比例較女性高,卡方檢定之百分比例達顯著水準 (p<.05) ;在婚姻 狀態方面,臺北市與嘉義縣人口比例分布情形相似,已婚族群多於未婚族群,卡方檢 定之百分比例達顯著水準 (p<.05) ;臺北市與嘉義縣在工作狀態分布情形相似,無工 作族群人口比例較多,卡方檢定之百分比例達顯著水準 (p<.05) ;在居住狀況方面,

臺北市與嘉義縣兩地受訪者人口分佈情形皆以與家人同住族群較多,卡方檢定之百分 比例達顯著水準 (p<.05) ;教育程度方面,臺北市以高中職以上及大學教育程度的人 口比例較高,而嘉義縣以國中、國小及未就讀的人口比例較多,卡方檢定大學、高中 職、國小及未就讀等教育程度之百分比例達顯著水準 (p<.05) ;臺北市與嘉義縣在身 體質量指數 (BMI) 人口比例分布情形相似,BMI 值 (24 (kg/m2) 以下) 正常人口比例 較多,卡方檢定之百分比例未達顯著水準;兩地在一周休閒時間身體活動量的部分,

人口比例分布情形有所差異,臺北市達到一周 150 分鐘以上休閒時間身體活動量的人 口比例較多,而嘉義縣達到一周 150 分鐘以上休閒時間身體活動量的人口比例較低,

卡方檢定之百分比例達顯著水準 (p<.05) ;臺北市與嘉義縣皆以每日久坐時間 6 小時 以下的人口比例較多,卡方檢定之百分比例達顯著水準 (p<.05) 。

綜整上述研究結果,歸納出城市 (臺北市) 及鄉村 (嘉義縣) 社會人口因素之差異,

72

嘉義縣高齡者的年齡層較高;臺北市女性高齡者較多,而嘉義縣以男性高齡者居多;臺 北市與嘉義縣兩地高齡者皆以已婚族群居多;兩地皆已無工作族群居多;臺北市在教育 程度方面普遍比嘉義縣高,此結果可能也反映出臺北市擁有比嘉義縣更多的教育資源及 機會;身體質量指數 (BMI) 在臺北市與嘉義縣皆以正常族群 (24 (kg/m2) 以下) 占多數;

臺北市高齡者身體活動量較高,其研究結果與 Zhou 等 (2013) 針對上海人及 Arnadotti, Gunnarsdottir 與 Lundin-Olsson (2009) 針對冰島城鄉高齡者所進行的城鄉研究之研究結 果相反,該研究發現居住於鄉村地區的人比起居住於都市地區的人,有更高的通勤及休 閒時間身體活動量。但與黃淑貞、洪文綺、殷蘊雯、邱雅莉、林怡君 (2009) 、Durazo 等 (2011) 及 Imbeault 等 (2013) 的研究結果相似,上述三篇研究皆發現,居住於鄉村地區 的人較容易身體活動量不足,推論其可能原因為鄉村地區的工作活動量較城市地區高,

而交通活動量、休閒活動量均為城市地區較高,此結果也反映出臺北市與嘉義縣目前之 現況,嘉義縣屬鄉村地區,且居民職業大多數以農業為主 (胡勝正,2006;鄭健雄,2008) , 工作活動量會顯著高於城市地區;另一方面,臺北市設有便捷的捷運、公車交通系統,

且擁有許多公園及運動中心,這些都能間接提升當地高齡者出門運動的機會,提升其身 體活動量;臺北市與嘉義縣高齡者之久坐時間皆以 6 小時以下居多,顯示久坐行為的問 題在兩地區並不嚴重,但 Fogelholm 等 (2006) 針對芬蘭城鄉高齡者所進行的研究中發 現,居住於都市地區的高齡者有較高的機率從事久坐行為,與本研究結果不盡相同。推 論其可能原因為,不論是臺北市或是嘉義縣的高齡者皆以看電視的生活型態為主 (行政 院國民健康局,2001),也因為高齡族群相較於其他族群有較長的休閒時間,但嘉義縣因 為多數高齡者皆還有務農的習慣,間接減少了久坐的時間;臺北市因為良好完善的基礎 建設及擁有許多適合高齡者運動的休閒場所,提升高齡者從事身體活動的時間,因此減 少了長時間久坐的問題。

73

(二) 城鄉高齡者認知環境因素現況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臺北市與嘉義縣皆以同意住家附近商店易達性高的人口比例較 多,卡方檢定之百分比例達顯著水準 (p<.05) ;在交通易達性方面,兩地皆以同意住 家附近交通易達性高的人口比例較多,卡方檢定之百分比例達顯著水準 (p<.05) ;兩 地在住家附近設有人行道人口比例分布情形有所差異,臺北市同意的人口比例較高,

嘉義縣不同意的人口比例較高,卡方檢定之百分比例達顯著水準 (p<.05),此結果符合 兩地環境現況,臺北市目前在人行道設置上相當完善,因而造成兩地認知環境因素之 差異,每條道路皆有人行道的設置,而嘉義縣屬於鄉村地區,居住地區多緊鄰稻田或 其他農耕用地;臺北市與嘉義縣皆以同意住家附近有適合騎腳踏車場所的人口比例較 高,卡方檢定之百分比例未達顯著水準;臺北市與嘉義縣皆以同意住家附近有免費休 閒場所的人口比例較高,卡方檢定之百分比例達顯著水準 (p<.05) ,本研究結果與 de Koning, Stathi 與 Fox (2015) 針對英國城鄉高齡者的研究結果不同,該研究指出,居住 於都市地區的高齡者較常使用戶外活動之休閒設施,其反映出目前臺北市及嘉義縣現 況,臺北市在休閒活動之基礎建設比嘉義縣更加完善,使都市地區的高齡者有更多參 與休閒活動的機會;而嘉義縣則以公園、寺廟及康樂中心為主要的休閒娛樂場所;臺 北市與嘉義縣皆以同意住家附近有良好社會環境的人口比例較高,卡方檢定之百分比 例達顯著水準 (p<.05) ;在住家附近環境美觀方面,臺北市與嘉義縣皆以同意的人口 比例較高,卡方檢定之百分比例達顯著水準 (p<.05) ;住家附近晚上治安不安全的部 分,臺北市與嘉義縣皆以不同意的人口比例較高,卡方檢定之百分比例達顯著水準 (p<.05) ;臺北市與嘉義縣皆以不同意住家附近車多走路困難的人口比例較高,卡方檢 定之百分比例達顯著水準 (p<.05) ;臺北市與嘉義縣皆以認為住家附近房屋類型屬高 密度的人口比例較高,卡方檢定之百分比例達顯著水準 (p<.05) ;兩地在家中擁有機 動車數量方面,臺北市與嘉義縣皆以家中擁有機動車的人口比例較高,卡方檢定之百 分比例達顯著水準 (p<.05) 。

74

(三) 城鄉高齡者社會人口因素與身體活動之關係

1. 臺北市高齡者社會人口因素與身體活動之關係

根據本研究以臺北市社會人口因素與身體活動進行二元邏輯斯迴歸分析結果得知,

年齡 75 歲以上及女性族群,較容易沒達到一周 150 分鐘休閒時間身體活動量,本研究 結果與 Mesters 等 (2014) 、Short, Vandelanotte 與 Duncan (2014) 、Lin, Yeh, Chen 與 Huang (2010) 及 Park 與 Park (2010) 的研究結果相似,年齡與性別能夠顯著的預測身體 活動量,且進行身體活動介入策略前,應先考慮到年齡及性別的社會人口因素。

在年齡方面,本研究結果與 Mesters 等 (2014) 、Imbeault 等 (2013)、Sugiyama 等 (2008) 、Scheers, Philippaerts,與 Lefevre (2013) 、Lin, Yeh, Chen 與 Huang (2010) 及 Park 與 Park (2010) 的研究結果相同,上述研究之研究結果皆顯示年紀較大的人較容易身體 活動量不足,推論其可能原因為年紀較大的高齡者受到身體功能、肌力等行動能力下降,

致使無法正常從事運動,進而導致身體活動量不足。

另一方面,在性別差異的部分,本研究結果亦與 Arnadotti, Gunnarsdottir 與 Lundin-Olsson (2009) 、Mesters 等 (2014) 、Imbeault 等 (2013)、Sugiyama 等 (2008) 、Scheers, Philippaerts,與 Lefevre (2013) 及 Lin, Yeh, Chen 與 Huang (2010) 的研究結果相同,上述 研究之研究結果皆顯示女性較不容易達到每周 150 分鐘的身體活動量,與本研究結果相 符,推論其可能原因為自古受到男主外女主內傳統觀念影響,大多數男性由於工作關係,

從事許多與工作相關的身體活動,間接提升其身體活動量,而反觀女性有大量的休閒時 間是在家中,有較多的身體活動來自於家庭,相較於男性有較少外出活動的機會,況且 高齡者平時的生活型態以長時間觀看電視的坐式生活為主 (行政院衛生署,2001) ,這

從事許多與工作相關的身體活動,間接提升其身體活動量,而反觀女性有大量的休閒時 間是在家中,有較多的身體活動來自於家庭,相較於男性有較少外出活動的機會,況且 高齡者平時的生活型態以長時間觀看電視的坐式生活為主 (行政院衛生署,2001)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