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壹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城鄉差距造成之社會人口因素、認知環境因素對於高齡者身體活動 量與久坐行為之相關性,期能成為未來發展城鄉高齡者相關健康促進政策之參考依據。

老化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人口結構老化正嚴重的衝擊臺灣社會,老化更是國際間所共 同關注的議題,鑑於此,探討高齡者相關議題確實有其必要性及重要性。在本章中,第 一節為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五節研究重要性;第六節名詞操作性定義。

第一節 背景與動機

隨著醫療水準提升與科技的發達,國人平均壽命持續延長,2014 年臺灣男性平均 壽命達 75.96 歲、女性則為 82.47 歲,另有近 8 成的男性及 9 成的女性能活超過 65 歲 (內政部,2014)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定義,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達到 7%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 14%為「高齡社會」;20%為

「超高齡社會」。臺灣近年來受到生育率降低、少子化及死亡率持續下降的影響,導致人 口結構迅速老化,而臺灣目前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數為 281 萬人,占人口比例 12% (內政 部戶政司,2015) ,預估我國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將於 2017 年超過 14%,成為「高 齡社會」,並在 2025 年達到 20%,屆時每五個人就有一人是超過 65 歲的老年人,也將 宣告臺灣正式步入「超高齡社會」 (經建會,2012) 。人口老化是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 重要議題,對健康及醫療照護、教育、經濟、社會發展、社會福利等,皆會造成全面性 的衝擊 (國民健康局,2009) 。老化所造成的健康問題,儼然成為我國醫療資源的重大 負擔,在醫療資源上,高齡人口占據我國醫療成本的 34.4%,大約是成人的 3.3 倍 (李 大正、楊靜利、王德睦,2011) 。老化已是一個不可逆的現象,身處高齡化如此快速的 臺灣,國人不得不重視老化所帶來的影響,因此,探討高齡者等相關議題確實有其必要 性。

受到人口老化的影響,高齡者健康相關研究及政策的制定逐漸受到重視 (郭世傑、

2

古博文、周碧瑟,2013;教育部,2006) 。WHO 於 2010 年提出的「全球身體活動建議」 、 美國衛生與人群服務部 (U. 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HHS]) 2008 年 提出的「美國人身體活動指引」 (Carlson, Fulton, J, Schoenborn, & Loustalot, 2010) 以及 2009 年美國運動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 「美國運動醫學 會立場聲明:高齡者運動與身體活動」及美國心臟學會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老年人運動與身體活動對公共衛生建議」 (Nelson et al.,2007) ,對 65 歲以上 的高齡者之運動原則有一致的觀點。建議高齡者每周至少從事 150 分鐘中高強度的身體 活動做為促進健康的標準,並且應避免完全不運動 (Physical inactive) ,從事運動比完 全不運動來的好,無論從事多少程度的運動或身體活動皆能提升人體健康。此外,高齡 族群相較於其他年齡層,由於身體逐漸老化、身體受到病痛的影響,導致身體活動的機 會與時間逐漸下降,而我國許多政策僅強調「後端治療」,包含了老人照護中心、老人療 養院等,卻忽略了最基本的「前端預防」,而已有許多研究指出,運動是最好預防身體退 化及強化身體功能的最好方式。對於高齡者來說,應強調高齡者以「較高強度」、「較高 參與次數」以及「較長持續時間」等三項原則來運動;若高齡者因為身體功能退化而產 生的疾病與疼痛,無法達到每周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量,也應該在能力及健 康狀況許可下,儘可能地從事身體活動 (ACSM, 2009) 。近年來許多研究皆針對高齡者 提升身體活動量對於健康影響等議題進行探討,亦證實從事身體活動能有助於提升高齡 者之身心理健康 (李月萍、陳清惠,2010;郭世傑等,2013) 。

另一方面,在經濟與社會環境快速變遷的影響下,致使人類生活型態急速轉變,而 高齡者受到退休後生活型態的改變影響,相較於其他年齡層,高齡族群擁有較長的休閒 時間。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文明、科技的進步趨勢下,久坐行為 (Sedentary behavior) 已 成為人類最普遍的生活型態,亦是影響人類健康的危險因素之一 (Owen, 2012) 。研究 指出,長時間久坐會增加罹患肥胖症、心血管疾病與第二類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Hiddle et al., 2012;Grontved, & Hu, 2011) ,以及全因死亡率 (all-cause mortality) (Pavey, 2012) 。可見,久坐行為對於健康之危害甚鉅。而相較於其他年齡層,高齡者擁有更多 休閒時間,因為退休之後的休閒時間大量增加,以及身體功能的老化,成為從事久坐行

3

為的高危險族群 (Hamilton, 2008 ; Owen, 2011) 。近年來,行為流行病學家已經開始將 重點放在久坐行為對健康的危害 (Owen, 2010) ,研究顯示,人們即使能達到的身體活 動量的建議標準,但每天仍然會花費大多數的時間從事久坐行為 (Brown, 2009 ; Matthews et al., 2012) 。因此,在減少健康風險的發展策略上,除了身體活動的促進,更 應該要考慮關注高齡者久坐的生活型態 (Hamilton, 2008 ; Owen, 2011 ; Kikuchi, 2013) 。 Bronfenbrenner (1979) 提出社會生態學理論,其理論主要探討人與環境間彼此交互 作用、相互影響的關係,認為人類所做出行為的發展是個人心理特質與環境持續互動的 結果,且強調個體會受到物理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影響,彼此之間會產生交互作用。研究 也指出,許多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會因居住的環境不同而有所差異 (Fan, Wen, &

Kowaleski-Jones, 2014) ,另一方面,在個體行為表現與生活型態也會因為居住於城市、

郊區或鄉村而有所不同。因此,城鄉差距可能是一個影響健康行為的關鍵因素,未來如 針對城市與鄉村能提出不同健康促進方案,或許能更有效改善高齡者的健康。然而,人 口老化和城市化已經是 21 世紀主要的兩個全球趨勢 (WHO, 2007)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 (2014) 縣市指標報告中顯示,臺灣二十二個縣市中,屬於高人口密度之都市型地區中,

臺北市的老化指數是臺灣五大都市中最高,佔 99.41%,而臺北市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比 例亦是臺灣五大都市中最高,佔 14.08%;另一方面,屬於低人口密度之鄉村型地區中,

嘉義縣的人口老化指數是全臺灣最高,甚至高於臺北市,佔 137.26%,而嘉義縣 65 歲以 上老年人口比例亦是全臺灣最高,佔 17.05%。由此數據顯見,臺灣無論是鄉村地區或都 市地區皆面臨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居住在城市與鄉村地區的高齡者,其生活型態與城 市環境建設勢必有所不同,縮短高齡者生活在城市與鄉村的差距,一直是政府積極努力 的方向,例如改善交通運輸、提升醫療資源或增建公共建設 (衛生福利部,2013) 。總 而言之,Owen 等 (2000) 指出,不同的環境會對不同形式的身體活動或坐式生活型態的 行為有所影響,要增加民眾的身體活動量,不僅要提供個人或某個群體層面的宣導或教 育,也要改善個體所存在的生活空間,如家庭、學校、社區等社會環境及政策制度面,

才能提供並鼓勵個人有利的支持與選擇。

本研究擬針對臺北市與嘉義縣兩個擁有老化指標性的縣市進行差異性探討,臺北人

4

口密度極高,資源豐富、交通便捷、擁有 12 座運動中心、擁有許多社區公園及學校,提 供許多高齡者參與運動機會;嘉義縣人口密度較低,但是老化指數卻居全國之冠,甚至 比臺北市還要高,顯現出臺灣正面臨嚴重的高齡化社會,比起城市型居住型態的臺北市,

嘉義縣居民以農業及漁業工作型態為主,由於人口稀少及地方資源的短缺之下,導致公 園及學校數量不足,且交通運輸便利性不高,由此可知,臺北市及嘉義縣是屬不同居住 型態的縣市。因此,瞭解臺北市與嘉義縣 65 歲以上的高齡者之生活型態與環境的關係,

是本研究主要之方向。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居住於臺北市及嘉義縣地區之高齡者身體活量與久坐時間之 現況。其次,本研究透過分析臺北市 (城市) 及嘉義縣 (鄉村) 兩地區高齡者之社會人口 因素、認知環境因素與身體活動量、久坐時間之關係,藉此瞭解不同居住地區之社會人 口因素、認知環境因素與久坐時間、身體活動量之差異。因此,本研究目的細項分述如 下:

一、瞭解臺北市及嘉義縣之高齡者在社會人口因素、認知環境因素和身體活動、久坐行 為之現況。

二、分析臺北市及嘉義縣之高齡者在社會人口因素、認知環境因素和身體活動、久坐行 為之差異情形。

三、探討臺北市高齡者在社會人口因素、認知環境因素和身體活動、久坐行為之關係。

四、探究嘉義縣高齡者在社會人口因素、認知環境因素和身體活動、久坐行為之關係。

第三節 研究問題

針對本研究並根據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問題,其分項敘述如下:

一、臺北市及嘉義縣之高齡者在社會人口因素、認知環境因素和身體活動、久坐行為之 現況為何?

二、臺北市及嘉義縣之高齡者在社會人口因素、認知環境因素和身體活動、久坐行為之 差異情形為何?

三、臺北市 (城市) 高齡者在社會人口因素、認知環境因素和身體活動、久坐行為之關 係為何?

四、嘉義縣 (鄉村) 高齡者在社會人口因素、認知環境因素和身體活動、久坐行為之關 係為何?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臺北市 (老化指數 94.53%) 及嘉義縣 (老化指數 137.26%) 兩地區為研究 範圍,其老化指數分別為臺灣最高的都市型地區及鄉村型地區。調查對象以居住於調查 範圍內之普通住戶,年滿 65 歲以上之高齡者,進行電話問卷訪談施測。

二、研究限制:

(一) 抽樣上的限制:

本研究採電話訪問進行調查,無法確實掌握是否由目標族群接聽電話,因而導致拒 答率增加。臺灣人民一直深受詐騙集團的影響,凡是接到相關來電皆會與此作為連結,

而此現象也普遍出現於高齡者族群,這也間接造成拒答率提升的因素之一。

(二) 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採橫斷性研究,因此無法推論出不同居住地區之社會人口因素、環境因素和 身體活動量與久坐行為之因果關係及長期性變化情形。

本研究採橫斷性研究,因此無法推論出不同居住地區之社會人口因素、環境因素和 身體活動量與久坐行為之因果關係及長期性變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