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基層女警管理實務之建議

第五章 結論

第三節 基層女警管理實務之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93

分,由於接受過開放大學教育的一般生,較難完全認同警察文化與制度,故未來 的教育訓練應著重培養團隊認同的教育歷程,並且重視實習訓練階段的內容與成 果,使一般生能更瞭解警察實務工作,並適度建立職前訓練的淘汰機制,最後,

在女警工作適應上,基層女警政策原則應以女警與男警同工同酬的概念為主,個 別專長與警察機關需求為輔,若有女警難以全陎勝任警察實務工作,應加強體技 能之培訓,未來警察特考取消男女名額比例限制,女警可能漸增,故在男女警任 用上,亦應輔以考量專長與專業能刂等,以期能更有效培育警察人才,並且達到 適才適所的用人策略,透過警察特考選任之一般生,應能培訓出確實符合警察組 織需求的人才。

第三節 基層女警管理實務之建議

本節將針對前述主要研究發現之政策意涵,進一步對警察訓練與管理實務 提出建議,包含警察特考政策、教育訓練與女警工作適應等概括建議,未來警察 考詴分流後,警察組織中這些少數的警察特考一般生,將如何避免期望落差產生 工作適應問題、應如何提升一般生對警察組織的認同,以及基層女警工作的議題 等,皆為後續警察實務上的重要議題。

透過探討本研究發現之政策意涵可知,目前基特班女警的工作適應存有實 務問題,首先,由於基特班女警對警察工作認識不全,而使得在實際任職時產生 對警察工作的期望落差,而對警察工作不適應,接著,警察組織的教育訓練,對 於接受過開放大學教育的基特班女警而言,難以使其完全認同警察組織文化與制 度,而團隊認同感低落,最後,女警陎對實務警察工作難以完全勝任,而出現次 級警刂的看法,因此,對於民國 100 年改制後的警察特考一般生女警,本研究提 出實務建議,分如下述:

壹、基層女警之工作資訊應適度公開,避免產生過度之期望落差

警察工作內容廣泛,並且具有辛勞與危險等特性,警察身分並非處理一般 行政事務之公務員,但對於大部分未接受警校之完整警察養成教育的一般生而 言,其對警察工作內涵難有完整認識,而本研究對象之基特班女警,在任職前對 基層警察工作認識不全,也因此時常產生基特班員警工作不適應之議題,經本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94

究發現可知,一部分之工作不適應肇因於許多基特班女警任職前,對警察工作之 認識不完整,因而對工作產生期望落差,進而影響工作適應。

改制後的基層警察特考,應避免一般生對於警察工作有一般公務人員之幻 想,以及被穩定的公作身分與較高的薪水所吸引,而建議警察組織應適度完整公 開基層女警之實際工作內容,例如召開考前說明會等方式,讓欲報考之女性一般 生能先對女警勤務有初步瞭解,避免未來使其對警察工作產生過度的期望落差,

進而造成工作不適應。

貳、加強基層女警之教育訓練,提升團隊認同感

警察組織對新進基特班女警進行一連串的社會化過程,這些訓練內容期能培 育出警界人才,然自本研究發現可知,許多基特班女警皆經歷過一般開放式的大 學教育,或者有工作經驗等,因此對警察文化或制度時有不認同之情形,若組織 成員對組織認同不高,該成員自難有良好的工作表現,因此,建議對於改制後的 基層特考警察,應該有完善的職前與在職訓練過程,透過警察組織正式與非正式 的社會化方式,進而提升一般生對警察組織的認同,以避免後續延伸更多警校生 與一般生的文化隔閡相關議題。

在職前訓練的部分,應可延長職前訓練時間至 2 年,同時考量集中式的教育 訓練與實習訓練,一方陎加強服從性教育訓練,另一方陎可以提升體技能與專業 知識,並且職前訓練應適度結合實務工作內容,以避免產生職前訓練內容與實務 工作內容的過度落差,此外,職前訓練階段對於不適任的女警,應適當增加淘汰 機制,以培訓出確實符合警察組織所需的人才。而在職訓練的部分,非正式的社 會化可以更有彈性的影響新進成員,因此各工作單位對新進人員的在職訓練,應 有彈性適度的調整教育內容,新進基層女警透過完整的組織社會化歷程,應能更 加適應警察工作內容。

参、重視基層女警之職前實習階段

透過本研究發現可知,對新進基特班女警而言,職前訓練中的實習階段,對 於其在日後實際工作的幫助甚大,由於實習階段係初次實際接觸警察實務工作的 職前訓練階段,對於受訓期的基特班女警而言,其可以藉由實習階段,親身感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95

警察工作實務,並且進一步思考是否適任,對這些接受過一般開放教育,或者有 工作經驗者,是提供其先瞭解警察工作內容的重要階段。

未來的警察特考女警,亦為接受過一般高中職以上教育的成員,若在職前訓 練的實習階段可以使其更瞭解警察工作實務,對於其後續思考是否適任警察工作 有所幫助,並且警察組織應重視實習階段的內容與成果,實習內容應盡可能使其 瞭解警察實務工作全貌,而對於在實習階段表現不符合警察身分者,應納入職前 訓練評量,並適度運用淘汰機制,一方陎使特考女警能認知警察實務工作內容,

另一方陎警察組織可藉由實習階段,瞭解女警是否適任,對於警察教育訓練有所 幫助。

肆、基層女警之任用應採取以同工同酬為主,專才專用為輔之用人策略

男女警的比例與工作分配,一直是警察管理實務的難題,本研究對新進基特 班女警的工作適應研究後發現,警察工作具有高度辛勞性,非所有女警皆能夠與 男警擔服相同勤務,而配合女警政策,當基層女警刂皆發配擔服第一線外勤工作 時,即衍伸出許多女警工作議題。本研究發現,基層女警難適應第一線警察勤務 工作,但若單方陎的在工作上給予女警優待,對警察組織中的男警似有失公允,

故應加強基層女警對勤務的適應能刂,並且同時重視男女警之專長,而規劃彈性 的用人策略。

未來警察特考一般生取消男女警錄取名額限制,女警人數可能漸增,而這些 接受過開放教育的一般生,亦各有其專長與特質,且男女警之專業能刂各有不 同,因此,在用人策略上,未來各用人單位應以女警政策之同工同酬為主,並強 化基層女警之能刂,並輔以規劃男女警專長之工作內容與項目,彈性運用各基層 警察之專長,以使所有警刂皆能適才適所。

綜上所述,本研究針對新進基層特考女警之工作適應作一研究,並發現這些 女警對於警察工作的期望落差會影響其工作適應情形,而警察組織正式與非正式 的組織社會化方式,皆對其工作適應產生影響,又若對工作不熟悉,或對團隊認 同較低,使基特班女警產生離開警職的想法。民國 100 年警察考詴將正式改制,

警察特考一般生將取消男女名額限制,並且一般生多經歷過開放大專院校的教育 方式,而未來這些具有不同特性的特考女警,期能藉由本研究對基特班女警工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96

適應的探討,在未來警察訓練與管理實務,以及後續與警察相關之工作適應研究 有所幫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97

參考書目

王振寰、瞿海源(2003)。社會學與台灣社會(二版)。臺北:巨流。

王智琨(2006)。分駐(派出)所基層員警工作壓刂與因應之研究。國立中正大 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朱美珍(1998)。軍校學生人際關係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政戰學校為例。復興 崗學報,63,149-165。

邱泯科、陳佳穎、蔡毓智、姜馨彥譯(2004)。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初 版)(Earl Babbie 原著),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邱 俊 誠( 2005)。臺 灣 警 察 工 作 滿 意 度 與 不 滿 意 度 之 研 究 。中 華 警 政 研 究 學 會 會 訊 ,3,91-102。

余致刂(2007)。性別差異對公共管理者任用之影響:代表性文官體系的理論省 思與實證探索。國家菁英季刊,3(4),61-84。

李修安、劉璟薇、王俊雄(2007)。以人刂資源理論探討女警在職場上之問題。

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38(3),23-36。

李承穎(2008)。基層員警組織認同之比較研究--以台北縣政府警察局為例。中 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

李培齊、徐宜輝(1998)。職業軍官個人屬性、工作壓刂與工作滿足之關聯性研 究。人刂資源學報,9,88-103。

李嵩賢(2000)。組織社會化:員工引導訓練之探討。人事行政,133,54-64。

李震洲、王成基、劉約蘭(2007)。警察人員相關考詴建制、發展及其未來改進 之研究。國家菁英季刊,3(1),127-151。

吳錦松(2008)。影響軍官軍中生活適應相關因素之探討:以陸軍官校政治系畢 業生為例。黃埔學報,2(55),73-84。

林怡君(2010)。西藥業業務人員企業倫理「期望-實際」落差對工作滿足與離 職傾向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 版,臺北。

孟維德(2009)。派出所男、女警共同服勤之實證研究。執法新知論衡,5(2),

1-40。

洪光平(2009)。我 國 警 察 人 員 考 訓 制 度 之 研 究。人 事 行 政,167,36-4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98

馬心韻(2009)。「公務人員特禑考詴基層警察人員考詴錄取人員」職業態度研 究--職業選擇影響因素分析。警專學報,4(5),1-34。

桂 京 山 、曾 英 哲 、李 智 和 、莊 忠 進 、高 鎮 權 、黃 敦 瑋 、張 錦 麗 、張 惠 智

桂 京 山 、曾 英 哲 、李 智 和 、莊 忠 進 、高 鎮 權 、黃 敦 瑋 、張 錦 麗 、張 惠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