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堀江商場發展歷程的五個階段

第三章 堀江商場的發展與變遷

第四節 堀江商場發展歷程的五個階段

本研究根據第二章與第三章中有關高雄市與鹽埕區的歷史發展、堀江商場本 身的發展變遷與近年來的努力等等資料,分析並劃分堀江商場發展歷程為五個階 段。而第四章第四節的小結部份則會在分析影響堀江商場興起與沒落的內外部因 素後對發展歷程的五個階段再做進一步整理。本節堀江商場發展歷程五階段的時 間分期與特徵敘述如下:

(一)昭和 3 年(1928)到民國 38 年(1949)的一街初始時期

「一街初始時期」橫跨了日治時代與國民政府治台初期,昭和 3 年(1928)

至昭和 13 年(1938)間屬於堀江商場發展的蘊釀時期,這時段中,堀江僅為小 販聚集地,小販間尚無以舶來品做為商品的共識。高雄港與鹽埕第二新市街的興 建,讓位於第二新市街之堀江町並鄰近港口的堀江商場(未形成商場前的原址)

有了買賣舶來品的契機,舶來品賣買的規模在海員家屬呼朋引伴下漸漸聚集。

民國 34 年(1945)後,台灣由國民政府統治,由於台灣與大陸的航線變得 暢通,因此大陸貨品來台更顯便利,成為買賣的重要商品。民國 38 年(1949)

國共內戰結束,國民政府播遷來台,政府內部鑒於不用「匪」貨資「匪」的共識 下,漸漸對大陸商品有所管制,因此舶來品買賣中的大陸貨品管道也開始無法借 由正常管道輸送來台而走入地下化。

(二)民國 39 年(1950)到民國 57 年(1968)的二三街形成時 期

民國 38 年(1949),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中失敗而遷台,帶來眾多大陸省籍 軍人以及逃離大陸的民眾,其中有不少中上階級人士是攜帶金銀細軟來到台灣 的,因此對當時台灣的消費力提昇上有所助益。民國 39 年(1950)6 月韓戰爆 發,美國派遣海軍第七艦隊協防台灣,民國 40 年(1951)美國國會通過共同安 全法案,開始對台灣提供各種經濟援助。

民國 39 年(1950)台日商船定期航線開辦、民國 41 年(1952)台港商船定 期航線開辦,這兩條重要的舶來品取得管道成為日後堀江商場取得舶來品的重要 路線。最重要的是,台灣香蕉在民國 39 年(1950)到民國 57 年(1968)間獨佔 日本香蕉市場,造成台日定期運蕉冷藏船來往台日密切,亦成為日本商品來台的 重要路線。

民國 43 年(1954)中美簽訂共同防禦條約,美國長期提供台灣軍事、經濟 援助。同年,鹽埕區的大溝頂加蓋,讓整條大溝頂上的各商場成為當時高雄市重 要的商業聚集地,堀江商場也逐漸打響名氣,使往後的民國 50、60 年代(1961-、

1971-)成為堀江商場的黃金時期163

鹽埕區的大溝頂加蓋,使得堀江商場的第二與第三街因此逐漸成形,二三街 成形初稱為「五福攤販集中市場」,但當地人士已經統稱三條街為堀江。民國 50 年(1961),越南戰爭(西元 1961~1975 年)爆發,美軍來高雄港停靠、補給與 休假頻繁,使堀江商場在舶來品經營上受惠良多。

民國 56 年(1967)時的鹽埕區人口達到頂峰,民國 57 年(1968)運作的高 雄市加工出口區帶動勞動人口的大量移動,也對商業活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堀江商場在這些外部環境的影響下成長,雖然以高雄市整體的大環境來看,鹽埕 區商業與人口已經有些微的流失現象,然而這個時候商場本身才剛開始邁入興盛 時期。

163 在本研究訪問過程中,受訪者一致認為民國五、六十年代是堀江商場的黃金時期。

(三)民國 58 年(1969)到民國 68 年(1979)的商場興盛時期

堀江商場在民國 58 年(1969)到民國 68 年(1979)的商場興盛時期,也正 是處於台灣經濟發展黃金時代。民國 50 年代(1961-)與民國 60 年代(1971-),

政府致力於經濟發展建設,民國 62 年(1973)開始的「十大建設」,使出口的成 長率超過民國 50 年代(1961-)。

整個民國 60 年代(1971-)可以說是一個從出口加工業轉移向重工業化的過 渡時期,這個轉化更是讓全民經濟能力大幅提昇,台灣民眾的生活開始富裕,對 於舶來品的需求有增加的趨勢,消費能力的提高使民眾有能力到堀江商場消費新 潮舶來品,擴大了堀江商場的顧客層面,使客源絡繹不絕。

在政府致力於經濟發展建設下,台灣民眾的生活開始富裕,對於舶來品的需 求有增加的趨勢,但民國 68 年(1979)政府開放國人出國觀光,讓一般民眾有 了自行出國購買舶來品的機會,而民眾在台灣內部購買舶來品的熱度降低,選擇 出國自行購買者越來越多。同年,高雄第二港口的開始營運,促使港口的重心南 移,讓很多工商業機會與人口流向高雄市的南面地區,因此這個事件也是讓鹽埕 區與堀江商場在民國 69 年(1980)後進入漸衰時期的因素之一。

(四)民國 69 年(1980)到民國 79 年(1990)的商圈轉移漸衰 時期

民國 68 年(1979)政府開放國人出國觀光,讓一般民眾有了自行出國購買 舶來品的機會,但是大陸貨市場的重要性則持續到民國 76 年(1987)解嚴並開 放一般民眾赴大陸探親後。

民國 70 年代(1981-),堀江商場的舶來品市場已經漸趨衰退,尤其外國舶 來品更是嚴重,民國 77 年(1988)「新」堀江商場的成立,讓高雄市的舶來品市 場多了一個競爭者,尤其「新」堀江商場所依附的五福大統商圈的繁榮程度已經 遠高過鹽埕大新商圈,相型之下建築物老舊、人潮車潮減少的堀江商場便讓人有 漸衰的感覺。

民國 78 年(1989),位於舊高雄市政府對面的高雄市地下街被大火燒毀,也 毀掉當時地方人士想藉由地下街複合商場的魅力及人潮來帶動鹽埕區再興的希 望。高雄市地下街的燒毀除了讓再興鹽埕區的希望破碎外,也讓區內的商業經營 者有雪上加霜的感覺,堀江商場身在其中也是感受深刻,況且有些商家已經有到 地下街營業的打算。至此,堀江商場與其所在的鹽埕區已經是處於長期衰退狀況 下。

(五)民國 80 年(1991)以後的蕭條時期

在民國 69 年(1980)到民國 79 年(1990)的長期衰退下,民國 80 年(1991)

以後堀江商場可以說進入了蕭條時期,此時期的堀江商場欲擺脫蕭條而開始有了 一些改善經營環境的計劃。民國 80 年(1991),經濟部曾針對商場內部進行訪查 與評估,但並無實質的改善方案;民國 81 年(1992)初,高雄市政府遷出鹽埕 區,使鹽埕區進一步失去政治中心地位,也加速地區的商業蕭條;民國 85 年

(1996)4 月 12 日舉行的鹽埕意象專家座談會肯定堀江商場為鹽埕區中最具有 代表性的地點之一。

民國 89 年(2000),堀江商場管理委員會與高雄市鹽埕社區發展協會以及高 雄市公共事務管理學會合作,對商場內外進行評估與規劃。民國 90 年(2001)

開始,堀江商場管理委員會依照民國 89 年(2000)時的部份規劃,向政府申請 經費補助,進行商場主體環境的改善,民國 93 年(2004)起又陸續進行商場周 邊道路整修與美化。

高雄市政府在民國 89 年(2000)首辦「高雄過好年」活動,由於活動頗受 好評,並且被認為有助於特色商店街的行銷與推展,因此每年都陸續推出相關活 動。「高雄過好年」活動先藉由節目活動,行銷各商店街之特色及展售其相關產 品,並結合慶典延續行銷,使活動達到人潮聚集,行銷效益得以擴散。堀江商場 屬於高雄市特色商店街的一員,也參與各項活動,達到有效行銷作用並帶動堀江 商場整體發展。

堀江商場在民國 80 年(1991)以後積極的欲擺脫蕭條並改善經營環境,除 了與政府單位及學術單位合作進行軟硬體改善外,更在商場內部設立商場經營管 理委員會,凝聚商場力量,藉由共識達成一致性的改善計劃,研擬各種未來可能 性,期望未來堀江商場能再興與繁華。

第四章 影響堀江商場興起與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