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增強權能之基本概念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增強權能之基本概念與相關研究

一、增強權能之定義及內涵

Solomom(1976)對增強權能定義為社會工作者提供服務對象的一套工作方

法,目的是要減低弱勢族群因被壓迫、烙印負面評價,而產生的無力感受。Adams

(1990)定義「增強權能」是個人、團體或社區開始感受到可以控制自己情況及 達到目標的一個歷程,並進一步增進他們的生活品質,意味著增強權能的心理取 向目標在增加案主個人的勝任能力 (competence) 及自信心,得以採取個別性或 集體性的行動來掌握自己的命運(引自鄭麗珍,2003)。因此「權能」指的是一 種能力(capacities),可以掌控自己生活空間與發展的各種有利動力,若會阻礙 個人對自己生活空間行使決策或自我控制的機會則是缺乏權能。

Saleeby(1996)將增強權能的特色分成兩個部份,第一部份為「個人式的增

強權能」(personal empowerment),透過協助過程,能增加服務對象主控自己的生 活並對自己負責;第二部份為「社會式的增強權能」(social empowerment),所指 的是服務對象在環境脈絡中的機會(opportunity)及資源的運用及動員。透過增 強權能的過程,服務對象能改善自己無力感的情況,在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想法及 意念採取行動,從過程中產生自我能量,動員週邊環境的資源,才能夠自我掌控 自己的生活及命運的程度。由上述可知,「增強權能」不只是一種協助的過程,

也是經過處遇之後能夠達到的結果(趙善如,1999; Staples, 1990;Parsons, 1991)。

「增強權能」代表的是「動機」、「知識」、「技巧」。「動機」包括自信、知道 自己有控制的能力、抱持著希望、有行動的能量及堅持的信念;而「知識」和「技 巧」包括獲得相關的知識、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生活管理技巧及溝通技巧,專 業人員及家庭若都能藉此提升動機、擴展知識/技巧,增加自我效能,則互相皆 可增強權能(萬育維、王文娟譯,2002;Nachshen, 2004a)。專業人員在提供支 持服務的過程中,讓父母有能力處理生活事件、解決問題與做決定、並將成果歸 因於自己,從中獲得自信、自我效能感及控制感,父母在整個過程就被增強權能

(謝中君、王天苗、周治蕙,2008;Dunst, 1985, 2000;Dunst &Trivette, 1987;

Dunst, Trivette, & Deal, 1988)。家長的增強權能是指正向的自我調整和自我效

能,反之,若家長沒有被增強權能,在態度和行為較顯出挫折、壓力、沮喪、無 力感和依賴服務的提供(張美雲、林宏熾,2007)。

發展遲緩兒童之家庭在照顧的過程中,家庭成員對發展遲緩兒童會感受有不 確定感、會懷疑自己是否具有照顧孩子的能力等不知所措的負面評價,在面對發 展遲緩兒童的療育課程、家庭與社區、學校、醫療單位、社會福利單位等外在環

境的互動經驗,以及外在環境對其使用資源的限制,可能會因為自身能力、資訊 缺乏、不合理的社會壓迫,常會有挫敗、擔心等無力感受( powerlessness )(張秀 玉,2005;趙善如,2006)。而增強權能觀點強調釐清服務對象無力的感受,提 供相關的知識及技巧,協助家庭尋找正向的能量,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故本 研究探討家有發展遲緩兒童家長之增強權能感受提供相關專業人員可針對家長 有較高或較低的權能感受,給予不同的策略來協助家長,以建立良好的夥伴關 係,給予他們更多的控制權,讓他們主動參與自己生活的決定,也達到較佳的生 活品質。

二、增強權能的面向

Gutiērrez、Parsons 和 Cox(1998)指出「權能」不是一種零合遊戲的資源爭

取,不是你有、就是我有的輸贏場面,而是一種透過人際間的互動、互助所衍生 出來的權能資源,共同匯聚成一股共享的集體性經驗,以創造出彼此生命共同體 的意識感與有能力感。增強權能的觀點就是要增進其「權能」,具有一些正向的 特質:1.影響個人生活歷程的能力;2.是一種自我價值的表現;3.自己有能力與他 人一起工作並可控制公共事物的生活面;4.自己可接近或參與公共決策的機制。

反之,個人經驗若感受全面性的無力感,會導致無法與環境交流、實現自己,根 據Solomon (1976)的看法,造成個人無力感的來源有三:一是受壓迫團體本身對

自己負向評價態度(negative self-evaluation attitude),二是受壓迫者與外在系統間 互動的負向經驗( negative experiences ),三是大環境所加諸於受壓迫團體的阻 礙,也阻礙個人有效行動的進行。

由上述可知,增強權能的實施策略,是重視案主本身的心理感受的層面,進 而強調與社會集體性的活動,其中給予案主的處遇策略是圍繞著案主所處於的各 個生活系統層次。增強權能的面向及實施策略,並不是侷限在案主個人的心理層 面,也涵括外在系統。而生態系統( ecological system perspective )便是強調人類問 題的產生,是來自於個人之不同層次系統互動不協調所產生之結果,它認為與個

人相關的有三個層次之系統(黃源協,2004;曾華源、黃俐婷,2006;Summers, 2001):

1.微視層次:個人的人格、動機、情緒等個人特質。

2.中視層次:個人週遭的互動情境,如:家庭、教會團體、工作團體。

3.鉅視層次:個人與社會互動經驗,以及社會對個案情境的影響,如:政治體系、

社會階層、教育體系以及經濟等。

研究者認為可結合生態系統三個層次系統之概念,討論個人的權能感受。歸

納相關文獻,將增強權能面向依據生態觀點,分為三個層面的權能感(宋麗玉,

2006、2008;張秀玉,2005;曾華源、黃俐婷,2006;萬育維、王文娟譯,2002;

趙善如,1999;鄭麗珍,2003):

(一)個人層面:個人擁有的自我接納、自我尊重、自我效能、和掌控感,發展 自助、個人成長與問題解決的知識及技巧,自我能夠訂定目標,肯定自己 的能力並採取具體行動來達成目標。

(二)人際層面:個人具備與人溝通的知識/技巧,與他人互動時能夠自我肯定,

能夠與專業人員形成夥伴關係,擴大結合人際支持網絡的經驗與能力,以 及增加、創造服務對象加入相關團體或組織,自覺對他人有影響力,也得 到他人的尊重,並同時考慮別人的需求或自己的責任。

(三)社會政治層面:認識自己應有的權力,能肯定團結的重要性與集體行動可 以改變週遭的環境,也願意為維持公義而採取行動。

總而言之,增強權能之最終目標為促使個人的主體性可以在不同的人生範疇 中與層面上有所表現,如家有發展遲緩兒童的家庭能夠接受孩子的遲緩狀況,跳 脫負面的情緒,必須先增強其自我權能,提升自己的管理情緒、技巧、知識與物 質的能力以激發權能。最終層次,甚至採取社會行動以反抗優勢群體的壓迫。因 此不僅考慮個體的「無力感」之感受層面外,更包括個體是否有「認知」的知識

與技巧,以及最後是否有採取「個人、人際、組織或社會行動」之能力,故「增 強權能」是顧及個人認知、感受與行動三個層面的理論觀點,而個體若能充實自 己的知能之行動層面,才是降低無力感的重要機制。

三、增強權能面向之相關研究

針對增強權能向度之研究,外國文獻有學者Rogers 等人(1997)發展增強權 能量表,量表題目共28 題,有五個向度,為自尊與自我效能、權能-缺能、社區 行動與自主性、樂觀與控制未來、正當的憤怒。張美雲(2007)之「發展遲緩兒 童家庭社會支持、親職壓力與賦權增能之相關研究」,將增強權能量表的向度分 為自我效能、自我決策、影響力、接觸資源、賦予能力、社區參與、自我擁護共 七個向度。宋麗玉(2006)之「增強權能量表之發展與驗證」研究中,修改 Rogers 等人(1997)的題目外,將增強權能向度,依照增強權能三個層面來區分向度。

個人層面之向度為(1)自我效能與內控(2)外在掌控力;人際面向之向度為(1)

人際溝通技巧(2)人際自我肯定(3)社會自我肯定;社會政治面向之向度分為

(1)社會政治資源與影響(2)社會政治權能(3)社會政治行動。研究者將增 強權能向度整理,請見表2-1。

表2-1 增強權能向度之相關研究

增強權能向度 作者(年代)

自我效能 Rogers et al.(1997)、宋麗玉(2006)、張美 雲(2007)

自我決策 宋麗玉(2006)、張美雲(2007) 樂觀與控制未來 Rogers et al.(1997)

正當的憤怒 Rogers et al.(1997)

影響力 張美雲 (2007) 接觸資源 張美雲 (2007) 賦予能力 張美雲 (2007) 社區參與 張美雲 (2007) 人際溝通技巧 宋麗玉(2006)

人際、社會自我肯定/自我擁護 Rogers et al.(1997)、宋麗玉(2006)、張美 雲 (2007)

社會政治權能 宋麗玉(2006)

社會政治資源 宋麗玉(2006)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表2-1 增強權能向度之相關研究,研究者將參考以上國內、外文獻中提到 增強權能的向度,研究者將增強權能依照三個層面並區分九個向度,分述如下:

(一)個人層面(張美雲、林宏熾,2007;Rogers et al., 1997):

1.自我效能:係指家庭有能力來協助孩子獲得各方面之發展,如有能力解決孩子

發生的行為問題。

2.自我決策:係指家庭能針對自己的需求做出很好的決定,也能與專業人員共同

決定孩子所需的各種服務。

3.樂觀與控制未來:除了能肯定自我價值且可以掌控自己生活事件。

(二)人際層面(宋麗玉,2006):

1.人際溝通技巧:係指維持良好的溝通、清楚地表達自己,以及遇到不同意見時

能夠溝通和協調。

2.人際自我肯定:能表達不同意見且保持內在平靜,敢表達自己的需求。

3.社會自我肯定:係指勇於發聲,在公開場合表達與別人不同的意見,敢向權威 挑戰以維持公平正義。

(三)社會政治層面(宋麗玉,2006 ;Rogers et al., 1997):

1.社會政治權能:係指個體對於集體的努力和行動能否改變社會狀況的信念。

2.社會資源與影響:採取社會政治行動時獲取資源能力、自覺對環境的影響力,

能了解並認同社區或團體的改變影響。

能了解並認同社區或團體的改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