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增強權能相關研究討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增強權能相關研究討論

一、增強權能感受之影響因素

張秀玉(2003b)指出身心障礙兒童對家庭是有正向的影響,如家庭凝聚力 的增加、家長在身心障礙領域中之特殊教育、社會福利等專家、個人的成長等,

在檢視發展遲緩兒童對家庭有正向影響時,必須考量基本變項的考量,如:身心 障礙兒童的障礙類型與程度、家庭社經地位、家庭本身具有解決問題之動機強 弱、家庭所在區域的外在資源與社會制度等;Lee ( 1994 ) 建議專業人員,必須 評量個體全面性的增強權能感受,需要收集的資料,內容如下:

1.基本資料:姓名、社經地位、收入、宗教、同住家人及婚姻狀況、身心健康狀

況。

2.生命階段(life transition):目前發展狀況、正常及突發狀況的變動、地位及角

色議題、標籤化的情形、立即危機事件、過去歷史。

3.健康及心理衛生狀況:外表、口才、精神狀況、疾病史、發展障礙、藥酒癮歷

史、過去住院史。

4.人際關係型態:和重要他人及支持網絡關係及溝通,包括優勢及弱勢的項目,

並包括評估案主與社會工作者的關係。

5.物理及社經環境:特別是資源、品質及回應案主需求等的適切程度。

6.突顯受壓迫的情況:基本的生活所需、歧視偏見或是資源取得的障礙及分配不

均等狀況。

7.權能缺乏或不足的問題:如案主所缺乏的知識、技巧、態度,覺察資源缺能的

部份是在個人、人際或政治層面上。

8.案主的優勢能力:案主的資源和長處。

9.評量的可行性:訂定行動目標與任務的分工,雙方並一起評量達成的可能性。

10.訂定工作合同與處遇計劃。

由上述得知,要了解個體全面性的增強權能感受,需要收集的資料,包括有 家庭本身背景資料、個人背景資料、身心障礙幼兒的基本資料、所處的社區環境 以及正式、非正式的資源等資料,才能更能全方位了解影響增強權能的感受之相 關因素。

Dempsey 與 Dunst(2004)針對兩個身心障礙幼兒父母的參與團體(美國、

澳洲),結果發現父母年齡、受雇情形、教育程度、幼兒年齡、接觸次數、控制

感、使能的練習( enabling practice )在增強權能之累積變異量為 39.3%(澳洲)、

36.4%(美國),在多元回歸分析中,發現只有使能的練習( enabling practice )有預 測力,其餘預測力均未達顯著差異。

Green、McAllister 與 Tarte(2004)指出增強權能取向與文化能力和家庭參與

程度呈現正相關;增強權能取向與親職能力呈現顯著正相關。14 個月大幼兒的父 母增強權能取向與增強權能態度、非正式參與及支持滿意度呈現正相關;24 個月 大幼兒的父母增強權能取向與增強權能態度、非正式參與、增強權能技巧及支持 滿意度呈現正相關。

Nachshen(2004b)針對家有發展障礙幼兒及家無發展障礙幼兒兩組父母團

體,背景變項如教育、社經地位、年齡可預測兒童的行為和父母的幸福感,而在 家庭增強權能的知覺並無不同。父母的幸福感和壓力源(兒童的問題行為)與成果 (增強權能)的資源調解呈現線性關係。最後起源於父母對他們的資源的知覺。

Rogers、Chamberlin、Ellison 與 Crean (1997) 發展增強權能量表,檢驗增

強權能的相關因素,第一次分析自變項包括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種族、婚姻 狀況、第一次發病年齡、月收入、與住院總次數,只有發現收入是顯著的自變項,

可解釋 5%的變異量,收入越高,權能分數也越高。第二次分析自變項包括生活 品質、參與社會活動、對於自助團體滿意度、使用心理衛生服務次數,社會支持,

可解釋 22%的變異量,最重要的自變項依序為生活品質、心理衛生服務使用次 數、社區活動參與、與整體生活滿意度。

Walsh 和 Lord(2004)提到收入並無顯著差異,而教育程度與增強權能之關

係,為低教育程度的滿意度大於高教育程度。有的研究發現教育與增強權能有正 向關係,有的研究則發現沒有相關。因此教育程度是否有助於個人權能仍無定論。

張美雲(2007)之「發展遲緩兒童家庭社會支持、親職壓力與賦權增能之相 關研究」中提出,不同性別、年齡、主要照顧者、照顧者年齡及社經地位的家庭 在某些增強權能之向度中達顯著差異。研究者將國內、外研究之增強權能相關因 素研究,整理於表2-2。

表2-2 增強權能感受之影響因素

作者 年代 增強權能感受之影響因素

Lee 1994 年齡及角色、社經地位、收入、宗教、同住家人、婚 姻狀況

Rogers et al. 1997 收入、生活品質、心理衛生服務使用次數、社區活動 參與、與整體生活滿意度

Dempsey & Dunst 2004 父母年齡、受雇情形、教育程度、幼兒年齡、接觸次 數、控制感、使能的練習( enabling practice )。

Green et al. 2004 文化能力、家庭參與程度、親職能力 Nachshen 2004b 如教育、社經地位、年齡

Walsh & Lord 2004 教育程度

張秀玉 2003b 身心障礙兒童的障礙類型與程度、家庭社經地位、家 庭本身具有解決問題之動機強弱、家庭所在區域的外 在資源與社會制度等

張美雲 2007 性別、年齡、主要照顧者、照顧者年齡及社經地位。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研究者並從以上文獻整理並歸納出增強權能的相關因素,如表2-3 主要照顧 者增強權能感受之影響因素、表2-4 影響主要照顧者增強權能感受之身心障礙幼 兒相關因素。

表2-3 影響主要照顧者增強權能感受之因素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主要照顧者相關因素 作者(年代)

年齡 Rogers et al.(1997) 、Dempsey & Dunst(2004)、Nachshen

(2004b)、張美雲(2007)

性別 Rogers et al. (1997)、張美雲(2007)

種族 Rogers et al. (1997)

教育程度 Rogers et al. (1997)、Walsh、Lord (2004)、Dempsey &

Dunst(2004)、Nachshen(2004)

婚姻狀況 Rogers et al. (1997)、 Lee (1994)

社經地位 Lee (1994)、Nachshen(2004)、張美雲(2007)、張秀玉

(2003b)

收入 Rogers et al. (1997)、 Lee (1994) 宗教信仰 Lee (1994)

家庭結構 Lee (1994)

親職能力 Green et al.(2004)

主要照顧者 Lee (1994)、張美雲(2007)

生活品質 Rogers et al.(1997)

參與社會、立法活動 Rogers et al. (1997)、 Green et al.(2004)

對自助團體滿意度 Rogers et al. (1997) 使用心理衛生服務次數 Rogers et al. (1997)

表2-4 影響主要照顧者增強權能感受之身心障礙幼兒相關因素。

身心障礙幼兒相關因素 作者(年代)

性別 Dempsey & Dunst(2004)

年齡 Green et al.(2004)

健康及心理衛生狀況\障礙 程度及類別

Lee(1994)、張秀玉(2003b)、Nachshen(2004)、

突顯受壓迫的狀況 Lee(1994)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上述少許幾項探討增強權能之相關因素的文獻中,如人口變項與組織變項,

是檢驗增強權能的因,又如生活品質、生活滿意度,可能是增強權能帶來的果。

由於現在的文獻仍不多,而相關因素仍無定論。本研究仍將潛在的相關因素包括 父母的基本資料、家庭組織特性、幼兒的基本資料及遲緩程度列為問卷當中,嘗 試分析這些自變項與增強權能各個層面之相關性。因此,經由上述文獻整理後,

歸納影響發展遲緩兒童家長的增強權能感受之相關因素,包括家庭背景因素、幼 兒自身的因素。研究者認為家庭背景因素,家長的職業及家庭結構,亦有可能影 響發展遲緩兒童家長之增強權能感受;幼兒自身的因素,幼兒的出生序並未有研 究提出,故納入本研究欲探討的相關因素中,分述如下:

(一) 家庭背景因素:父母的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國籍、社經地位、

家庭經濟狀況、有無低收入戶證明、宗教信仰、職業、家庭結構。

(二) 幼兒自身的因素:幼兒的性別、年齡、出生序、發展遲緩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