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早期療育」─包含早期預防、發現和診斷、早期治療、復健和教育。早期 療育的介入,至少能夠促進孩童「認知發展」、「語言表達及理解」、「社會情緒」、

「粗大動作」、「精細動作」、「生活自理」等發展能力,對其家庭成員也能增加自 信心,過程中也是需要家庭全動員起來,才能維持家庭的功能,進一步促進「家 庭之組織性」、「父母參與程度」、「父母接受性」和「父母反應性」的改善,提升 家庭教養環境品質,故早期療育的宗旨就是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而家庭是人類 發展最先接觸也最為重要的場域,若能先了解家長各方面的增強權能感受,在針 對家庭的需求,提供相關資訊、學習新技巧,提升家庭的能力,這都會直接、間 接影響到早期療育的成效。

目前許多學者對〝empowerment〞翻譯及解釋有「充權」、「賦權」、「擴權」、

「權能感」、「增權賦能」、「增強權能」、「賦權增能」等許多中文翻譯,研究者於 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查詢有關增強權能的研究,論文名稱以「充權」的關鍵字 的研究有 18 篇,分別在教育、社會工作、醫療護理領域為主;論文名稱以「增 權賦能」的關鍵字的研究,分別有在特殊教育領域中的有二篇(周炳輝,2007;

洪孟華,2003);於領導領域有一篇(郭嘉韻,2006);以「增強權能」的關鍵字 的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中受暴婦女上的研究有一篇(陳宜鋒,2009);在早期

療育領域有一篇為鄧倩茹(2008)早期療育貧窮家庭資源使用經驗之研究-增強 權能觀點。以「賦權增能」關鍵字且於早期療育領域,只有一篇為張美雲(2007 發展遲緩兒童家庭社會支持、親職壓力與賦權增能之相關研究,對於早期療育家 庭增強權能的研究主題,仍較少文獻在探討。由此發現並無研究在探討早期療育 領域中發展遲緩兒童家長的增強權能感受,若能了解家長增強權能感受,可使早 期療育之專業人員與家庭成員建立更好的夥伴關係,進而提升家長的能力,讓家 長在療育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優勢能力,進而維持整個家庭功能。

研究者現任教於在台中縣國中資源班、特教班已有六年時間,接觸很多特殊 兒童的家長,很多家長表示在孩子0~6 歲時,都錯過早期療育的黃金時間,他們 表示當時沒有人給予相關資訊;也不知道如何尋求資源;甚至有尋找許多偏方;

遇到問題也手足無措;自己必須默默承擔這一切,而孩子的發展也都停留於原 點,甚至伴隨其他障礙產生,這一路的心路歷程,除了孩子默默承受外,有的家 長選擇坦然接受、有的則感到愧疚等負向情緒。研究者對這些家長心中也感到不 捨,這些家長在過程中充滿著無力感及無奈、也無法正視自己的優勢能力在哪 裡,缺乏正向、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問題,只能被動的接受服務。原因有可能是自 己本身的能力、資訊的不足、社會制度的不健全,常會有挫敗、擔心等無力感(張 秀玉,2005;鄧倩茹,2008),也因此研究者更加想了解接受早期療育服務後,

發展遲緩兒童家長之增強權能感受,能讓早期療育相關行政單位及專業人員,針 對家長較弱的權能面向給予適當的策略,進行改善,專業人員也能因此把握相關 原則跟家長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更能發掘家庭的優勢能力,給予增強權能。而 在往後就學階段能更加正向、自信的面對學習。

由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欲針對發展遲緩兒童家長,做進一步的調查研 究,了解發展遲緩兒童家長在增強權能各個面向,包括個人層面、人際層面、社 會政治層面(宋麗玉,2006、2008;張秀玉,2005;曾華源、黃俐婷,2006;萬 育維、王文娟譯,2002;趙善如,1999;鄭麗珍,2003),在此三個面向有何影 響?而家庭背景是否也會影響這三個面向的感受?幼兒的年齡、障礙狀況等基本 資料是否會影響增強權能這三個面向的感受?而此三個面向哪個面向感受較 高?哪個面向感受較低?

基於上述的研究問題,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 了解發展遲緩兒童家庭在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之後,其增強權能感受。

二、 探討研究抽樣樣本之家庭特質。

三、 探討不同家庭背景變項在增強權能面向之差異。

四、 探討不同幼兒背景變項在增強權能面向之差異。

五、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早期療育相關行政單位及專業人員之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