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壓力因應的意義與理論

本節針對壓力因應的意義加以探討,以「Pervin 人格特質導向之因應理論」

及「Lazarus 和 Folkman 的壓力處理模式」加以探究,並對壓力的因應方式做進

一步的探討。

壹、壓力因應的意義

壓力是現代人健康的頭號殺手。壓力引起的緊張、焦慮、憤怒、敵意,很容 易破壞免疫系統的防衛能力,讓疾病有機可乘。因此,壓力的因應非常重要,隨 著我們對壓力的因應不同,劣壓力(distress)可能變成優壓力(eustress),

優壓力也可能轉變成劣壓力,甚至使個人身心達到 Selye 在 1979 年從研究腎上 腺皮質與腦下垂體間的生理反應中,發展出一般性適應症候群理論(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中所說的耗竭期,如果再無法消除壓力源以改善身 體狀況,則將導致病痛、衰老、甚至死亡的現象(陳廷楷,民 92;羅月華,民 92)。壓力因應的意義,學者的解釋因觀點差異,而有若干不同的見解。茲引述 不同學者的意見,再做綜合歸納。

鄧柑謀(民 83)認為「因應」是一種努力去處理壓力事件的過程取向,也認 為它具有緩衝壓力的效果。

黃惠惠(民 91)認為「因應」是個體整合自身與環境資源,並積極採取行動 及解決問題。

林昭男(民 90)指出「因應」是個體與環境互動過程中,為避免遭受威脅或 解除壓力,所採取的處理方式或解決方法。

吳明順(民 91)認為「因應」是一動態的過程,個體運用各種策略經由認知 評估努力去處理壓力事件。

陳廷楷(民 92)認為「因應」是個體對於本身的工作因素所產生的工作壓力,

採取一系列的紓解情緒、減輕焦慮及壓迫感的調解方式,其目的在於減輕其工作 壓力。

Folkman(1984)認為因應是一種動態的歷程,涵蓋認知、行動、評價與再 行動等步驟,是一種過程取向。

Auerbach 和 Gramling (1998)認為因應策略泛指經常使用於處理壓力情 境與減低我們的壓力的思考與行動。

Dewe 認為「因應」是指在認知和行為上的一種行動,而該行動是用來控制、

減少、容忍加諸在某人身上的負荷或超過某人能力所及的某種能力(引自陳廷 楷,民 92)。

以上學者的定義中,林昭男、黃惠惠、Auerbach 和 Gramling 以及 Dewe 視壓力因應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行動。鄧柑謀、Folkman 和吳明順視壓力因 應是一種動態歷程,是一種過程取向。陳廷楷則視壓力因應是一種調解方式。

綜合以上研究者之意見,本研究將「因應」一詞之概念性定義為:當內在心 理需求與外在環境變化對個體造成威脅,個體感覺過度負荷,無法承受,必須尋 求外力協助或自我處理的一種解決方式。

貳、壓力因應的理論

本研究以 Pervin 人格特質導向之因應理論及 Lazarus 和 Folkman 的壓力處 理模式加以探究,以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

一、人格特質導向之因應理論

人格特質導向之因應理論是由 Pervin 所提出,旨在說明個人人格的形成是 極為複雜的,差異性亦大,人格特質是影響因應行為的主要因素,其主要的特徵 可歸納為四種(引自陳青勇,民 90):

(一)先天遺傳的人格特徵,(如基因、智商、種族、性別、體裁、容貌等)會 影響一個人獨特的作為,面對壓力時也影響了個人不同的因應行為。

(二)環境性的人格(如民族性、個人生活史、環境競爭經驗等),會影響在生 存競爭的環境中,產生如緊張、焦慮、壓力等心理症狀的差異,同時也影

響其因應的行為。

(三)社會性的人格(如領導、服從、道德觀、價值取向等),影響心理的發展 與因應行為的模式。

(四)教育性的人格特質,能有助於增進人際關係,亦建構出個人情緒性、認知 性、行為性等的因應方式。

人格特質導向學派認為「人格特質」是壓力因應方式的評估基準,不同的人 格特質有不同的因應方式,而人格特質又受先天遺傳及後天環境的影響,所以人 格特質導向學派的因應是以個人人格取向為主。

二、Lazarus 和 Folkman 的壓力處理模式理論

Lazarus 和 Folkman 於 1984 年提出壓力處理模式理論來說明壓力的處理歷 程,其整個模式如圖 2-4。

由圖 2-4 中可知壓力處理歷程主要有:情境與個人因素、對壓力源的認知、

處理策略等三部分。個人對壓力源的認知係受到情境及個人因素的影響,同時也 會對處理策略產生影響。分述如下:

(一)情境與個人因素

情境因素是影響個人對壓力源解釋的環境特性,例如混沌的情境--像晚間 走在陌生地帶的黑暗街道上--令人無法確知是否有潛在危險。除了混沌不明的 情境使人在處理壓力源時產生極大差異之外,其它的情境因素還包括壓力源出現 的頻率、以及社會支持網絡。

個人因素是指與壓力源感受有關的人格特質,例如在疲倦或生病時,容易對 壓力源做出扭曲的解釋,在極度疲乏的情況下,甚至會將一個簡單的問題視為莫 大的威脅或挑戰。個人特質包括自尊、樂觀、自我效能以及工作經驗等,對壓力 源的認知與感受同樣也具有影響。

控制 逃避 症狀處理

個人因素 情境因素

對壓力源 處理策略 的認知

傷害性?

威脅性?

挑戰性?

圖 2-4 Lazarus 和 Folkman 的壓力處理模式 資料來源:陳素勤譯,民 90,第 616 頁

(二)對壓力源的認知

認知是指個人對情境或壓力源的整體認知或評價,將會影響壓力的處理方 式。「傷害性」(包括損失)是指已經造成的傷害,「威脅性」是潛在的傷害,而

「挑戰性」則是在困境中可能得到的益處。在處理傷害性的壓力源時,宜注重對

事物的重新解釋,因為事實已經形成;反之,在威脅性的壓力源處理則應側重傷 害的預防。具挑戰性質的壓力處理方式與具威脅性者一樣,強調未來觀,不過威 脅性壓力源的處理重點是在避免損失,而挑戰性質的壓力源注重的是如何獲得。

(三)處理策略

處理策略是用以處理情境的特定行為及認知,常用在壓力源與壓力處理的有 三種:

1、控制策略(control strategy):是指在行動或認知上,直接針對問題加以解 決。

2、逃避策略(escape strategy):個人面臨壓力時,未能面對問題加以解決,

這就是逃避策略。即一個人對壓力的處理是屬於被動的接受或是避免面對造 成壓力的原因。

3、症狀處理策略(symptom management strategy):症狀處理策略是運用放鬆、

呼吸調解或運動等方法,控制工作壓力引起的症狀。強調減輕壓力症狀的處 理方式。

個人對壓力源的認知及個人因素與處理的策略有關,到底何種處理策略-控 制、逃避或症狀處理最為有效,與當時的情境有關。例如以渡假方式逃避壓力,

有時候比直接面對壓力源的處理策略恰當,應該學習用各種權變方法處理壓力 源。

研究者綜合以上理論,歸納出幾點結論以作為國民小學主任壓力因應之參 考:

1、人格特質受先天遺傳及後天環境的影響,不同的人格特質有不同的因應方式。

2、情境因素與個人因素對壓力因應方式會產生交互作用。

3、個體面對壓力時,到底採取哪一種處理策略,應視情況而定。

叁、壓力因應方式的分類

Lazarus 和 Folkman 於 1984 年將壓力因應方式依功能來分,分為兩類(引 自陳廷楷,民 92):

一、「針對問題因應」(problem-focused coping)

此因應方式是應用於藉著積極地做某些事來改變壓力源,進而努力的解決問 題。研究顯示使用「針對問題因應」方式是與更多正面情緒的結果有關連。

二、「針對情緒因應」(emotion- focused coping)

此因應方式是調整在有壓力的情境下所導致的痛苦情緒。

以上兩種因應方式的使用是受到壓力可否控制來決定的,如果個人認為情況 是可以控制的,那麼「針對問題因應」方式是較常被使用的。然而假如壓力源大 到超過可掌控的情況時,普遍是使用「針對情緒因應」方式。雖然兩者分類時分 屬不同的面向,但是在實際的使用上卻是可以相輔相成的。

肆、壓力的因應方式

壓力似無可避免,但是教師可以藉由改變內在或外在條件,以求負面壓力感 受緩和或化解(王素芸,民 81)。以下提出不同學者對付壓力的方式,分述如下:

葉重新(民 86)認為對付壓力的方式有六項,包括針對問題以尋求解決之道、

視危機為轉機、宗教信仰、多關心與參與自身以外的事務、樂觀積極進取以及社 會支持。

王舜清(民 90)提出七招對付壓力的因應策略,做個百壓不侵的功夫好手,

包括良好的休閒活動、規劃、調整觀念、降低標準、將心比心、轉移目標、適當 發洩情緒。

黃惠惠(民 91)指出面臨壓力時有些人採取積極的方式,有些人採取消極的 方式。積極的方式有(1)減少不必要的壓力因子;(2)了解自己並建立合理的

期望;(3)改變對事情的認知;(4)增強問題解決的能力;(5)有效的時間管理;

(6)培養並實踐健康的生活;(7)學習放鬆技巧紓解身心緊張;(8)建立並善 用社會支持網路;(9)尋求專業協助度過難關。消極的方式:大部分消極因應方 式的特性是「逃避」,常用的方式如:自我防衛機制、濫用或增加酒精的使用、

大量抽煙或增加咖啡因的使用、藥物濫用、過度沉溺於工作或活動以及吃過量的 食物。

Kyriacou(2001)歸納各學者的說法,列出十項個人面對壓力時的因應方式:

(1)試著往問題的積極面思考;(2)減少比較;(3)在工作後休息;(4)實際 行動;(5)控制情緒;(6)花點時間在特殊工作上;(7)和別人討論問題與感受;

(8)健康的家庭生活;(9)事前計畫;(10)了解個人的限制。

Packer 針對工作壓力提出六項自我調適的方法:(1)瞭解自己感受到的壓力 特徵,認清壓力的來源;(2)瞭解壓力問題的嚴重性,分辨輕重緩急;(3)瞭解 壓力的本質,據以做適當反應;(4)參考他人之實例,避免自我束縛;(5)書寫 工作壓力之一般原因,自我抒發;(6)與他人交換經驗,作為認知反應後之回饋

Packer 針對工作壓力提出六項自我調適的方法:(1)瞭解自己感受到的壓力 特徵,認清壓力的來源;(2)瞭解壓力問題的嚴重性,分辨輕重緩急;(3)瞭解 壓力的本質,據以做適當反應;(4)參考他人之實例,避免自我束縛;(5)書寫 工作壓力之一般原因,自我抒發;(6)與他人交換經驗,作為認知反應後之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