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工作壓力的意義與理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師工作壓力的意義與理論

本章主要探討國內外相關文獻,俾對本研究有關主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及作 為實證研究的理論依據。全章共分三節,第一節教師工作壓力的意義與理論,第 二節壓力因應的意義與理論,第三節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及其相關之研究。

第一節 教師工作壓力的意義與理論

本節針對壓力、工作壓力、教師工作壓力的意義加以探討,並以 Koslowsky 和 Matteson 與 lvanceich 的工作壓力模式、Kyriacou 和 Sutcliffe 的教師壓 力模式以及 Tellenback,Brenner,和 Lofgren(1983)的教師壓力模式加以探究,

並且以此模式為架構,探討工作壓力的壓力源及教師工作壓力等相關概念。

壹、教師工作壓力的意義 一、壓力的意義

「壓力」(stress)一詞是源於拉丁文的「stringere」,意思是「拉緊」或

「緊拉」(黃惠惠,民 81)。壓力的概念源自物理學及工程學,它是涉及物質的能 量及抗緊張的能力。是用來測量物質相關的精密度的,晚近心理學家、社會學家、

內科醫生已借用此一術語,然而將它應用於人類,是開始界定什麼是壓力以及它 怎樣發生、對人類有什麼影響(馮觀富,民 81)。因此,壓力在學術研究與組織 的實務中已逐漸受到重視(張慶勳,民 85)。大多數人對於壓力的研究,均認為

是「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王素芸,民 81)。然而對壓力的意義,進 一步深入的探討,學者解釋因觀點的差異,而有若干不同的見解。Ivancevich 和 Matteson 在 1980 年曾經綜合各家對於壓力的定義,將之歸納為三類:第一類「刺 激型的壓力定義」,第二類「反應型的壓力定義」,第三類「互動型的壓力定義」

(引自李明宗,民 89)。分別說明如下:

(一)刺激型的壓力定義

此派觀點將壓力視為環境的刺激,強調壓力是社會與外在環境的變化對個人 所造成的影響。例如,當個體與外界刺激無法契合,經過個人評估,感到身心無 法負荷時所做的反應(蔡孟珍,民 90)。Burke 和 Weir(1980)則認為壓力是一 種發生在個體身上的內、外在負性的刺激。

(二)反應型的壓力定義

此派觀點認為壓力是人對於有害環境的反應型式,亦即壓力是對壓力源的反 應。例如,林水木(民 90)將壓力定義為個體對於內、外在環境的需求,因所認 知到的主、客觀能力與資源不足,以致無法達到平衡狀態,因而產生之心理與生 理的不愉快現象;此一現象因時空的轉換、客觀環境的改變或個人能力、資源的 增減,以及個體的認知調適,而存在著一種不確定的動態變化。周元璋(民 92)

認為壓力是個體因為外在主客觀環境改變,個體必須面對此一改變而作出因應的 生、心理反應,當此改變超出個體能因應的能力、意願或意志時,生、心理感覺 負荷、不舒服、甚至難過等種種負面的情緒或身體反應的情形。

(三)互動型的壓力定義

此派觀點認為壓力是來自個體與環境之間動態交流系統的一部份,當個人把 事件認定為非自己能力所及,並危及自己的完好性時,壓力就呈現出來。例如,

葉重新(民 84) 認為壓力是衝擊個人內外的一種刺激,是個人對內外環境事件產 生心理上或生理上的反應,也是個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陳傳宗(民 92)將

壓力定義為:個體面對內在需求與外在環境要求時,經由個體的主觀認知到個人 能力或社會資源不足,以致無法達到平衡狀態,所產生心理與生理的不愉快現 象。陳廷楷(民 92)認為壓力係由於自身的工作壓力所引起的,個體與內外在環 境交互作用產生身心不平衡之狀態,且引起其不愉悅的感覺,並產生緊張被壓 迫、焦慮不安及倦怠的狀態。McGrath(1976)認為壓力包括個人與環境的交互 作用。某些在當時或當地所發生的事情,代表著個人行為的要求、限制或是一種 機會。

綜合以上研究者之意見,「壓力」一詞之概念是指「個體面對內在心理需求 與外在環境變化等壓力源時,因個人能力無法應變與資源不足而導致身體疾病或 心理上挫折、緊張、衝突、與壓迫的反應。」

此一定義指出壓力源包含內在心理需求與外在環境變化,壓力反應則因個體 個別差異而有所不同,壓力對身心的影響則是偏向較負面的。

二、工作壓力的意義

工作壓力是從壓力的概念衍生而來的。從字面上即知此壓力是跟工作有直接 相關的。專家學者對於工作壓力的定義也和前述壓力的定義一樣各有不同的看 法,分別介紹如下:黃智慧(民 92)將工作壓力定義為:個體在面對工作情境中 的刺激時,經由個人認知評價,所產生消極性之身心適應的反應。陳聖芳(民 88)

將工作壓力定義為:工作環境中超過個人負荷量的要求,進而造成威脅感,產生 緊張、焦慮、挫折、壓迫急迫或苦惱的反應,這些反應改變個人正常身心狀況,

引發了消極、無助感。葉龍源(民 87)認為工作壓力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下,

致使生理與心理產生不平衡的狀態。藍采風(民 70) 認為工作壓力是工作環境對 個體造成脅迫,個體必須付出精力以求平衡的現象。Leach(1984)對工作壓力 所下的定義是個體知覺能力與預期效果有差距,而導致挫折的現象。

以上專家學者的定義中,Leach、藍采風、陳聖芳將工作壓力視為是因個人

能力與環境需求間有差距,或是失衡後而導致的。葉龍源將工作壓力視為是由於 個體與工作環境交互作用的現象。黃智慧的研究將主要焦點置放於與組織和工作 有關的因素。

歸納以上研究者之意見,研究者將「工作壓力」概念定義為「個人主觀知覺 到工作的要求超過他的能力,因而產生威脅感,以致身心失衡的狀況。」

三、教師工作壓力的意義

教師工作壓力是指教師從事教育工作時,所感受到的壓力。研究者在教職現 場三十年,感受深刻,舉凡導護工作、班級瑣事、行政工作、家長的要求,再加 上少子化的因素,學生越來越難管教,教改及教育政策的不確定性,都造成教師 或多或少的壓力。對於教師工作壓力的意義,各學者持有不同的看法,茲列舉如 下:

周元璋(民 92)認為教師的工作壓力是指教師面對工作上的要求或應負的責 任時,必須承擔生、心理所受的壓力,而必須對人、事、物取得新的認同或平衡 點有所改變,而做這些改變必須自己有所付出,付出的程度超過自己所能承擔的 範圍,教師就會感覺壓力的存在。林水木(民 90)認為教師的工作壓力是指學校 教師就其本身工作,對於內外在環境之變遷與需求,自我覺知難以既有的經驗與 資源來加以處理;因而導致身心的干擾與掙扎,致使個體的工作效能產生變化的 一種現象。吳毓琦(81)認為教師的工作壓力主要是指教師在學校工作中所承受 到的壓力。通常不包括教師日常生活中有關於個人、家庭、社會等壓力,即教師 工作壓力係指教師職業壓力,為教師對於工作上所賦予的要求、期許、職責等所 感受到的壓力。周立勳(民 75)認為教師的工作壓力係指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時,

對潛在的工作情境因素或要求評估為威脅或有礙工作表現,而產生負面的情感反 應。洪朱璋(民 93)將教師工作壓力定義為:教師在學校工作環境中,在教學、

行政上或與學生、家長、同事的互動過程中所產生個人無法適應的負面情感。許

春霞(民 91) 將教師工作壓力定義為:教師在學校工作中,因知覺工作情境有礙 其工作表現,所產生的負向情感,並因而影響其生理和心理的狀況。

綜合以上研究者之意見,本研究將「教師工作壓力」定義為:「教師在學校 工作環境中,面對各項工作感到過度負荷,以及人際關係、專業發展等無法妥適 的處理,而產生的身心失衡狀況。」

貳、教師工作壓力的理論 一、工作壓力的理論

教師工作壓力的研究,來自於工作壓力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 Koslowsky 和 Matteson 與 lvanceich 的工作壓力模式加以探究,並且以此模式為架構,探 討工作壓力的概念。如圖 2-1。

圖 2-1 是工作壓力的分析模式,其中壓力源可分為四種,包括個人方面、

團體方面、組織方面及組織以外的壓力源,四種壓力源也產生四種相對應的不同 影響。同時,亦可瞭解壓力源-壓力-影響三者間存在不同的調適方式,調適方 法的不同造成壓力和影響二變項之間產生不同的聯結,結果有的人反應較為強烈 有的人則不太明顯。本研究將以此模式為架構,分析壓力源、壓力認知及對個體 之影響。

(一)壓力源

工作壓力的壓力源(stressor agent)為何?有來自外在及個人內在、有形 及無形的因素,各學者的看法不一,分述如下:

1、Koslowsky 和 Matteson 與 lvanceich 將工作壓力的壓力源分為個人、團體、

組織及組織以外的因素等四種類別(陳素勤譯,民 90):

個人方面

圖 2-1 Koslowsky 和 Matteson 與 lvanceich 的工作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陳素勤譯,民 90,第 601 頁

(1)個人方面

個人方面是與個人工作任務直接有關者,個人最主要的壓力來源包括工作要 求、工作過量、角色衝突、角色混淆、趕時間、對工作環境的掌控力以及工作性 質,另外工作保障也是個人方面的重要壓力源之一。

(2)團體方面

團體方面的壓力是肇因於團體動力以及管理行為,管理階層帶給員工壓力的 方式有表現前後不一致的行為、未能給予支持、漠不關心、工作指示不足、要求 過高、忽視優良的表現而強調不理想的表現。

(3)組織方面

組織方面的壓力來源,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組織文化。工作要求高於員工 需求的高壓環境就容易產生壓力反應;反之,運用參與管理的方式,多多提供支 持就能相對地減少員工壓力。另一方面資訊科技也是另一個組織壓力的來源。

組織方面的壓力來源,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組織文化。工作要求高於員工 需求的高壓環境就容易產生壓力反應;反之,運用參與管理的方式,多多提供支 持就能相對地減少員工壓力。另一方面資訊科技也是另一個組織壓力的來源。